第二部分 第42節:中國古代文化常識(42)

諡法是給予諡號的標准.諡號是固定的一些字,這些字被賦予特定的涵義,用來指稱死者的美德,惡德等.諡號大致可以分為三類:1.表揚的,例如:經緯天地曰文布義行剛曰景威強睿德曰武柔質慈民曰惠聖聞周達曰昭聖善聞周曰宣行義悅民曰元安民立政曰成布綱治紀曰平照臨四方曰明辟土服遠曰桓聰明睿智曰獻溫柔好樂曰康布德執義曰穆2.批評的,例如:亂而不損曰靈〔12〕好內遠禮曰煬殺戮無辜曰厲3.同情的,例如:恭仁短折曰哀在國遭憂曰湣慈仁短折曰懷上古諡號多用一個字,也有用兩三個字的,例如:周平王鄭武公齊桓公秦穆公魏安厘王趙孝成王貞惠文子後世諡號除皇帝外,大多用兩個字,例如:宣成侯(霍光)忠武侯(諸葛亮)文忠公(歐陽修)武穆王(岳飛)此外還有私諡,這是有名望的學者死後其親友門人所加的諡號.例如東漢時陳死後,海內赴吊者三萬余人,諡為文范先生;晉代陶淵明死後,顏延年為他作誄,諡號靖節徵士;宋代張載死後,門人諡號明誠夫子.

封建皇帝在諡號前面還有廟號.從漢代起,每個朝代的第一個皇帝一般稱為太祖,高祖或世祖,以後的嗣君則稱為太宗,世宗等等〔13〕.舉例來說,漢高祖的全號是太祖高皇帝,漢文帝的全號是太宗孝文皇帝〔14〕,漢武帝的全號是世宗孝武皇帝,魏文帝的全號是世祖文皇帝,隋文帝的全號是高祖文皇帝,等等.

從唐代起,皇帝還有尊號,這是生前奉上的〔15〕.例如唐玄宗開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受尊號為開元聖文神武皇帝,宋太祖乾德元年(公元963年)受尊號為應天廣運仁聖文武至德皇帝.尊號可以上好幾次,都是尊崇褒美之詞,實際上是阿諛奉承〔16〕.也有死後上尊號的,例如唐高宗死後,到天寶十三載(公元754年)上尊號為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這種死後所加的尊號也可以說是諡號,這樣,諡號的字數就加多了.

這個看似簡單的現象給我們傳遞出下面的信息:正是這時(中唐,具體而言是中宗,武後乃至玄宗一朝)華夏文明發生了一場非常深刻的變革.中唐以前的貴族性社會結束了,此後是漫長的庶族社會時期.最高統治者皇帝不再是貴族集團的一員,而是成了高高在上,手握絕對權力-至少在理論上如此-的人間之神.像魏晉時期那樣能夠強有力地鉗制皇權的門閥制度一去不複返,再也不會有誰會為了避免貴族集團的反對呼聲,而舉行一幕幕"禪讓"的儀式了.誰擁有了帝位,誰就擁有了絕對的權力,誰就成了神,成了主宰.

唐以前對歿世的皇帝簡稱諡號(如漢武帝,隋煬帝),不稱廟號;唐以後由于諡號加長,不便稱呼,所以改稱廟號(如唐玄宗,宋太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