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天才出世 第六章 上清大洞真經

凌云聞言,鄭重的說道,"師父在上,我雖然年齡不大,卻也讀過一些書,知道些修道之事,心中很向往那種強大的力量.

我本是已死之人,得師父相救,如今師父更是要傳弟子道術,修道雖艱險,但大不了一死,我死都不怕,還怕凶險麼?

況且師父說過我沒那麼容易死.萬一修成神仙,那可是一件美事,弟子不用考慮,願意跟隨師父學習修道之術."

老道聞言哈哈大笑,"好徒兒,有志氣,你貫通了陰陽絕脈後,體質有了脫胎換骨的變化,體內至陰至陽之氣並不互相排斥,這說明你可以修習很多修道之法,並不會擔心走火入魔.

另外,為師看出你有慧根過人,極有靈性,天生適合修道,

而你從六歲開始修行,加以時日,成就定會不可限量."

凌云一聽也哈哈大笑,說,"很明顯,我就是為修真而生的.等到我成了神仙,定要好好報答師父."

……

老道大怒,"你個小子,說你胖你就喘上了,哪有那麼便宜的事啊,你還差的遠呢.

聽著,這本《上清大洞真經》乃茅山道術之根本,是師門重寶,被視為道家"三奇第一之奇",先人曾說,或得《大洞真經》,則不必求金丹.誦此經萬遍,立致神仙.此言雖有些誇張,但也說明此經的珍奇之處.

此經宗旨為"存心養性以事天,聚精會神而合道".

你先拿去仔細研讀,每日白天泡尸王鼎時可按經中所記修煉,晚上則要細心悟道,里面符箓咒語之類你先記下,但不要修煉,待你功力到一定程度時為師自會教你.你根基全無,遇到不明之事,一定不可強加修煉,否則會導致性命之憂,切記一定要問明為師再行修煉.你記住了麼?"

凌云點頭稱是.

……

老道不知道從哪里拿出一副手套來,對凌云說,"此手套也是那位尸王所留,真不明白尸王煉手套做什麼,難道是給他造的僵尸所留?還是爪子受傷了用手套代替?究竟什麼人能傷的了尸王呢?

你不用管那麼多,此後每夜睡覺前都要戴上,可讓你雙手更加堅韌.第二天泡尸王鼎時候再摘下.你記住了麼?"

凌云心中好奇,心道,這個尸王難道和我有緣?給我留了這麼多東西.心中雖好奇,口中卻乖乖答道,"是,徒兒都記住了."

凌云回到屋內,先翻開《上清大洞真經》,書有序言,共六卷三十九章.

凌云看到序言,上面寫著:夫道生於無,潛眾靈而莫測;神凝於虛,妙萬變而無方,杳冥有精而泰定發光,太玄無際而致虛守靜,是之謂大洞者歟.及其斂精聚神,禦祖炁以徊旋;鍊神會道,運祥風而鼓舞;無中欻有,呼吸散萬神之形;動極復靜,恍惚圍帝一之妙,是之謂徊風混合者歟.為天地普植之本,帝聖造化之原.

人之生也,稟氣於太極,而動靜法乎天地;肇靈於一元,而闔闢體乎陰陽.

凌云只看了一段,看的頭都大了.

心想,就這書看一萬遍能成神仙,我看十萬遍也看不明白啊,看來修真之路不是那麼容易的,等明天請教老師吧.

接著拿起尸王手套,那手套雖然堅韌無比,也還算靈活,加上凌云手小,戴上很寬松,沒有什麼特別的,戴上後,不久便睡著了.

……

清早起來,整理完衣服後走到院中,老道今天起得也挺早,在椅子上坐著,看到凌云出來,問,"怎麼樣,乖徒兒,昨天看的怎麼樣."

凌云無奈說,"恕弟子愚鈍,弟子仔細看過前面一段,不知道上面說的是什麼?望師傅教導."

老道聞聽此言,只是微微一笑,說道,"這很正常,為師也只是略知二三,否則早飛升做神仙了.你只需時常認真研讀,次數多了,自會有所領悟,對你今後修行大有裨益.

你一方面要跟從為師修道,一方面要注重萬事萬物皆可為師,萬物皆有道,德無常師.你記住了麼?"

凌云回答,"弟子謹記在心."

老道說,"我今天傳你練氣的法門,修道修仙的途徑很多,有的煉丹,有的練氣,有的為人做法積功德,有的自身結內丹.

雖然有上述種種分別,但在實際的修仙活動中,卻是諸法共修,相互配合的.依照你自身情況,練氣較為合適.靈神訣是我們道家心法的一種,這可是我們茅山宗的不傳之秘!"

老道笑著說,"靈神訣優點是可以將內力也可以說是真氣轉化為法力.

我們茅山宗威力最大的並不是內力多麼深厚,而是能施展強大的法術,這靈神訣初期沒有什麼,後期你細心體悟,妙處無窮."

說完,將靈神訣傳于凌云.

凌云雖小,但領悟能力很快,不久便掌握了靈神決的要領.

于是,凌云每日清晨起來,白天在尸王鼎里泡著修煉靈神決,主要以凝翠竹為食.

日落後在屋里看《上清大洞真經》,背茅山的法術和符箓的咒語.晚上睡覺戴著尸王手套.

三月後,身上的烏黑之色漸漸褪去,身體也靈活自如.凌云很高興,修煉的更加來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