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節:第十三章(3)



他說的的確是實話,于是我心中釋然了許多,對他微微一笑,想要拿回那個荷包。十三見狀,卻把荷包籠入了他的袖中道:"還是我拿著吧,否則被皇兄看到了,你要如何解釋?"

我收斂了笑容,靜靜地瞅著他,他瞥我一眼,輕歎道:"別這樣看我,實話說了吧,我拿走它,一來是剛才說的原因,二來是想查查此人是誰,宮里還有多少這種人,為何會知道你。不跟你明說,是因你現在身子重,不想讓你再操這些心。"

沉吟片刻,我輕輕頷首道:"先不要驚動太多人,現在八爺已經不在,就算宮中仍然有人,也只不過是為了弘旺。"

十三搖了一下頭,歎道:"如果他們是為了弘旺也行,怕的是,他們想要的不僅僅如此……我暫時不會告訴皇兄,你心中的人性還是太過美好,不要忘了,弘旺也是嫡系的皇孫,如果皇兄沒有子嗣或是子嗣意外身亡,他一樣有機會繼承大統。即便八哥沒有這樣的意思,可宮里宮外這樣別有用心的人多了,就難保不會生出這樣那樣的事端。"

心中暗驚,我知道將來一定是弘曆登基,可十三心中只是隱隱約約知道,畢竟不像我這麼肯定。他是從那場皇位之爭中走過來的人,當然不會讓這種意外發生。我暗自歎口氣,遠離宮闈對弘旺來說也許確實是最好的選擇,十三之所以不知會我,也是怕我有這種反應。

默默思量一陣,決定把這件事情完全交給十三,我插手,只會越管越亂。理順思路後我道:"也只能如此了。"

十三面色一松,向後靠在了椅背上,淺笑道:"以後不管發生了什麼事,都要先顧及自個兒的身子。"我笑著點點頭,他一笑,起身道,"抽空過來的,大殿上還議著事,我先行一步。"

我笑而不語,輕輕頷首,待他走到門邊,腦中卻驀地有了一個想法,道:"有了結果,來知會我一聲。"他回身點點頭,疾步離去。

俄國大使斯拉維赤與朝廷達成協議,啟程離京後,我就隨著胤禛回到了園子。

徭役和田賦是曆朝曆代封建政府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清朝建立後,仍沿襲明代的一條鞭法,把部分徭役攤派在田地之中,規定可以以銀代丁,交了銀子就可以不出丁役,朝廷用收到的銀子雇丁服役。這麼一來,差徭的征收主要落在有田人身上,減輕了眾多貧窮農民的負擔,雖是如此,但仍有弊端,就是丁銀與田賦仍然同時存在,擁有眾多田地的家庭與一貧如洗的家庭,即使貧富懸殊極大,但只要人口相同,所交丁銀仍然相同,這就使得少田或無田之人用藏匿人口或是逃離原籍的方法來逃避徭役,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清初征戰連連,人口銳減,朝廷所收的丁銀相應隨之大減,為了改變這種現狀,康熙年間朝廷出台了一系列相應的"丁隨糧行"、"以田載丁"等政策,但還是沒有從源頭解決問題。

胤禛自繼位起就著手此事,批准把丁銀並于田地之中,也就是"攤丁入畝",幾年過去,現在改革已進入實質性的階段。

"攤丁入畝"對農民有益,改掉了人頭稅的弊端,變成田多多交稅,田少就少交稅,這就改善了農民的生活,解決了問題的根本。

農民受益,有田之人勢必受到損失,這就使得一部分地主上下串通,隱瞞田地的真實數量,胤禛既已下定決心,當然不能容忍此事發生,連下幾道詔令命民間上報隱田,並明白詔示,瞞報之人,自己承認無過,一經查出,決不寬饒。

胤禛也越發的忙碌,穿梭于園子與皇宮之間,每晚回來的時間也更晚了,有時更是通宵待在勤政殿。

肚子漸大,我整個人臃腫了許多。掐指算算,肚子里的孩子已五個多月了,雖然行動極為不便,但我依舊覺得幸福甜蜜。特別是每一次撫摸肚子,感覺到她的動靜時,我更是興奮不已。

初夏的傍晚,空氣里氤氳著各種葉子的清香,還夾雜著絲絲溫潤的水汽。身側跟隨的菊香輕聲提醒:"小姐,估摸著湯食已送到閣里了,我們回吧。"

微風吹來,絲絲清香彌散在鼻端,我道:"湖邊可是種了荷花?"菊香點點頭,微微皺眉道:"小姐若是想再走會兒,那奴婢回去用食盒把湯提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