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第5節:女人似乎永遠覺得自己不夠瘦(5)

如果以上選擇的分數在60分以上,而且你已經超過35歲,又沒有經常運動,還能夠保持苗條身材,那就要萬分感謝上帝賦予你苗條基因了.

你是否胖,是否需要減肥,這是一個問題

一個人是否胖,是否需要減肥,其實並沒有一個固定的標准.

要說體重控制問題,除了考慮能量平衡之外,還要考慮一個重要的問題:胖瘦是怎麼判定的,是不是真的需要減肥.

我在2000多名女大學生中做過一個調查,發現其中80%左右的女生對自己的體形不滿意,有60%的女生參加過減肥活動.

調查還發現,女孩子對自己體形的感覺,往往和別人的感覺不一樣,盡管男朋友和女同學都沒有說她胖,但她自己對體形的要求更加嚴格.這就是自我體重認知問題.

一個人的體重,腰圍等數據,如果從營養學和醫學角度來評價,就是看這些數據對他來說是健康的還是不健康的,有客觀的標准.但對個人來說,這種評價是沒有規矩的,完全是相對的.不同的社會和環境當中,看法肯定有所不同.

比如,在南太平洋的島國斐濟,200多斤的胖人到處都能見到,和斐濟人對比起來,我們就會覺得自己真苗條啊.很多在中國鬧減肥的女孩子到了美國,就發現自己要穿小號衣服,當然就會覺得壓力減小許多;反過來,一位北方的"美眉"到了上海,看到上海女子的身材都很纖細,可能會感到很大的心理壓力,並開始減肥.

是否算胖,是否要減肥,其實並沒有一個固定的標准.人們對不同年齡,職業,性別都有不同的體形要求.一般來講,在中國,中年男人對自己的體形要求是極低的,肚子多大都沒人說.相比之下,社會對女性體形的要求要比對男性的體形要求高得多.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一件好事,因為這使得女性有更大的動力去保持健康的體形狀態.西方的調查也發現,女人通常會為自己胖5公斤而減肥,而男人要胖到15公斤以上才可能想起來控制體重的問題.

可是,什麼時候才需要考慮減肥,有沒有一個數量化的標准呢?的確,現在有一個全世界通用的數據標准,就是體重指數(BMI),或稱為體質指數.體重指數的計算公式為:體重的公斤數/身高(米)的平方.

例如,一位女性身高1.65米,體重53公斤,那麼她的體重指數就是53÷1.65÷1.65=19.5

按照我國專家的規定,這個數值的正常范圍是在18.5至24之間.在24到28之間是超重,超過28就是肥胖,而低于18.5就是瘦弱.我們看到這位女性的體重在正常范圍當中.

這個體重指數要比過去常用的"標准體重"好一些.因為標准體重只給出一個數,讓人感覺到"多一分則肥,少一分則瘦",而現在則是用一個范圍來指示.不過,這個健康的區間也只是一個粗略的指示,因為每個人的骨架大小和肌肉充實程度不一樣.很多人體重指數低于24,其實他們的脂肪比例已經過高.也有的人因為肌肉很發達,體重指數超過24,實際上脂肪比例甚低,並不能算是超重.比如說,某媒體披露,施瓦辛格的體重指數是26.5,但他根本不胖,因為他的肌肉比例大.嚴格來說,體脂肪含量才是胖瘦的最佳指標,只是這需要到專業的機構去測量.中青年女性的正常體脂肪含量約在17%~25%之間,超過這個數字就該反思是否運動不足.當然,不同年齡的女性也會略有差異,越年輕,身體脂肪含量就應當越低——體脂肪比例提高,就是衰老的反映.

在這里,我並不是要求每個人記住指數的算法,而是想告訴大家,胖瘦不僅僅和體重有關,還和脂肪的比例多少有關.比如說,有的人"偷著胖",體重指數只有21,但實際上她肌肉少,骨架又小,脂肪比例很大,嚴格來說她已經屬于胖人,各種肥胖可能導致的毛病,在她身上都可能有所體現.所以說,體重固然重要,體成分這個概念更為重要.

女性,永遠保持你的29歲

29歲的女人還站在青春的尾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