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 第28節:瘦身,動為綱(2)

如果以上選擇的分數在30分以下,那麼你很遺憾,你的運動實在太少,發胖危險很大.如果不運動,僅僅靠控制飲食,很難維持健康的體重.

如果以上選擇的分數在30~60分之間,那麼你的運動還不是很充分,飲食上要適當注意控制,還要增加一些有意識的鍛煉.

如果以上選擇的分數在60分以上,又沒有飲食過量,那麼你保持苗條不是難事.繼續發揚這樣的好傳統吧!

在後面的內容中,你會漸漸地理解這些問題的意義.

運動與體成分

稱出來是多少重量,並不是最重要的;看起來是多少重量,才是關鍵的問題.

控制體重的一個重要宗旨就是能量平衡,即從嘴里進去多少,就要從身上消耗多少,兩方面一定要平衡.

體成分就是指一個人身體當中脂肪,肌肉,骨骼等各占多少.簡化的做法是把肌肉和骨骼等非脂肪成分放到一起,只說脂肪是多少,瘦組織是多少.我們當然希望瘦的比例大一些,如果肥的比例大就是肥胖.

為什麼要強調瘦的比例和肥的比例呢?

這是因為這個比例跟一個人的體形和健康特別有關系.很多人減肥就知道去稱體重.但有的時候,在采取減肥措施之後,體重盡管沒變,但比例已經變了,實際上是變得更健康和健美了.

在鍛煉減肥的時候,鍛煉會使肌肉比例增大,脂肪比例會減小.所以盡管稱起來還是一樣重,但實際她是真的瘦了.

在同樣的體重下,肌肉比例大會讓人更顯瘦,因為瘦組織的比重約為1.1,大于水的比重,而肥肉的比重只有不到0.9,是比水小的.同樣的體重,如果比重小的肥肉多,體積就會大,看上去就會更胖一些.所以,同樣的體重,肥肉多的人和瘦肉多的人站在一起,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藝術體操運動員其實都很重,但她們的體形都很漂亮.

所以,稱出來是多少重量,並不是最重要的;看起來是多少重量,才是關鍵的問題.我常對一些女孩說:你不可能在自己身上掛一個牌子,"別看我身上肉很多,實際上我只有50公斤耶!"誰要知道你多少斤呢?只要你看起來曲線優美就夠了.從這個角度來說,只要減少了脂肪,增加了肌肉,自然就會顯瘦.

現代人之所以長胖,動得少是比吃得多還要重要的原因.對那些確實胃口太好的人來說,吃得多是主要矛盾.但大多數人並沒有吃那麼多,其中還有很多人在有意識地控制飲食,但他們還是不可避免地逐漸發胖.更有相當比例的人,從整體來看體重完全正常,但肚子越來越大,腰越來越粗,所有的脂肪好像都在向中部集中.他們亟須通過必要的運動來重新分配體重,而不是盲目減肥.

因此,無論是減肥,還是維持健康的體形,運動一定要跟上!

運動的目標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通過運動讓身上的脂肪分解.

運動是要消耗能量的,可以很有效地將多吃進去的能量消耗掉,減少發胖的風險.想一想,一個人如果爬樓梯上7樓,就等于讓一個50多公斤的物體升高20米.這要做多少功?要消耗多少能量?如果一個50公斤重的電動玩具連續蹦跳一個小時,又會費多少電?此時就會知道為什麼運動會消耗食物中的能量了.

中國最早一代營養師李瑞芬教授現在已經88歲高齡,但她多年來體重一直維持不變.她一直奉行的原則就是,如果哪天吃多了一點兒,一定會多走路,多活動,把多余的能量消耗掉.有這樣的意識和行動,就能很好地維持能量平衡,不容易發胖.

2.運動可以使人形成不容易發胖的體質,能夠隨時隨地地氧化釋放能量,釋放活力.

總是不運動,身體就會習慣于懶惰的狀態,心髒功能可能只達到潛力值的20%至30%,血管的供血能力跟不上,換氣的能力跟不上,想要快速消耗能量都是很困難的,這種狀態就會阻礙我們把通過食物獲取的多余能量消耗掉.

如果經常鍛煉,身體就會有一種良性循環的機制:需要能量的時候,能很快供應;有多余能量的時候,也能很快消耗掉.經常運動的人產熱能力比較強,他們的肌肉比較結實,內髒功能比較好,可以做到冬天不怕冷,夏天不怕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