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觀音千相



眾佛中有一尊佛,名曰:觀音。觀音有千相,千相中有一相為色相,此相觀音為寬衣解帶之態,滿目懷春,坐一男佛之中,行那男歡女愛之事,此觀音,不光以佛學度人,以得感化人,而且以色色胴體度人,可謂大慈大悲。


這日陽光烈日,萬物枯焦,正是春旱尤為厲害之時。


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初期,雖然中國已經實行改革開放有了將近五六年,但是生活上有所改進的還就是東南沿海的那幾個省市,在中國中部西部大部分地區還是一貧如洗,而生活更是捉襟見肘。


這個尼姑庵便位于中國的正中部,位于群山環繞之中,那山間又有溪水長流,松葉微擺,夏季雨水充足的時候,溪水暴漲,還能偶爾現出瀑布奇觀,以現在的眼光去看,風景秀麗,實是觀光旅游的好去處。但是那個年代,人們每日只能將就著填飽肚子,哪還有什麼心情去管什麼風景不風景的。這個山間的農民日複一日就在這風景如畫的地方開墾著那極少的一點點土地,希望種下的種子能結出豐碩的果實,好來養活老婆孩子,但是這山間的土地似乎實在不適合耕種,每年都是這樣,種下去希望收獲來失望。男人們就猛抽旱煙,罵這龜兒子破地方不長莊稼,女人們也哀聲歎氣,惆悵滿腹,一日日的嘮叨:“這窮日子可怎麼過啊?!”可是一天天的也將就著過下來了。


相比較普通農民家的過日子來講,這座名為“天心庵”的尼姑庵日子就更加難過了,由于沒有土地可以來耕種,尼姑庵的淨色師太就帶領著庵里的尼姑們把庵後面的原來是一座山神廟殘垣的土地清理了出來,每年種上些蘿蔔白菜什麼的,以供生計。其實對于這座庵,上級的主管部門每年也有財政補貼,可是那時候到處都是財政困難,從市里到縣里從縣里到鄉里從鄉里到村里再到這座庵,剩下的補貼就只有一點象征性的慰問金了。


尼姑庵里的尼姑們不是沒有意見,但是畢竟是出家人,講究與世無爭,能忍的還是忍了。


但是這一日卻是實在無法容忍了,外面明晃晃的四處只有晃眼的白光,已經兩三個月沒有下雨,雖然這山里不缺水,但是缺糧卻缺的狠了。去年秋收的那些糧食早就見了缸底,距離六月的麥收還有兩個多月,已經習慣了去寺庵周圍化緣的師傅們現在轉遍了十里八村,也很難在化到一頓飽飯。


現在幾個尼姑都圍坐在觀音菩薩的像前,個個都是饑腸轆轆,面黃肌瘦,哪還有什麼心思念《金剛經》?只有淨色師太面對著眾尼,背對著菩薩,雙眼微閉,左手持珠,右手敲著木魚,口中念念有詞。


最先忍不住的是坐在那幾個尼姑最後面的剛剛剃度一年的蒙印,她因為被自己的男人拋棄,心灰意冷,遁入空門,原本想著享個清淨,不再去想那煩心的負心人,誰知道一入空門,並不能傾心的每日吃齋念佛,主要是這齋無出來,這饑餓的感覺實在也不好受,她又心直口快,入佛門不久,受了幾日餓,便有後悔之意,心想以前跟著那負心人,好歹還有口飯吃,雨淋不著,風吹不著,自己何苦來這窮地方受這種罪。


但是世上沒有賣後悔藥的,既然入了空門也不再多想,還是先想想如何解決現在的饑餓問題吧。淨色師太是她們這幾個尼姑的剃度師傅,整個庵里原來就只有這淨色師太一人,後來陸續收了蒙無,蒙心,蒙我三徒。而蒙印正是她的第四個徒弟。



蒙印見其她幾個師姐都沒有開口的意思,自己先忍不住了,叫了聲“師傅”,淨色師太停止念佛,雙眼睜開,見是蒙印說話,開口問道:“蒙印,有什麼事麼?”


蒙印道:“師傅,我們幾個師姐們都幾日沒有吃飯,都餓的有些撐不住了,師傅你還是想想辦法才好。”淨色輕輕的念了句“阿彌陀佛”,道曰:“當年佛祖菩提樹下參禪,幾日幾夜不休不食,終參的佛學真諦,難道我輩就耐不得這幾日餓麼?再忍耐幾日,等天雨降臨,我輩種的蔬菜即活,就有得東西吃了。”


聽師傅如此講,眾尼都有些煩躁,都啰啰嗦嗦起來,其中蒙我道:“師傅,這旱日已經兩月,我們種的菜苗都已經干枯死了,就算下雨,怎麼還能活過來?”蒙無道:“師傅,我們師徒都是修佛之人,原不該為這吃食執著,可是畢竟我輩肉體凡胎,難得那至高境界,還需吃食以飽肉身,以來向佛,還請師傅想個法子才好。” 蒙心道:“眾師姐們說的都很對,還請師傅給我們出個解餓的法子。”


淨色聽眾尼說完,面露微笑,道:“既然都餓了,本尼就下山一趟,去化化緣,看能不能給各位徒弟化的幾碗齋飯。”一向化緣是蒙字輩徒弟的事情,今天蒙印幾人一看師傅要親自出馬,都欣然若喜,都心里想到:師傅此去縱然不能化來齋飯,也可讓她知道外面的情況,讓她多考慮些生計,要知道光念佛是填不飽肚子的。


淨色師太整了整布衣布帽,拿個了用來盛齋飯的籃子,便出了庵門,一路沿著山徑向下走來。


這山路甚是崎嶇,淨色師太走的甚慢,其實淨色師太才四十多歲的年紀,走起路來不該這麼緩慢,但一是因為這幾日吃飯沒有什麼保障,體弱無力,而來淨色師太的腿又有些輕微的軟骨病的嫌疑,走起路來,仿佛走在棉花上,所以慢了很多。


走出幾里山路,經過幾個村莊,淨色師太也不停步,一路前行。


從中午大約十一點光景出來,到目的地的時候已經接近黃昏了。


淨色師太的目的地是距離庵院二十多里的縣城上,這一路走了將近四個多小時,淨色師太甚是疲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