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部 第六十九章 借口(上)


從巴黎調兵容易,巴黎到南錫直線距離是兩百三十多公里,雖然要經過馬恩河,默茲河等幾條大河,可是,一路上都是法國經濟較發達的地方,鐵路還算發達,公路的質量也較好.前一段時間從東北往里爾調兵的時候,鐵路線和公路遭到了中國空軍的狂轟亂炸.可是,幸運的是,鐵路的損壞並不如想象中的那麼大,畢竟法國可是一個發達國家,一向重視鐵路在戰爭中的作用,對其的保養和維修都做得很好.中西開戰,給了法國人一個極好的喘息時間,法國人利用這段時間,動員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不斷地搶修鐵路,使其始終處于暢通狀態.當然,這也與中國人的不作為有關.攻打法國是德國人的事情,與中國人無關,中國空軍明顯地擺出了一付事不關已,高高掛起的態勢,對鐵路的轟炸只是應付了事而已.不但對鐵路線是如此,對法國首都巴黎也是如此,這使得巴黎成為了整個法國的運兵中樞,並且一直運轉自如.福熙元帥知道,中國人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現在巴塞羅那正打得熱火朝天,中國人雖然進展順利,可是,如果沒有空軍的支持,也別想著順利拿下巴塞羅那.還有,薩拉哥薩那邊,中西兩國各聚兵三十多萬,眼看著一場大戰就要爆發,中國人不關心法國的事情,是相當自然的.當然,福熙元帥也知道,這只是暫時的,一旦西班牙投降,中國人把轟炸的中心再度轉向法國後,法國的鐵路線就不能過著如現在般的舒心日子了.趁著這段時間,福熙元帥還是有把握在短時間內把兵調到梅斯那兒.

從巴黎調出地兵.在七月七日凌晨就出發了,巴黎現在是戰備狀態,所有的部隊都處于隨時待命狀態,作戰物質准備得也相當充分,只要福熙元帥一個命令就可以了.只是,讓福熙元帥想不到的是,在里昂那邊卻出了問題.

問題出在駐守里昂的那個英國軍身上.駐紮在里昂的有四個軍.三個法國軍一接到命令後就開始做出發前的准備工作.可是,那個英國軍就不一樣.那個英國軍的軍長直接向聯軍總指揮部發報,說他沒有收到來自倫敦地命令.不敢擅自行動.這封電報把福熙元帥氣得半死,他可是聯軍總司令員.呆在法國境內的所有英法部隊都得聽他的,斯特拉斯堡和梅斯地英國軍,都相當的合作,可你一個小小地少將軍長,竟然敢抗命?可是.這不是法國軍,這是英國軍,一個處理不好,說不定會引起盟友之間的誤會,到時候事情就不好收拾了.福熙元帥不知道英國人突然間抗命的原因,想了想.他命令參謀給布萊爾發了一封電報,把梅斯周圍的戰況向布萊爾彙報了一下,並請求他責成英國部隊全力支持.


一個小時後,也就是七月七號倫敦時間早上九點鍾左右,福熙元帥接到了布萊爾首相的電報.看完了電報之後,福熙元帥這才悟出了英國部隊抗命地原因.電報中,布萊爾首相只字末提英國部隊抗命一事.只是奇怪地反問道.以前兩國之間的高層合作,都是由戴高樂總統與他單線聯系的.可是,整整十天了,他們英國方面都沒有收到戴高樂的電報,而且,法國政府對此也沒有任何的解釋,他們想要知道這是為什麼.

福熙元帥一下子蒙了,早在軟禁戴高樂之前,他就想到了這個可能性,英國人一向與戴高高友好,兩軍間所有的合作,都是通過戴高樂與布萊爾商量後進行地,一旦把戴高樂軟禁,英國人說不定會有話說.這也是福熙元帥等了好久,才最終決定把戴高樂軟禁的原因,要不然,早在兩個月前,福熙元帥就已經控制了整個軍隊,他完全可以提前行動.經過再三考慮後,福熙元帥認為,英國與法國現在是拴在一起的兩只公雞,跑不了你也跑不了我,就算自己軟禁了戴高樂,英國人再不快,也不會跟自己扯皮的,除非英國人已經做好了投降的心理准備.也正是因為想到這些,福熙元帥這才大著膽子,做出了軟禁戴高樂的決定.可是沒有想到,布萊爾直接提出了這個問題,這使得福熙元帥不知道該怎麼回答才好.

想了好久,福熙元帥這才給布萊爾發報:"首相閣下,法蘭西總統戴高樂先生身患重病,已經不能理事,所以,把國家大事全權交給了我.由于巴黎城內間諜處處,隨時都有走漏消息的可能性,一旦消息泄漏,將對戰事起到相當大地影響,所以,考慮再三,我們才決定不直接向首相閣下彙報,還請首相閣下原諒."

沒想到,這回布萊爾很快就回電了:"元帥閣下,此事關系重大,不可掉以輕心.一直以來,大英帝國與法蘭西共和國地合作都相當愉快,戴高樂總統在這中間起了相當大的作用.如果戴高樂總統身患重病,不能理事,元帥閣下也應該第一時間向我們彙報.可是,我們等了整整十天,一直沒有等到貴國地回應,這使得我們兩軍在最近一段時間內的合作,出現了相當大的問題.我國政府對此事極為重視,七月二號的時候,我們在巴黎的外交官就發現,戴高樂總統即沒有出現在聯軍總指揮部,也沒有出現在公眾場合,而且,與我們的聯系也中斷.總統府外有著大量的武裝人員,可是,除了總統軍事顧問薩科齊上將外,極少見到其它人員進入,總統府好象與世隔絕一般.現在戰況如此緊張,身為法蘭西總統,戴高樂先生的身體就是再差,也應該出面給我們作個解釋.而據我們所知,戴高樂先生的身體並沒有出問題.七月六日晚上,我們在巴黎的外交官發現戴高樂先生出現在總統府的花園里面,表面上看一切正常,顯然沒有無法理事的重病發生.既然沒有病,唯一的解釋就是,戴高樂先生已經無法履行其法蘭西共和國總統的職責了,也就是說,他已經被某些人軟禁.希望元帥閣下對此事做出一個合理的解釋,否則,會影響到我們兩軍的合作."


慢慢地把手中的電報放下,福熙元帥的額頭上,已經現出了點點細汗.布萊爾首相的話已經相當明了了,他們的合作對象是戴高樂,而不是他福熙元帥.英國的軍事力量比法國要強大得多,可是,英國人卻沒有當上聯軍總司令,一是因為作戰區域大部分在法國境內;二麼,也是戴高樂總統據理力爭的結果,也只有讓法國人當這個司令員,才能夠得到法國在後勤方面的有力保障.戴高樂畢竟混政壇多年,就算他再混蛋,再無能,在國內的人氣再差,可是,其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卻不是他這個一直混軍界的元帥可比的.英國人並不賣他福熙元帥的賬,這些個東西,一向重視正統,他們只承認選民們合法選出來的總統,象他福熙元帥這樣把總統軟禁後自己坐上高位的,英國人很是反感.還有一點,福熙元帥隱隱約約感覺到,英國人已經在打退堂鼓了.按理說,戰事已經進行到了決定生死存亡的時候,這個時候,雙方就算是出現了任何問題,都只會強忍在心里,先把眼前的難關度過了再說,絕不會如里昂的英國部隊那來,來個拒絕執行命令,也不會如布萊爾首相那樣,來個興師問罪.真要是這樣的話,只能有一個解釋,英國人心里面已經放棄了這場戰爭,他們不想著再打下去了,他們正在找投降的借口.

想了想,福熙元帥再給布萊爾發了一封電報,試探一下:"首相閣下,現如今戰事如此緊張,我們兩國的全部精力都應該放在戰爭上,而不是在誰是法國的掌權人這個問題上糾纏不清,徒然浪費時間,也讓中國人和德國人笑話.希望首相能從大局出發,命令英國部隊與我們全力合作.一旦法國戰敗,英國也難逃劫難,這一點,首相閣下應該相當清楚."

這回布萊爾的回電晚了些,整整過了一個小時才回電,這說明,布萊爾以及他的一眾智囊團們,也正在認真地考慮著福熙元帥所提出來的問題:"不,元帥閣下對戴高樂總統一事的重要性還沒有真正的認識,我國與貴國的所有合作協議,都是與由選民選出來的總統簽署的,而不是與一個通過非正常渠道上台的統治者簽署,福熙元帥並沒有得到法國全體公民的認可,我們與元帥閣下的合作,其基礎本身就是不穩定的.我們請求元帥閣下,把戴高樂總統放出來,等戰爭結束後,你們想如何處理戴高樂總統,那是你們的事情,但不是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