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4-35 清明時節雨紛紛

每年清明節皇帝都要去大報恩寺進香,清明時節,春色盎然,郊外游人如織,踏春的,掃墓的.()城外的大路上車馬相連,摩肩接踵,各佛寺內人滿為患.

一輛沒有任何標記的氈車駛進了大報恩寺的偏門,來寺廟進香還願的貴人很多,自然不能和普通香客那般步行進寺,都是車輛直接進禪寺後院.

馬車駛到禪寺後院,跟在車後護衛的彪悍漢子們身手矯健的跳下馬來,把守住所有門戶,一個中年老者從車內鑽出,從容的走進禪房,若不是他雙眼中若隱若現那種睥睨天下的氣度,單看衣裝的話,也就是家財萬貫的員外罷了.

此人正是大周皇帝,報恩寺就是他下令建造的皇家寺廟,陛下一心向佛,每年總要抽出時間來上幾次聽法師講禪,其中清明節是必定來的,十余年來已經形成了慣例.

主持大師並未遠迎,這是皇帝交代的,一切從簡,不要擾民,禪寺後院古木參天,曲徑通幽,但不管身處何地,只要一抬頭就能看到高高矗立的琉璃塔.

今天琉璃塔暫時封閉清掃,不對香客開放,其實是方便皇帝登臨,在禪房內和老主持閑談兩句之後,皇帝起身前往琉璃塔,侍衛們不遠不近的跟著,警惕的目光不時掃視著四周,忽然一個侍衛聳了聳鼻子,似乎嗅到什麼不該有的味道,此時一陣銅鑼聲響起,尖利的聲音大叫道:"走水了!"

大報恩寺的業務很多,其中有一項是替人保管棺柩,那些客死在京城的官員商人,往往先在寺廟里暫放,等合適的時機再遷往老家,清明時節燒紙的甚多,引起火災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是在皇帝微服前來的時候發生火災就不那麼正常了,侍衛們飛速撲上,團團護住皇上,刀劍出鞘,手弩緊張的瞄准四周,生怕有人趁機行刺.禦林軍統領于虎手持長弓,弦上搭著四支雕翎箭,鷹隼一般的眼神不放過任何風吹草動.

寺內銅鑼云板聲不斷,黑煙湧起,高達十余丈,人聲鼎沸,腳步雜亂,受到驚嚇的香客們拼命往外跑,和尚們提著水桶往來救火,卻被香客們攔住,寺廟內亂做一團.

但想象中的刺客並沒有出現,反而有一隊手持棍棒的武僧沖出來保護皇帝,看他們彪悍的表情,犀利的眼神,不像是和尚,反倒像是行伍中人,廟祝也來了,慌忙向皇帝解釋,只是不小心走水,並無其他變故.\\\\

侍衛們緊張的要死,皇帝卻只是風輕云淡的一笑:"無妨,朕不礙的,快去救火吧."

廟祝擦著冷汗下去了,皇帝望著高聳入云的琉璃塔,無聲的歎了一口氣,這把火是你的憤怒點燃的麼?

皇帝繼續向琉璃塔走去,侍衛們絲毫不敢懈怠,緊緊保護在身側,于虎更是不離半步,長弓依然在手.

走進塔門,皇帝邁步走上樓梯,于虎眼神猶豫了一下,但並沒有開口問什麼,皇帝就是皇帝,他的所作所為不需要向任何人說明.

皇帝雖然年過五旬,但身子骨依然硬朗,不需要任何人攙扶,一口氣登上了琉璃塔頂,塔內事先已經安排了若干名侍衛,做過仔細的搜查工作,斷無可能隱藏殺手什麼的,報恩寺是皇家寺廟,又是皇帝經常來的地方,安全工作相當完善.毫不亞于紫禁城,這也是皇帝信心滿滿的原因所在.

一直走上琉璃塔的第七層,也是最高的一層,若是尋常寶塔,最高一層往往空間逼仄,難以立人,但是琉璃塔空間寬敞,最高一層仍能站立數人.


從塔窗望出去,龍盤虎踞的京城景色盡收眼底,秋毫分明,皇帝臉上波瀾不興,忽然伸出一只手:"千里鏡."

皇帝出行,各種物品齊全的很,命令一聲聲傳下去,一支千里鏡很快呈到皇帝手中,皇帝拉出鏡筒,眯起一支眼,向外看去,于虎注意到,皇帝觀察的是皇宮和禁軍大營方向.

箭術高手的目力非比尋常,遠遠的就能看見禁軍兵營中似乎有集結的跡象,于虎心中一緊,看來佛寺中這場火災絕非偶然,是某些人想把皇帝困在這里,然後還有更大的企圖.

皇帝的瞳孔微微收縮了一下,臉上浮起一種奇怪的表情,似笑非笑,似怒非怒,他緩緩將千里鏡放下,望了望天空,原本晴朗的碧空已經悄悄轉成青灰色,一股潮濕的南風灌進佛塔內,山雨欲來.

"發信號吧."皇帝淡淡的說.

登陸熱點書庫,支持正版《武林帝國》,歡迎光臨同名網游.

……

安國郡王府,消息接踵傳來,大報恩寺起火,黑煙十丈,香客競相奔走,禁軍大營戒嚴,總兵王振強擊鼓聚將,集結士兵,詹事府加強了戒備,調了整整一營巡兵過去防守.

聽到這一個個令人不安的消息,郡王殿下雙目炯炯,一掌擊在桌面上:"老大動手了!"

手下人緊張兮兮,有人問道:"王爺,我們如何應對?"

"應對什麼,老實呆著就行,權當沒發生任何事情."三皇子嘴角浮起一股笑意,把玩著桌子上的鎮紙,悠悠道:"我就知道老大不會放棄這個機會的."

一切都是假的,都是為了引蛇出洞.

安插在大報恩寺內的刺客,禁軍中收買的將領,還有沐英的棄暗投明,都是一場戲,三皇子哪有那麼強大的實力,他擅長的不過是計謀罷了.

當然計謀中也有一些令人信服的誘餌,比如進攻詹事府的兩股西北力量,陝甘的元封,甯夏的李明贏,都是犧牲品.

犧牲掉這兩個人,三皇子一點也不覺得可惜,這兩個人的死能讓太子覺得這一場政變確實存在,又能挑起邊患,換來秦王燕王防地的不穩,真可謂一石二鳥.

這個計謀不算高明,只要沉下心來就能琢磨透,可是三皇子給太子留的時間不多,他又深知這個哥哥的脾氣,耳根子軟,急于求成,對自己恨之入骨,沐英告密的時間選擇的很巧妙,正好是黃子華回鄉省親的日子,身邊沒有頭腦清醒的大臣,就憑詹事府那些酒囊飯袋,只會啜叨太子鋌而走險.


父皇的厲害,三皇子是領教過的,上次事件過後,他忽然明白了一個道理,挑戰父皇的權威是不可能的事情,父皇登基二十年,深諳權謀,身邊高手云集,行事滴水不漏,想和他斗,門都沒有.

唯一的辦法就是逼太子出手,以太子的智商想不上當都不行,只要他這邊一動手,父皇那里立刻就有對策,真以為皇帝那麼好當呢.

一聲尖利的嘯叫,好像響在耳畔,在院子里觀察的下人慌忙跑進來報告:"王爺,城外琉璃塔上射出一支五彩響箭."

果不其然,父皇已經發現情況不對,果斷出手了.

父親對權力的占有欲極強,尤其是兵權,更是不容任何人插手,京城內私自調兵乃是死罪,別管你是太子還是普通將領,只要碰到皇帝這片逆鱗,保管沒有好果子吃.

琉璃塔頂的號令發出之後,又是一道道消息迅速傳來,宮城戒嚴,皇城戒嚴,禦林軍登城防守,宿衛軍緊急出動,控制各個城門,再到後來,連出去探聽消息的人都回不來了,據說已經全城戒嚴了.

"等著看戲就行了."三皇子調整一下坐姿,舒舒服服躺在大椅子上,一切如他預料的那樣發展,父皇果然留了一手,平時看起來懈怠松垮的禦林軍和宿衛軍,其實並不像表面上那麼不堪.

唯一讓三皇子放心不下的是,詹事府方向並沒有任何消息傳來,難道元封和李明贏會臨時變卦,退縮不前?應該不會的,這兩人都是血性漢子,和沐英意氣相投,即使不為封侯拜將,就是純粹為兄弟情誼也會仗義出手的.

我們畢竟是喝過血酒,歃血為盟的.三殿下暗想道,隨即又嘲諷的笑了笑.

……

雨終于下了起來,淅淅瀝瀝的洗刷著城市,冒出新芽的綠樹郁郁蔥蔥,街道上,田地里,雨水浸濕泥土之後發出的芬芳彌漫在空氣中,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這本是一副浪漫美麗的場景,可是卻被突如其來的戒嚴打破.

京城十三座城門緊閉,垛口內青銅大炮上的苫布已經揭開,黑洞洞的炮口竟然不是對著城外,而是城內.

頭戴鐵盔,身穿鎧甲的士兵站在城牆上,手中緊握長矛,雨水打在鐵盔上,從盔沿上滴下,軍士們嚴陣以待,殺氣騰騰.城內的街道上,鹿砦拒馬橫在路口,所有行人被迫停下,站在路邊屋簷下,驚懼的看著雨霧中披著蓑衣的士兵,京城已經許久沒見過刀兵了,難道今天要大開殺戒.

禁軍虎賁營外,已經豎起了三門大炮,炮口直指營門,大炮上面覆蓋著刷桐油的雨布,以保障雨天也能打響,營寨牆壁上站著一排排士兵,用強弓硬弩瞄准著校場上集合的士兵.

虎賁營,正是王振強的部屬,也是太子發難的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