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把握時機,該說話時再說話 第17節:一、好話也要在恰當的時機說

第三章:把握時機,該說話時再說話

說話是一種藝術,也是一門學問.學問深了,也就受益匪淺了;學問不深,就要處處碰壁,做不成好人,更做不成大事!

所謂的學問最基本的就是要知道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什麼場合該說什麼話,什麼場合不該說什麼話.這看似簡單,可是做起來就不是那麼簡單了,很多人也都是吃了這方面的虧,最終懊悔不已.

古人講:"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說話也是如此,話不在多,點到就行;話不在好,時機對就行!

掌握好說好話的時機,是每一個人必修的一門課程,因為如果你說的不是時候,即便你的話再好,再動聽,不僅起不到好的作用,相反,還會給你帶來反面的效果,那麼你就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實在是很不劃算.因此,要學會根據對方的性格,心理,身份以及當時的氛圍等一切條件,考慮自己說話的內容.

我們經常能看到這樣一幕:

一個人在那里口若懸河地講,可是對方卻是緊縮眉頭,根本就對這個人說的話題不感興趣,即便對方一直在誇獎他,到最後,無奈之下,也會找個借口偷偷地溜掉.這就是一個時機問題了,不管一個人說話的內容有多麼精彩,如果時機掌握不好,也就無法達到有效說話的目的.因為作為一個聽者,他的內心往往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他們並不是在所有的時候都喜歡聽同一個話題,或者是說在很多時候,他需要其他的話題甚至需要沉默來調配自己的生活,這樣才能有聲有色.

有這樣一則寓言故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一頭驢,平常都吃著主人給它拿的青草,時間長了也就慢慢地變得不喜歡吃了.有次無意中,主人在它的草料中加了一把鹽,草料立刻就變得有滋有味了.驢就問主人在里面加的是什麼,主人說是鹽,于是驢就宣布,從此以後,不吃草料了,每天要光吃鹽!

因此,一個人的一生不能只聽一個話題過日子,也不可能只是一個心情,永遠保持不變.如果你要讓對方變得願意聽你的講話,或者接受你的觀點,你就得學會怎樣選擇適當的時機並且把握這個時機,在適當的時機說適當的話.猶如一個參賽的棒球運動員一樣,即便他有良好的技術,強健的體魄,但是如果他沒有把握住擊球的那個決定性瞬間,偏早或偏遲,棒就落空了,比賽也就輸了.

因此,時機對一個想讓自己變得優秀的人來說是非常寶貴的;但何時才是這"決定性的瞬間",怎樣才能判明並及時抓住時機,並沒有一定的規則,主要根據談話時的具體情況而定,比如說對方的心情,當時的環境等一系列的因素.


中國是一個講究中庸的國家,凡事都喜歡恰到好處,過了或者是不及都不是一種完美的表現,在現實生活中,與人交往也是如此,說好話更是如此.

對話是雙方進行交際的基礎,雙方有對話才有交流,有交流才能產生情感.一次成功的交談就像一場大家配合默契的接力賽,每個人都是這個集體接力的一員,既要接好棒,也要交好棒,誰都不能懈怠.棒在自己手上時,要盡心盡力跑好,棒在他人手上時,不妨為之加油,為之喝彩.這個接力棒就相當于說話時的話題,如果把交談變成一個人的獨白,盡管你講得眉飛色舞,口干舌燥,也沒有人為你鼓掌喝彩,所以,能說善侃者切忌扮演"一言堂主"的角色,就如同你一個勁的給對方說好聽的,如果時間不對也就產生不了那個好話的效果了.

因此,交流時要善于選擇雙方都感興趣的話題,這樣也就能更好的交流,不管是說好話,還是說不好的話,對方也都能比較容易接受.

另外在交談雙方中,由于各人的閱曆不同,對事物的認識也就不盡一致,各人觀點的分歧,碰撞,交鋒在所難免.因此,在這種時候說好話,就得根據對方的閱曆和對事物的認識作相應的調整.比如說一個閱曆不高,對事物認識比較淺顯的人,對他說好話就必須降到他那個相應的水平,不能說大話,不能說空話,否則,對方就會認為你是在拿他開涮;相反如果是一個高閱曆,對事物有著自己的認識的人,就必須用一些高層次的好話來滿足對方的虛榮心,這樣也就能給對方留下一個比較深刻的印象.但是這一切的前提都是在適當的時機才能這麼做,不能在對方心情不好,甚至是工作不順利的時候去說,否則就是適得其反.

最後要注意的是,在交談過程中每個人都有表現欲,同時也就有被發現,被承認,被贊賞的內在心理需求.因此,在和對方交談的時候,一定要滿足對方的這種欲望,不能一味的跟對方說好話,適當地留一點空間給對方慢慢地品味你的好話,就像吃一道美味佳肴一樣,必須要留足夠的時間來品,不能像是口渴喝白開水一樣驢飲.如果你只熱衷于表現自己,而輕視他人的表現,對自己的一切津津樂道,而對他人的一切不屑一顧,就勢必造成自吹自擂,自我陶醉的不良印象,最終好話也就變成空話了.

在現代這個商業社會,更是要懂得怎樣說話,怎麼樣說好話,以下有一則故事可以作為前車之鑒:

喬治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鼎鼎有名的大亨,資產超過10億美元.某年,他與商業伙伴戴維從加州飛到中國某大城市,准備在那里投資建廠,因此,他需要尋找合作伙伴.經過多方努力,三天後,喬治終于坐到了談判桌前,和他談判的對象是我國某一大型企業的領導.這位領導之所以能做到談判桌前,就是因為他的精明能干和通曉市場行情的本領令喬治頗為欣賞.特別是當喬治聽了這位領導對合資企業的宏偉設想後,他似乎已看到了合資企業的光輝前景.可是正准備簽約的時候,忽聽這位領導又頗為自豪地侃侃而談道:"我們企業擁有2000多名職工,去年共創利稅700多萬元,實力是絕對的雄厚……"

聽到這兒,喬治立刻呆滯了,他暗暗地掐指一算:700萬元人民幣折成美元是90余萬,一個2000多人的企業一年才賺這麼點兒錢;而且,這位領導居然還表現得十分自豪和滿意,看來合作以後這個企業肻定會令喬治非常失望,因為離自己預定的利潤目標差距實在太大了.還好合同還沒有簽,于是,喬治決定立即終止合作談判.

眼看馬上就要到手的投資就這樣飛了,原因僅僅是因為一句話,況且還是因為一句好話.試想如果那位領導當時能保持一下安靜,那麼這事不也就成了嗎?因此只能說明這個領導說話還沒找對時機,甚至說他在商場摸爬滾打幾年還沒有學會如何說話,還不知道在什麼場合說什麼樣的話,最終也因為這個問題而失去了一筆很大的投資,給國家造成了較大的經濟損失!

好話並不是什麼時候都適用,並不是什麼時候都能給自己帶來好處,而是要看時機.時機對了,那就是力量;時機不對,那就成了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