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第35節:楊貴妃真的逃往日本了嗎(2)

"臣子們沒有誰敢出頭阻攔此事,"李林甫滿有把握地說,"因為臣想出的這個辦法于古有證!"

"證從何來?"

"有則天順聖皇後為證."李林甫是個懂得該說什麼話的人,他更懂得有些話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只能點到為止.

這句話要是換了別人說,恐怕早就連腦袋都保不住了,因為它牽涉到了唐王朝的一樁極大的隱私.

原來,在人們心目中一向很威嚴的武則天,曾曆事唐太宗李世民和唐高宗李治父子兩個人,她之成為高宗則天順聖皇後也是走"曲線"——先出家為尼,自絕于滾滾紅塵,然後再"重返人間",父妾為子婦.

李林甫重提此事,當然不是為了揭李氏皇族祖上的瘡疤,而是想以此告訴皇上,按李氏皇族的家風,差了一輩的人也可以結成夫妻,不過要做一番官樣文章給人看而已!玄宗皇帝思來想去,確也想不出有比李林甫所提建議更好的辦法了.

于是,大方針就這樣敲定了.

公元745年8月,由唐玄宗李隆基授意,壽王李瑁的妃子楊玉環自請出家為女道士,法號太真.

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求,李隆基和他的先人李治一樣,都把不同輩分的女人送到了寺院.二李(李治,李隆基)所不同的是,李隆基在耐性上遠不如乃祖李治,武則天是出家將近四年的時候才被李治接回宮里去的,可李隆基竟連四個月都等不了,就把楊玉環接進宮去,令她重返紅塵,與自己結成"夫妻".

不久,玄宗皇帝親自下令,冊封楊玉環為貴妃,"宮中呼為娘子,禮數實同皇後".

楊玉環當上了皇貴妃以後,楊氏家族也都跟著沾了光.

玄宗皇帝下令:追封楊玉環之父楊玄琰為太尉齊國公,母為涼國夫人.封楊玉環的叔父楊玄矽為光祿卿,再從兄(同一祖父的堂兄)楊铦為鴻臚卿,楊琦為侍禦史,族兄楊釗為金吾兵曹參軍.

又封楊玉環大姐為韓國夫人,三姐為虢國夫人,八姐為秦國夫人(按:大,三,八姐皆系連兄弟排行都算在內,實際上楊玉環只有姐妹四人).

與楊玉環同時的唐代大詩人杜甫有詩記楊氏的權勢與威福云:

就中云幕椒房親,賜名大國虢與秦.

紫馳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麟.

犀箸厭飲久未下,鸞刀縷切空紛綸.

黃門飛鞚不動塵,禦廚絡繹送八珍.

簫鼓哀吟感鬼神,賓從雜遝實要津.

後來鞍馬何逡巡,當軒下馬入錦茵.

楊花雪落覆白蘋,青鳥飛去銜紅巾.

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這個時候,楊氏一家人的權勢已經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據《舊唐書·後妃傳》記載,"玄宗每年十月幸華清宮,國忠姊妹五家扈從.每家為一隊,著一色衣.五家合隊,照映如百花之煥發,而遺鈿墜舄瑟瑟珠翠,燦爛芳馥于路,而國忠私于虢國而不避雄狐之刺,每入朝或聯鑣方駕不施帷幔."

公元755年11月,"魚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唐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安祿山詐稱"有密旨,令祿山將兵入朝討楊國忠",發所部兵及同羅,奚,契丹,寶韋等部約十五萬人,號稱二十萬人,反于范陽.其時承平日久,百姓不識兵革,河北州縣,望風瓦解,守令或開門出降,或棄城逃匿.

同年12月,安祿山率軍渡黃河,所過殘滅,進逼陳留,太守出降,繼而,安祿山又攻陷滎陽,與朝廷匆忙組建起來的討賊軍戰于武牢,葵園,屢戰屢勝,遂攻陷東都(洛陽).

在這一段時期,唐帝國當時的最高統治者唐玄宗犯下了兩個不可寬恕的錯誤:一個是聽信宦官監軍邊令誠的讒言,誤殺了忠心耿耿的老將高仙芝,封常清;另一個是在只宜固守,不宜出戰的情況下,屢次三番嚴旨令潼關守將哥舒翰出戰.結果,潼關守軍十五萬人被叛軍誘入河南靈寶的七十里隘道,南迫山,北阻河,為叛軍全殲,潼關遂告失守.潼關既失,唐王朝京城長安頓失門戶,朝野上下大駭.

楊玉環兄妹等"楊家班"成員,像她們的主子李隆基一樣,也犯了一個不可饒恕(至少對她們自家而言是如此)的錯誤——得罪了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