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縹緲的星塵 第七節 眾人信號曲

人類世界標准時間十月十二日零九時許,英仙星際聯邦國防軍部署在星際行星"易"的近地軌道上的偵察與監視衛星,突然偵測到了地面上大批具有生命特征的紅外輻射.(全文字小說閱讀,盡在ωωω.1⑹κxS.Сom(1⑥κxs..文.學網)這些紅外輻射集中在星際陸戰隊發現會噴射高能粒子束的四腳怪——即朱翰松院士稱之為"粒子河蟹"的小山谷附近.

但是衛星的遙感儀器並不能精確掃瞄出現的易星生物數量,因為"易"行星的大氣層里似乎存在著嚴重的干擾,影響了各種光譜上的遙感精度.

負責保護科考隊登陸場"自由灘頭"的星際陸戰隊指揮官阿方索·奧維德上尉倍感緊張.盡管他的手下有超過一千名的陸戰隊員,全部都裝備著武裝動力裝甲,並有數百台火力十分強大的作戰機器人協助,但他還是立即召喚距離地面最近的星際戰列艦"海格力斯"號前來支援,並請求艦隊總司令赫佐格上將撤走科考隊.

"長官,讓科考隊繼續留在地面上太危險了."奧維德充滿了憂慮,"那些四腳怪能夠噴射出高能粒子束,威力不亞于小型艦炮,不容易對付."

赫佐格迅速做出決定:"那就讓科學家們先行撤回太空.上尉,帶你的人守住'自由灘頭’.還有,羅博中校,讓你的'海格力斯’號保持在'自由灘頭’上方,准備隨時為地面提供火力支援."

"是,長官."通信系統里,羅博和奧維德齊聲回答.

撤退科學家的命令剛一傳達下去,環繞在"自由灘頭"周圍的防線立即傳來緊張的報告,大批"粒子河蟹"已經集結在東面.

奧維德急忙趕到東面的戰壕里,夜視鏡里,五千多米之外,一頭頭四腳怪正排列成楔形陣,緩緩地朝防線壓過來.他趕緊接通羅博中校的通信,通報敵情,然後要求"海格力斯"號首先發動炮擊,轟炸地面.

"我的戰艦看不到它們."羅博吃驚地說,"偵察衛星也沒有發現.看來大氣層存在不小的干擾.你必須給我提供火力指引."

"沒問題,長官."奧維德馬上指示一名士兵負責為"海格力斯"號提供火力指引.

隨著一道通信激光射向太空中的"海格力斯"號,夜空中立即出現成百上千道流星一般的亮光,直撲地面的怪物集群當中,激起鋪天蓋地的火球.

人類再度首先開火,激怒了殘存的四腳怪,它們頂著來自天空的猛烈火力,一邊加速撲向人類的野戰防線,一邊升起頭部發起射擊.

"弟兄們,開火!守住防線!"奧維德高聲下令.

國防軍陸戰隊員紛紛發起反擊,向數千米外直沖而來的怪物傾泄火力.同時,無人戰斗機也紛紛升空作戰,從空中對進攻的異星生物發起打擊.

"易"行星的四腳生物也異常凶猛,朝人類發起精准的射擊.

密集的火力交織出的強烈閃光,頓時將幽暗的星際行星環境照得如同白晝.

戰斗規模擴大,形勢變得十分危險.登陸的科學家被迫撤退,開始分批搭乘空天飛機准備返回太空.巨大的登陸艙也開始紛紛啟動火箭推進器,升離地面.

突然,西方的地平線升起七股耀眼的光團,飛越紛亂的戰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准確地擊中飛上空中的登陸艙,將其炸成七躲豔麗的火球.


緊接著西邊的地面上也出現大批噴射著高能粒子束的四腳怪,直朝"自由灘頭"撲過來.

"讓科學家們的空天飛機暫停起飛!"混亂的通信系統里傳來了奧維德焦急的命令.

好在升空的登陸艙里都沒有人,要不然這一回人命損失將是極其慘重的.

"暫停起飛?把他們都留在這里嗎?"負責指揮撤退的普西中尉不解地叫道.

"沒看到我們的登陸艙全被摧毀了嗎?先讓他們在地面待命.你直接呼叫艦隊接應,快點."奧維德緊張地說.

可就在這時,他發現與太空中的艦隊連接的數據鏈通信已經中斷.

隨後,"自由灘頭"周圍的陸戰隊才發現與太空中的衛星,艦隊的通信聯系已經全部中斷.

"到底是怎麼回事?!"奧維德又氣憤又奇怪地大叫.

"長官,與太空的所有通信波段都遭到嚴重干擾."通信技術士官驚恐地回答,"激光通信也受到影響,很難進行穩定的傳輸."

"報告,南面和北面也出現大批怪物!正向我們發起進攻!"通信系統里傳來了充滿恐慌的聲音.

"該死的,這個星球到底是怎麼回事?!"奧維德上尉絕望地叫道.

由于通信中斷,位于低空軌道上的"海格力斯"號戰列艦失卻了地面的火力指引,只能被迫停止對地面的轟擊.

"怎麼回事?通信都中斷了嗎?"艦長羅博中校不解地詢問手下通信軍士.

"都中斷了,長官.借助衛星中轉也不行."通信軍士無可奈何地報告,"距離地面約一百千米的大氣層被嚴重電離,形層電離層.應該是這一層電離層干擾了我們的通信."

緊接著,預警軍士也作出報告:"長官,我們的遙感系統也無法觀測到地面的情況.這個星球的大氣層好像越來越渾濁了."

"馬上把情況報告給總旗艦.立即朝'自由灘頭’周圍進行盲射,支援地面."羅博果斷地下達命令.

"可是,長官,這樣很容易發生誤傷."火控軍士擔憂地說.


"照我說的去做,動作快一點."羅博急切地叫道.現在與地面的通信中斷,又無法看清楚地面的狀況,他只能采取這種冒險的措施來幫助下面正受到圍攻的同伴.

地面上的"自由灘頭"已經變得岌岌可危.越來越多的"粒子河蟹"從混沌的夜空中湧出來,噴射出道道明亮的粒子束.環形防線上的陸戰隊遭受的壓力越來越大,隨時可能被突破.

好在天空中再度射下道道光箭,戳入洶湧的易星怪獸群當中,激起狂爆的沖擊波.

"海格力斯"號的冒險盲射,有力地支援了正遭受強大的"粒子河蟹"圍攻的"自由灘頭"周圍的陸戰隊.隨後艦隊司令部又派出十多艘巡洋艦,降低到近地軌道上,加入炮擊行列,大大緩解了地面陸戰隊的壓力.激烈的攻防戰持續了將近一個小時,傷亡慘重的易星"河蟹"獸群終于散去,突然間又消失得無影無蹤.

令人驚奇的是,大氣層上部的電離層也迅速消失,地面與太空的通信得以恢複.無論是剛才身處于火線之上的陸戰隊士兵,還是奮力支援的"海格力斯"號官兵,都大大地松了一口氣.

赫佐格上將立即下令把科考隊全部撤回太空,只留下陸戰隊暫時守護登陸場.

易星怪獸的圍攻使許多人更加確信十三艦隊和第一支科考隊的失蹤與這些奇怪生物有著直接聯系.隨之而來的是對失蹤人員生命安全的擔憂.十三艦隊和科考隊共計十萬之眾,很可能已經完全被那些凶猛的易星怪獸撕成碎片.擺在聯邦國防軍面前的不僅有面對星際行星上具有強大地面攻擊能力的生物,還有業已展開行動的新羅馬帝國軍艦隊.

八百艘帝國軍戰艦連同數百艘後勤補給船正掠過"易"行星附近的空間,向銀河系外的深邃空間飛去.在當下這種形勢下,帝國軍的怪異行為不僅讓不少國防軍艦隊軍官大感緊張,還讓他們對帝國軍與凶猛的易星生物聯想起來.

赫佐格將軍當機立斷,調整部部署,由第四艦隊防守"易"星域,第七艦隊繼續與救援船隊搜索失蹤的十三艦隊,派遣第五艦隊追蹤帝國軍艦隊.

朱翰松院士雖然強烈要求從返"自由灘頭",但赫佐格認為早前一戰,人類獲得了足夠的易星怪獸尸體可供研究,拒絕了他的要求.科考隊也就只能呆在較地面安全得多的太空中的"雙E"上做研究.

奇怪的是,"自由灘頭"圍攻戰結束後,連續幾天,星際行星"易"之上就再也沒有見到怪物們的身影.雖然搞不清楚這些星際行星的原住民跑到哪里去,但是科學家們卻在太空中弄清楚了"粒子河蟹"的整體結構.為了向軍人們說清楚自己的偉大發現,朱翰松院士特意在"愛因斯坦愛丁頓"號上舉行了一個學術報告會議,召集包括隨軍記者在內的數百人,向他們詳細地說明"粒子河蟹"的特點和物質構成.

這種生物的體內的除了扁平軀體內有九個卵形器官外,在頭部還有一個更大的卵形器官.總共十個卵形器官構成了狀如坦克的四腳怪的全部生理機構.其中四個連接四腳的卵形器官分別負責每一條節支腿的運動,四個連接著部的則是負責為頭部提供能量.軀體里最前部的卵形器官則分部後兩部分,前半部分是一個氣囊,里面卻只有混合的氧氣和氫氣,囊壁上分布著大量具有氣體交換能力的細胞;後半部分則集中了大量類似人類腦細胞一樣的細胞和神經,其作用應該是中樞控制.頭部的卵形器官則擁有類似人類制造的粒子炮結構,但其構成卻非金屬和複合材料,而是多種細胞和陶瓷.

對于這種生物如何形成堅硬的致密陶瓷外殼,科學家並沒能研究出其成因.不過朱翰松還是向人們宣布:"它們就像烏爾夫·伯恩斯坦教授所設想的,把致密陶瓷當成動力裝甲,保護自己脆弱的身命.但與我們的動力裝甲不同的是,它們的陶瓷外殼應該是自身生長出來的.因為我們還沒有找到其陶瓷外殼是另外制造的直接證據,目前只能做出這樣的猜測."

朱翰松還進一步指出:"從生命組成物質來看,它們與我們一樣,完全屬于碳基生命.雖然矽元素在它們的身體中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但真正使它們具備生命特征的卻是碳,氫,氧等元素組成的有機物質和相應的生化反應.大家必須認識到,這種生物具有的攻擊能力顯然不是出于與普通的生物進行生存競爭的.我個人認為,它的生理結構就是專門為了戰爭而設計的,也就是說,我稱之為'粒子河蟹’的這種易星怪物正是一部天然的戰爭機器!"

他的話立即激起了聽眾的強烈反響.有人立即提問道:"您的意思是說有人制造了它們嗎?"

"不,不."朱翰松連忙否認,"雖然不能排除它們是人為制造的可能性,但我們還沒有掌握這方面的直接證據,僅僅是從這種生物個體的結構來考慮.我必須提醒大家,就如我之前所說的,我們並不了解這種生物的生活環境和習性.包括它們到底生活在哪里,有著什麼樣的社會結構……甚至連它們是通過什麼方式獲取其進行活動,噴射高能粒子束的能量,我們都還不清楚."

"那麼,您認為這些生物與'易’行星那層'奇異物質’有關系嗎?"有人問道.


"這個問題,我們請烏爾夫·伯恩斯坦教授來回答."

人們立即報以熱烈的掌聲.

"謝謝."伯恩斯坦用蒼桑的聲音表示感激,然後解釋道:"我認現在的已知情況完全可以表明'易’星的'奇異物質’與那些生物是有關系的.從我們上次考察的結果來看,那層'奇異物質’厚度達到五十千米.假若它是中空的,那麼容納我們遇到的生物完全沒有問題.同時,'奇異物質’中空,也可以解釋為什麼這個行星表面含碳含氧量都很低,但卻能夠出現碳基生命的現象."

"教授,您這是暗示'奇異物質’層里有一個與表面完全不同的全新世界嗎?"

"是的.假如'奇異物質’層是中空的,那麼它的內部空間很有可能形成一個適合生命生存發展的環境."伯恩斯坦鄭重地說,"但請大家注意,我說是'假如’,'奇異物質’層中空還只是假設,只是出于無法解釋那些攻擊我們的生物隱藏于何處而作出的假設.目前我們並沒有獲得任何有關于'奇異物質’層中空的直接證據."

聽眾之間又是議論紛紛.其實,無論是伯恩斯坦還是坐在一旁的陳維茵,現在都已經十分肯定包裹著行星絕大部分表面的"奇異物質"層是中空的.因為在他們以帝國科學家的身份登陸這顆星際行星時,還發現了另一個有力的間接證據——大量的流水痕跡.但是大氣中存在的水氣乃至氧元素含量都遠遠少于估計中曾經存在的水的總質量."奇異物質"層中空,也可以解釋消失的水的去向.

當然,這些假設和推論本身都很有"循環論證"的味道,並不具事實說服力.

"兩位院士先生,你們認為我們接下來應該對這顆星際行星采取什麼樣的措施?"

"我們最好遠離這顆星際行星!"回答的聲音卻是發自陳維茵,她搶了兩位科學院院士的問題,"在五月份的考察中,我們發現了這顆行星上存在因為缺水而死的藍藻.這是我們人類從地球帶到英仙旋臂星際世界的生物,也就是說,這顆星際行星在被我們發現之前,已經有人類經過,並汙染了她."

這下聽眾群里又暴發議論.因為發現藍藻的事在之前伯恩斯坦和其他投誠的帝國科學家提交給英仙聯邦政府的報告里都沒有提及.

陳維茵繼續說道:"我還必須向各位說明的是.我們第一次遭遇易星生物時,它們並不是這個樣子,也沒有噴射高能粒子束的能力.但它們已經懂得辨別全副武裝的戰斗人員和沒有武裝的人,並且區別對待.而且,在剛剛過去的戰斗里,都是我們人類主動朝它們開火,接下來才發生大規模的交戰."

伯恩斯坦接著陳維茵的話說:"陳博士說的都是事實.作為一個科學家,我個人認為,我們不應該再繼續與這顆星際行星進行過多的接觸.這顆行星並不適合我們人類居住,而且已經有一群具有高度智慧和強大能力的原生生物存在,所以我們應該盡快離開,避免與它們產生沖突."

陳維茵和伯恩斯坦的話雖然說得有很道理,但是在聽眾眼里,他們是來自新羅馬帝國的科學家,並不能代表聯邦科學家的意見.于是,他們把目光聚集在朱翰松的身上.

朱翰松看看兩位來自帝國的隊友,轉而對聽眾說:"他們都說得很有道理,可是現在易星生物的攻擊能力還只是停留在地面上.雖然它們的粒子束具有精准和強大的對空性能,但是它們終究只能在星際行星表面活動.而且到目前為止,除了五月份遭遇到小型兩腳獸,我們也才看到'粒子河蟹’一個品種.所以,我認為,我們人類對易星生物具有絕對的優勢.我們大可不必對它們產生敬畏,我們完全可以擴大和深入研究領域,深入行星表面之下,爭取盡快鑽開那層'奇異物質’,探尋更多的秘密."

他的話博得大家一致好評,贏得熱烈的掌聲.

但是,坐在旁邊的陳維茵和伯恩斯坦對他的話卻顯現出憂慮的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