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第14節:殷周革命(3)

殷最後的王叫紂,史書如《史記·殷本紀》等都把他寫成一個暴君的樣板.他的暴虐程度可以和夏最後的王桀相媲美.桀被認為是因愛美女而丟了國家,那名美女叫妹喜;而殷紂喜愛的美女叫妲己,連兩個名字都很相似.

殷紂王寵愛妲己,為她建造鹿台的樓閣,在那里聚集財寶,于沙丘離宮中極盡酒池肉林之享樂.他蔑視神和祖先之靈,趕走賢臣微子啟和箕子,還殺害了比干.殷紂王為了取悅妲己,讓她開眼界,還大肆施行殘忍的炮烙之刑——銅柱上塗抹膏油,下焚烈火,強迫犯人在銅柱上走過,掉下去就會被燒死.鄂侯因勸諫此事而被殺,聽到鄂侯死訊的西伯昌歎聲哀悼,被人告發,因此被紂囚于羑里的監獄.周人很擔心,獻上美女和財寶,才使西伯終得釋放.這簡直和夏桀囚殷湯于夏台後又釋放一模一樣,太像是複制的情節,這甚至成了"殷王朝虛構說"的依據.

被推翻的王朝的最後的王,得到的是毫不留情的中傷和誹謗.上台的王朝為了坐實推翻前王朝所用的口實,就把所有的罪惡都推到對方身上.人類的想象力如果發揮到極致,最終出現的情形都差不多.

暫不管夏桀王的情形,殷紂王那個時候發生了什麼事情,因為有卜辭留下來,我們也可略知一二.卜辭中屢屢提及遠征東方的事情,但在《史記》中卻全沒有記載.既然能編造出殷紂王暴虐的典故,自然也能隱瞞已有的事實.對周來說,殷東征似乎是必須隱藏起來的事實.有觀點懷疑,周是趁殷東征的時機鑽了其國內混亂的空子,如同端空巢一樣攻下了殷都.所以周就不怎麼願意提起東征.

雖說紂是個暴虐的君主,但祭祀時用作犧牲的奴隸數量比起前代已有顯著的減少.有可能是認為與其殺害奴隸,不如役使他們勞動,增加生產更好一些.或者還有可能是,抓捕羌人不再像以前那樣容易.從各方面來考慮,紂存有慈悲之心的推理還是不能被一概否定.

至于輕鬼神一說,我們首先可以判定這是勝利者所編造的.根據卜辭,我們了解到紂雖然減少了犧牲的數量,但仍然熱衷于實行祭祀,而且比前代更加虔敬.

目前在卜辭內還沒有找到被視為各種罪惡源泉的"妲己"這個名字.不過卜辭中沒有,並不代表就不存在.比如,殷墟中沒有出土犁,卜辭中卻有犁的記錄.另一方面,大量出土的青銅器卜辭中也沒有提及.而令人不可思議的是,甲骨片上未發現刻有指代銅的"金"字.

毫無疑問,暴君紂的形象以編造的成分居多.這就是被奪去政權的失敗者的命運吧.

3

董作賓在《殷曆譜》中說,殷滅亡的時間是紂即位六十四年.果真如此,那紂可真是高壽了.可能是上了年紀,判斷力變得遲鈍,接受建議也不如以前虛心,引起了所謂老害,從而導致王朝的滅亡.

而在同一時代位于西方的強大勢力的周,昌在位也有五十年了.殷和周都屬于一個首領統治了很長時期的情況,此外二者還有一個相似之處——戰爭都很多.

然而,戰爭的性質是不一樣的.殷發動的是侵略戰爭,以掠奪財貨和人口為目的,因此招來了鄰近各部族的怨恨.而周以農業立國,發動戰爭的目的在于擴張土地,對手戎狄的土地此前並未用來農耕.周並不是要從對手那里掠奪財物,而是農耕需要人手,可能是降服作戰對手後再教給他們農耕的技術.

殷絕不是從紂的時代才開始衰弱的.紂曾二度親征,有整編遠征軍的能力,也有神聖王的權威.但是,一次又一次的征兵和遠征,加劇了原本順從部族的不滿.這些部族因為紂是天下之主,也沒有什麼辦法,而當聽到西方出現了聖人時,心理上自然就產生了動搖,甚至有了"只要有人挑頭就跟著造反"的念頭.

西伯昌(以下稱為周文王)求賢若渴.他和渭水北岸垂釣的老人談話,請他乘自己的車,以師長敬之,這是個有名的"逐夫"故事.這位老人名叫呂尚,生活貧乏,無依無靠,甚至曾被妻子強逼著離婚.不過,周文王被他的言談打動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