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華麗的前奏曲-第二部 優雅的貪官生涯 第2164章 大奸臣交代的任務


這一頓酒宴過後,趙興算是正式上任了,官衙里,錄事官由萬俟詠擔任,勾押官是帥范,孔目官為單鍔,加上留任的開拆官鞠常,客司官汪革,整個班子搭建起來.

這是他第一次作為地方主官,開始獨當一面,首先接到的是一樁投訴案:廖小小投訴趙離人.

"你怎麼就用自己的車馬送柳京娘,那狐媚子可是精擅勾魂攝魄,誰沾上了都甩不脫,聽說有兩位良家子為她輕生,揚州皆稱其為九尾妖狐,你怎的就讓她上了你的馬車?"廖小小跺著腳,不滿的抱怨.

"九尾妖狐,這綽號起的好",趙興輕輕撥開廖小小拽衣袖的手,好奇的問:"我就納悶,這位九尾妖狐擅長什麼?昨日我在席間沒聽她唱一首歌,怎麼蔡京對她謙讓異常?難道他倆有一腿?"

廖小小搖著頭說:"我來揚州三月了,都已經打聽清楚了:蔡元長蔡大人雖然人品不行,但對正妻卻恭敬異常,因為這位正妻是王荊公的女兒.至于這位九尾妖狐是極擅鑽營的,據說沒有她哄不好的男人,所以揚州官宴唱酬,文人士子都喜歡把她請去,她雖不擅歌藝,卻極擅逢迎,有她在,整個宴席倒不至于冷場.

據說有許多良家子也被她吸引,立志非她不娶,我也聽說此人豔幟高懸,門前車馬不斷.不過,蔡京大人卻從沒有留宿妓館的習慣,每日必然回家,兩人之間僅限于官場唱酬……對了,我聽說九尾妖狐寫的一手好字,繪的一筆好畫.那些文人作詩,喜歡讓她當場書寫.也算一件雅事.

相公.京娘乃是揚州行首,以蔡大人的身份,尚不敢隨意褻玩,你可要注意了,此地位于天下樞紐,屁大點事傳的很快,可不要讓人尋到把柄."

蔡京的夫人是王安石女.這事宋朝人都知道,因為這事牽扯到一個典故.據說蔡京擔任開封府尹的時候,大擺酒席慶賀,一名伶人上前祝頌.說得那句話也留名千古,他當時說:"赤府(指京城知府)今日大拜,全是依靠夫人裙帶!"

伶人這是譏諷蔡京現在的官職是從老婆身上得來,否則,他不可能升官如此快速.據說伶人如此當面嘲弄,蔡大人居然也受得了.他哈哈一笑,若無其事地賞賜了伶人.

蔡京當時不懲治伶人,不是因為因為他治不了對方,當時汴梁在他這個開封府尹地管轄下,收拾一個汴梁伶人無需費事.但當時地風氣是:伶人的調侃不能較真.一旦較真,那麼名聲更臭了.因為戲子的嘴可是挨家說話的.所以蔡京只能賞錢以圖息事甯人……

此後,漢語中多了一個成語:裙帶關系.

蔡京家中有這樣一名大佬女,他當然不敢隨意在外包二奶了,也必不敢留宿勾欄瓦舍.

對于廖小小充滿醋味的提醒,趙興完全理解.大宋朝規定官員不可與官妓發生私情,其中唯一例外的是太學生,這群皇家最高學府的學生才百無禁忌.地方官員則沒這個福分.不過.即使是太學生,與妓女走地密切了.名聲也會很不好聽,譬如曾經的太學生秦觀.

趙興想了片刻,隨口答:"沒想到,蔡京這方面倒自律性很強……既然京娘坐過那輛馬車了,索性由你出面,將那輛馬車送于她,如何?"

廖小小拍手稱快:"太好了,如此便斷了她的念想,也讓人絕了物議.就這麼辦,反正揚州城內馬車用不上."

趙興的馬車是一架輕便旅行馬車,它雖然是兩輪馬車,但鋼架,減震彈簧等樣樣俱全,輕薄地馬車壁用油漆刷的锃亮,四面鑲上了玻璃,側面的馬車門密封的極好,關起門來,即使走在顛簸的路面上,馬車里也絕聽不見零件的響聲.

然而,馬車雖好,卻如廖小小所說,揚州是座水城,河道縱橫,人們最方便的旅行工具是船,而不是馬車,因為街道狹窄,馬車不方便回轉,也無法過橋……

廖小小把京娘坐過的馬車直接送給京娘,是顯示出她與京娘勢不兩立的態度,京娘收到馬車後,笑的像一朵花:"這位廖大家呀,我聽說她嫁入趙大人家中,雖然表面風光,在家里也是向正妻做低服小地,連側室陳氏也許討好,怎麼今日對姐妹們硬氣起來----渾不知同病相憐."


老鴇順著京娘的話感慨幾句,馬上又說:"我早聽說趙大人是杭中巨富,如今看了他那輛馬車,才知道所言不虛.京娘,聽說他家馬車地底盤都用輕鋼制成,漆黑發亮,走起來一點聲音都沒有,女兒你若不喜歡這車,便送給干娘吧?我也坐坐杭州趙大官人的馬車,好向姐妹們炫耀一下."

京娘抖了一下手帕,責備的說:"媽媽只看見車底盤,還沒有看到車上鑲的五彩琉璃窗呐,我昨天坐那車時就發現,車四壁鑲嵌的五彩琉璃跟水一樣透澈,隔著琉璃望出去,街景纖毫畢露,一點不變形.

我估摸著,光這四壁的琉璃也得價值千貫,媽媽也想要嗎?不過,這是趙大人送于女兒的,媽媽若是坐上……嘻嘻,我聽說趙大人有個綽號,人稱淨街虎,聽說他在富陽擒獲了數百盜匪,一個不留全砍了頭……媽媽不怕他發怒,便自個坐去."

老鴇一撇嘴,答:"你光知道趙大人有個綽號淨街虎,還不知道他也叫惹不得.昨夜你去撩撥這只老虎,別人打昏了抬進來,嚇得娘一身汗,女兒呀,趙老虎你也敢惹,如今他家女老虎發威了,還不就坡下驢,撒手吧!"

趙興長途奔去擊破富陽陸家石堡一事,雖然那場乏味地戰斗過後.他自己都將它丟在腦後.但這事卻在江湖中引起很大凡向.經此一役,趙老虎成了江湖上最凶名卓著地人,四境的匪徒相戒不入杭州,使得杭州草市迅速發…….

杭州離揚州並不遠,水路交通地便利將消息傳遞到揚州.杭州客商們每每談起趙老虎,都語帶驕傲,但消息傳著傳著就會走樣.比如最初盜匪襲擊趙興的城堡.使得趙興展開反擊,變成了湖山陸家堡惹著了這名趙老虎,結果趙老虎帶幾個莊丁,一小撮廂軍殺入百年無法攻破的陸家石堡.呼風喚雨,施展掌心雷毀滅了整個城堡……

老鴇,京娘是低層人物,不可能獲知事件的全部真相.這倆人為爭這車子,你說兩句我說兩句,也說越恐怖.倒是老鴇最先休戰,她縮了縮脖子,向往地說:"女兒,你跟趙大人說說,讓他有空也常來一下我們的瓦舍,如今揚州搗子游手也鬧地太厲害.索求無休無止,蔡大人也不管.可趙老虎是誰.京城地搗子窩不就是葬在他手里,你讓趙大人無事來坐坐,也讓那群搗子消停會

"趙大人啊",京娘畢竟還有自知之明,她指著那輛馬車說:"這馬車不到我手我還不知道,聽送馬車的人說,趙大人這次來揚州沒帶正妻.當家主事是廖大家.你說.廖大家如此態度,揚州城里哪位女娘敢跳騰……唉.可惜了一個好人家.我聽說趙大人會寫詩會作曲,家財萬貫會做官,打起架來也厲害,幾個妻妾都開著場坊,各個身家不薄.如此好人家,我怎麼認識的晚了."

京娘在這里談論趙興,趙興那頭可沒有閑著,他正忙著接任安撫使的職位.

原本,揚州這里個個官銜層次分明,路有路的官員,州有州的官員,但因為有蔡京這條大鱷存在,幾級政府的官銜全亂了.蔡京本身兼任四路發運使,于是,附近各路地路一級的官員建制全被打亂,不僅如此,蔡京還兼任了揚州知州,所以,州一級官員建制也被他攪亂了.

趙興現在是正七品的江都令,這官銜歐陽修曾經擔任過,但江都作為"依郭縣",品級實在太低.而趙興正處在官場上最尷尬的時候,他擔任過兩任通判,按資曆需要一個小縣令過渡一下,才能升任知州,可揚州有蔡京這位大佬壓著,所以他又獲得了一個不尷不尬地招討安撫使官銜.這個官職屬于"路"一級別的,從六品.對趙興來說等于是一種變相升遷,這意味著他已經觸摸到高級官員的門檻.

五品是中國古代官員的一個檻,升上五品之後,就可以繼續向更高位邁進,而且五品官與低級官員有一個很大的區別是:官員到了五品之上,再觸犯法律需要"八議",亦即只要有理由,非謀反大罪都可罰銅了事,或者酌情罪減一等;如果沒有減罪理由,官員們會創造理由.

招討安撫使是一個跨越品級的官銜,在防禦州,這個官銜品級要高于知州;在非防禦州,這官銜又要低于知州----這是大宋官場的一種制約機制.此外,官銜前加招討使它偏于武職,而"棄文崇武"是大宋官員最不情願的.

目前,全大宋也就趙興對自己這職位的變動最不上心,他在招討安撫使衙門漫不經心的接受了屬官地拜見,順便把帥范帶入這個衙門,讓其兼任判官的職務,而後漫不經心地開始"點驗"杭州兵馬.

"本州駐防禁軍十個指揮,三千人馬;另有廂軍五個指揮,七千人;廂軍內含水軍四個指揮.大人,以上便是本州全部的兵馬",留任的兵馬提轄魯豫不動聲色的向趙興解釋:"揚州這塊糧草充足,本部兵馬缺額不多,此外,若有大事,鄰近的高郵軍可以支援."

旁邊另一位提轄補充說:"所謂大事,不過是太湖匪徒騷擾,揚州此地是水運樞紐,常有些土匪自太湖而出,打劫商船.他們時聚時散,一遇大軍圍剿,則散入湖中,偽作良民.大軍出動,靡費錢糧,加之搜繳不利,一般來說.只要土匪不太過分.商人願意花錢買平安,我揚州水師也就睜只眼,閉只眼."

趙興輕輕的點點頭,揚州如此富饒的地方,養活一萬兩千兵馬,百姓負擔還不算太重.他隱約記得,似乎金兵南下後.整個北方都淪陷,唯獨揚州還在抵抗,靠地就是這一萬兩千兵馬.

揚州是個有抵抗傳統地城市----不,嚴格的說它是個有抵抗滿人侵略傳統地城市.在宋時.它抵抗金兵最為勇烈,在明亡時,它抵抗後金也不遺余力,以至于遭受了"揚州十日"的大屠殺.理論上常說商人是最喜歡妥協的一類人,然而揚州這座商人之城,卻狠狠地嘲笑了這種理論.

對揚州所管轄地兵馬,趙興沒有插手的意圖,他只略略翻翻名冊,算是將揚州的兵馬點校完畢,而後向幾位官員拱手:"其實.大家以前跟我打過交道的,我家小妾經營了一座鰍棧.時常有土匪前來騷擾,平常還多虧各位照應,今日見面,我也就什麼話也不說了."


魯豫眉毛跳了跳,問:"原來,那個迅猛獸鰍行是大人的產業?"

接著,眾官員心領神會的笑了.

趙興的鰍棧講究地就是貨物的快速流轉.為了防止土匪的騷擾.常常花錢請揚州水軍護航.揚州水軍都是大船,這大船不能閑著.有時候也會稍帶一部分短途貨物,比如從黃州向揚州運送一些小件物品.

有了這層關系,揚州水軍望向趙興的目光就親切了許多,魯豫還笑著說:"我揚州水軍地大船實在爬的慢,倒是老受趙大人家中的埋怨,如今好了,以後他要埋怨,直接找趙大人去,因為現在開始,揚州水軍也是趙大人的水軍."

眾皆大笑,氣氛輕松了很多.

魯豫又接著問:"大人,我就納悶了,你家的鰍行怎麼起個迅猛獸的名字,這名字雖然威風,但有點不倫不類."

趙興端著茶杯,微笑著看了眾人一眼,發現坐在下面的帥范嘴唇無聲的蠕動,他笑了笑,肚里說:"原本該叫迅猛龍的,可是龍這個字不好隨便使用,所以……"

這些話當然不能亂說了.

帥范嘴唇動了半天,插嘴說:"揚州戰船既然行動緩慢,怎麼不更換呢?"

眾官員臉色難堪,他們基本無視了帥范的話,魯豫把臉轉向趙興,漫不經心地問:"聽說大人要主持揚州牡丹會,不知可否有此事?"

趙興捧著茶杯,微笑的說:"古人曰:煙花三月下揚州,揚州地三月花會可是文明數百年,能親自組織這揚州花會,這是莫大的榮幸,還要靠在座諸位鼎力相助."

帥范不甘心的又把話題扯了回來:"揚州城內水淺,我看把海鰍船的輪槳縮小一點,裝在船尾,穿街入巷用手劃船可比用槳劃船快的多.諸位大人沒想過換幾艘快舟嗎?"

不顧眾人的臉色難堪,帥范繼續說:"我知道一艘大的輪槳船,一艘大地海鰍船不過千余貫,然而戰船裝上輪槳,在小河溝里便可以自由穿梭,無需纖夫,槳手……諸位大人不是也稍帶著運貨嗎,一千貫,我估計一年就可以掙回來.

揚州附近有土匪出沒,必定有些商人願意讓水師地船押運貨物,尤其是貴重貨物,水師有這個優勢,為何不利用起來?"

趙興臉色平靜,但心里已經有點不滿,這帥范直爽是夠直爽的,但他給別人地建議是與趙興的鰍行進行競爭的.他搖晃著杯子,正准備找機會開口,魯豫已經回答:"帥判官,你不知道,我水軍順路搭載一些貨物,只能是一些尾貨.因為水軍有汛地限制,戰船不能越境.而且水軍戰船身不由己,上頭一個命令下來,便要整船調動……"

魯豫接著望向趙興,哈哈笑著補充說:"以前我們搭載大官人的貨物,因為投送不及時,沒少受大官人的埋怨,哈哈哈."

帥范聽了這話,不好意思的摸摸腦袋,退到一邊不再開口.

文官掛招討使的頭銜,是大宋文武相治的傳統,但大多數文官並不懂軍事,一般不會插手軍隊內部事務,趙興也不打算破壞官場潛規則.聊了幾句.仆人奉上二陳湯,軍官們喝了湯,開始告辭.


等人走後,趙興望著帥范,閑閑的責備說:"帥兄,我在官場混了幾年,只學會了六個字:多干事.少說話.因為官場有許多禁忌,亂開口說話,弄不好要出亂子的."

帥范恭敬的謝過趙興的教誨,頓了頓.他又不甘心地問:"我聽說大人在密州組建了一支效用軍,不知道能否在揚州也如此做."

趙興微笑著搖頭:"兩地情況不一樣,密州貧瘠,組建效用軍開創一番新局面,那是為密州百姓謀福.但揚州不一樣,揚州這片地方成為天下樞紐已有數百年曆史,自我朝建立以來,揚州每個角落可能地利潤都已經被人占領.

我們是外來人,一旦插手過多,那就是從別人口中奪食.真要那麼做了,恐怕我們待不長久."

帥范想了半天.拱手漠然告退.

接下來,趙興投入了牡丹會的籌備工作.這項工作有點招人罵,因為蔡京是強制富戶奉獻家中名貴牡丹品種的,雖然說牡丹大會上會評選出最佳的鮮花,讓主人獲得一份榮譽,但並不是每個人都喜歡這種榮譽.

揚州牡丹以朱聰,丁儉,袁宗溪,徐瑜四家品種最多,這四個家族從北宋初年就連續把持牡丹大會的頭幾名.其中最富盛名的是朱家.這位世家大族有萬畝的芍藥園,前任江都令王觀整理地《揚州芍藥譜》.光收錄朱家的名貴牡丹品種就有數百種.

朱丁袁徐參加芍藥會,有相互斗氣的成分,也是對他們財富的一種炫耀,但其他小門小戶地人家參加這場芍藥會就有點得不償失了,因為前幾名的榮譽與他們無關,參加這種大會反而要花上時間與人力.他們這種不情願的態度,讓趙興很是頭痛.

該怎樣讓參加牡丹會的人有利可圖,以至于踴躍參加呢,趙興為此費盡了心思,無奈之下,趙興找過他的三名屬下商量.

"可以賣門票",帥范搶先建議:"讓觀賞牡丹會的人都掏幾個大錢,揚州花會如此名聲赫赫,他們一定肯的."

萬俟詠與單鍔還在沉思,趙興苦笑了一下:"大宋的園林是不收門票的,皇家金明池開放也沒聽說過收門票,民間的園林敢收門票,不想活了."

萬俟詠解釋:"揚州杭州素有花會地習俗,富人家的園子每到春季,都會開放幾天,任由人觀賞,沒聽說過誰收門票.敢收門票,即便是官家不吭氣,鄉鄰也會罵死.這事做不得,不夠丟人地錢."

趙興自言自語:"參賽芍藥拍賣也不行,芍藥名種都在那四大家把持著,百姓參賽的花卉賣不出大價錢.那點小錢不夠折騰的,難怪百姓不肯."

看到趙興的目光轉向自己,單鍔搖頭說:"別問老夫,老夫只懂水利,我跟大人來,是想大人任官就在太湖附近,或許有利整修一下太湖."

"有了!"帥范一拍腿,喊道:"拍賣攤位,將攤位費補貼花農."

趙興輕輕點點頭:"先這麼籌措吧,但願到時候我們會想出辦法."

幾人商議完畢,走出官衙,順著揚州的小巷慢慢散步.迎面一個老漢趕著一大群鴨子從趙興面前走過,那群鴨子呱呱叫著,白毛浮在綠波上,再加一個孤舟蓑衣翁,好一幅田園景象.萬俟詠看趙興望著出神,解釋說:"他趕著這群鴨子是往京城走,每年春天,揚州這里的鴨農都這樣趕鴨入湖,等到秋末,他們的鴨子趕到京城了,沿途鴨子也養肥了,正好在京城賣掉."

趙興嘴里嘟囔著:"鴨子,我怎麼忘了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