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華麗的前奏曲-第二部 優雅的貪官生涯 第2195章 文化的力量


張諾平當然知道這是一首秦歌,他家學淵源,自然精通宋朝的歌藝,只是這曲詞他聞所未聞,一時之間沒話找話的想向同伴求證,這首歌慷慨激昂,連敵對立場的張諾平也不禁贊歎:"早聽說趙狗官是蘇學士的弟子,詞曲享一時盛名,也算個詩詞大家.如此一來,張五被他捉去也算是好事,但願那小子有機會跟趙狗官學上一兩手……

傳令下去,不得傷害趙狗官,我需要活擒他,讓他今後為我唱詞譜曲."

紛亂的戰場上,這樣的命令根本來不及傳遞到前線,張諾平是在這里做個姿態,他的話音剛落,宋軍陣里已經飛起了一片鐵蛋,震耳欲聾的爆炸聲接連響起,這種射擊頻率只能是旋風炮的效果,而旋風炮流傳到宋國那里,出自于張五公子的功勞,張諾平有點尷尬,他扭過臉去,假意不在關注戰況.同僚也識趣,對宋軍的動態不予評價

爆炸聲響成一片,帥范在軍中怒吼:"射擊,快速射擊,把他們擋在陣外."

帥范的欲望不可能實現,前陣的偏廂車尚未布置完畢,西夏宿衛軍在付出重大傷亡後,終于沿著偏廂車的縫隙沖入軍陣,此時,趙興已經從馬僮手里接過大刀,臉色平靜的吩咐:"來不及了,帥判官,全軍有你統領,命令旋風炮,床弩繼續射擊,一定要阻斷西夏人的後續攻擊.前線歸我,你選擇適當時機全軍壓上."

趙興領著他地仆人神色平定的向激戰前沿走去.杖鼓樂隊留在原地,看到趙興一步一步,穩定地走向搏殺前沿,他們陡然拔高了嗓門,高聲吟唱:"赳赳老秦.共赴國殤,血不流干,死不休戰."

"不過日子了",帥范瘋狂的喊著:"把炸彈給我全打出去.還有火藥箭,都給我調到最大射程,不要停,給我全打出去."

前線被突破,宋軍本來有點慌亂,但趙興走過的地方.宋軍立刻穩定下來,他們隨著杖鼓樂的歌聲高聲吟唱:"赳赳老秦,共赴國殤,血不流干,死不休戰."

旋風炮,床弩前方的士兵逐漸恢複平靜,帥范也冷靜下來,他流水般地聽著軍情報告,並頻繁發出指令.

"報,前沿環縣槍手傷亡慘重.已經潰散了……"

"調勝羌寨槍兵上前,加派第三連予以支援,命令環縣剩余槍手從我陣左方退下,進入左翼進行修整,命令右翼溫溪心調一個都填補第三連防區."

"報:第三連連長豐翔陣亡,第三連傷亡兩成,勝羌寨槍兵崩潰.第五連頂上去了."


"這麼快的速度……調第三連殘兵從右翼退下.==命令歸德堡槍兵前移.填補第五連防區……"

"報:招討大人趕到了,正在組織人手反擊.前線已經穩定,第五連傷亡三成,死戰不退."

"命令旋風炮,床弩不要停,命令第十一連上去增援,命令教導營填補十一連空缺……"

停了片刻,帥范歎了口氣:"原來,戰爭真是一道管理學難題,這人員的流動與調派真是個難題啊……命令殘余環縣槍手與第三連混編,命令殘余勝羌寨槍兵也編入第三連,命令第三連軍官按官階順次替補,整編完畢後立即回報."

帥范在那里應付管理學難題,趙興已開始應付潮水般湧來的西夏兵,在他地指揮下,前線士兵以排為單位結成一個個密集小圓陣,每個圓陣之間留下很大的縫隙,任西夏騎兵縱橫.\\卻不時以班為單位,從圓陣里側擊西夏兵.

失去沖擊速度的西夏兵攻擊速度越來越緩慢,感覺宋人突然變的堅韌起來,大陣之間雖有通行縫隙,但時不時的會從旁邊的小圓陣里射出幾支冷箭,扔出幾杆投槍,偶爾還會有幾個人竄出大陣,向路過地騎兵發動進攻,漸漸的,竄入宋軍陣中的西夏騎兵越來越少,宋軍結成的***越來越大……

這次輪到趙興出擊了,他瞄准了西夏一名"抄手",這名西夏人騎的高頭大馬,撞進了宋軍一個小陣,接連撞翻幾名宋軍士兵,揮舞著刀砍翻幾名宋兵,並猙獰的大喊:"宋奴,還敢頑抗……"

正在咆哮間,那抄手猛一回頭,瞥見一個西瓜大小的流星錘向他飛來,忙回身用手里的刀一擋,叮的一聲,火星迸射,流星錘改變方向重重地砸在抄手胸前,令他口噴鮮血,坐不穩戰馬.==

西夏軍制是以"抄"為單位,每"抄"不限人手,一個部族里的青壯可以編成若干抄,甚至還有女抄.每抄的首領稱之為"抄手",擔任抄手的多數是久經戰火的老兵.

按說這樣的老兵知道如何阻擋流星錘,這種武器不能橫檔,要順著鏈子撥,將流星錘撥開才行,可剛才的流星錘飛來地太快,緊急之間,抄手只能橫檔,.這支流星錘出自趙興之手,力道大地驚人,速度出乎抄手的預料,他本來想擋住錘尖,結果擋在鏈子上,狠狠挨了一錘後,抄手模糊不清地眼神里望見一黑一白兩個高大的漢子撲向了他.

身穿一身白甲的那個大漢一手提著一個流星錘,一手拎著把狹長的窄鋒刀向他撲來,身穿黑甲的那個大漢臉部只看見呲開的牙齒,白森森,異常鋒利,而其臉部其它五官都籠罩在一團黑暗中.****這名黑漢胳膊像人腰一樣粗,他不是來戰斗的,一手持著一頂一人高的鳶形盾,一手拎著把斧子,每當有冷箭射向那個白甲人.黑漢都用手中的盾牌替白甲人遮擋.

"英雄,死在這樣地人手里也不枉……".抄手最後的意識是這句話.

然而,他不知道,就在他合上眼地那一刹那,幾個矮小的倭人已經蹦跳著竄至白甲人前方,他們一揮刀.毫不費力的砍下抄手的腦袋,拎起抄手人的發髻別在腰間,而後縱回白甲人身後.


倭人馬僮搶走了趙興地戰利品,對此趙興也無可奈何.這群馬僮簡直就是天生的山地奔跑者,從很小的時候他們就赤著腳跟隨貴族的戰馬奔馳,能氣脈悠長地連續奔跑一個上午,也無需休息片刻.趙興雖然自詡體力過人,但在奔跑速度上,對這些倭人馬僮簡直沒脾氣.^^^^況且這些馬僮跟隨在他左右.就是替他打掃戰場的,所以他沒有糾纏,轉身隨著泰森的指向,將目光盯上了另一位西夏小將.

這位西夏小將是一名資贍兵,用現代的話說,意思是貴族侍從,而這里所說的貴族指的是師長一類地級別,剛才趙興對付抄手時,他騎在馬上連連對准趙興施放冷箭.惹的泰森怒火萬丈.

宋軍圓陣里哨子響了,按規定,班組出擊的原則是每次消滅一個目標,趙興已經完成了任務,當他斬殺這名抄手後,那個被抄手撞散的圓陣重新集結起來,而屬于趙興的圓陣則准備好了下一撥出擊的隊伍.頻頻用哨聲招呼趙興歸建.

趙興一揮手.領導著他那支小隊加入了重組的新圓陣,才一進陣.他便招呼左右:"給我弩,我要射殺那位資贍."

不用他操心,剛才那位資贍頻頻向趙興射擊的動作已經惹怒了周圍幾座圓陣,圓陣內的宋兵或者向他射箭,或者向他投擲標槍,更有幾個圓陣組織人手向這位資贍發動攻擊.\\夏兵見狀,也逐漸向這位資贍圍攏過來,以保護他們士氣地象征……

戰況陷入焦灼狀態,身在戰斗前沿的趙興全副精神都在調動一撥撥人手沖擊西夏人結成的這個小陣,後陣中的帥范看到全局趨于穩定,面露欣然:"太好了,就這樣打,繼續射擊,繼續投彈,阻斷西夏人的繼續攻擊,我們已經穩住了戰線,堅持!招討大人會將西夏人驅逐出去,堅持!"

賞移口,馬琮看到宋軍陣營穩固,也開始松了口氣,他一邊指揮賞移口城牆上的巨型投石炮發炮支援宋軍,一邊詢問身後的程爽:"小爽舍人,你地鐵甲騎兵准備好了嗎?"

程爽對自己地七叔有一種盲目的自信,他看著宋軍陣營,一邊頻頻點頭,一邊回答:"太好了,七叔已經擋住了宿衛軍,步跋子地連續沖擊,擒生軍被爆炸擋在後面了,再等等,七叔還沒有發信號,不著急.^^^^"

對面的張諾平震驚的下巴都快掉地上了:"宿衛軍全沒,步跋子還在零星抵抗,擒生軍沖不上去,對面是什麼軍隊,這還是宋軍嗎?"

正在張諾平驚歎的時候,宋軍前沿合攏了,這意味著沖入宋軍陣內的西夏人已經沒有了抵抗,緊接著,宋軍經過短暫的整隊,竟然邁步前進了,他們唱著嘹亮的軍歌,挺起長槍面對西夏人的軍隊走來,走的趾高氣昂,走的咬牙切齒.

他們唱的是:"聖智仁義,顯白道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宋軍居然進攻了,宋軍居然在野外向我們夏軍發動了進攻",張諾平難以置信,極度震驚,神智茫然的喃喃自語:"我看到了什麼,誰能告訴我,我看到的是真是假----宋軍居然,竟然在野戰中跟我軍打對攻?"


宋軍陣營,帥范下了最後命令:"全軍齊上,發動全面攻擊,旋風炮,床弩趕快跟換弓弦,修理損壞.****"

賞移口城頭,程爽繼續自語:"再等等,再等等,七叔還沒有發信號."

馬琮凝目觀看,戰場中央只剩下一片翻滾的白煙,只見宋軍兩翼扯著偏廂車直往前鑽,用偏廂車將白煙籠罩濃密處圈了進來,而宋軍中軍則一頭撞進白色的硝煙里,而後那團濃煙翻滾著,逐漸的向高空飄散.原地留下的炮兵與弩兵則開始忙亂起來,他們拼命的用新部件替換損壞的床弩與石炮.

不一會硝煙散盡,宋軍已經逼近了西夏軍陣,西夏的強弩軍開始用密集的箭雨打擊宋軍,宋軍沉默著,但執拗的向西夏人逼近,他們眼里冒著赤紅的光芒,嘴角咬出血來,一路走,一路留下無數的尸體,無數的血泊……

以宋人的工藝水平,弓箭依然不能組織西夏人的進攻,夏人更不行,因為宋軍的鎧甲更厚實,防護力更強,不一會,前鋒已經撞進西夏人的營寨,擲彈手投出一個個炸彈,動搖西夏人的盾陣,等硝煙籠罩了西夏人的本陣,趙興與泰森一黑一白兩個人影作為鋒尖,首先撞入了硝煙之中.

"勝了!"左翼的張存熱淚滿面.

"勝了!"右翼的溫溪心滿臉的狂喜.

"勝了!"中軍的張誠大喜過望.

"勝了!"留在原地的帥范不停感謝上蒼,感謝釋迦摩尼,感謝孔夫子,感謝莎士比亞:"我們在野戰中對攻,我們在野戰中打入了西夏人的營寨,而且是以少勝多打進去的,我們勝利了,我們秦人終于有了一死的勇氣……讓杖鼓樂隊上,把你們所有的力氣使出來,給我反複吟唱秦歌,勝利在此一線,給我用最後的力氣唱響凱歌."

秦歌的殺傷力對西夏人不同凡響,因為西夏人從心里也是承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否則的話他們不會年年來大宋討要歲賜;秦歌對西夏士兵的殺傷力也是明顯的,因為西夏的擒生軍主要任務就是俘虜陝西一地的居民,並挑選其中強壯的補充入擒生軍中.杖鼓樂隊這一逼近前線唱歌,西夏軍中秦人的血脈逐漸覺醒,首先動搖的是刑徒軍.

幕僚向張諾平報告:"大人,不好,刑徒有人在吟唱赳赳老秦,共赴國殤,血不流干,死不休戰,軍校彈壓不住."

張諾平才跳起來,還沒來得及下令,又一個傳令兵報告:"大人,不好,麻魁(黨項語女兵,亦指女抄,這是西夏軍中的女兵編制)當中有人在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連麻魁小校也跟著唱了,剩余的宿衛軍士卒不僅不過去彈壓,反而跟著哼哼,張三公子讓我來稟報一聲:大勢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