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5章 敞開天窗說亮話


比一般機庫更高更寬敞的弧頂車間里,羅根見到了正處于組裝階段的"華沙南"——德國空軍為這個大滑翔機計劃起了個風馬牛不相及的代號,容克斯公司的"華沙",梅塞施密特公司的"華沙南".

"目前的完成進度是百分之七十一,按照預定計劃,第一架樣機應該在本月28日之前完工,30日進行首次試飛!"弗萊里希博士很是職業地介紹到.

"那還有……一周時間!"

羅根下意識地說著,目光從第一架樣機的機頭掃向機尾,相比于昨天這個時候在容克斯工廠車間里見到的樣機,梅塞施密特公司在進度上確實落後一些:這三架巨型滑翔機的機頭和機身還沒完全覆蓋蒙皮,機尾還只是一個空架子,盡管如此,正在勞作的工人們在它們面前就櫻桃對比于西瓜之渺小.

德國空軍發出的競標通知是能搭載全副武裝的IIC型坦克或88毫米炮及拖車,容克斯公司穩妥地選擇了接近下限的數值:11噸;梅塞施密特的計劃則顯得雄心勃勃:20噸.因此,雙方的樣機孰大孰小一眼便知,算上體型上的差距,羅根注意到眼前這三架滑翔機的尾翼結構明顯比容克斯公司的樣機大出許多——在先前與容克斯公司的設計師交流時,羅根就聽對方關于尾翼過小的擔心.出于職業操守,他本不該向弗萊里希提及這一點,但以羅根的人生經曆,循規蹈矩並不在他的字典當中.

"尾翼,適當的大一些應該是有好處的!"趁著別人沒注意的時候,羅根小聲對弗萊里希說.

博士一點都不覺得驚奇,他繼續一本正經地說:"是的,少校,我們在這方面有特別考慮過!現在最大的問題在于牽引機,當它全負荷起飛的時候,就算我們現在功率輸出最大的容克斯90也沒辦法讓它升空!"

"是麼?"

羅根沒有任何表示的說了一句,他穿越之前只聽說過Ju-87和Ju-88,以至于昨天在容克斯的工廠鬧了個小笑話:空軍少校竟然不知道Ju-90為何物!原來,這Ju-90是目前德國僅有的四發飛機,于1937年投產,由于各項性能均不適合作為轟炸機使用,目前主要用來進行空中運輸,而且產量也少,遠沒有自己的兩位"同門師兄"來得名氣大!

弗萊里希博士並沒有察覺羅根的神情,而是繼續自顧自地說:"如果專門生產一**力夠大的牽引飛機,時間上肯定無法滿足空軍的要求,所以我們正在考慮其他辦法,譬如使用多架牽引機共同牽引,或者給我們的滑翔機裝上火箭助推器……"

"呃,博士,抱歉打斷一下,你剛剛提到……火箭助推器?"此時此刻,羅根正懷疑自己的耳朵是否聽錯了,因為使用火箭發動機的原始噴氣式飛機應該是在二戰末期才出現的,而眼下僅僅是1940年!


"是啊,火箭助推器,瓦爾特工廠生產的液體燃料火箭,單個能夠提供1000磅的推力,可以多個一起使用!"弗萊里希博士全然不知羅根的驚訝來自何處.

有火箭助推器不就有導彈,火箭還有噴氣式戰斗機啦?羅根大腦中一團漿糊,耳邊所聽到的仿佛是時空錯亂的結果.事實上,不要說是這位軍事常識匱乏的穿越者,就算是一般的二戰軍迷,對于火箭技術的發展也難有全盤認識.暫且拋開古人追求飛天的夢想,近代的火箭理論可以追溯到19世紀末期俄國人齊奧爾科夫斯基的火箭運動方程式和《利用噴氣工具研究宇宙空間》,在德國,20世紀初就出現了空間飛行協會,而以赫爾曼.奧伯特為代表的專家在1930年前後開展了一系列非政府背景的液體燃料火箭發動機試驗,赫爾穆特.瓦爾特和沃納爾.馮.布勞恩則是耀眼的後起之秀,前者在基爾為海軍研究動力裝置,並于30年代末開發出了實用的火箭助推裝置(主要用于反潛火箭發射器的研制),後者在1934年成功發射了兩枚液體火箭,分別飛到了2.2和3.5公里的高度.

正因如此,當羅根滿懷希望地向弗萊里希博士提起火箭,噴氣式飛機以及導彈這三樣武器的名字時,輪到博士一臉茫然了.

午飯的時候,經過弗萊里希博士的一番解釋,羅根終于意識到了自己對于曆史的"誤解",不過他很快想到了另一件事:既然目前的火箭技術還不能運用于大型裝備,研發反坦克火箭筒總可以吧!

面對大腦思維本來就跟常人不太一樣(這里絕無貶義)的高級專家,羅根也沒必要遮遮掩掩,直接將自己關于火箭筒的想法告訴了弗萊里希,博士自己的研究雖然不涉及這個方面,但還是熱情地向羅根推薦了另一個人:自己的好友蘭格韋勒博士.

如果羅根知道這位替克虜伯公司效力的武器工程師蘭格韋勒就是曆史上德國鐵拳的發明者,一定會興奮得抱起弗萊里希原地轉上三圈,要知道原本1942年投產的鐵拳150式44毫米火箭筒若能提前兩年出現並且大量裝備德國陸軍以及空軍的空降部隊,將對德軍的單兵作戰能力起到非常可觀的提升作用!

由于軍務在身,羅根只好把這件"私事"暫且放到一旁,不過當容克-52從跑道上起飛的時候,他還是感覺此行收獲頗豐:只要兩家實力雄厚的飛機制造公司有一家按時完成任務,空降部隊在8月份就能得到第一批可以用來運載坦克的重型滑翔機,而在獲得英軍雷達並研制出有效干擾設備,德國空軍壓制英國皇家空軍的難度大大減少,一旦德軍控制住哪怕只是海峽區域的制空權,"海獅計劃"就有了生存的空間!

理想是美好的,但當赫爾曼.戈林那種臃腫丑陋的面孔浮現在眼前的時候,羅根禁不住輕歎一口氣,有這個超級無敵的"大敗家子"在,只靠一些技術上的提升恐怕很難挽救德國空軍的命運吧!既然自己現在的實力還遠不足以跟這個胖子抗爭,那能否借用其他人的力量,例如米爾希?

看著舷窗外的美景,羅根不知不覺地在吵雜的機艙里睡了過去.

時間緊迫,時間緊迫,心里總有個聲音在說.不列顛空戰這個關鍵節點不能抓住,德國就很可能走上兩線作戰的老路!一定要做些什麼來改變這場著名空戰的進程和結果,一定要讓德國空軍贏得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