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大海啊,我的故鄉! 第七章 進城跑貸款去

清晨,太陽才剛剛露出小半個臉,趙海生就已經起來了,今天他要進城,得走上大半天,所以一早就起來了.

"石叔,你這是去鎮里呢?"趙海生看著前面有一輛牛車,正晃晃悠悠地往前走著,馬上小跑了幾步,追上去對坐在車上的人說.

"呵,是海生啊,你也要去鎮里?那就上來吧."張石呵呵笑著對趙海生說.

趙海生沒有客氣,跳上了牛車.他要到縣里,得先到鎮上才有車坐,從村里到鎮里還得走上十幾里路,在這個年代,連個自行車都少見,更不用說什麼汽車了.後世倒是風行摩托車,那個時候可是基本上家家都有一輛摩托車,算得上是"居家旅行"的好幫手.不過現在嘛,他也只能是坐在牛車上慢慢地晃著.

"去鎮里去賣蕃薯?"趙海生看了看滿車的蕃薯,笑著問.角頭沙的蕃薯也是出名得很.海沙村村後是一片大海,而在村前則是一片田地,泥土黑油發亮,都是耕種了多年的好熟地,這塊土地種出來的東西可都是好東西.比如說這種名叫"天鵝薯"的蕃薯一條就重好幾斤,其特點就是粉!

這種蕃薯煮熟之後顏色潔白,一口咬下去,就會覺得滿嘴都是夾著香氣的粉,這種粉細而綿密,絕對是一流!

"是啊,賣點蕃薯,弄點錢買點油鹽什麼的,你這是去哪呢?"張石樂呵呵地說.

趙海生知道現在中國大多數的農村都還保持著自給自足的生活模式,只有家里缺了什麼東西,比如說油鹽醬醋之類才會拿出東西去賣好買別的東西.

"到城里去呢."趙海生也笑著說.

這個時候太陽已經升起來了,照在人的身上,暖洋洋的,隨著牛車的晃蕩,趙海生不由得有點發困.眯起了眼睛,看著路兩旁的田地里那蔥蔥綠綠的莊稼,他的心里就一片甯靜祥和.

前世的那個世界,由于經濟的發展,到處都是高樓大廈,到處都是廢氣排放,到處都是喧嘩,這種甯靜的感覺除非是到非常偏遠的地方,要不根本就感受不到了.

"到城里?去哪干什麼?"張石手里的鞭子高高地舉起來,但是卻輕輕地揮了下去.在這些莊稼人的眼里這牛可是寶貴得很,平時都伺候得好好的,怕冷著怕餓著的,怎麼可能舍得打.

"我聽說現在可以貸款了,想去貸點款."趙海生沒有瞞張石,都是鄉里鄉親的,也沒有什麼好瞞的.

張石一愣,說:"貸款這事我倒也聽說了,可是,這事情到底是怎麼樣一個章程,還不清楚呢,這可是一個新鮮事呢,你可得好好想想,那都是國家的錢,借了得還的,我還聽說還得利息的呢."

向國家借錢,在90年代前後的中國農村絕對是一個新鮮事,老百姓們心里猶豫和擔心是很正常的.但是對于趙海生這個從前世回來的人,向國家的銀行貸款是最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呵,四叔,你放心,咱們國家怎麼可能會坑咱們呢?人民當家作主嘛,這國家可是咱們的國家,對不對."

趙海生縮起了腳,剛才他的腳掃過路邊的一叢草,上面還掛著的露珠一下子就把他的褲管給打濕了.

"說得倒也是,不過海生你貸款干什麼?蓋房子?我看你家的房子還是新的,不用蓋吧."張石不明白地問.

農村里的大事不外乎是蓋房子之類,要不一般是不會用到大筆的錢,而且就算要借錢,只要不是太多,都是在村子里借而不會向別人借,更不用說是象趙海生這樣向國家借了,所以張石才想不明白趙海生這到底是要干什麼.


"買車呢."趙海生說.

"啊!買車?!"張石讓趙海生的話嚇了一跳,手里輕輕揮著的牛鞭也不由得停了下來,轉過身子來看著趙海生驚訝地問.

趙海生點了點頭,肯定地說:"是買車."

"啥車?"

"大貨車,跑運輸."趙海生解釋說.

"咱這種小地方,有啥好運輸的?"張石更加不明白地問.在他看來方圓幾十里的這些村子加起來就這麼點東西,幾個牛車就拉完了,還用著著買個大貨車去拉?他可看過那種大家伙,跑起來轟轟的,比自己的牛車快多了,

"拉海鮮."趙海生說.

"海啥?"張石一時反應不過來.

"哈!也就是咱們海里打起來的魚,蝦!"趙海生也笑了.海鮮在後世人人都知道,但現在可沒有多少人這樣叫,特別是在這樣的小村子里.

"雖然我們這里打魚的人不少,但是也沒有必要買個車來拉吧."張石還是不明白.

"石叔,鐵叔要找人合股買船的事情你聽說了吧?"趙海生問說.

張石點了點頭,說:"早明說了,說是什麼買大船,可以駛到幾十里外的海里去抓魚,這事情整個村子都知道了,我能不知道嘛."

"沒錯,就是這事.你想一下,這樣大的船,得抓多少東西.以後呢,這種船會越來越多,抓的東西也就越來越多,光在我們鎮子和縣城肯定是賣不掉的,所以啊,我想買輛車把這東西往大城市里運,這樣才賣得掉."

趙海生並沒有獨自發財的想法,而且他知道要想真正賺大錢,光靠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可能的,必須把整個村子,整個鎮甚至更多的力量都集合起來,這樣雪球才能越滾越大,財富的積累也才能越來越快,在未來的資本市場里任何一個個人都只能注定是渺小的.趙海生知道自己如果想做大做強,就得把村子里的人綁上自己的這架戰車.

張石的眼睛亮了一下,但是馬上又猶豫地說:"這……這會不會……"

趙海生明白張石擔心的是什麼,所以他也知道目前他只能是單干,只有干出成績來了他才能說動村子里的人一起參加到他的計劃之中.

趙海生之所以對張石解釋得如此詳細其實也就是提前給他吹吹風,人的思想的轉變不是一朝一夕的,得有一個過程,趙海生現在已經開始做這個動員的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