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宋代城池攻防戰略解(二)

三,火藥兵器

,煉丹術

煉丹術在我國起源甚早(據史書所載,至少在戰國時期,即已有方士煉制不死之藥),且自始即受統治階級的支持與鼓勵因此,曆代總有或多或少的所謂方士在進行煉制「長生不老」仙丹的實驗也累積了一些實際的經驗與文字記錄(如東漢魏伯陽撰的《周易參同契》即為一例)三國以後,這些方士逐漸托身於應時而興的道教行列,大批的道士開始學習與嘗試煉丹的工作,於是煉丹術與新興的道教結合了起來隨著道教的在我國日益盛行,煉丹術也隨之日漸發達,奠定了我國火藥與養生醫學發展的基礎

自古以來我國煉丹家始終認為:如果在適當條件配合下,一種物質經過若干程序處理後,若與另一種物質相結合,則可以自動的將其原有的特質轉換到另一種物質身上,而凡人也有接受這種變化的可能因此,他們利用燒煉的方法,企圖將一些不易腐壞的物質,特別是如黃金,白銀等礦石制造成易於吞食的丹丸,經由人吞食後,將其中不腐壞的特質為人所吸取,以達到長生不死之效上述理論今日看來雖然無稽,然而自秦漢至隋唐之間的煉丹家卻深信不疑而許多企盼長享榮華富貴的帝王貴族們亦頗以為是在這種背景的推動下,燒煉礦石設法使其體積變小硬度變軟,並去除其中原有的毒性,使其成為可吞食的丹丸,遂成為我國方士煉丹的主要內容而礦石中的硫黃為煉丹家最常用的藥物之一(因硫黃可改變其他礦石的形態外貌),如《周易參同契》書中曾記其對水銀(汞)的作用曰:

河上奼女,靈而最神,得火則飛,不見埃塵鬼隱神匿,莫知所存將欲制之,黃芽為根

文中所稱「河上奼女」即指水銀,句末之黃芽就是硫黃,硫黃和水銀放在一起可生成硫化汞,即煉丹家所稱的丹砂

2,火藥的發明

而硝石(**)則為古代制溶解金屬溶液的主要原料之一因此,在利用燃燒方式制造丹丸時,可能由於偶然不慎將硫黃與硝石同時掉到炭火上,引發了產生火焰甚至爆炸聲響的後果漸漸的,煉丹家們從實際的經驗或有意的實驗中了解到,將適量的硫黃與硝石混合再加上木炭會著火甚至爆炸據今日所保存下來的史料顥示,最遲在唐初煉丹家們對上述性質已有相當程度的認識,且經常將其運用在煉制仙丹上,煉丹家稱之為「伏火法」然而,當時火藥配方的使用純粹為煉制仙丹,丹家將上述原料加以混合使產生著火作用,其目的亦只在改變硫黃的特性

因此,雖然初唐以後的煉丹家已熟知火藥配方,但是由於唐代帝王貴戚對成仙之事十分著迷,他們所支持的煉丹家們其主要的工作仍在燒煉仙丹,對於火藥配方的使用大體仍限於改變硫黃與硝石的性質而已直至唐末五代天下大亂,兵烽四起,許多原先寄食於豪門貴族家中的方士流離失所,部份乃投身軍旅而逐漸將火藥配方引用至軍事方面,開始有了火藥武器出現如《宋史?太祖本紀》記有:

開寶九年--八月乙未朔,吳越國王進(呈)射火箭軍士

而火箭,據《武經總要》一書所載曰:又有火箭,施火藥於箭首,弓弩通用之具

且早在開寶三年(970),即已有官吏向太祖進獻〈火箭法〉故而可以斷定,吳越國王所進呈之射火箭軍士,其所射之火箭應已為配有火藥的火箭依此推之(吳越早於北宋五十餘年已建國),五代的吳越政權時已將火藥用於戰事當為可信(唯此說仍待更多證據加以肯定之)

3,宋代火藥武器的發展

北宋建國後,由於自始至終北方與西北游牧民族入侵的威脅未曾間斷(契丹,西夏,女真接踵而興),而政府卻又因安內的考量不得不采行重文輕武的國策在這種矛盾的情勢下,既不願亦無法堷養出有特殊領導能力的軍事人才,自然亦大為削弱北宋軍隊的作戰實力為了彌補上述缺陷,只有在兵員的增加與武器的精益求精方面下工夫因此,自太祖初即位,即以「魏丕為作坊副使」,負責軍器的監制與改良工作,開始大力推動武器的制作與改良工作而魏丕為一精於設計的機械人才,據《玉海》記載他所創制的戎器「無不精致」,原先射程只有七百步的床子弩,經過他改良後射程「增至千步」在他的領導下,北宋的武器改良有了好的開始,也奠定了火藥被大量用於武器制作方面的環境因素至開寶九年(97)三月,魏丕奉命出任代州剌史,但仍兼領作坊使的工作,太祖並下令「作坊所造兵器每旬(十日)一進(呈),上親閱之,列五庫以貯焉」九月,又下詔將作坊擴大為南北兩大制造,大量制造鎧甲刀等兵器不久再增置弓弩院專造弓弩箭鏃,以及南北二造箭庫,大量制造弓箭由於早在六年前兵部令史馮繼升即曾向朝廷奉獻「火箭」,故而此時所制弓箭中或許已有上附火藥的火箭唯據史書所載太祖在滅南唐(開寶八年,975)及太宗在滅北漢(太平興國四年,979)的重要軍事行動中,未見火藥武器之使用而在太宗三次對契丹人用兵之記錄中,亦未出現使用有炸傷力的火藥武器的記載因此推知,在太祖時期出現的火藥武器,在太宗時可能尚未被重視直到真宗即位初期,一則因君臣頗為勵精圖治,於國防建設十分關心;再則自太宗歧溝關之役宋師慘敗後,引來了契丹人連年不斷的入寇,無論是地方政府或邊境軍民皆深受其害故而激起了軍民強烈的的抗敵意識,大家皆勇於貢獻一己之力以加強國防力量不斷的有各階層人士向朝廷輸納新式改良武器:如咸平元年六月,禦前忠佐石歸宋獻大羽弩箭,箭裁尺餘而所淚甚遠,中鎧則簳去而鏃存,牢不可拔

三年四月,神騎副兵馬使焦偓獻盤鐵槊,重十五斤,令偓試之,馬上往複如飛

八月,神衛水軍隊長唐福獻所制火箭,火毬,火蒺藜

先是,相國寺僧法山,本洺州人,其族百口,悉為戎人所掠至是,願還俗,隸軍伍以效死力,且獻鐵輪撥,渾重三十三斤,首尾有刃,為馬上格戰具

五年,知甯化軍劉永錫制手炮以獻,詔沿邊造之以充用

五年九月戊午,石普言能發火毬,火箭,上召至崇政殿試之,輔臣同觀

在上述新造武器中,唐福所獻之火箭,火毬,火蒺藜,石普所發之火毬,火箭,皆為利用火藥以傷敵的火藥武器而此有炸傷力的火藥武器在景德元年(004)的對遼之役中開始發揮破敵的功效如該年十一月,在宋師天雄軍被遼大軍圍困時,幸賴宋將孫全照所訓練的弓弩手以能射穿鐵甲的火箭破敵而使天雄軍不致全軍覆沒,見《續資治通鑒長編》記其經過曰:

景德元年……十一月……天雄軍聞遼師將至,闔城惶遽,王欽若與諸將議分守諸門……既而莫肯守北門者,乃以命(孫)全照……全照素教畜弩手,射人馬,洞徹重甲(能洞徹重甲,以當時的弩箭性能而言,非火箭莫屬),隨所指麾應用無常於是大開北門下吊橋以待之,遼師……遂南攻德清軍,欽若聞之遣將率精兵追擊,伏兵起斷其後,天雄兵不能進退,全照請於欽若曰:若亡此兵是亡天雄也,北門不足守,全照請救之,乃引麾下出南門力戰,傷遼伏兵甚眾,天雄兵乃複還,存者什三四

而澶州之役宋師床子弩所發射致遼統帥達蘭於死的箭,亦極可能是上附火藥的藥箭,見《續資治通鑒長編》記曰:


景德元年冬十月……契丹既陷德清,是日,率眾抵澶州北直犯大陣,圍合三面,輕騎由西北隅突進李繼隆等整軍成列以禦之,分伏勁弩控扼要害其統軍順國王達蘭有機勇,所將皆精銳,方為先鋒,異其旗,躬出督戰,威虎軍頭張壞守床子弩,弩潛發,達蘭中額頭,其徒數十輩競前輿曳至寨,是夜,達蘭死,敵大挫

由於力主侵宋的契丹統師為宋所傷,增加了宋軍的氣勢,才有真宗親赴前線勞軍之舉,奠定了和談的基礎,給宋,遼間帶來了長時間的和平此一戰役的結果,使北宋朝野深深體會到武器精良甚至勝過千萬雄師因此,澶淵之盟(04)後,雖然國境長期無大戰事,而真宗及繼位的仁宗對兵器的改良仍然極為重視與鼓勵如天禧四年(020,澶淵之盟後十六年)四月,詔「南作坊之西偏為弓弩造箭院」增加弓弩箭鏃的制作數量,「諸州有作院,歲造弓弩箭,韌,甲胄,箭鏃等凡六百二十餘萬又別造諸兵幕甲袋釭敳鍋鍬鑠斧等謂之什器,凡諸器械列五庫以貯之」仁宗時為了讓各級政府及統兵官了解曆朝曆代名將所常的戰陣戰術,以及當時所擁有的各種武器及其制法,更特命大臣丁度,曾公亮負責搜集資料,編成專書,此書即為《武經總要》書成後並下令頒行各州軍監為研習之用此書以今日水准而言雖然內容不盡充實完美,但卻為較完整保存北宋軍知識與武器制作技術的一本代表作品全書共有四十卷,分前後兩集,前集敘制度十五卷,邊防五卷後集敘曆代戰爭故事十五卷,占候五卷其中前集卷十二攻城,卷十三器圖兩卷中,圖繪了當時常見的攻防用各種武器並詳述其制作與使用法,此中即包括了類似今日黑色火藥配方及各式使用火藥的武器,為今日所存唯一較完整介紹北宋時期火藥及火藥武器發展內容的專書,彌足珍貴

另一方面,由於朝廷之重視武備,遂使地方官吏獻改良武器者亦先後多人,如《宋史》所記者即:

慶曆元年,知並州楊偕遣陽曲縣主簿楊拯獻龍虎八陣圖及所制神盾,劈陣刀,手刀,鐵連槌,鐵簡,且言龍虎八陣圖有奇有正,有進有止,遠則射,近則擊以刀盾彼蕃騎雖眾,見神盾之異,必遽奔潰,然後以驍騎來擊,無不勝者……帝閱于崇政殿,降詔獎論

皇佑元年,禦崇政殿閱知灃州供備庫副使宋守信所獻沖陣無敵流星弩,拒馬,皮竹牌,火鐮石火綱三刃,黑漆順水山字鐵甲,野戰拒馬刀弩,砦腳車,沖陣劍輪無敵車,大風翎弩箭八種

四年,河北,陝西都總管司,郭諮所造獨沖陣無敵流星弩,可以備軍陣之用詔弓弩院如樣制之

(皇佑)五年,荊南兵馬鈐轄王上臨陣槍

神宗即位,力圖振興國勢,朝野一心變法圖強在新法中,強兵為主要項目之一因此,在即位之初的熙甯元年(08)十二月,就有內副都知張若水進呈百姓李宏所設計制造,殺傷力十分強大的新式武器「神臂弓」也因為張若水對新式武器之關心與研究為神宗所重視,乃命張若水負責弓弩制作與改良工作,並將其過程編輯成書共一百十卷為了大力推動兵器之制作與改良工作,神宗又於熙甯六年正式成立專責機構「軍器監」,負責所有有關兵器制作改良事宜,並於各兵器原料如木材銅鐵等出產地區設置都作院,就地生產為了鼓勵全民參與軍器之研究與改良,特下詔命「凡知軍器利害者,聽詣監(軍器監)陳述」,凡經試驗結困效果良好的利器必定頒其制作格式於各地都作院,依式制作以給各地駐軍使用在政府強力的推動下,北宋的兵器制作技術至神宗以後有了大幅度的進步,其中尤其以水陸攻防皆宜,且能將殺傷力特強的火藥武器射至敵方的弓箭進步幅度最為可觀由於弓弩性能之日益精良,已成為宋代對外攻防的主要武器,因此它所用的箭鏃,其制作與改良亦成為朝野所一致重視的大事在改良方面,神宗時已研發出狼牙箭,鴨觜箭,出尖四楞,插刃鑿子等四種新而效力獨特皆可附裝火藥的箭型,令各地兵工廠大量制作以送軍中使用在數量方面,據《宋史》所載,僅在元豐六年(083)下詔頒賜西北蘭會路一地的火藥火箭即多達二十五萬只之多,其他可想而知這種大量制造火藥火箭的事實對宋代中期火藥配方與火藥武器的發展與普及有著很大的幫助,惜因存世資料有限,無法做更進一步的證實然而,火藥武器在南宋初期抗金戰役中卻發揮了十分強大的殺敵功能:如采石磯戰役中,宋朝大將虞允文利用火藥火毬(又名霹靂炮)擊敗金兵,以及南宋中期先後出現了新式而效力更強大的火藥武器,如可發射火藥子窠的突火槍及以鐵為外皮的鐵火炮等事實,似乎證明上述的推論應是合理的

4,火藥配方和武器

由上的說明中,我們雖然知道北宋仁宗以後火藥配方與武器使用日趨普遍,然而現今有較詳細記錄資料的傳世相關作品仍僅《武經總要》一書而已,其他在《宋史》「兵志」,《玉海》,《宋會要輯稿》等敘述宋代典制的重要作品中只有類似而零星片斷的記載,因此,以下仍以《武經總要》一書的圖文為基礎,再綜合其他各書的片斷資料,將宋代已俱有的火藥配方與火藥武器圖列說明之如下:

火藥配方

由於將硫黃,硝石,木炭配合在一起,制成可用於戰爭的武器此一技術,在北宋初年始加以推廣,配方的比例尚未發展成熟;又由於不同用途武器需要不同性能的火藥,故而今日所知宋代所使用的火藥配方至少有列三種:

.火炮炮彈用配方

晉州硫黃十四兩,窩黃七兩(亦為硫黃的一種),焰硝二斤半,麻茹一兩,乾漆一兩,定粉一兩,竹筎一兩,黃丹一兩,黃蠟半兩,清油一分,桐油半兩,松脂一十四兩,濃油一分

其中硫黃,窩黃,焰硝,麻茹,竹茹(代替木炭)為火藥的主要原料,砒黃,定粉,黃丹則為燃燒後產生毒氣以使敵人中毒的材料,最後五項為將原料黏附在一起的材料

2.蒺藜火毬用配方

硫黃一斤四兩,焰硝二斤半,(同粗)炭末五兩,瀝青二兩半,乾漆二兩半,竹茹一兩一分,麻茹一兩一分,桐油二兩半,小油二兩半,蠟二兩半黃丹一兩一分

其中硫黃,焰硝,木炭末,竹茹,麻茹為構成火藥主要原料,乾漆,黃丹為制造毒氣的材料,其餘為黏著劑

3.毒藥煙毬用配方

硫黃一十五兩,焰硝一斤十四兩,草烏頭五兩,芭豆五兩,狼毒五兩,桐油二兩半,小油二兩半,木炭末五兩,瀝清二兩半,砒霜二兩,黃蠟一兩,竹茹一兩一分,麻茹一兩一分

由於此煙毬的主要作用在以毒氣熏炙敵人,故配方中除了可以達到爆炸燃燒效果的硫黃,焰硝,木炭末外,滲入了多種有毒的物質如芭豆,狼毒,砒霜等以見其效

以上三種火藥配方內容頗為複雜,且有一定的配比,可能是已經過多次的實驗而取得的,為了適應使用時不同的目的,在硫黃,硝石,木炭的比例上有所變化,可見當時人對此三種原料的特性及他們混合在一起所可能產生的特性有了相當程度的了解但從上述三種配方所述原料之比例與今日理想的黑色火藥的正確比例相比較(黑色火藥為:硝石75%,硫黃0%,木炭5%火炮火彈為:硝石0%,硫黃2%,木炭20%,蒺藜火毬為:硝石2%,硫黃3%,木炭7%)顯見其中硝石的含量偏低,純度也不夠,故其炸傷力不強,其主要目標仍以嚇退,燃燒與放毒薰灼敵人為主


火炮炮彈(即霹靂炮彈)

此炮在北宋末年靖康之役金兵攻汴京城時,一度頗產生抗敵之效,見《續資治通鑒長編拾補》曰:

靖康元年二月壬寅,李綱宿咸豐門,以金人進兵門外,治攻具也……綱既登城,令施放(火炮,床子弩等武器)自便,能中賊者厚賞,夜發霹靂炮以擊之,軍皆驚呼

後來在南宋虞允文抵抗南下追擊的金兵時,也充分發揮了它抗敵的功效後來金人不但學會了此炮的制法,而且發展成外殼用鐵皮包裹的震天雷,威力更強,曾用於抵抗元軍的攻擊此炮彈制法為:將晉州硫黃,窩黃,焰硝同搗碎成顆粒,再將砒黃,定粉,黃丹研磨成粉,乾漆亦捶成粉狀,竹茹麻茹用火炒成碎末,再將黃蠟,松脂,清油,桐油濃油用火熬成膏,然後加入前述藥粉加以攪拌均勻做成丸形,外面以厚紙包裹,里外五層,再以麻繩困綁,另將松脂燒融澆裹固定即可,以火炮發射之

火藥鞭箭

此鞭箭被許多科學史學者認為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熱氣流的噴射力發射的火箭雛型,其制作方法為:削勁竹為鞭箭長六尺,前端裝有能刺傷人的鐵箭,將火藥五兩制成之小藥毬穿過箭鏃下方之箭身,於箭上,藥毬上並裝置引線,使用人點火引燃引線即可射出

霹靂火毬

此為消滅經由地道中入侵敵人的有效武器之一,其制作方法為:用乾竹兩三節,徑一寸半,沒有裂罅者,存節勿加穿透,再用薄如鐵錢的瓷片三十片(刺傷敵中用),和火藥三四斤包裹在竹徑外成毬,兩頭保留一寸多竹節在毬外,並另加傳藥

此火毬主要用於熏灼自地道中來犯的敵人拒敵時將此毬放於地穴中敵人必經之地,用時令一口含甘草之士兵持火錐烙毬使爆破,產生之爆炸聲可震嚇敵人,使其攻勢放緩,再令士兵以竹扇扇之,利用其火焰及濃煙以熏灼敵人

此處所用之火藥爆炸力當屬有限,否則會炸傷近距敵持火錐格毬之士兵由此亦可證明宋代時已能隨著武器傷敵所需火藥威力之不同而有不同的配方,此器在宋軍防守德安城即襄陽城時都使用過

煙毬

此煙毬其主要作用亦在利用火藥爆裂燃燒時產生的濃煙以薰傷敵人其制作方法為:用三斤配好的火藥,外面先用黃蒿(艾草的一種)包裹成重約一斤之藥毬,再厚厚的傅以黃蠟瀝青炭末等混合而成的油泥,乾後即成使用時亦是以火錐烙透之,再拋射出去

毒藥煙毬

此毬可用火炮施放,亦可用火箭或弓或弩或床子弩發射出去,具有炸傷及毒斃敵人的雙重效果,可視為世界上最早使用的毒氣彈其制作方法為:將所有原料(原料內容見本文前段)搗合為毬,用一條長一丈二尺重半斤的麻繩穿過藥毬為弦子,然後將很厚的廢紙一十二兩半,麻皮十兩,瀝青二兩半,黃蟲葛二兩半,黃丹一兩一分,炭末半,搗合傳於毬外此毬發射後不但可炸傷敵人,且其煙氣使敵人中毒而口鼻出血

蒺藜火毬

此為兼具炸傷與刺傷人雙重效力的攻擊武器,其制作方法為:先用三枝有六面尖刃的鐵刀包在用前述火藥配方所制成的藥團之中,然後以長一丈二尺的麻繩穿過藥團,藥團外面再以厚紙及雜藥(即前述之藥泥)傅之,再將八支有倒鉤的鐵蒺藜插裝在藥團外面此物亦可用炮或床子弩等發射之

鐵嘴火鷂

此器其作用頗似毒藥鞭箭,鷂身為木制,中穿過木身之杆為鐵杆,杆尾綁上制成藥團之火藥,外面再以草稈束之,用時以炮射

竹火鷂

其制作方法為:用竹編成腹大口狹形狀修長的竹籠,外面糊上數層紙張並刷成黃,將配好的火藥一斤放入籠,並加入一些小卵石,用杆草三五斤束在籠口為尾形,並封住籠口施放時點燃尾草以炮放之

火箭

此箭即為在普通箭的箭首下方傅以火藥,用弓或弩發射出去,射中敵人後孳團在敵人體內爆炸,其傷敵原則頗類似今日所用之各類子彈,此箭在南宋對金人與蒙古人作戰時曾大量使用


火槍

在《武經總要》一書卷十二敘火炮之功能時曾言及利用火炮施放之火器中列有火槍,又《宋史》陳規傳亦記曰:

建炎元年……會濠橋陷,規以六十人持火槍自西門,焚天橋,以火牛助之,須臾皆盡,橫拔砦去

惜在《武經總要》卷十一火攻及卷十三之器圖中均未提及此器之制作方式,據推測其形制與作用當與火箭類同

5,發射火藥武器之戎具

上述內實火藥的武器如火炮,火毬,煙毬,蒺藜火毬,火鷂,火箭,火槍等,除極少數可用點燃引線射出或用火錐烙開者外,大多數皆須利用發射式武器協助加以發射出去,方能收傷敵之效為達到此目的,宋代對相關發射戎器如各式火炮,炮車,弓弩,火筒火櫃的研究與制作亦極為重視如以發射炮彈為主的炮型就有單梢炮,雙梢炮,五梢炮,七梢炮,火炮,旋風炮,獨腳旋風炮,旋風五合炮,有車輪的炮車等十數種之多現據有關資料將其中較具代表性的圖列之如下:

單梢炮

此炮為當時所用小型炮,用時凡一炮需用四十人向前拉,一人固定施放炮石此炮可放二斤重的石塊,拋至五十步遠,亦可施放火炮(霹靂炮),蒺藜火毬等,惟距離不遠

後來陸續出現炮身愈來愈大,性能亦愈來愈佳的雙梢炮,五梢炮,七梢炮(用二百五十人,可同時放九十斤重的石塊),以及攜帶較方便輕巧的旋風炮,虎蹲炮,臥車炮(炮身下裝四輪行動便),車行炮(亦裝有車輪),旋風五炮(同時可發射五個炮彈),合炮等,上述炮車雖以發射石塊為主,但亦皆可發射蒺藜火毬,毒藥煙毬等火藥武器

火炮

為炮中之利器,為攻守紮營行軍皆需攜帶之兵器]行軍攻敵時宜配合使用輕巧靈活的單梢炮或虎蹲炮,而紮營駐防時則宜安置此炮為主,因其以發射含火藥易爆炸燃燒為主的火毬,火雞,火鷂,火槍為主,在攻城及燔燒敵人糧倉糧秣時效果特別好此炮所能發射的火毬以十二斤重為限

火藥火油筒櫃

此器分別由內填火藥的火樓,內裝火油的油櫃以及啟動此櫃的拶絲杖三大部份為主體構成,為守城及火攻時極為重要的武器其主要構造為:

以熟銅為櫃,下安四足,上置四卷筒,卷筒上橫放一巨,皆與櫃中相通橫筒兩端開小孔如黍粒,前端圓口徑半寸,櫃頂傍開一孔為口,口有蓋,為注油處橫筒內可裝拶絲杖,拶絲杖杖首纏散麻厚約一寸半,前後各穿兩節銅管(防止麻繩著火),杖尾有橫拐,以便操控拐前貫一銅圓環用以閉筒口

放時將櫃中注入三斤的火油,另將內實火藥的火樓插入拶絲杖前端的銅管內固定,點燃火藥,再用烙錐將拶絲杖放在油櫃上橫筒上,再令人自後抽杖,並以力壓之,櫃內油受熱自火樓中噴出爆炸成烈焰以傷敵,其制作似有之初型

弓弩

弓弩為發射穿刺武器的必備器具而上附火藥包的火箭,藥箭或火槍亦必須靠弓弩方能發揮其功能同時由於無論陸上作戰或水上作戰,弓弩皆便於使用,因此宋代對弓弩的制作與改良十分重視(詳見弓,弩和床弩),據史書所載宋代有特殊名稱可考的弓弩種類至少有金線烏弭弓,神臂弓(弩),破敵弓,神勁弓,八斗力黑漆弓,黃樺弓,截弭弓,獨轅弓,插弭弓,床子大弓,黑寸紮弩,跳鐙弩,木弩,小合蟬弩,豆寸子弩,手射弩,三弓弩,沖陣無敵流星弩,野戰拒馬刀弩,制勝常遠弓(又名鳳凰弓)等將近二十多種

三弓床子弩為當時常用的弓弩之一種,又名八牛弩此弩前施二弓後施一弓,以繩索將弓絞綁張開於下之木床上,張時需用士兵數十人架床,對准所射目標,以槌其牙箭發而射出三弩同時射出可遠及三百步,所用之箭皆可配裝火藥藥包,藥包重量以弩力為准

結論

由於宋代開始逐步將火藥配方用於武器上,不但因而增強本身的國防力量,使其政權在強敵環伺下仍能維持相當程度的安定與繁榮,而且這種進步殺傷力又強的武器隨著宋金之交戰而傳入金人手中,如金人在抗元戰役中即有使用震天雷(一種內實火藥的鐵火炮)和飛火槍的記錄其後,再由於蒙古滅金而為蒙古人所得,在蒙古人西征時,又將之傳入阿拉伯世界,十三世紀以後逐由阿拉伯人將此技術傳入歐洲,造成了中古歐洲城邦式統治時期之結束,開啟了歐洲甚世界史進入近代文明之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