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百姓感恩

第四章 百姓感恩



"周若代全城三萬老幼,多謝四公子活命之恩!"

"多謝四公子活命之恩……"

"四公子宅心仁厚……"

"四公子多福多壽……"

廣威城上,一大片黑壓壓的人群跪倒在曹植那身軀面前,帶頭的正是廣威縣令周若.整個廣威城上百姓也跟著跪倒,有些激動的老人家更是抱著剛出生的孫子,老淚縱橫地看著曹植不住磕頭謝恩.

而那些帶著孩子的婦女,卻是一邊將自己的孩子按倒在地上向曹植磕頭,一邊低聲道:"兒啊,且認好了,那個就是我們家的大恩人曹家四公子.如若不是他,我們全家大都要被殺了,日後長大了當好好為四公子效力,報答他的活命之恩啊……"

相似的一幕出現在廣威城內各處,年紀大的對曹植感恩戴德,而年紀的雖然還有些懵然,但卻本能地覺得這是一件大事,對于父母之默默記于心中.

饒是曹植多了一千八百年的見識,也未曾經過此等大場面,看著一大片跪倒在地的百姓,曹植一陣手足無措.只能手忙腳亂地上前扶住幾名年過半百的老人,和聲道:"老人家先起來吧,植當不起如此大禮."

那幾名老人見曹植上前扶自己,就變得更加激動,連連叩首道:"多謝四公子活命之恩……"

這種場面是最不好控制的了,曹植接連用力,希望能先將幾名老人扶起,但他人力弱,幾名老人又是鐵了心,一時之間竟然扶不起來.曹植只得不住地道:"老人家,快起來吧,植受你們如此大禮會折壽的."

只是幾名老人和後面的百姓仿若未覺,還在不停地磕頭.曹植用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扶不起,最後只能也"噗通"一聲,跟著跪倒在一眾百姓面前.

城頭上百姓見得,齊齊激動道:"四公子,你怎麼了,快起來……"

不理那些雜七雜八的聲音,曹植大聲嚷道:"諸位叔伯兄弟,你們的好意曹植心領了.但曹植年紀尚,當不得你們如此大禮.你們都起來吧,若不如此,曹植亦長跪不起!"

"這個……"曹植此,讓眾百姓一時之間也不知該如何是好.

還是廣威縣令周若反應最快,當先站起來對眾人道:"四公子守禮不敢擅越,諸位鄉親趕快起來吧,不要讓四公子為難."

周若這個縣令在眾百姓中還頗有威嚴,聽得之後,幾名年紀最大的老人當先互相攙扶著起來,而後對曹植道:"老朽等已經起來,四公子還是莫要再跪了,老朽等受不起."

周若見到,立即上前扶住曹植,道:"四公子,你看大家都起來了,你也莫要再跪了,不然就要重複剛剛的事了."


曹植對于這個可以坦然赴死的縣令還是頗有好感,于是在他攙扶下站了起來.周若向著曹植淡淡一笑,繼而回身對那些已經起來的百姓大呼道:"各位鄉親,四公子救了我們廣威三萬老幼,我們只是嘴上答謝,未免不夠誠意!"

人群中有些年輕的伙子聽到,于是高聲嚷道:"縣令大人,俺們都十分感激四公子活命之恩.但俺們都是粗人,大字不懂一個,不知道該咋答謝.俺們都聽縣令大人你的,大人你咋樣就咋樣,俺們如果一聲'不’的,都不是廣威的好漢子!"

"對……俺們都聽大人你的……"

看著周圍群洶湧的百姓,周若雙手高舉虛按,道:"大家現在圍著四公子也無用,且都回去准備最好的食物,然後一同拿來衙門款待四公子!"

"好!"

聽到周若的吩咐,周圍百姓應了一聲之後,卻是扶著老人,拖著家中孩下城.所有人臉上都不自覺地流露出急色,而經過曹植身邊的時候,無論老幼都恭敬地向曹植躬身行禮,以感謝其救命之恩.

受了幾次禮之後,曹植也覺得不好意思了,于是便和周若退到一邊,避開人群.這時曹植身後忽然有人道:"百姓所要的從來都是最簡單,只要有口飯吃,只要有屋遮頭,他們就心滿意足.可惜當權者往往連這最簡單的需要都給不了他們.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四公子此道盡千百年來百姓所受之難,當千古絕句也!"

曹植聽得來人聲音,連忙回頭視之,只見來人身子瘦弱,臉色蒼白,但雙目靈氣過人,身上又有一股懶庸之氣,提著酒壺正往嘴里猛灌.曹植認得正是郭嘉.于是靦腆一笑,禮貌地行禮道:"植見過奉孝先生."

郭嘉輕點一下頭,站到曹植身邊喝酒,不過雙目卻是落到曹植身旁的周若身上.原來曹植對于郭嘉之話沒有感覺,但他身邊的周若一聽之下,卻是渾身一顫,整個人也呆愣在原地,同時不斷地喃喃念道:"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曹植聽見身邊的周若神經質似地在念道,怕他有事,就要出叫醒.卻被眼明手快的郭嘉一把按住,並輕聲道:"這位縣令心有所悟,四公子還是莫要打擾."

曹植應了一聲,用有些奇怪的目光上下打量著這個周若.對于這個周若,曹植了解最深的莫過于他慷慨負死,沒有求饒的硬漢表現.面對死亡的威脅,實在沒有多少人能做到這樣.而在這個貪官汙吏橫行的時代,周若竟然能得到廣威百姓的敬重,可見其平日為官頗得民心.

不過若是按照正常的曆史走向,周若現在應該是人頭落地了,但自己的意外阻止,卻是讓周若逃過大難.而如今其聽到劉曄所,又心有所感,顯然是有真本事之人.

果然,未讓曹植等了多久,周若卻是歎道:"承平年間,百姓要受各種徭役,要納各種賦稅,若是風調雨順,還能有個溫飽.而若有幾個大災難,或是如方今一般天下大亂,百姓只怕是朝不保夕,只能賣兒賣女度日,遇上糧荒,還要易子而食.百姓之苦,確實無分興亡,大漢五百年江山,能保百姓溫飽的日子,也就文景,武皇帝,光武帝寥寥幾代罷了.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四公子實在得太好了,周若敬服!"完這周若走到曹植面前,恭敬地行了一個大禮.

"不以長幼而定學問之深淺,這個周若胸襟見識皆不錯."郭嘉將這一切看在眼里,心中暗暗點頭.

而曹植耳中聽著周若感慨之,眼睛卻是清楚地瞥見那些百姓投來感激的目光,幼的軀體下,那個超越一千八百年的靈魂卻為此震撼不已.聯想到自己穿越前那個年代,還有來到漢末之後數年的所見所聞,曹植知道周若所非虛,心底也忍不住慨歎道:"確實是興百姓苦;亡,百姓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