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對弈

第五章 對弈



周若歎道道:"若身為一方父母官,對于四公子所感受最深.故此若此生不求有功,但求可保一方百姓安穩."

曹植鄭重地點了點頭,道:"世人每有凌云志,然多是志高而才薄,殊不知世事皆知易行難.周縣令志只在保一方百姓,然卻是做到了,比世上那些只懂誇誇其談之輩強上數倍不止,植佩服!"

周若眼中閃過異彩,重重地點頭道:"知我者,四公子也."到這里,周若歎了口氣道:"不過這次如不是四公子挺身相救,恐怕若和廣威三萬百姓都要身首異處.若感激不盡,四公子且少歇,若現在就去為四公子准備晚宴."卻是周若看出郭嘉尋曹植有事,告辭而去了.

曹植也沒有阻攔,任由周若離去,自己卻是與郭嘉走在了城牆邊上.邊走,郭嘉卻是輕笑道:"平日只聞四公子一歲能識字,兩歲就讀懂《孝經》,《論語》,通曉諸藝,未料到四公子亦懂如此多常人一輩子亦不能懂之大道理,雖甘羅再生亦不過如此."

聽到郭嘉的贊譽,曹植非但沒有一點高興之意,反而搖頭道:"奉孝先生,植不願意做甘羅."

郭嘉原本半眯著的眼睛突然睜大,饒有興趣地打量曹植,問道:"甘羅十二能拜相,四公子為何不願做甘羅呢?"

曹植沒有回答,反而望著郭嘉問道:"先生如此聰明,然每次獻謀給予父親,都只是得父親贊譽為'奉孝所,甚合我意’.先生如此獻謀之因,正是植不願當甘羅之因."完還向著郭嘉眨了眨眼睛.

"嗯?"這一次,郭嘉神色終于有所變化了,眼眉輕挑,心中驚訝道:"年紀竟然能將世事看得如此通透?"想罷,郭嘉臉上驚色收斂,恢複那懶庸之態,道:"聞四公子通曉棋藝,不若我倆手談一局,如何?"

曹植呵呵一笑道:"求之不得."二人就在城牆上,郭嘉便讓樂進派人去拿來棋盤案桌,就這麼在城頭上對弈起來.

漢末的生活其實還是比較單調的,由于此時的糧食產量並不高,就算是承平時日,平民百姓中無論男女一年到頭皆要忙活,才能讓一家勉強保個溫飽.至于門第世家子弟,平日倒是不需要下田,閑暇的時間也頗多.但沒有集合民間百姓的智慧,加上世家子弟還要保持風度,不可玩太俗的游戲,因此也導致這時代娛樂業並不豐富.

諸如撫琴,行酒令這類是屬于文人的娛樂,而武人則以投壺,射箭等娛樂為主.若是天氣好或是有錢的,就會邀些親朋好友,出外踏青,打獵,或是在家中以詩酒會友.不過正是這時代娛樂業的單調,才養成了漢儒最為務實的風格.

圍棋對弈,其實在漢代地位並不高,後世君子所謂必須掌握的四藝(琴棋書畫)里面,除了琴之外現在其他三藝地位並不高.書畫主要是受制于紙張昂貴的原因,就不了,而弈棋,也飽受批判.


西漢賈誼就曾過:"失禮迷風圍棋是也."其原因乃是儒家最重長幼尊卑,圍棋對弈雙方平等,如此就壞了儒家禮法.不過進入東漢之後,圍棋的地位隨著古文經學家地位逐漸提高也得到相應提升.如班固,馬融等大儒都對圍棋加以肯定,認為圍棋乃是戰場,可當用兵作戰.

故此,隨著烽煙傳遍了整個大漢,戰爭已經成為這時代的主題,對弈也開始受到極大的追捧.諸如曹植現在的便宜老爸曹操,本身就是一個圍棋高手,除此之外一輩中現在還在袁術手下的孫策,以及曆史上東吳四傑之一的陸遜,建安七子中的王粲都是個中好手.這里面,前三人都是曆史上赫赫有名的用兵高手,圍棋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可想而知.

曹植從出生的時候就已經帶了一千八百年的見識,時候實在太過無聊,故此才會在一歲的時候開口求曹操讓他看書識字,來打發無聊的時間.雖然曹植現在只有五歲,然而以前雙料博士的知識加上這四年來每日的自學,以曹植這軀體本身的聰明程度,也就成了郭嘉口中所那個一歲能,兩歲讀懂《孝經》,《論語》,通曉諸藝的曹家神童了.

這時代的圍棋與曹植所認識的圍棋頗有不同,現在的圍棋棋盤縱橫十七道,合二百八十九道,黑白棋子各一百五十.而且棋子也非後世那般,而是木質方形.不過這並沒有難倒曹植,在曹府的時候就著匠人造了個縱橫十九道的棋盤,又以石磨成圓形棋子,塗上黑白顏料,又引入後世棋制到對弈中.曹操看過之後,多加贊譽,以為新棋制更好.主公開口了,下面眾文武自然相隨,短短半年,曹營上下就皆以曹植所改之棋制,棋盤對弈,而曹植神童的名聲,也是在此時傳遍附近幾個州.

不過起來,曹植還是第一次與郭嘉對弈,曆史上雖然沒有記載郭嘉棋藝如何,但這時代的文人,特別是有成就的文人棋藝都不會太差.曹植自然不敢怠慢,二人猜子之後,曹植執白子先行,卻是毫不客氣地拿著棋子,往棋盤上"啪"一聲放了下去.

"嗯?這開局?"看到曹植開局這一手,郭嘉不由得擰起了眉頭,充滿靈氣的雙目瞥了曹植一眼,而後才拿起黑子跟著下.

曹植可不管郭嘉如何想,手上不停接著下,如此你來我往就下了十幾手,郭嘉眉頭皺得更深了,抬起他那蒼白的臉,疑惑道:"嘉聞四公子自造棋盤而改棋制,只不知四公子這棋跟誰學的?"

曹植之前專心下棋,並沒有注意到郭嘉的神色,此時聽得才抬頭茫然道:"這是植自己看棋譜琢磨的,怎麼奉孝先生和荀老師問的一般無二?"

荀老師指的乃是荀?,卻是在荀?投了曹操之後,曹操請他負責上曹家子弟的讀書問題,因此凡是曹家子弟皆稱其為老師.

郭嘉臉上卻是露出了然之色,笑問道:"文若如何四公子?"

曹植搖頭歎氣道:"不知道,植曾經問過荀老師,但老師他不肯,故此植也沒有多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