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草,何青青.(漢)

東漢未年,孝獻帝劉協繼位初期.洛陽的大街巷,許多朋友都會唱這一首童謠:

千里草,

何青青.

十日卜,

不得生.

這則童謠里的歌詞,讀起來,有點古詩經的味兒.卻被朋友先唱起來.如果真是那個朋友,原創出這首兒歌,這朋友,一定是位文學天台才!

"你看那連綿天涯的春草,是何等的青翠?而才播下十余天的羅卜,看上去是和青草一樣碧綠青翠,但它卻活不長久了."童謠的詞有詩經味兒,但意思卻讓人傷感,高興不起來.而且把"千里草","十日卜"兩句合起來,居然喑合了當時漢王朝權力的實際撐控者,老董同志——董卓的姓名!

這則童謠最早見之于《後漢書五行志一》:"獻帝踐祚之初,京都童謡曰:'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後來又被羅貫仲引用到《三國演義》之中.

對于童謠的出處,一種法:董卓軍費不足,就打起了漢皇室陵墓的主意,他下令大肆盜挖漢王朝各個時代皇帝的陵墓,掠奪金銀珠寶.在盜呂後陵墓時,得到一卷黃絹,上書"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

對盜墓者設定咒語的風俗,是世界各地方的人民,民族都有過的行為.如我們許多人聽過的埃及法老們,在他們的陵墓金字塔里,多有法老們各自的咒語.

漢高祖劉邦死後,曆史記載,呂後曾稱制十年.除了沒有更變漢王朝的年號,國號,在這十年時間里,呂後是漢王朝中國實質的法老.她怕自己死後,受到盜墓者騷擾,所以也請當時的巫師,設定了一個針對盜墓者的咒語.不過這則咒語也太神奇了,不但咒盜墓者死,而且連盜墓主使者的名兒都猜出來了.

挖掘者都覺得奇怪,所以他們不但記住了這個咒語,還回家象講故事一樣,講給孩子們聽.所以沒多長時間,洛陽的許多孩子,都把這則咒語當兒歌唱起來.

董卓與當時許多的英雄,奸雄,梟雄一樣.用很馬克思主義的法,是靠鎮壓當時的農民運動——黃巾起義起家.在數年的征戰之中,董卓的軍事指揮能力一般般.但心眼兒卻"二(而)黑"!

如對于作戰能力,戰功高于自已的同志,三國名將皇甫嵩,董卓是恨之入骨.《資治通鑒》里董卓"與嵩有隙","大慚恨".

他這時也十分明白"槍杆子里出政權"的真理.靈帝時,朝庭"征董卓為少府".當時董卓只能算是漢王朝北方一個邊防軍司令.而少府卻是品位較高的京官.

董卓卻不願干,他找了一個理由上書朝庭:"我的部下們不讓臣走啊,特別是一些出生胡地的手下,他們象狗一樣趴在地上,攔著臣,臣什麼也禁不住他們!"

漢朝時期,地球也應是少了誰都轉.但董卓變著法子,讓漢王室相信,國家少了他還真不行!

後來朝庭又下令任命董卓為並州牧.州牧按現在的標准應是省部級干部了.但董卓又上書:"臣誤蒙天命,管軍隊管習慣了,而且臣的手下,戀臣畜養之恩,都願意和臣一起,為國家保衛邊疆!"《資治通鑒》"臣誤蒙天恩,掌戎十年,士卒大,相狎日久,戀臣養命之恩……乞將之北州,效力邊陲!"

朝庭兩次正常的征召,調動,董卓因為怕失卻了兵權,都以各種理由拒絕了.


孝靈帝中平五年,靈帝的舅舅,大將軍何進想借助地方豪強的力量,向宦官集團下手.董卓的政治嗅覺較敏銳,所以他早早地派一支部隊,布署洛陽以西地區,"以觀時變".

東漢王朝自劉秀公元25年創建,到公元220年亡于魏,計196年,曆十二帝.

對東漢王朝十二位皇帝的壽命,稱帝時間,在位時間作了一個統計:

五十歲以上只有兩位皇帝,第一位是光武帝劉秀62歲,在位33年.第二位是東漢最後一皇帝漢孝獻帝,劉協,54歲,在位31年.

四十歲以上的皇帝皇帝一位,漢明帝劉莊,48歲,在位19年.

三十歲及三十歲以上的皇帝五位:孝章帝,31歲,在位14年;孝安帝,32歲,在位20年;孝順帝,30歲,在位20年;孝恒帝,36歲,在位22年;孝靈帝,34歲,在位22年.

還有四位皇帝,一位孝和皇帝,27歲,在位18年;孝殤帝,2歲,在位1年;孝沖帝,3歲,5個月;孝質帝,9歲,在位1年.

得到:

一,東漢十二位皇帝的平均年齡30.66歲.

二,東漢十二皇帝稱帝時,平均年齡13.5歲.

從這二個數據,可以理解東漢政壇的兩大"景觀":

一,外戚集團.二,宦官集團.皇帝繼位時平均年齡.許多皇帝稱帝時還是兒童,所以很容易就造皇太後垂簾聽政,或者干脆是太後跑到第一線稱制,不垂簾就聽政!

皇太後聽政時,她對于自已娘家人——外戚有一種生理上,本能上的好感.所以在大漢王朝,不管是東漢還是西漢,皇帝年齡稱帝時,基本上是太後聽政.太後一聽政,國家大權絕大多是太後的娘家人了算.這種政治習慣,從呂後時就已經養成了.

外戚撐權最直接的結果是:把太後太當太後,甚至當成了皇帝.而對于皇帝本人,卻沒有太當回事.這種外戚主政,會直接損害皇家的利益,如西漢所以變成東漢,就是太後的娘家人惹的禍.

可皇帝一旦成人,他對自已的舅舅或者表兄當政,不會滿意.這時朝臣被外戚左右,他能動用的力量,就是自已宮廷內部的宦官集團.

東漢孝靈帝時,孝靈帝的舅舅大將軍何進,與孝靈帝的十常待集團之間的權力斗爭,達到的高潮.以董卓的智商都看出來了,所以他派出部分部隊,至河北"以觀時變".

結果,沒有出董卓意料之外,大將軍何進,"召卓將後詣京師".

何進的目的,就是想用武力斗爭,解決政治權力斗爭.當時就有人認為,何進此舉是飲鴆止渴!如待禦史鄭泰對何進:"董卓這個人貪得無厭,少寡義,如果把謀大事的希望寄托到他身上,可能的結果是反害朝庭!"


但何進沒把鄭泰的話當回事.

有一個成語:鶴蚌相爭,漁翁得利.還有一個成語: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這兩個成語,太適合東漢末年孝靈帝時,大將軍何進與十常待之間的權力斗爭!

只是可惜,何進想作螳螂,十常待集團卻不是秋蟬.大將軍想借助地方豪強,用武力解決宦官集團的消息才傳出來,宦官集團下手更快,更狠.他們先發制人,假借何太後的名義,把何進詔進皇宮,喑殺了.並且何進謀反!

臣民謀反可是滅九族的大罪,這個帽子扣誰誰死!

大將軍的眾手下可不干了,他們不能接受大將軍被殺的現實,更不敢接受大將軍謀反的罪名.所以聽到何進被殺的消息,他們引兵入宮.其中有袁術,袁紹兄弟.

嘩變在將士進入皇宮後,逢人就殺.前前後後,殺死了數千余人.其中有許多是沒有長胡子的男人.當時稱帝才數個月的皇帝劉辯,及後來的漢獻帝劉協逃出了皇宮.

這個時候,董卓這個鳥人出場了.

前面過,董卓是一個機會主義者.他個人的能力一般,智力也高不到什麼地方去.但善于投機,大將軍何進的命令給了他第一次機會,何進的被殺又給了他最好的理由.在進軍洛陽途中,他十分好運地碰到了逃難的皇帝.一支象樣的軍隊,一個懦弱的皇帝,一顆老奸巨滑的雄心,董卓的春秋大夢就這樣子開始了.

在《三國演義》這部書中,作者羅貫仲董卓想篡奪皇位.但據《資治通鑒》里所記載的一件事兒上看,董卓最初好象沒有取漢而代之的打算.

十常待之亂後,才稱帝兩三個月的皇帝劉辨,和當時的陳留王,後來的孝獻帝劉協,被內太監們協持,逃出皇宮.董卓聽到皇帝流落在北芒山下,所以率諸將大臣奉迎皇帝.

皇帝才稱帝幾個月,那見過兵荒馬亂的陣勢?看到許多士兵湧過來,還以為是追殺自已的叛亂部隊,所以嚇得快尿褲子了.

《資治通鑒》里:"帝見卓兵將卒至,恐怖涕泣."而皇帝的窘態被董卓看在眼里,氣在心里.他想,這種松包蛋還能做皇帝?

但隨行的陳留王劉協卻表現得膽大鎮定,得體.董卓早就知道陳留王是孝靈帝董皇後所生,董後與董卓同族.所以董卓當時有了廢立之意,想把表現松包的皇帝劉辨給廢了,立表現大方得體的陳留王劉協為帝.

這個時候的董卓,如果有了篡奪之心,他不可能想立陳留王.一個軟弱松包的劉辨,更好控制.他所做的不過是想用廢立皇帝這件事,為自已立威,鞏固自已將要得到的權力.

回到洛陽之後,董卓真廢了劉辨,擁立陳留王劉協為帝.劉協在東漢所有皇帝中間,稱帝時間僅次于光武帝劉秀,排名第二,31年.但他做了三十一年皇帝,就是做了三十一的傀儡.先是短期受制董卓,後是長期被曹孟德"挾天子以令諸候."

但這個劉協也創造了一個第一,他是曆史上第一個,記載最為確切的,把自已的皇位禪讓掉的皇帝.

這種禪制度比較和平,而且還能給後來的皇帝多多少少裝點面子.對于臣民也有比較強的政治服力,所以後世的許多皇帝,許多王朝,都是采用這種禪讓制度,改朝換代,易姓受命.


孝靈帝中平五年十一月,(此時孝靈皇帝已死,劉辨繼位時間太短,就被董卓廢了,沒有來得及取年號,所以曆史記載時,還是沿用孝靈帝的中平年號.而對廢帝,可以算一傳,不能算一帝.)董卓被拜為漢相.

董卓上台後,恨不得把全天下的權力,都高度,極高度地集中到他一個人的手里;恨不得把全天下的財富,把集中到他的腰包里;恨不得把全天下的美女,都集中到他的家里床上.

他在媚地,修築一個大城堡:"高厚皆七丈,積谷為三十年儲."城堡修成之後,董卓對左右:"事成,可以雄據天下,事不成,守此足以終老!"

這個老子的狐狸算盤也打得精,但人算不如天算,他貪汙腐化的時候,對于自已的手下人,卻是極端苟刻.如一隨從,因為向他彙報時,沒有把劍解下來,"立撾殺之".

而且放縱手下,焚燒民舍,剽虜財物.掠人妻女.獻帝初平元年,董卓的軍隊作了一件貨真價實的禽獸不如之事:"值民會于社下,悉就斬之,駕其車重,載其婦女,以頭系車轅,歌呼還洛,云攻賊大獲!"

趁老百姓趕集時,把所有趕集老百姓悉就斬之,還裝腔作勢唱起得勝的凱歌,回到洛陽,車上載著被掠虜來的婦女,車頭掛著被殺的老百姓的人頭,是攻賊(其時應是黃巾起義部隊)收獲.

這種缺德事兒,只有董卓能作得出來.所謂天作孽,猶自可,人作孽,不可活!天有生萬物之德,所以他怎麼折騰我們,我們只能承受,但如果是我們自已人,折騰自已,他是活得不耐煩了!

董卓這老子自認為,全天的的權力都在他手上,全天下的,財富都收到他家倉庫里面,他又知道抓槍杆子,所以他應是全天下最安全的人了.

可他錯了,漢獻帝初平二年,漢司徒王允等人發動了針對董卓的政變.假借呂布之手,誅殺了董卓.而在初平二年之初,洛陽的許多兒童都在唱一首童謠:

千里草,

何青青,

十日卜,

不得生.

但洛中人,多不能完全理解這首童謠的意思.等到四月,董卓被殺之後,一些人才恍然大悟:把董卓的董折開了,就"草","千","里";董卓的"卓"折開了就是"卜","日","十".這首兒歌合起來,就是喑指董卓要死了.

董卓死後,"百姓歌舞于道,長安城中士女賣其珠玉衣裝市酒肉以慶,填滿街市."大街上到處都是慶賀的人群,當時沒有發明鞭炮,否則公元192年的長安,還會有另一翻景象.

老百姓對董卓這個老子的痛恨達到了極點,不知是誰,在董卓死後的尸體上,插上了一根巨燭,點烯蠟燭,"光明達曙,如是積日."

董卓這個老子食天下而肥,他太胖了,"卓素充肥,脂流于地."所以插在他腹部的大蠟燭著了好幾天才熄.人死後,被點天燈之,大約就是源自于董卓.

而他收藏在媚塢的三萬余斤黃金,九萬斤白銀,還有數不盡的珍寶,轉眼之前就成了他人的囊中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