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子,得天下之十五,精英們的革命曆程

許多人都,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可能這話的人,看到的都是一些酸秀才,不識大體,奢于妄談,如需要真刀真槍地干事的時候,他們多是一些百無一用的書呆子.所以不要給他們三年,給他們十三年,三十年,他們依然會一事無成.

李唐王朝的李淵也是一文化人,但他不是酸腐的秀才,而是貨真價實的當代社會精英.我們一些老是喜歡"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的人,應讀讀唐史,看看李淵這個文化精英,是怎樣革大隋王朝命的.

與秀才造反,及流氓起義不同,以李淵父子為主體的文化精英,社會精英,他們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就是大手筆.如何解決民意支持,如何尋求外援,革命的總體方略,在發動革命之前,就搞得清清楚楚.而且李淵父子的這支革命的團隊,用現代管理學標准恒量,很有學習力!他們看到李密的起久軍,攻占洛陽倉之後,用糧食收收集了大量的民意支持,李淵活學活用,決定起義之後,李淵也下令開倉放糧,這招在當時特靈,所以應"募者日多."

在民意支持,謀略,戰略,外援問題都解決好之後,李淵的這支隊務,想要取得成功,也必須有一個適合當時中國國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問題.李淵晉陽誓師後,首先"通電"自個兒治下郡縣.河西郡丞高德儒拒不從命.

高德儒,這個在隋唐曆史中,只是晃悠了一下的名字,觀其名,象是一位飽讀詩書的儒家信徒,他出于對皇帝楊廣的忠誠,所以不想上李淵的船.

李淵令長子建成,次子世民,帶兵討伐.這群討伐高德儒的軍隊,包括李建成,李世民等人,多是新兵蛋子.不但不會打仗,而且在軍事的紀律與服從上,許多人的習慣還沒有養成.李建成,李世民帶了一個好頭,他們大概也是親自下到連隊,與士兵們同甘共苦,遇敵則沖在戰斗的第一線.

而且李氏兄弟也教育士兵,不拿群眾一針一線.《資治通鑒》他們"近道菜果,非買不食".軍隊之中,偶有個把手腳不老實的士兵,偷了群眾的東西,李世民兄弟必登門既賠錢,又賠禮.對于犯了錯誤的軍士,考慮到他們是第一次上前線,所以以批評教育為主,不窮潔不放.

李氏兄弟這一招搞得很得老百姓歡心,手下士兵也心悅之,臣服之,他們特喜歡李氏兄弟這樣的領路人.所以李氏兄弟的軍隊,到河西郡,很快就攻下了河西.李氏兄弟只斬殺了高德儒一個,其余秋毫無犯,河西郡各行各業,基本上沒有受到這次軍事行動的影響,所以"遠近大悅之".

李氏兄弟從出兵,到勝利回師,只用了九天時間.李淵看到兒子們如此爭氣,他大喜道:"以此行兵,可橫行于天下."

此時,瓦崗寨的起義軍,在李密領導下,占領了洛口倉,隨時有進攻洛陽的可能性.隋王朝的重兵,正向洛陽結集.李淵與謀士們商定,襲擊隋王朝的首都長安,讓隋王朝腹背受敵.隋義甯元年七月,李淵"移檄天下,諭之尊立代王之意."一時間,響者云集.

李淵拿立代王楊侗事兒,而此時的代王楊侗,還只是一十王歲的孩子.他不懂,也不敢響應李淵的號召.有大臣推薦虎牙郎將宋老生為帥,將二萬精兵,左武候大將屈突通,將數萬隋軍,共同阻擊李淵.

這位"宋軍長"老生與屈突通大將都是隋王朝老資格的武將.特別是宋軍長麾下二萬隋軍精銳,是大隋王朝很有戰斗力的部隊.兩支部隊合擊李淵,李淵這支起義部隊的前途,變得莫測起來.

而此時,老天爺仿佛在考驗,得更為精確一點,是折騰李淵父子.他們從晉陽出師之後,就一直下了許多天的大雨,以至李淵軍隊的軍糧都供應不上了.

人是鐵,飯是鋼,李淵的起義軍,還沒有撈到仗打,就開始餓肚子.從迷信角度,這也應出出師不利.一向享福慣了的裴寂吃不消了,他向李淵進:"後方軍糧難以為繼,宋老生,屈突通占據險要,不若回師太原,牢固根本,再圖後來."

李淵與裴寂是一對難兄難弟,他也是一公子哥兒出身,他是被人推著走上革命的道路,但革命的苦頭,也是第一次嘗到,所以他動搖了.李世民卻強烈反對,他對父親李淵:"現今禾菽被野,何愁無糧?老生輕躁,一戰可擒!今遇難,遽然班師,恐義軍一朝解散,我父子無以自全!"

李世民這話得有意思啊,但也泄露了一個的秘密.李世民兄弟討伐河西郡時,"近道菜里,非買不食".士兵里偶有拿了人家財物者,李氏兄弟還上門賠禮道歉.當時況,允許李家兄弟倆做做政治秀.可真到了"軍中乏糧"時,則"被野之禾菽"不管屬誰,拿來再.道義事,"不拿群眾一針一線"也是一個彈性的紀律,到了革命隊伍生存都成了問題的時候,可能沒有哪個隊務,真的把什麼紀律堅持到底.

當然,能夠道義的時候,或者盡最大能力,可以道義一把的時候,也算是一個英雄.但必須變通時,卻不知變通,未必英雄,甚至連狗熊也做不了.


李淵不相信兒子的吹噓的,什麼老生輕躁,一戰可擒之類的話.宋老生是什麼人?按他的級別,應相當于現在軍級高干!

而李世民又是什麼人?

只有一次戰場經驗:與兄長李建成一起收複了河西郡.可河西郡有幾杆子槍?河西郡丞高德儒充其量只是一酸宇文化人,哪里能與宋老生相比?

所以李淵不是不把兒子的話當真,而是不敢不把兒子的話太當真.最後,他聽從了老友裴寂勸告,下令撤兵.

李淵的這支隊務,到了一個兩難境地.一個人一樣:一個人,一生之中,會碰到許多關口,有一些關口非要拼一下,才能闖過去.闖過去就化龍;闖不過去,就成蟲!

李家軍軍中乏糧,而面對強敵.李淵首先選擇的是退卻.這與李淵這類精英們的性格有關.李淵這個人穩重有余,而進取心不足.當時他已經五十多歲,年輕半養尊外優慣了,當李家軍碰到困難時,讓他象李世民一樣,有旺盛的冒險精神,是其所不能也!

所以李淵下令班師,左軍先退,右軍殿後.然後李淵同志武斷地宣布"散會".

其時,已近黃昏,李世民,李建成兄弟倆,對于撤軍這件事所見略同,所以不死心,纏著李淵,想讓他改變主意.李淵不聽,拂手而去!

李建成看到父親如此態度,他徹底心死.但李世民卻跟在李淵身後,李淵沒有理會,獨自進行大帳休息.李世民立在李淵帳外,為他們家的前途擔心,為李唐王朝這支,剛剛組建的,軍隊的未來擔心!想著想著,李世民放聲大哭,聲聞于帳中,攪得李淵不得安息.

李淵相當惱火地傳令李世民入賬.李世民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對李淵哭訴起來:"我軍以起事之名征集,一退必散!義軍一散,敵剩于後,我父子兄弟死日近矣,故兒傷悲!"

李淵這時才清醒過來!自晉陽誓師之日起,他李家父子就走上一條無法回歸的船!不進則退,而退必死!

可退軍的命令已經下達,如何是好啊!

李世民看出李淵的隱憂,他對李淵:"左軍雖退,請自追之."

李淵笑對李世民:"我軍之成敗,皆有你啊,任你為之!"

李淵這時還能笑出聲來,算不算有人君之氣度?李世民與李建成連夜追回左軍.數天之後,軍糧到了,軍心稍穩.

在危機面前,李世民是能堅持到最後幾分鍾的人,因為李世民的這一份堅持,李唐王朝的革命事業,有一個相當頑強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