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逐燕,逐燕燕高飛,高飛上京畿之一

1.狡兔死,走狗烹.

"莫逐燕,逐燕燕高飛,高飛上京畿"這句讖,據《明史》記載,是出自于明王朝的第二位皇帝——建文帝年間.明建文帝朱允文,是明太祖朱元璋太子,朱標第二子.因朱標英年早逝,朱標長子早夭,按古代皇權傳承"立嫡"原則,所以朱允文被朱元璋立為皇太孫.

公元1398年,明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死,朱允文繼承皇位.其時的大明王朝,被朱元璋鐵腕治理了三十余年,最初和朱元璋一起出來打天下的,一大批開國元勳,革命英烈們,經過明太祖一次一次的整治,如空印案,胡惟庸謀反案,藍玉案等,能保全聲名的只有徐達,常遇春,李文忠,湯和等六人.其中徐達,據傳在其害瘩背時,被朱元璋賜烤鵝毒死.(按祖國醫學理論,在人體某部位有感染或炎症時,不能食用某些肉類食物,否則會加重病.傳統中醫理論里,把這類食物,叫做該病種的發物.鵝是瘩背患者的發物)而常遇春則是英年早逝.其它四位開國元勳,只有湯和活得最長壽,這個人絕頂聰明,看透朱元璋猜忌的性格,所以主動辭去一切職務,告示還鄉,而且絕口不談國是,所以能得安享晚年.

朱元璋誅殺功臣,不遺余力.在明王朝的蕭何——李善長,被朱元璋賜死後,他的太子朱標,也看不下去了,所以向朱元璋進:"皇父誅殺太甚,恐傷和氣!"

一個天天想著殺人,整人的皇帝,無法創建和諧社會的.朱元璋是一聰明人,他明白兒子這話的意思,也明白兒子對自個兒的忠心.但他認為,兒子朱標不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所以他當即命人找來一根長滿了刺的棘杖,扔到地上,讓朱標撿起來.

朱標不明白皇帝葫蘆里裝的什麼藥,他看著長滿木刺的棘杖,想拿起來,卻無法著手,所以面有難色.看著朱標的狐疑與猶豫,朱元璋卻哈哈大笑.他要的就是這種效果,朱元璋對朱標:"江山如棘杖,朕所以殺戮諸臣,是想為你去刺也!"

古人曾云:傷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朱元璋卻反其道而行之,以"傷人",代其"防人".這家伙的冷酷與無,與提出"甯可讓我負天下人,不可讓天下人負我"的曹操一個德性!

可惜朱標不能理解朱元璋的行為,他:"上有堯舜之君,下有堯舜之臣!"他還是想指責朱元璋殺戮太甚,朱元璋見連最靠底的話,都跟兒子了,兒子居然不領,所以大怒,順手拿起茶幾,想向兒子砸過去.朱標急中生智,把一直藏在懷里馬皇後的一幅畫像拿出來,扔給父親,就逃走了.朱元璋打開畫兒一看,是一幅馬皇後在危難之中,背著兒子們的逃難圖.其時馬皇後已死,夫妻深,看著從前打天下的艱難歲月,朱元璋老淚縱橫,所以也就放過了朱標一馬.但因為朱元璋的猜忌,多疑的品質,讓大明王朝從血雨腥風之中,有了一個開始之後,又在血雨腥風之中,跨出了他們萬里長征的第一步!

2.朱元璋想法辦孟子.

朱元璋對待功臣們的態度,不是以人為本,他沒有創建和諧社會的戰略打算.但他對待知識分子——當時社會的文化精英們,與對待開國功臣們的態度,有所不同.

朱元璋稱帝後,恢複了儒學的國教地位.因有人對朱皇帝,想讓大明王朝傳之萬世,世世不竭,還得抓國家的政治理論建設.有一個法子是可行的,象前朝的許多皇帝們一樣,重用儒家信徒,以孔孟為師.因為孔夫子幾千年之前,就提出"君君臣臣"的理論.在儒家思想里,君就是天!

朱皇帝翻開那些對于他來,可能還是比較深澀的"子曰詩云",因為多是古文,所以許多內容,他只是看過字熟,所以下令文臣給他逐字,逐句地講解.才聽個大略.他覺得這孔子得太好了!有許多的話,簡直到了朱元璋的心里,胃里,肺里!所以他下令全國人民學習夫子的文章,明王朝所有的大臣,更加要加強對孔子文章的學習,而且要寫出每一個人的心得體會;武臣,不得少于三百字,文臣不得少于五百字.寫好後,交到史部,作為年終考核重要考核依據.一時間,孔子的文章把南京的紙也賣貴了!

命令下達後,朱元璋自己也是更加勤奮地學習儒家文章.不懂就問,不通就聽,經常與朝臣們討論經籍深夜達旦.大朝王朝變成了一個崇尚學習的王朝.中門使看後,好象也有人歎息曰"主上如此,國家振興有望矣!"


一日,朱元璋把孔子經籍讀完了,開始讀《孟子》.孟子云:"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朱皇帝開始有點不解了,不是了君就是天嗎?乍又變成了"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君還不如民?

朱皇帝帶著問題,又讀下來.他讀到"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而且孟子還:"吾今而後知殺人親之重也:殺人之父,人亦殺其父;殺人之兄,人亦殺其兄."朱皇帝大怒!這還了得,聯得天下,甯可我負天下,能讓天下人負聯?!

還要"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孔子不是以為君就是天嗎?在天眼里,天下之人不是如同土芥?

更何況對于想亂大明,大明可能的亂臣賊子,聯恨不得令其斷子絕孫!對于他們,聯不旦要殺其父,殺其子,還要殺其九族十族,才能解聯心頭大恨!這個可惡的孟子,什麼:"殺人之父,人亦殺其父;殺人之兄,人亦殺其兄."屁話!太荒謬了!

朱皇帝下令,眾朝臣趕緊進宮,他把《孟子》一書,擲到他們面前,:"你們看看,你們這些文化人都胡了些什麼?"

朝臣們撿拾起《孟子》一看,嚇得沒有人敢作聲了.什麼"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什麼"殺人之父,人亦殺其父;殺人之兄,人亦殺其兄?"這話用在大明之世,不是犯大不敬了嗎?

過了半天,一大臣:"陛下,這孟子也太膽大了,話得太沒有原則性了.對于一些亂臣賊子,怎能不殺不誅?放到現在,以我大明國威,誰也不敢這些大逆不道有話."

這話到朱皇帝心里去了.他:"這老頭子,如果活到現在,非法辦他不可!"

大臣們都:"是!"

事關皇家尊嚴,這事不能就這樣不了了之,朱皇帝責令李善長等人,三天之內拿出一個處理意見.朝臣們協商了一個折中辦法:孟子在曆代文化人心中,是僅次于孔子的亞聖,而且又幾千年之前的古人,想用大明的法辦他,當時也沒有時光隧道啊?所沒有人能回到從前,去執行朱皇帝法辦他的命令.所以朝臣們等擬就一個處理意見:

一,孟子不得配祭孔子,也就是取消他亞聖人地位.吃不到冷豬肉了.

二,對儒家重要著們《孟子》一書,作必需的刪除.盡可把影響力縮減到最.孟子事件的處理意見,上報給朱皇帝那兒,元璋皇帝下令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