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祚盡昌明之六,昌明出世!

東晉咸安二年六月,"帝不豫,一日發四詔,召大司馬恒溫進京,以托後事".

《資治通鑒》里皇帝司馬昱,給大司馬恒溫連發了四道詔書.是詔書,實質是高估了皇帝的權威,低估了大司馬恒溫的不臣之心!

更有可能,皇帝給恒溫與其是四道詔書,到不如是四道請柬,或者四首哀求信!聯要死了,懇請大司馬回京,有重大國事相商!

大司馬恒溫卻裝聾作啞.

恒溫對于東晉王朝的忠城度,與諸葛亮之于蜀漢相比,就差太遠了.皇帝司馬昱見四道請柬,都請不來恒溫.他這個皇帝就是死得也不安心.所以司民昱不顧自個兒病體危重,又給恒溫下第五道詔書.

在這道詔書里,皇帝給恒溫開出了來京的高價:大司馬可依周公居攝故事!這是皇帝司馬昱最後的底線了,但皇帝還是怕大司馬不買單,所以他學習劉備白帝城托孤,親筆在詔書里,加了一句話:"少子可輔則輔,如不可輔,則君自為之!"

做皇帝做到這種地步,也是夠窩囊的.自個兒最後的底線都亮出來了,還怕大臣不買單,只好對大臣,如果我兒子實在不行,你自個兒做皇帝吧!

待中王坦之接到皇帝的詔書,略一閱讀,即當作皇帝之面,把這道賣國的詔書給撕了!

皇帝司馬昱看到王坦之行為如此狂悖,大驚!他略壓著自個兒的火氣:"天下是天人人之天下,誰做皇帝還不是一樣?"

王坦之所以手撕詔書,確實是為了皇家利益.但不管你什麼理由,敢當做皇帝的面,把皇帝的詔書給撕了,他這個晉臣也確實當得風流快活.如果這家伙生在明清之際,就是他的本意再好一百倍,他敢當作朱元璋的面,撕皇帝的聖旨看看?

借王坦子十個膽子也不敢!所以王坦之撕聖旨的"風流",非東晉王朝的獨特政治環境養不成也!

撕了聖旨,王坦之還理直氣壯地責備皇帝,他:"當今之天下,非陛下一人之天,還是宣帝,元帝(東晉王朝開國皇帝)之天下,陛下怎麼能隨意托付給恒溫?"

皇帝司馬昱這時清醒過來,東晉王朝是司馬家族許多人拋頭顱,灑熱血才創下這份產業,現在自個兒卻下旨讓大司馬恒溫自取,這話有客氣的成份在內,可大司馬恒溫是什麼人?他可能把皇帝的客氣,當作是自個兒的福氣!不定接到詔書後,還沒有等到皇帝咽氣,恒溫就可能大張旗鼓地准備登基稱帝!

想到此處,司馬昱嚇出了一身虛汗,他十分感激王坦之撕了聖旨!于是請王坦之重新擬了第六道聖旨:"家事國事,一稟大司馬處置,依漢武候,本朝王公故事."聖旨一下,還沒有等聖旨送出去,皇帝就駕崩了!

皇帝一死,朝臣們都亂了方寸,按晉室傳統,皇帝崩,太子繼位,是順其自然的事兒.但大伙肚知心明,皇帝司馬昱的皇位是怎麼來的.大司馬恒溫最想干的是什麼事兒,所以誰都不敢倡議,讓太子昌明繼位.有人,還是等到大司馬回朝後再行決定!

尚書王彪又一次挺身而出,他:"天子崩,太子立,順理成章之事,大司馬也不會有什麼異議!"

眾大臣見尚書王彪話了,天塌下來,由王彪頂著.所以紛紛同意太子昌明繼皇帝之位.

此時,大司馬恒溫,還在姑蘇苦巴巴地等皇帝司馬昱會禪位于己.

在咱中國曆史上皇帝的位置,可以搶過來,可以奪過來,也可以騙過來,哄過來,沒有聽過誰能等過來!

數天之後,健康傳來老皇帝駕崩,新帝繼位的消息.老皇帝死了,新皇帝繼位,居然沒有恒溫這位,東晉王朝第一號權臣的什麼事兒!

恒溫知道後,是十二分憤怒,十二分失望!他對弟弟恒沖:"皇帝死了,居然只是讓我依武候,王公故事!"憤然之心,溢于表.

對于恒溫來,生米又一次被人煮成熟飯.他所以沒有能做成皇帝,用李宗吾老先生的理論,是厚黑功夫還沒有練到家.有作皇帝之膽,作皇帝之心,但他沒有作皇帝的厚臉皮.乃至自個兒稱帝的夢想,一破再破!

先是自己火中取粟,半路殺出了一個司馬昱,讓司馬昱白撿了一個大便宜.而司馬昱這子得了便宜不賣乖,他自個兒做了皇帝後,沒有把皇位傳給恒溫,卻讓他兒子接著干!所以恒溫做皇帝的夢想徹底破碎了!而這個繼位的皇帝,就是最後斷送晉祚的昌明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