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 第一百二十三章(下)

劉備禦營侍衛全是五大三粗的壯漢,隨便來兩個人就把我架出帳外。我一得自由便又想沖進帳去,卻見黃皓跟著出帳,道:“陛下口諭,左將軍李蘭惑亂軍心,擅離職守,念其前功,貶昭信校尉,後營吳懿將軍聽用。”

我一把抓住黃皓道:“有煩公公,下官還有事稟奏陛下。”黃皓轉眼看著我,苦笑道:“大人現在這等官階,還是好自為之吧。”徑自走開。

連營之事,我還沒有向劉備稟明,就被趕了出來,看來劉備之敗乃天注定,真是無能為力。我微微搖頭,就出營帶著桓易去討逆將軍吳懿處報到。吳懿雖是川將,但其妹嫁與劉備,是以不受法正牽連,仍得重用,在後軍督管糧草。

吳懿為人還算厚道,我雖是被貶錄用,對我仍十分客氣,絲毫沒有端起上峰架子,言語之中對我冒死進諫,還十分欽佩。伐吳之舉本就是劉備一意孤行,眾將之中只要稍有遠見之人便不十分贊同。而且兩軍相持數月,絲毫沒有進展,空費錢糧,于國家何益?吳懿與交談片刻,終是不便久留,起身告辭而去。我看著他的背影離開,又想起黃皓的丑惡嘴臉,不由暗歎世態炎涼,在這世道之間生存,若無權勢二字,也只能是舉步維艱。

此刻我無暇再生這等悶氣,急忙喚過桓易,著他去前營聯絡林楊。郭淮在來時路上已經去了荊州,讓李韋,于圭二人作好准備,一旦劉備兵敗,就第一時間趕來營救,好歹救下這老小子一命。

次日桓易回來,將前方戰事一一詳細稟明。陸遜固守關隘,累月不出,如今天氣漸熱,先鋒吳班等以軍在赤火之中,取水深為不便奏請劉備。劉備乃命其移兵于山林茂盛之地,近溪傍澗,又恐吳人乘機來襲,卻命二關之荊州軍馬原地為營,不得移動,是以荊州將士愈發不滿。

我心中卻是十分歡喜,取過地圖,見川軍數萬,連同劉備禦營皆相連一起,只有關平,關興所部孤懸在外,一旦大火燒將起來,必然可以大部逃脫。劉備一點不公之心,反而幫了我天大的忙。

桓易見我面露歡喜之色,取笑道:“先生如今職位卑微,卻反笑的如何暢懷?”

劉備陽壽不久,殯天之際知道孔明心機,自然還要重用一人掌權制約,曆史上是李嚴這個白癡。現在卻非我莫屬,我可不會白白的浪費掉“總督內外軍事”的旨意,讓孔明得了便宜。只是陸遜究竟會不會幫我放這把火呢?我抬頭問道:“高平可有消息傳過來?”

桓易答道:“高平傳來消息,只說陸遜江夏一役已經喪膽,但求堅守,不敢複出。”

“這小子巴不得連我一塊被吃掉。”我搖頭道:“他的消息可不能當真,還是要讓林楊隨時准備好。千萬別被陸遜一鍋端掉。”正說話間,卻聽帳外鼓聲大作。我與桓易互望一眼,急忙出帳而來。只見營內軍馬紛紛列隊整裝,吳懿正全身披掛上馬,准備帶兵出戰。

我急忙大步上前詢問,卻原來是吳軍襲擊蜀將趙融營寨。劉備結聯營之時,曾有令諭,倘若一屯受襲,其余各屯皆要出兵聲援,務求全殲來犯之敵。我一把扯著吳懿坐騎缰繩,道:“若是陸遜誘敵之計,將軍輕離,這糧草重任又交付何人?”

吳懿微微一怔,道:“陛下有詔,某也不敢違抗,倘若各屯皆出,而獨某不出兵,日後怪罪下來,某擔當不起。”


“三軍將士各司其職。”我又勸道:“糧草乃將軍職責所在,又是三軍命脈,望將軍勿以個人為念,三思後行。”吳懿沉吟片刻,乃下馬命眾軍散去,嚴守營寨,對我道:“某只顧個人爵位榮辱,實不及將軍也。”

“將軍過謙了。”我與吳懿登高而望,遙見蜀軍各屯齊出,將來犯吳兵圍在核下,又複道:“吳兵若真有心截營,又豈會只派這些許兵馬?此必陸遜試敵之計。”吳懿也見吳兵之有數千之眾,點頭稱是,問道:“陸遜此舉何意?”

“這下官卻……”我原本打算推脫不說,馬上又想起,法正死後,川將之中便以李嚴,吳懿二人為尊,現在李嚴已經明顯與孔明一路。我若能與吳懿結好,也可增強幾分勢力,于是急忙改口道:“吾料陸遜此舉一則試探我軍虛實,二則以小勝麻痹我軍,數日之內必有大舉動。”

吳懿笑道:“吾軍就恐陸遜堅守不出,今其出兵交戰,正是吾軍求之不得之事。何況我軍連營固守,攻其一處,而全軍救援。”說著便指向漸漸潰敗的吳軍,道:“陸遜若來,也便是這等下場。”

我轉身手指西北,道:“昔年周郎火燒曹孟德八十三萬大軍,惟恐火燒不絕,乃使鳳雛龐士元獻有連環之計,使曹操水軍舟楫相連,一船著火,余者皆燃。便與今日之營,有何相異之處?”

吳懿聞言急忙打斷我的說話,低聲道:“先生慎言,營防之圖,乃陛下欽定。”我握住吳懿之手道:“下官知將軍忠義,廣有才略,故以心腹之言告之。明日,吾便求見陛下,直呈此事。”

吳懿長歎一聲,道:“慚愧,某身在要職,卻不及先生這等忠義。先生所慮甚是,明日駕前直諫之時,某必極力相助先生。”我急忙稱謝不已,又看得片刻,前來截營的吳軍全線潰敗,蜀軍大獲全勝,這才與吳懿各自回帳。

桓易一直等候在帳中,見我入內,急忙上前道:“先生,今日乃是陸遜試敵之舉,只怕吳軍大舉進攻就在數日之內。”

我點了點頭,道:“將軍所言甚是,明日一早將軍可再往安國營內,吩咐林楊等人作好撤兵准備,只要見軍中火起,不要前來救援,直接退回江夏。”

桓易卻道:“林楊雖然聯系大部校尉,卻仍有不少安國心腹親系,若是安國執意要來救援劉備,又當如何?”

關氏兄弟對劉備極為忠心,見禦營危險,必然不顧一切來救。可是兵敗若山倒,他們前來又于大局何補?枉自葬送將士性命。我一拳擊在案幾之上,道:“他要來就讓他來吧,若不發一兵一卒救援,也讓劉備生疑。”

桓易點了點頭,又道:“某與伯濟都不在先生身邊,兵敗之時,先生卻如何脫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