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金田起義 第十八章 忍痛割愛 5


不過剝皮開膛畢竟非比尋常,面對如此嚴厲的處分上校可不敢怠慢,立即采取了一系列補救措施!

只見他首先在大美女石柱子等人協助下,成功擺脫了幾名剝皮高手的無理糾纏,緊接著殷切地拉著張國梁的袖管哀懇說:“張頭領且慢,要老子投降也不是不可以商量;老子這樣干全然出自一片好心,為的是替你張頭領著想,恐怕到時候老子全心全意要求歸降,你張頭領還未見得肯收留我們這些人哩!”

張國梁果然狐疑開了。他拎著那把龍泉劍圍繞著上校轉了數圈,眼神里寫滿了戒備和不信任,可看著看著他卻毫無先兆地笑起來:“從天上掉下來那一刻起,張某就覺得李大人是個奇怪的人,現在越看越感到奇怪!哈哈……”

李秀成近乎諂媚地賠笑道:“大家都這樣說,老子自己倒是沒覺著有多古怪呀。張頭領見怪不怪,日後相處久了自然便習以為常啦!哈哈……”

***!先跟姓張的虛與委蛇,等陳石柱的五個營趕上來再同他理論!

無論權謀方面的勾心斗角,或者閨房里的爭風吃醋,最終從來皆是要憑實力來贏取主動及話語權的。

張國梁說:“古往今來,叛逆造反者幾乎無一不身敗名裂,除了飲恨而亡還要留下千古罵名。李大人迷途知返,咱二人合力國家朝廷征戰四海,雖不敢說名垂清史,到底圖個捫心自問坦然無愧!你說張某講的可有道理?”

“有道理,有道理。”上校笑得臉上的笑紋如菊瓣怒放,“老子這就請手下的陳大隊長跟你報告一下我這方面的詳盡情況——”

陳石柱大概不明白上校此言真假,便拿目光向上校請示。

李秀成大咧咧一擺手:“沒鳥事,統統講給張頭領聽,講得越詳盡越好!咱既然列開了架勢要歸順官府混個大好前程,總該先朝張頭領表示一番誠意不是?”

以陳石柱的精明程度,居然猜不透上校是何用意,不過他料到上校除了拖延時間等候援兵外,應當別有深意。李家軍的傳統一向是對上校的指令理解的堅決執行,不理解的一邊照辦一邊繼續理解。當下陳石柱就把整個李家軍的編制配備細況,包括擁有西洋火炮連、火輪炮艦水軍大隊及幾百條新式西洋火槍的軍力,對張國梁合盤托出。

張國梁起初還有一搭沒一搭地敷衍著,低頭查看他那柄龍泉寶劍的一個豁口,但隨著陳石柱彙報的情形逐步細化,上校注意到姓張的臉色慢慢變得驚訝凝重起來,詫異地抬頭沖上校求證。

上校便收斂頑劣面目,鄭重其事地點頭予以確認,張國梁于是一下子面如死灰,頹然垂下了救世主般高傲的頭顱。

他這種反應早在上校意料之中!張國梁雖出身草莽,可並非一名只懂打打殺殺的粗人莽漢,上校觀察他已初具日後成大器的特質。這樣的人絕對不可能犯低級錯誤,譬如說輕舉妄動拔苗助長,放任外人奪取對其部隊指揮權的控制。眼下張國梁所部僅有百把號人馬,甭說上校率部投靠純屬戲謔,就算上校真有此意誠心帶五千子弟兵來降,他姓張的敢輕易接納嗎?

老虎再威猛可胃口有限,畢竟無法一口吞噬大象,倘若發蠻性勉強而為,搞不好便會撐破自己的肚皮。

因此上校料定一旦對姓張的如數報出自家實力,後者無論怎樣都不會傾心接受!並非他不具備容人的胸襟肚量,而症結在于張國梁目前沒有這麼大的消化能力!

果不其然!張國梁聽了陳石柱的介紹低頭陷入沉思,再抬眼時已經對上校愈加恭謹:“失敬失敬!有道是真人不露相,李大人不聲不響,竟聚集起如此強大的一票人馬,朝廷和兩廣督撫衙門全無所覺,盡被你蒙在了鼓里!”張國梁拱手道,“動亂歲月,軍隊是志士仁人興業立身之本,李大人憑此鐵軍當可橫掃天下,如選擇正確道路伺機而動,未來前程遠大,何須我張某人的提攜?張某僅為一名團練副巡檢,我這座廟小,容不下李大人這尊大神,你說投靠我的話是在消遣張某來著!”

“張頭領不必過于謙遜。你統兵有方,待百姓仁德慈悲,我李秀成實是心悅誠服。”上校難得一見地對張國梁起了惺惺相惜之意,出言懇切真誠地道,“你把老子誇獎得天好地好,又不肯收留我這一干弟兄于麾下,那咱們何妨變換個形式來謀劃——不如張頭領率領部屬加盟我李家軍,如蒙不棄,李秀成情願將自己的位置相讓!”

說著幾句表白時,上校不由得想起了水泊梁山里的二寨主黑宋江,每逢勸降時節常常祭出這一假模假式的“讓賢”妙招,端的是百靈百驗!奶奶個屁,假如老子能將這位慣剝人皮的將才收歸己用,對于未來的李家軍而言不更加如虎添翼麼?

哪知《水滸傳》里的狗屁招數,對于張國梁全然不起作用。後者不經思索地搖頭拒絕說:“自古邪不勝正,張某經勞崇光大人指點迷津,已決然走向報效家國的正途,而李大人眼下可是犯上作亂的逆黨;張某若再追隨李大人背反朝廷,可不就成了反複無常的投機小人嗎?”

話說到此處張國梁有意做了停頓,嘴角扯出一抹意味深長的詭秘笑意:“更何況李大人雖擁有數千雄兵,眼前卻是勢單力薄,受張某人這百十名不成器的團丁所制!大人可聽說過‘擒賊先擒王’這句成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