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 永安風云 第二章 北京烤鴨 9


左宗棠萬念俱灰,在他蝸居的淮陰柳莊自家田產進行了一次“焚書坑儒”!

用來焚燒的書,是左宗棠四十多年省吃儉用積存的善本珍品書籍,其珍惜程度即使不傳承到後世,僅在當時拿出去變賣給識貨的人,亦能賣出一個相當可觀的不菲價格。但性子乖張怪僻的左宗棠不舍得將這批視為寶貝的愛書染上銅臭味兒,他甯肯把它們付之一炬。

專門為焚書而挖掘的大坑挖得極深,是左宗棠瞞過家人自己親自動手干的,但從這一點便可推斷他的瘋癲勁頭又上來了——天寒地冷的冬天時節,雖說湘楚一帶大地凍得不甚堅硬,也不是拿貫了筆杆子的文人可以輕松完成的!

之所以把土坑故意挖得這麼深,是因為左宗棠打算燒完書以後留作它途:“坑儒”。那個即將被活活埋葬的知識分子,就是左宗棠自己!

天幕灰暗,烏云低垂,寒風嗚咽著席卷曠野,裹挾著一片片塵埃敗草。左宗棠費盡氣力將一只只碩大的書箱搬運到田間,自木箱中拿出一本本保存完好的珍貴書籍,久久不忍放手,當年曆盡波折終于獲得此書的狂喜曆曆在目。幾乎每一冊書都折射一段美妙的記憶,記錄他在書海里漫游求知若渴、從一名莘莘學子終長為知行合一的飽學巨匠的難忘曆程;這些書就便是他一步步攀上學識,以及洞察家國世情至高點的階梯。

唯恐書籍堆砌太密焚燒不夠徹底,左宗棠特地跳進土坑里,把心愛的拓版和雕版書一本本一層層碼放齊整,每一層都澆上了大量桐油浸透。做完了這些左宗棠倦怠以極,癱坐在土坑邊緣呼呼大喘,盯著坑里的一排排浸了油的書愣神。那位先他遠去的大人物,果真擁有如此強大的精神撐力麼?以至于隨著他辭世西歸,導致左宗棠自己的信念與萬丈豪情頃刻間轟然崩摧?左宗棠不知道。

人生在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左宗棠自忖如果他振作精神,勉力實現前連個目標,應當還是可以辦到的。但在此之後呢?治國?國將不國。平天下?天下也早已變得難平,亂象紛起,黎民塗炭,天下已承接不住天下人安泰喜樂……

左宗棠覺得自家抱負和雄心,便好似這土坑里的書籍,被泥塵齷齪浸泡得太深,唯有一把大火燒的干乾淨淨,才能獲得再一次的淨化及重生。他摸出一盒西洋洋火,湖南當地老百姓都把這稀罕物叫做“取燈兒”,是新近到任的湖南巡撫駱秉章托人送給他的小玩意。左宗棠劃燃了火柴時心情忐忑,人們碰到自己不熟悉、不了解的事物,常常就會滋生這種忐忑。眼下皇皇天朝如畫山河,跟聖人津津樂道或者曆代文士史筆描摹的太平盛世相去甚遠,也成了左宗棠不熟悉不了解的景象,他認為自己有理由為之而忐忑!

左宗棠把就快要燃到盡頭的火柴丟進土坑,熊熊大火沖天而起,灰黑色的濃煙沿著火勢竄到空中張牙舞爪,看上去酷似囂張跋扈的魅影。火的熱度烤得他汗流浹背,面部皮膚甚至產生了強烈的刺痛感;火的形狀和影像以一種輝煌的金色輝映在他衣襟上,仿佛是某種詭秘慶典邪惡的魔法。

“捷報飛來化紙錢……”望著繽紛竄動的紙灰碎片,左宗棠頭腦里猛地閃過這麼句詩句。對于已經仙逝的林則徐來說,自己這番看破紅塵大徹大悟,也能算是一樁靈魂的報捷麼?左宗棠並未刻意為他敬慕的林則徐准備紙錢,他覺得燒掉自己鍾愛半生的書籍,便是這世間最好的紙錢——文忠公一輩子勤勉為政少有閑暇,可用來讀書悟道的時間不多,左宗棠替他燒化這些書,就讓林大人在黃泉之路上慢慢看吧。

等燒罷大坑里的書籍,趁著坑內尚留有余熱,左宗棠跳進坑底,接下來他想將他自己埋葬。從今往後大清將少去一具心灰意冷的行尸走肉,多出一條壯志難酬的耿耿冤魂!

當然,左宗棠雖然滿腹悲憤郁悶無從排解,卻還不曾瘋癲到以為自己就能把自己活埋的程度。事先他已經用一斗半糧食雇傭了幾個饑民,並替他們預備下鏟土填埋的工具。挖坑時取出的泥土就堆在坑沿邊上,只須拿器具將這堆土再填回坑中即可,唯一有一點特別的,便是左宗棠就站在土坑的正中間。

左宗棠跳入深坑後,便開口招呼早已在一旁等候得不耐煩的饑民,督促他們馬上進行填埋。大概兩千年前始皇帝秦嬴政“坑儒”,是要以肉體消滅的方式,堵住普天下知識分子的悠悠之口;而如今他左宗棠坑殺自己,卻壓根不是為了封口堵嘴巴,只因他即便堅持活下去,則不但口里無言,內心深處也無言。與其這樣反倒不如投身九泉之下,去追隨心靈彼此兼容的文忠公林大人,跟他一起針砭時弊,甚至聊聊風花雪月……

這狀態本身就意味著一種死亡,是否要從肉體方面掩埋這一份死亡,左宗棠認為已經無關緊要了。

“你們動作麻利些,把我埋起來就可以收工了!”左宗棠朝上邊那些饑民們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