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節:家訓(2)



第四條是習勞。曾國藩以為,能夠習慣于勞苦,則神仙也會欽敬。凡人之常情,莫不好逸而惡勞。無論貴賤、智愚、老少,皆貪于安逸而憚于勞苦,自古至今無不相同。人一日所著之衣、所進之食,與一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稱,則別人認可,鬼神贊同,認為他是自食其力。若種地農夫、織布農婦,一年到頭辛勤勞作,不過得到幾石糧食、幾尺布,而富貴之家,一年到頭安逸享樂,不務一業,卻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綾羅綢緞,酣眠高臥,一呼百諾,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都不會贊同,其何能長久?古代聖君賢相做事,如商湯通宵達旦,文王無暇進食,周公夜以繼日,均無時不以勤勞自勵。《無逸》這一篇章,推論到勤勞則長壽、安逸則夭亡,屢試而不爽。若為自己著想,則一定要操習技藝,磨煉筋骨,遇到困惑便努力學習和實踐,認真思考,居安思危,而後可以增智慧而長才識。為天下著想,則一定要吃苦受累忍饑挨餓,一人沒有收獲,就應看作是自己的罪過。大禹之周乘四載,過門不入;墨子之摩頂放踵,以利天下,都是極儉以奉身,極勤以救民。荀子喜歡贊譽大禹、墨翟之行,正是因其勤勞。軍興以來,經常見到人有一才一技、能耐艱苦者,無不受到重用,顯赫于時。絕無才技、不慣勞責者,則受到唾棄,饑寒交迫而死。故勤勞則長壽,安逸則夭折。勤勞則有材,而為人所用;安逸則無能,而被人唾棄。勤勞則普濟眾生,神靈欽慕;安逸則無補于人,神鬼不佑。所以君子欲成為人神信賴之人,最關鍵莫過于勤勞。

曾國藩“立人達人”,將自己多年修身的四條心得,推及于家人。他對兒子說:“余衰老多病,目疾日深,萬難挽回,汝及諸侄,身體強壯者少。古之君子修己治家,必能心安身強,而後有振興之象;必使人悅神欽,而後有駢集之祥。今書此四條,老年用自警惕,以補昔歲之愆,並令二子各自勖勉。每夜以此四條相課,每月終以此四條相稽。仍寄諸侄共守,以期有成焉。”

這四條心得成為曾國藩教育子侄的重要家訓之一。除此之外,曾國藩說,吾教子弟,不離“八本”、“三致祥”。

“八本”是:

讀古書以訓詁為本;

作詩文以聲調為本;

養親以得歡心為本;

養生以少惱怒為本;

立身以不妄語為本;

治家以不晏起為本;

居官以不要錢為本;

行軍以不擾民為本。

三致祥是:

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

曾國藩在多種場合反複發揮和解說了上述修身治家思想。

曾國華三河之役殞命後,曾國藩對諸弟說,禍福由天主之,善惡由人主之。由天主者無可如何,只得聽之;由人主者,盡得一分算一分,撐得一日算一日。吾兄弟斷不可不洗心滌慮,以求力挽家運。第一,貴兄弟和睦。去年兄弟不和,以致今冬三河之變,嗣後兄弟當以去年為戒。凡吾有過失,三弟各進箴規之言,余必力為懲改;三弟有過,亦當互相箴規而懲改之。第二,貴體孝道。推祖父母之愛以愛叔父,推父母之愛以愛溫弟之妻妾兒女及蘭蕙二家。第三,要實行勤儉二字。內間妯娌不可多事鋪張,後輩諸兒須走路,不可坐轎騎馬,諸女莫太懶,宜學燒茶煮菜。書蔬魚豬,一家之生氣;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氣。勤者生動之氣,儉者收斂之氣。有此二字,家運斷無不興之理;余去年在家,未將此二字切實做工夫,至今愧恨,是以諄諄言之。

曾國藩還時常教育子弟戒驕、戒惰、宜勤、宜謙。他說:“諺云‘富家子弟多驕,貴家子弟多傲’,非必錦衣玉食,動手打人,而後謂之驕傲也;但使志得意滿,毫無畏忌,開口議人短長,即是極驕極傲耳。余正月初四信中言戒驕字,以不輕非笑人為第一義,戒惰字,以不晏起為第一義,望弟常常猛省,並戒子侄也。”

又說:“家中萬事,余俱放心,惟子侄教一勤字一謙字。謙者驕之反也,勤者佚之反也,驕奢淫佚四字,惟首尾二字尤宜切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