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節:家訓(3)



軍情緊急之時,他還不忘寫信叮囑諸弟:“家中無論老少男婦,總以習勤勞為第一義,謙謹為第二義。勞則不佚,謙則不傲,萬善皆從此生矣。”

曾國藩修身治家的思想,應該說基于其父祖。曾家是中國傳統社會耕讀家庭的典型。曾國藩繼承了祖父、父母倔強剛毅的性格,又將他們拙誠、仁孝、勤勞的品格發揚光大。曾家的家規家訓在曾的祖父曾玉屏時已粗具形態。曾玉屏要求家人必須遵守家規:“男子耕讀,女必紡織。”耕,是生存根本;讀,乃入仕階梯。耕讀之家須以“讀”求取功名,以“男耕女織”維持生計。曾玉屏要求家人須謹行八件事:讀書、種菜、飼魚、養豬、早起、灑掃、祭祖、敦親睦鄰;疏遠六種人:風水先生、算命之士、醫生、和尚、巫道及寄寓他人家中者。曾國藩曾說:子弟之賢與不賢,六分本于天生,四分由于家教。我家代代皆有世德明訓,特別是星岡公之教,尤應謹守牢記。他將祖父曾玉屏的家規,編成八句話:

書蔬魚豬,考早掃實;常說常行,八者都好;

地命醫理,僧巫祈禱,留客久住,六者俱惱。

並告誡家人:此八好六惱者,我家世世守之,永為家訓。子孫雖愚,亦必略有范圍也。

後來,曾國藩將“八好”歸結為八個字:書、蔬、魚、豬、早、掃、考、寶,後人戲稱為“八寶飯”;又將“六惱”歸結為三不信:不信者為“藥醫也,地仙也,僧巫也”。曾國藩說:

“吾父竹亭公之教人,則專重孝字,其少壯敬親,暮年愛親,出于至誠,故吾纂墓志,僅敘‘孝’之一事。吾祖星岡公之教人,則有八字、三不信。八者,曰考、寶、早、掃、書、蔬、魚、豬。三者曰僧巫,曰地仙,曰醫藥,皆不信也。”

“余與沅弟論治家之道,一切以星岡公為法,大約有八個字訣,其四字即上年所稱‘書、蔬、魚、豬’也;又四字則曰‘早、掃、考、寶’。早者,起早也;掃者,掃屋也;考者,祖先祭祀,敬奉顯考、王考、曾祖考;寶者,親族鄰里,時時周旋,賀喜吊喪,問疾濟急。星岡公常曰:‘人待人,無價之寶也。’”

書:就是讀書。耕讀文化是傳統農業社會的寫照。所謂“教子孫兩條正路,宜讀宜耕”。自唐宋以後,隨著地主經濟在社會經濟結構中占據主要地位,科舉制取代了九品中正制,于是耕讀成為實現個人發跡、家庭興旺的根本之路。耕,代表生存生活的物質基礎;讀,代表處世出仕的基本教育。除極少數外,但凡有一點條件的家庭,總要想方設法讓自己的子弟(甚至包括女兒)讀書,俗稱“三代不讀書,一屋都是豬”。曾國藩的詩作中,也多以“耕”、“薪”入句。

蔬:就是蔬菜。曾玉屏說:親手種植、親手采摘的蔬菜,味道尤其甘美。在交通不便的山區農業社會,自給自足十分重要。一個耕讀之家,田有谷米,園有蔬菜,除鹽以外,便可以無所求于他人。

魚:“魚躍于淵”,天機活潑,家中有魚,是興旺氣象。曾國藩說:“家中養魚養豬種竹種蔬,皆不可忽,一則上接祖父相承以來之家風,二則望其外有一種生氣,登其庭有一種旺氣。”可見養魚,不僅可以食用,而且可以增加生氣,使人感到生氣勃勃,家道有興。

豬:俗話說,豬的一身都是寶。養豬可食肉、肥田,年臘宰牲祭祖,闔家相聚,享受勞動的果實,自有一番田園樂趣。

早:就是早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早起,體現了勤勞,所謂“早起三光,晚起三荒”。早起,強身健體,合乎養生之道。俗話說,天道酬勤。勤字之本即是早。起早貪黑,是勤勞的象征。

掃:就是掃除,包括灑洗。大多由婦女為之。黎明即起,灑掃庭除。婦女早起之後,第一件事就是灑掃工作。庭階穢物,桌幾灰塵,要灑掃乾淨,雖至貧至苦人家,也不例外。年終時屋前屋後,還要大清掃一次,以示萬象更始。這實際是講究衛生,減少疾病。在幾乎沒有醫療條件的早年農村,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