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節:聯兵抗秦(3)



宋義回答說:

“俗話說:‘打牛身上的虻,不能同時殺死蟣和虱’,如果將章邯比喻為虻,那麼秦就是虱。在這里即使能擊敗章邯,也無法滅秦,這豈不是徒勞無功嗎?現在秦兵攻趙,秦軍即使勝利,士兵也一定會陷于疲憊的狀態,我們不如等秦兵疲憊時再去攻打,這不是更好嗎?然後我們再一舉向西占領秦的根據地。所以,現在沒有出擊的必要。若是與敵軍對陣相搏,我力不及你,但在運用戰略上,我就比你強多了。”

宋義不理會項羽的質問,反而發布命令:

“擅自行動者斬首!”

然而宋義卻私下違反自己所發布的命令,想將自己的兒子宋襄送到齊國去,且正在與齊相頻頻交涉中。宋義忙于賄賂宴請齊的使者,根本無心舉兵出擊。

陰曆十一月的華北,天寒地凍,兵士們都因饑寒而惱怒。項羽終于下定決心:

“今年收成不好,百姓貧困,軍糧缺乏,兵多粥少,而宋義卻長此逗留,並日夜豪飲,浪費食糧。說是要等秦兵疲憊再進攻,然而新組成的秦軍,軍勢強大。趙將敗北是明顯易見的事。等趙慘敗後,秦軍必然更加強大,我們哪有乘虛而入的機會呢?幾個月以前,楚敗于秦。懷王痛心,寢食難安,于是傾全國之力,將一切都委托給宋義,楚國的興廢,就在此一舉了。而這可惡的國賊不顧國事,卻積極謀慮自己的私事!”

第二天早晨,項羽借著與宋義見面的機會,在營里一刀砍下宋義的頭,並喊道:

“上將軍宋義與齊密謀,企圖叛楚,楚王命我殺他!”

諸將立刻俯身于項羽面前,大家都由衷地佩服項羽,很高興看到宋義被殺。于是項羽臨時代理上將軍的職務。

項羽並立即派桓楚到懷王那兒,報告誅殺宋義的始末。懷王即正式任命項羽為上將軍。

項羽立刻帶領援軍,向巨鹿進擊。

項羽首先以二萬精兵組成先鋒隊,由黥布率領。他們渡過漳水抵達巨鹿,朝著重重包圍巨鹿城的秦軍猛攻。然而因為兵力眾寡懸殊,素有猛將威名的黥布也未能獲勝。黥布苦戰的消息,傳到項羽那里。

“我自己來!”項羽憤怒地站起身來。

不久,他親率部隊渡過漳水,並立即下令擊沉所有的船只,只留下三天的糧食,鍋、釜等炊具也全部燒毀。

這麼一來,大家既不能逃回去,也不能滯留原地,只有拼死奮力向前出擊。

他們立誓要得勝,否則再也不回楚境。

于是項羽率領楚軍,截斷了秦兵的糧食補給線,發出震天的厮殺聲,殺向圍城的秦軍。

突擊,後退,再突擊,又後退,與秦軍激戰九次。面對決死拼命的楚軍,軍勢浩大的秦軍也招架不住了。蘇角被項羽當頭一擊而斃命,涉間自殺,王離被擄,失去大將的秦兵,紛紛向四方逃逸。

章邯聞訊趕來,卻也抵不住勢如破竹的楚軍而撤退了。

項羽率領楚軍在巨鹿展開激戰。先前來救援巨鹿的諸侯軍,為數頗多,但他們雖誠心想救趙,卻畏懼秦軍的強大戰力,只在巨鹿的四周布陣,不敢輕舉妄動。

此時,他們在壕溝中觀戰,秦、楚的激烈戰斗,使得觀戰的諸侯們緊張至極。楚軍的厮殺聲,驚天動地,以一當十,最後終于戰勝。諸侯們被這種緊張的情勢震懾得不知所措。

戰後,項羽接見各諸侯、將軍,他們都無顏正視項羽。

項羽的勇武,因為這一戰而更加出名,使得諸侯們佩服得五體投地,都願意跟從他。

秦將章邯于巨鹿敗退後,就轉而鎮守棘原(河北平鄉南),隔著漳水與項羽的聯軍對峙。

這段期間,因為項羽軍隊的壓迫,使他節節後退。

秦軍在巨鹿大敗的消息,很快地傳到咸陽。

暴怒的秦二世,即派遣使者嚴責章邯的失誤,章邯也怕被處罪,立即派司馬欣向二世請求將功贖罪的機會。

司馬欣到了咸陽,投書想謁見秦二世,但是掌握實權的趙高,卻因嫉妒章邯,而未安排章邯的使者謁見二世。因此司馬欣就在宮殿外圍的司馬門空等了三天,仍未獲准朝見皇上。機警的司馬欣猜到自己會有危險,就急忙沿著原路返回軍中。

果然不出所料,趙高不久即命令部下追捕司馬欣。

司馬欣脫離虎口回來,向章邯報告說:

“朝廷里,趙高掌握著政權,其他人毫無插手的余地。即使你現在打了勝仗,趙高也一定會嫉妒你的功績;萬一打了敗仗,那更是必死無疑。將軍,這一點請你仔細三思!”

這時陳余勸章邯投降的書信也送達了。內容是:

“白起、蒙恬都是秦的名將,功績輝煌,但最後卻都被奸臣所謀害。秦雖頗能起用干才,但等到他們功成利就時,就以某種不實的罪名將他們處死。將軍現在的處境正是如此。將軍率領大軍離開都城已快三年了,這期間,損失的將士為數不少,而諸侯的舉兵卻有增無減。秦帝國的朝廷里,由趙高掌握著實際政權,面臨國家存亡的大事時,他為了避免被二世誅殺,便會將罪過轉嫁于將軍。這樣一來,將軍無功會被殺,有功也難逃厄運。不管如何拼命為秦效力奮戰,生命都無法長存,這點將軍應該甚為明白。在內蒙上叛逆的汙名,在外成了亡國的將領,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與其如此,倒不如和關東諸侯聯合攻秦,然後分地自立為王,這才是將軍聰明的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