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節:西征路上(3)



因為張良的人馬過少,只有千余人,雖然奪得幾座城池,也時得時丟,沒有固定的根據地,只得到處打游擊,現在聽說沛公到此,于是特來相助。

兩人戰場重逢,自然都十分高興,當即擇地安營,共敘衷腸。

劉邦決意幫助張良奪取原屬韓地的穎川。

穎川守將是死命跟定秦朝的人,見劉邦來攻,便立于城頭破口大罵。劉邦大怒,命士兵迅速攻城。

數日後,劉邦取得穎川。爾後劉邦乘勝進軍滎陽,追毒楊熊。楊熊是秦朝的一員得力戰將,楊熊不除,劉邦心中不安。

正在此時,探馬來報,由于楊熊戰敗,秦朝已派使者到滎陽,殺死了楊熊。

得到此信,劉邦樂了:“楊熊已死,附近沒有什麼可擔憂的了,盡可放心地進攻秦軍。”

劉邦軍隊勢如破竹,連下十余城,與張良一起,直逼南陽郡。

南陽太守多少懂得點兵法。南陽太守為了爭取主動,免于圍困,便主動迎戰劉邦。

哪知南陽太守根本不是劉邦的對手,被劉邦迎面一擊,就敗逃南陽郡的宛城。

劉邦追至宛城下,見宛城的城防確實高于它處。宛城城牆高大而厚重,城頭上秦兵人頭攢動。看來,城內秦兵早有防范。劉邦深怕久攻城池不下,形成消弱戰,影響進兵關中的速度。故而,劉邦命令士兵避開攻城,從城外繞道而過,向關中急進。

劉邦的軍隊浩浩蕩蕩,迤邐而去。

走過宛城十余里,張良騎馬追上劉邦,力主劉邦先攻宛城。

熟讀兵法的張良比劉邦要高明,他已看到輕易越過宛城後患無窮。

張良對劉邦說:

“沛公想急入關中無可指責,可我們要注意身後,防止秦軍兩面夾擊。前面,秦軍的防守肯定更堅,若不拿下宛城,肯定留下後患,秦兵在前面抗擊我們,後面,宛城的守軍再堵住我們的退路,我們難以進退,處境可就危險了,不如先攻宛城。乘宛城守軍沒有防備,突然而至,收伏宛城,可解後顧之憂。”

一席話,劉邦恍然大悟。劉邦一拍腦袋:

“多虧有了子房,要不就壞大事了。”劉邦個性粗獷而缺少涵養,對于戰事是外行,沒有張良等人的幫助,他是無法奪取關中的。

劉邦馬上掉頭而回,給宛城一個回馬槍。劉邦軍隊偃旗息鼓,悄然而行,神不知鬼不覺地來到宛城城下。待到天色微明時,已將宛城包圍三圈。

南陽守令做夢也沒有想到劉邦這麼快就殺回來,原來,他見劉邦隊伍繞開宛城而去,長長地松了一口氣,便邀集部下,痛飲一場,爾後,痛痛快快地睡了一夜覺,那覺睡得真叫高枕無憂。

早晨,他尚處在甜甜的夢鄉,他的親兵突然而至:劉邦又回來了。

南陽太守戰戰兢兢地穿上衣服,跑到城樓往外一看,魂飛天外,傻了。城外,劉邦的軍隊環集如蟻。南陽太守自感自己的末日到了,此次必死無疑。人失望到了極點,便只有一種辦法來解脫——自殺。

南陽太守口中反複說著兩個字:

“完了,完了……”’

說著說著,便抽出佩劍,橫在肩上,意欲自刎。

在千鈞一發時刻,後面傳來喊聲:

“大可不必,離死還早著呢!”

南陽太守忙回頭,見是舍人陳恢,便冷冷地又毫無希望地問:

“你不叫我死,你有什麼辦法解脫困境?”

“辦法有的是,就看郡守辦不辦了。”

“那你說說看。”南陽太守似乎又看到了希望。

平時南陽太守與陳恢接觸並不很多,並沒有發現陳恢有多大本領,陳恢見了他也惟惟諾諾,此時此刻,他不得不看重陳恢,也許他能給他一條生路。

陳恢也神氣起來,大膽進言:

“沛公寬厚待人,有容人之量,依我之見,太守不如投奔沛公,既可免死,也可保全祿位,何樂而不為?”

陳恢的“保全祿位”一詞最具誘惑力。

“你說的有道理,你願到沛公大營與沛公商議嗎?”南陽太守一改往日驕橫的神態,幾乎用乞求的口吻對陳恢說。

“大人有難,小的怎敢不幫。”

當下,陳恢出城與劉邦相見。

陳恢見到劉邦開門見山:

“仆聞楚王有約,先入關中者為王,今沛公要取宛城,理所當然,然而宛城連著幾十個縣城,吏民甚眾,自知投降必死,逼得他們不得不憑城固守,沛公雖有精兵猛將,未必能一口氣都能攻下,且多傷士卒;若舍宛不攻,冒然西進,宛城必發兵追出,沛公前有秦兵,後有宛卒,腹背受故,這樣,勝負難卜,沛公如何進得了關中呢?依敝人的看法,最好招降郡守,給他封爵,仍用他守宛城,沛公可帶宛城士卒繼續西進。郡守都降了,其他城池必效仿,沛公西行路上所遇各城,必然會開門迎接沛公,這樣,沛公可長驅直入,毫無阻礙了。”

劉邦連連稱好,對陳恢說:

“我從不拒絕受降,如果南陽郡守出降,我自然給他封爵,煩君向郡守通報一聲。”

陳恢急速返城,通報郡守。

南陽郡守親自打開城門,引導劉邦入城。

劉邦封南陽郡守為殷侯,陳恢為千戶,命他們兩人留守宛城。劉邦帶著原有人馬,再加上宛城兵卒向關中進發。

果然,沿途城邑,見劉邦軍隊到了,紛紛歸降。

劉邦對降將一般按功封賞,讓他們各得其所。

劉邦大大加快了進軍速度,並且隊伍像滾雪球一樣迅速壯大起來。

劉邦經丹水,出胡陽,下析酈,直抵武關。

武關系秦朝重關,只因劉邦進兵太快,守將來不及征調兵力,只有老弱殘兵數千人,守將如帶兵迎敵,不值劉邦一掃。

三十六計走為上,守將不顧兵卒,自己溜之大吉。

這樣,好端端的一座關城,白白送給了劉邦。

過了武關,就進一步臨近咸陽。此時咸陽城里訛言四起,人心慌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