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第27章 :安郡王府

一夜無話,轉天起來,大太太親自帶了人過來看她收拾的如何,見楊若嫣這邊只帶著兩個丫鬟,一箱子衣物書籍,並無大件的行李,大太太心里還算滿意,感覺楊若嫣還算是個懂事的,沒有大包小包的惹人顯眼.

她也收拾裝扮了一番,今天她是要將楊若嫣送過去的,雖然她還沒打算將自己的意思跟安郡王妃說明白,不過料想自己這邊把人送去,那個王妃就該明白了,等再過一陣子,叫侯爺去和安郡王說,他們老爺去做主,到時候安郡王妃就算是不高興,也沒辦法.

楊浩文早上就過來了,楊若嫣囑咐了他一些話,就叫他回去,不用去送自己.莫讓大太太看見,又是多心疑慮.

楊浩文也聽她說了不少了,自己心情也算是平靜了,便點頭答應著,回去正常的去府里的學堂上學.

楊若嫣帶了之杏和之桃,跟著大太太出門上車,往安郡王府這邊而來.

到了安郡王府,先來上房見安郡王妃.其實安郡王妃在立夏那天也是去了武定侯府的,只不過楊若嫣在世子妃和楊玉荔的特別'關照’下,並沒有見到安郡王妃.

安郡王妃年約三十五歲上下,穿著件大紅色盤金繡鳳穿牡丹百花襇裙,頭上戴著紅翡滴珠鳳頭金步搖,高雅中帶著貴氣.

楊若嫣從大太太平常的說話和言語中,能感覺出來這兩個親家母似乎是有些不合的,不過今天見她們的見面,若不是楊若嫣也是玲瓏剔透的心思,真的會以為這兩人是閨中好姐妹呢.

兩人見面互相行禮,親熱的不得了,手拉著手做在榻邊說話,大太太一介紹了楊若嫣,安郡王妃就伸手拉住了,上下的打量,贊不絕口的誇獎了一番,叫旁邊的丫鬟去自己的首飾盒子里,拿出來一對金套鏈鐲子來送給她當見面禮.

那金鐲子看著就沉甸甸的,不過因為是見面禮,楊若嫣還是謝了接過來.

坐在下面聽了半個時辰,安郡王妃和大太太兩人虛假卻又熱情的寒暄,終于聽見大太太提起了世子妃的病,安郡王妃那高昂的聲音終于低沉了下去,歎息著世子妃年紀輕輕的,怎麼身子這麼弱,她這個做婆婆的,看著兒媳婦病痛纏繞,她也心痛不已.

兩人相對坐著又歎息了半個時辰世子妃的病,大太太終于說帶了楊若嫣過來,說些江南的風土人情給世子妃解悶.

安郡王妃馬上就答應了,並且一迭聲的叫人去給楊若嫣把院子收拾出來,叫楊若嫣先去看看住處.

楊若嫣從上房出來,著實的松了口氣.

前面帶路的丫鬟年約十五六歲,長得清秀可人,只是可惜嗓子有點粗,說話聲音略微的暗啞,她在前面帶路,之杏還上前去笑著攀交情,之杏那略帶著蘇州口音的吳儂軟語和這個丫鬟暗啞的嗓音倒成了較鮮明的對比.

"給我們姑娘的院子是在府里的何處?"

"不遠,就在上房院邊上,是專門客人住的茶糜院."

之杏又笑著問:"茶糜院離上房院近,還是離世子妃那邊近?既然是專門給客人住的,如今這里住著什麼人呢?"


那丫鬟便笑著道:"說是給客人住的,其實就是府里的親戚女眷來了才住在那里,即使是親戚男客,也是住在外院的,不會來著內院.府里如今只有王妃的外甥女廖大姑娘住在里面,並無其他的人.茶糜院還是離上房院近一些,世子爺和世子妃的院子在東側,還有段距離呢."

楊若嫣不動聲色的聽著,聽到這里松了口氣.離世子妃那邊遠點好,每天多走點路而已,總比靠的太近,生出事端來強.

她這樣想,之桃之杏何嘗不是這樣想.

之杏聽了也暗暗松了口氣,又笑著問那丫鬟的名字:"姐姐你叫什麼?我叫之杏,今年十三歲."

那丫鬟就道:"我叫小喜,今年十六了."

"小喜姐姐,今天還累了你走了這一遭."之桃便說了一句.

小喜便微微低頭道:"跑腿傳話是我分內的事情."

之杏依然是和她扯了一路閑話,小喜因是領路的,就算是想走也走不了,之杏有些話問出來,她不回答也不好,因為默不出聲跟在後面的到底有位姑娘呢.

因此這一路倒叫之杏套出來一些話.

等到了茶糜院的門口,楊若嫣這才看了看這個院子.院子應該是很大,正院門三個,正中間略大,兩邊略小,正中間的尚有門檻,兩邊的門檻一看就是活的,顯然是後宅的婦人有時候來往進出,坐著馬車.

進了門就是一片竹林,竹林掩映下一條較寬展的青石條鋪就的路,往前走過這一段,面前就出現了更大的一片竹林,穿梭在竹林間的幾條路,各自通向不同的院落,竹林中間蜿蜒曲折一條小河經過.

小喜指了指左邊的一條路今後的院子道:"廖大姑娘就住在那邊的院里."說著領著她們往右邊的一條路上走.

楊若嫣往那院子看了一眼,只看到一面紅色的牆.

跟著小喜在往前走了不一會兒,一個小院子就出現在了眼前,院子不大,進門正房三間,另有側院一個,也是紅色的圍牆將整個正院側院圍了起來.院落前有一塊不算方正的石塊,上面寫著'楓園’兩個字.

楊若嫣進了屋子,原本在院里負責打掃服侍花草的幾個粗使丫鬟婆子就過來了,小喜將她們介紹給了之桃,便先回去了.

楊若嫣看這屋子,比侯府那邊的院子小一點,不過比蘇州那邊略大,屋中擺設精致秀雅.剛剛在來的路上看到院門口的石頭,自己住的這個院子叫楓園,以前只住過安郡王妃娘家的一位姐姐,因為那時候來住的時間長,足有大半年,因此這個楓園後來也就沒再給別人居住.

里面收拾的很乾淨,家什什麼的也很齊備.之桃和之杏急忙的將東西擺出來,楊若嫣剛坐在堂屋,大太太就來了.

看了看她的住處,又說了會兒話,大約的說了說安郡王府都有哪些人,大太太便帶著她來世子妃這邊.


大太太在說到安郡王府的人的時候很簡練,幾乎只是說了說都有哪些人,連各人什麼性格的,一句都沒有多說.楊若嫣心中暗想,大太太這是留著叫自己去體會,還是叫世子妃和自己說這些事?

安郡王府有位老王妃,是老王爺的側妃,只生下了兩個女兒,目前這位安郡王爺乃是正妃生的,而老正妃已經去世了.

這位老側妃就是安郡王府目前輩分歲數最大的.下面就是安郡王爺和王妃,王爺還有個弟弟,冊封的是三等爵,目前在西北居住.

安郡王爺只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世子朱鏗世和二爺朱鏗寒,朱鏗寒乃是側妃林氏所出,而林氏早在十幾年前就已經過世了.女兒朱悅,乃是王妃所出,今年方十二歲.

簡單的說了說,便已經到了世子妃這邊,大太太叫人進去稟報,沒一會兒一個婆子領著兩個丫鬟迎了出來,恭敬的將兩人迎進了屋子.

楊若嫣看到,世子妃楊玉琳依然是躺在床上,臉色和上次看的一樣,依然很差,並沒有任何的起色.

行了禮坐下,世子妃和大太太母女兩個說話,楊若嫣便看到桌上擺著一只白瓷小碗,碗里黑乎乎的湯水,散發著一股藥味.

楊若嫣關注的看著那碗藥,大太太不經意看了她一眼,順著她的眼光也看到了那碗藥,便吃了一驚道:"藥為何放在這里?看著是都涼了的,丫鬟呢!怎麼也不服侍你吃藥?!"說著臉色已經沉了,站起身親自去端那碗藥.

世子妃病怏怏的倚著,有氣沒力的道:"娘,您不用管……我如今的身子我知道,吃了也是白吃,不如早死早好,省了這些人的心!"

大太太嗔了一句:"何苦作踐自己的身子!"說著端了藥出去,一迭聲的叫自己的丫鬟,喊著去把藥熱了,在問問'姑奶奶們’這藥是哪一頓的?

大太太一喊,外面候著的幾個丫鬟就一起進了堂屋,少不得有解釋的,說給了藥,世子妃不喝,她們也不能硬灌.

還有一迭聲答應著這就去熱的.

一時之間外間熱鬧的很.

楊若嫣從剛剛世子妃的那一聲憤憤的說話,到聽著外面的丫鬟回聲,大約的也明白點了,這世子妃顯然是個剛強耿硬的性子.或許是因為病的久了,久病床前無孝子,這話用在丫鬟身上也適用,丫鬟們伺候的懶怠起來,世子妃就更不忿,病情就更重,陷入了惡性循環.

再或者是本身世子妃冷硬的性子就已經使得周圍的丫鬟離了心了,以前沒敢表現出來,等世子妃病重,丫鬟們便漸漸指使不動,同樣陷入惡性循環,世子妃就越氣越病.

大太太看著穩重老煉,可來到了病重的女兒榻前,情緒波動的厲害,一些本性的東西也就顯露出來了,楊若嫣發現其實大太太應該也是個脾氣暴躁的性子,只不過到底心思深沉,平常掩蓋的好一點.

而世子妃道行差很多,因此這掩飾的工夫不到家,等病的時間長了,心情煩躁,再加上各種不如意,深沉掩飾是已經完全拋卻了,倒把那暴躁的脾氣顯露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