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危機與反擊 第二百七十八節大唐朝議(中)

聽到陸據的話,朝堂之上先是落針可聞的一靜,接著了便是一陣翁翁的議論之聲,對于阿拉伯帝國的出兵,頓時亂了陣腳。此時格爾木戰敗的消息還沒有傳回大唐,大唐大部分朝臣還在隨時可以消滅柔然的幻想之中。否則,再聽到這個消息,大唐朝廷不知道該做何感想了!

肅宗凝重地道:“這個消息可准確?阿拉伯帝國,在今年才向帝國進攻了寶馬、獅子、豹子以及優良糧種等物品,怎麼會說攻帝國就攻帝國?”肅宗心中明白,兩個帝國的交往,一向是以拳頭來定的,阿拉伯帝國豺狼之國,掠奪進攻成性,安能輕信,他如此說,只是一時無法接受這個消息帶來的沖擊而已!

“罪臣敢用一切來擔保,忠富國公冒著兩國的追殺,親自從西方帶來了這個消息。臣在邏些城也親自見到了阿拉伯帝國與拜占庭帝國的使者,吐蕃人對他們的態度,顯然要比對朝廷的態度更加的積極與親近。”

“最重要的是臣從吐蕃二殿下松贊名口中旁敲側擊證實,吐蕃人此次和親實在並沒有安什麼好心。以松贊云為首的吐蕃擴張派,只是為了借和親暫時穩住我大唐帝國,以便等待與阿拉伯帝國、拜占庭帝國共同出兵,瓜分我大唐。”

“臣趁機誘導松贊名,讓其認識到吐蕃與異族人合作的危害性,成功說服他反對松贊云。而且此時剛好趕上吐蕃贊普病逝,臣等竭力挑逗吐蕃兩位頗有罅隙的兩位殿下,成功地使他們因王位之爭,使吐蕃發生分裂……”

說到此處,陸據黯然地道:“臣與忠富國公,為了破壞吐蕃與阿拉伯帝國、拜占庭帝國的聯合,費盡了心思,結果消息走漏,引來吐蕃人大軍圍剿。忠富國公為了讓臣等有機會將這消息帶回給帝國,運用自己的勢力抵擋著吐蕃數萬大軍的攻擊……最後不敵,已經為帝國捐軀了。”

“臣保此殘體,披星戴月地日夜趕路回來,就是希望能將消息帶回來給陛下,讓帝國不至于陷入絕對的劣勢之中,否則失去了公主,臣哪還有臉面來見陛下。臣以為要尋找公主,還需要聖地的夏雨荷小姐幫忙,否則以北刀尊此人的實力,帝國要緝拿他,損失定然慘重,至于柔然……若公主能平安無事,臣等死而無憾矣!”

陸據本來就是一個言論縱橫,善于言辭的人,這次為了保命,更是費勁了心思,以悲壯的語氣,娓娓動聽地將出使吐蕃的整個過程,以及關于安平公主行蹤的一些消息道來,將一個枯燥的出使之旅,講成了一個跌宕起伏的故事,聽得肅宗與期于大臣聽的驚險刺激。最後誓死如歸,為個帝國鞠躬盡瘁死而無憾的幾句話,立即觸動了肅宗的心,讓他對兩個人的惱怒,頓時煙消云散。

“陛下不用擔心,現在西域被柔然侵占,即便真的是阿拉伯帝國人東侵,暫時也有柔然人頂著。這次危機,正好給帝國一個機會,只要朝廷趁機能將陷入內亂的叛軍消滅,休養生息,冷眼旁觀著柔然與阿拉伯帝國斗爭,坐收漁翁之利。”中書侍郎,濁流派的呂諲上前出言道。

大唐基本沿用隋制,地方分為州縣里三級,中央有三省、六部、九寺、三監,各行其是,各負其責。九寺、三監與六部的主體平等,六部尚書與九卿地位相當,互相不隸屬,不過九寺、三監的一些業務要受到六部的轄制。在之上又設了議政堂,供宰相以及有議事權利的大臣議事,為皇帝提出供參考的軍國大事的草案。

而三省之中的中書省,其主要職責就是為皇帝出謀劃策,幫助皇帝起草詔令。門下省是協助皇帝處理和決定國家大事的機構,尚書省是最高行政結構,相當于現在的國務院,下轄著六部。


清流派第二大將尚書省右丞蕭華,立即出列先向皇帝行了一個禮,不咸不淡地為陸據與崔咸開脫道:“臣以為,陸大人與崔大人帶回來的消息對帝國來說的確非常重要,而且兩為大人一直為朝廷,為陛下,盡心盡力,無有絲毫怠慢之心。微臣以為他們此次出使,雖然沒有保護好公主,但是微臣卻知道這北刀尊屬于那劍仙一流的高手,兩位大人帶去的人手,萬不是他的對手,此事聖地夏雨荷小姐最清楚。”

“當然,微臣以為這不是他們沒有保護好公主的理由,不過兩位大人周旋于吐蕃之間,奇計百出,將吐蕃搞的分崩離析,並且使其不得與外國合作,這才是他們的功勞。功過相抵,陛下一向寬宏大量,愛惜人才,微臣以為,陛下應該再給兩位大人將功折罪,為朝廷效死力的機會。”蕭華的求情非常的有技巧,即便肅宗寬限了兩個人的罪名,也是因為肅宗仁厚英明。

“陛下英明,我大唐從開國一直以來尊重士大夫及儒生,刑不上大夫!以我《大唐律-職制律》規定,失職之罪也無死罪,請陛下明察。”一見有人求情,刑部侍郎,正四品官員,李黨中的牛勝出列附和道,此話一出,連打板子的可能都給堵死了。

肅宗聞言面色緩和地道:“既然如此,暫且各降兩級在家閑賦,留待敘用,現在先列于兩旁以供策問。”經清流派與李黨的爭取,兩人總算暫且保住了性命。

“陛下英明,寬恕臣子,臣等敢不效死命。”呂諲的老對頭,一向以反對對方策議出名的清流派領袖,左撲射李揆,不等有人出來反對,立即出列將話題轉移開來道:“臣以為呂大人的話所言及是,帝國的精力有限,兩線開戰,對帝國拖累極重,以李泌大人與郭子儀大元帥的預計,帝國與吐蕃聯合,以二十萬精兵,最多十日就能攻占格爾木,其後將使吐蕃與柔然陷入彼此大戰的消耗中。”

肅宗與大唐帝國的重臣們,都疑惑地望著李揆,不知道他想說些什麼,只聽李揆接著道:“然而以如今傳回的戰況來看,格爾木之戰,十天半月內也難有結果。而切帝國有限的兵力在此處消耗之重,已經大大超出了預計,實在不符合帝國的利益。”

“由此可見,十日攻陷格爾木,打亂柔然的戰略局勢,並且適當打擊吐蕃,使其彼此陷入相互攻伐的境地,實在是建立在軍事冒險主義與幻想主義之上的。臣依然堅持,對于柔然最佳的策略,乃是作壁上觀,任由吐蕃與柔然斗爭,我大唐趁機全力消除安史叛亂,使帝國動亂的局勢盡快平定下來,休養生息,等待吐蕃與柔然斗爭的結果,彼此嚴重消耗,擇機出手才是上策。”

李揆一頓,語氣激昂地道:“阿拉伯帝國誰也?乃西北一大豺狼,由玄奘西游所見所聞,早已經證實阿拉伯帝國,乃是標准的威力強盛,只知掠奪的野蠻國家而已!”

“由開元八年起,此帝國對我大唐國土便垂涎三尺,前後經過十數次大戰,侵占消滅帝國在西亞數個屬國,不是天朝寬厚仁義,早就應該出兵滅了他們。以目前的戰略環境來看,微臣以為,朝廷現在不但不能再削弱柔然的實力,而且還要盡量支持柔然,壓制吐蕃,使柔然成為抗擊外族侵略的主力。”

“畢竟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畢竟柔然現在並不是一個國家,還是屬于帝國轄下的一個部族政權,名譽上屬于帝國的臣屬,最難得的是柔然在西北的實力現在與吐蕃相比也不枉多讓。以臣所知,最難得的是柔然是我漢族一支,屬于華夏的重要一脈,其抵禦外來入侵的決心一向很強,只要朝廷願意與柔然合作,一定能夠成功,民族大義前面,臣以為應該放棄成見,面對阿拉伯帝國五十萬大軍,朝廷即便千辛萬苦,恢複西北統治,一時也調集不夠足以禦敵的大軍。”李揆語出驚人地道,他在任中書令時,曾經有理有節地一阻張後加尊號,二阻李輔國立羽林巡檢。因其為人正直,辦事能力又很強,加上這兩次不畏強權,敢于直言的行為,深得肅宗的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