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三章 心學的影響

【神馬 .. 更新最快最全的免費小說】

原來墨翟的雙眼你能夠看到鬼魂,能夠准確預測出哪家有喪事生,只要他站在哪家門口盯著看,就代表這家會死人.因此,人人都把他當做不祥的象征.也正是因為這種特殊的能力,才讓他後來能夠自行領悟明鬼天志神通,創造了幽冥鬼錄書靈.

他所寄居的財主,也不敢讓他住在家里,只是在山頂搭建了一個牛棚,讓他和牛羊一起居住.而他小小年紀就能看見鬼魂,這對他來說無疑也是極度恐懼的.加上一個獨自居住在山上,無數鬼魂來糾纏他,讓他每天都受盡了恐懼的折磨.

墨翟小時候的遭遇,可謂十分的淒慘.

後來楚國和宋國生戰爭,墨翟便逃離了村莊,獨自流落在外.在一個城市中,他加入了儒家學院.儒家代聖人孔子,講究有教無類教育所有人,因此雖然他沒有學費,儒家學院依舊收留了他.進入學院之後,他的天賦依舊很差.

他的特殊天賦,讓他無法精通儒家神通.以至于讓他在儒家學院學習五六年,還只是童生修為.做了六年的外院弟子,都沒有成為精英.在這期間,他受盡了同學們的嘲笑,說他是萬年吊車尾.但墨翟依舊沒有氣餒,對自己還有信心.

後來他終于現自己之所以這樣,不是因為天賦不行,而是因為自己不適合儒家神通.于是他便脫離了儒家學院,獨自修行.最終他舍棄了儒學,創立了墨學.然後四處游曆,宣揚學說,廣收門徒.在成為聖人之後,創立了墨家學院.

並開創了兼愛,非攻,天志,明鬼,天命,節用……等十大神通體系.

為了宣揚自己的非攻思想,他周游列國,四處阻止不義的戰爭.為了宣揚節用思想,他讓墨家的所有弟子都穿樸素的衣服,只吃粗茶淡飯.後來魯班要幫助楚國攻打宋國,墨翟便只身前往見到了魯班,用強大的神通折服了他.

墨家是一個有嚴密組織紀律的團體,穿短衣草鞋,參加勞動,以吃苦為高尚.如果誰違背了這些原則,輕則開除,重則處死.所有墨家學院的弟子,都必須聽從院長的指揮,赴湯蹈火,在所不辭.在七大學院中,墨家學院是紀律最嚴明的.

先秦時期,墨家學院有一名叫做'腹’的大長老,他的兒子犯了法,本應該處死.但是當時的國主年紀腹年老,又只有一個兒子,命令他不許殺.但腹卻說:"墨家的法律規定,殺人者死,傷人者刑,這是墨家的規定,必須執行."于是他還是堅持把自己的兒子給殺了.

正因為這樣,墨家學院才給人難以'教化’的印象,以至于武帝和董仲舒對學院下了必殺令.

整理了墨翟傳輸給他的記憶,李長生對墨家學院總算有了深入的了解.而且在這段記憶中,還有墨翟成就聖人修為的艱辛曆程.知道他的這些經曆,對李長生來說也是有好處的.因為他知道了一個修煉者,是如何成為聖人的.

以後他要成為聖人,恐怕也會像這些代聖人那樣,周游列國.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離開了墨家學院,李長生這個任務小隊星夜返回了神道學院.而非樂公子和天公子兩人,則是前往皇城,拿著兩本書籍向武帝複命.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李長生所著的《心學》三卷書籍,已經在大漢帝國廣為行了.《心學》的內容,包括《定性書》,《識仁篇》和《太極圖說》三個部分.他們這個任務小隊前往墨家學院耗時半個月,如今這一套書籍,早就已經擺在各大學院,以及一些書生修煉者的案頭上了.

道家學院院長室內,第五代聖人司馬談翻著這幾卷竹簡,對學院的一些導師說道:"如果李長生是半聖修為,加上這幾卷典籍的印,他已經可以稱為聖人了."到了大漢帝國武帝時期,成為聖人已經不像以前那麼難.

這個時代的聖人的含金量,完全無法和先秦時期相比.七大學院傳到現在,頂級強者機會沒有,讓那些剛剛領悟了知天下能力的半聖,都可以稱之為聖人了.在這個時代聖人是一種修為的象征,而在先秦時期,想要成為聖人,不但要有強的實力,而且還要有極大的影響力.就像當初的魯班,見到墨翟稱聖之後,他自己都只說自己是半聖.

不過即使是成為普通的聖人,也足以讓人震撼了.

"李長生小小年紀就能著作出這部典籍,真是更古未有的天才!"一名道家學院的導師說道.

"大漢國士,大漢國士……"另外一名導師喃喃的說道:"他的學問,真是深不可測也!"李長生所表現出來的學問,隱隱給他們一種高山仰止,無法知其高深的感覺.不過高山仰止這個形容詞實在是太重了,以至于讓他都不敢說出來.但事實又的確如此.李長生對兵家神通掌握的出神入化,在面對莫月國使臣的時候,既懂天文地理,又懂數術.後來又寫了《三字經》,更不用說他名滿天下的詩詞了.現在又著作了這一篇儒家典籍,不是深不可測又是什麼?

儒家學院里.

四代院長子思的案頭,也擺著李長生的《心學》著作.此時,他正在召開學院會議,和一些長老們商討這卷典籍給儒家學院帶來的影響.

"李長生的這卷典籍,其思想根源是儒家思想,來源于孟子.但和孟聖的思想相比,又有開創性的展.可以說,李長生的《心學》開創了儒家思想的一個分支.這對我們儒家學院來說,有重大的意義."學院的大長老說道.

"不錯.《心學》的確屬于儒家典籍."四代聖人子思說道:"在這段時間里,我在閉關研讀他這篇典籍的時候,從他的這篇典籍中,也領悟了一些神通.這門神通,可以稱之為'定心術’.能夠從中領悟神通的典籍,無疑可以流傳萬世."

(未完待續.)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