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曆史繞輪轉,落葉隨風飄 第二百三十二章

韓非雙眼漸漸失神,喃喃說道:“《八經》之三。想起來了嗎?”

經韓非這麼一提醒,李斯恍然大悟。的確,在韓非所著的《八經》之三里,寫有這樣一段話:“生害事,死傷名,則行飲食。不然,而與其仇,此謂除陰奸也。”意思是說:有些大臣,活著只會妨害君主執政、直接處死他又會損傷君主的名聲,這樣的大臣,可以歸為“陰奸”之列。要解決這樣的大臣,君主有兩種巧妙的方法。一是派人在他的飲食中下毒,使其暴斃身亡。二是將他交到他的仇人手中,借刀殺人。不管用哪種方法,都既可以置對方于死地,又不至于讓人將帳記到君主的頭上,從而背上罵名。

無疑,在嬴政心中,韓非就是這樣的“陰奸”。嬴政對付韓非,正是照方抓藥,現學現用,以其人之謀還治其人之身。而韓非此時複雜的表情,也不知是在暗自得意,一切盡在自己術中,還是在自笑自嘲,他總結出的“除陰奸”之計,結果卻把自己給除了。

李斯長歎道,原來你早知魚羹有毒,你本可以不吃的。

韓非笑道,秦王要殺我,不是派你,就是派姚賈。死在你手里,總比死在姚賈之手好。

韓非的慷慨就死,讓李斯倍感內疚。他真希望能夠為韓非作些什麼,那樣的話,他也會感覺稍微好受一些,于是問道,韓兄可有什麼未了的心願?

韓非道,讓我再看一眼外面的世界。

這是一個輕易就可以滿足的要求。室外已是夜色蒼茫,韓非側臥在榻,緩緩閉目,貪婪地呼吸著自由的空氣。晚風陣陣,如小鳥依人。韓非臉上泛起一片潮紅,道,“快哉此風!韓非所與諸君共者邪?”

李斯聲音哽咽,道:“此獨公子之風也。為公子而來,逐公子而去。”

今夜,晚風只為一人而嗚咽,天地只為一人而低垂。

不知何時,雷聲炸響,大雨瓢潑,閃電劃破長空,四野亮如白晝。面對天威凌厲如此,眾人盡皆失色,韓非卻是一臉安詳,無動于衷。他已經把一切都想明白了。“陰用其言而顯棄其身”,這便是他為自己下的讖語。呂不韋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心中充滿了憤怒和不甘心。和呂不韋相比,韓非則冷靜得幾乎不像話,他坦然接受了加諸他的命運。

韓非望著李斯,緊握著他的手,道,法術勢,我能知,而子能行。子其勉之。

韓非這番話,既是師兄對師弟的殷殷期望,又是一個政治家給另一個政治家的遺囑。韓非也知道,秦國終究將統一天下,而作為秦國的二號人物,李斯無疑是他的思想的最可靠的守護者和執行人。他也將借李斯之身,完成他無法實現的夢想。

韓非又道,我無力救韓,只能以身殉之。鳥飛返故鄉,狐死必首丘。我死之後,可送我回韓國安葬。如必欲葬我于秦,也請讓我頭朝東方,守望故國。倘如此,再無憾也。

李斯心里酸楚,泣不成聲,在旁觀者看來,仿佛他比韓非更需要安慰。李斯嚇壞了,原來連韓非也會死。那個高貴英俊、凌于蒼生之上的韓非,也會有死的一天。這個時候,他不憚于承認,韓非曾是他的偶像,是他曾苦心趕超的目標。偶像即將破滅,他覺出一陣空虛和迷茫。韓非飄逝,帶走了殘缺的人生,卻留下了無盡的想象。無論日後李斯取得怎樣的成功,但少了韓非這個最強勁對手的存在,這成功多少都有些成色不足,不管別人怎麼看,至少他一定會感到“于無佛處稱尊”的寂寞。

見李斯悲痛欲絕,韓非拿出了師兄的大度,勸慰道,死有何害?何泣之有!說完,又大叫一聲:“子與吾豈一世人哉!”言畢,噴血如箭,氣絕身亡,時年四十有八。

李斯抱尸慟哭,他生命中的某一部分仿佛已跟著韓非一起死去。他擦拭掉韓非嘴角的血跡,心中感慨萬千。殺死韓非,只需要幾分鍾而已。可要世間再出現另外一個韓非,卻不知道要再等上幾百年了。而當他回味著韓非的最後遺言,卻又破涕為笑,為之神骨俱輕,飄然物外。“子與吾豈一世人哉!”詰天問地,氣壯山河,這是怎樣的狂妄,怎樣的自信!是啊,凡夫俗子,到人間一游,沒目的,沒意義,有如飛鴻踏雪泥,偶留指爪而已,然後朝生暮死,與草木同寂。可是韓非,縱然肉體消滅,精神卻長存不朽。這樣的人,又怎會真的死亡!

李斯心思百轉,不知該喜該悲。雨越下越急,而他懷中的韓非,慢慢變得冰冷。

嗚呼,自古死者非一人,夫子至今有耿光。韓非論事入髓,為文刺心,成三代以下一家之言,絕有氣力光焰。在韓非身後,有多少帝王,操其術而諱其跡,曆千百年而不廢。《韓非子》和房中術一起,成為帝王必備的兩本枕邊書,一用以馭人,一用以悅己。諸葛亮也曾親自抄寫《韓非子》,以為後主劉禪的學習教材。

遙想先秦之時,中國最傑出的思想家、最奔放的大腦,連綿不絕,紮堆泛濫。如此豐富的收獲,仿佛耗盡了神州大地的元氣,使得這樣的盛況,不獨空前,迄今也未曾重現。作為先秦時代的最後一位集大成者,韓非之死,標志著諸子的結束,標志著百家的結束。中國曆史上最為燦爛的一個時代,就這樣劃上了句號。

仰望先秦的天空,浩瀚無邊,群星燦爛。奈何,無情的時間,最終收斂了星光,黯淡了河漢。隨著韓非之死,最後一顆巨星也悄然隕落。

然而,群星熄滅,是為了留出天空,以便太陽展示他那無可匹敵的光芒。

這一輪太陽,將從西邊升起,普照中國大地。

這一輪太陽,他的名字叫做嬴政——

呵呵,韓非章節終于寫完了。希望是最難的部分終于過去。大家也都知道,關于韓非之死,疑點太多,說法也莫衷一是。總之,文中我按照自己的理解,作了一番詮釋。個人覺得還算是講圓了。正如楊志兄說的慈溪和李鴻章的比喻,韓非死去的最大原因,無疑是嬴政。至于初見秦的真偽,考據有很多,不重複了,許多意見還是支持為韓非所作。我所以將他設定為韓非的獄中上書,其實從初見秦的文章中可以讀到,作書人十分渴望見到大王(而且他感覺他被召見的可能並不會太大),幾乎願拿性命為賭注。大概只有被逼到絕境的人才會如此。行文淒苦(當然,這個只是個人感覺),也貌似是韓非的風格。而韓非對于天下大勢缺乏足夠的認識,還停留在爭霸時代,也是有可能之事。另一方面,自然也是為了文章的進行。

韓非章節,大家當小說讀的話,應該比較通順。而和曆史上對于韓非之死的解釋相比,文中也自有我自己的一些想法在內。比如引用八經、天地之數,鏡無見疵之罪等,就我閱讀所及,應無人提出過。李斯和韓非的感情,估計會有許多的爭議,這個沒辦法,古人已遠,實在說不好。我只好主觀一下了。再說了,個人的一點私心,不能這麼早就把李斯寫得太惡劣。男一號一般不能太壞。暫時就想到這麼多。希望接下來可以輕松些了,畢竟史料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