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劫數再起看封 第一一四章 申公豹投昆侖(下)


道人哪里敢讓申豹磕頭,只聽廣成子仙師的口氣就知道對這個飛熊之像的人極為看重,日後說不定還在自己之上呢。如果現在讓他給自己磕頭,日後懷恨在心,那還不是自己吃苦頭啊。急忙攔住兩人,然後等申豹與母親,祖母告別之後,便要帶上昆侖向廣成子仙師回報。

申豹見那道人對自己極為客氣,便知道道人絕對有什麼忌諱,不敢隨便動自己,否則,以昆侖仙人的脾氣,早就將自己打的魂飛魄散了。現在既然自己無力反抗,那也只有跟他走一趟,說不定還有一線生機。

道人帶著申豹來到昆侖山上,將申豹藏在自己居住的小院中,便上前敲起金鍾。這金鍾一般只有發生大事的時候才能敲響,一旦鍾聲響起,無論幾代弟子,都要丟下手頭的事,馬上前來集合。

廣成子聽見了鍾聲,心中奇怪,這是什麼人有這麼大的膽子,敢擅自敲鍾,看來不好好管教一番,倒是反了天了。廣成子平素待人溫和,也少有限制門下,所以他這一脈的人都顯得有些散漫。

廣成子來到大殿,坐在講道的高台之上,沉聲問道,“何人擅自敲鍾?”

下面兩個執法弟子抓來一人,正是帶回申豹的道人。廣成子問道,“你一個末代弟子,有何要事,敢隨意敲動金鍾?你若是不能說出個理由,修怪門規無情。難道你不知道這金鍾不能隨意敲響?”

廣成子見了這個弟子正是平時在門中素來表現極為刻苦之人,有心減小他的罪過,便這麼問了一句。若是這個弟子無意中犯錯,只要有個理由,廣成子就會從輕處置。

那道人估計與執法弟子爭執了很久,現在見到廣成子,急忙說道,“仙長容稟,飛熊......”

廣成子一聽,袖子一拂,一股勁風掃來,將未說完的話生生打斷,然後站起來往後殿走去,口中說道:“你且隨我來。”

那道人跟著廣成子進了後殿,廣成子摒退左右,道人便將申豹之事一一稟報。廣成子聽了大喜,親自前去將申豹帶到自己丹房,細細詢問了一遍。申豹便將來龍去脈一一告知。廣成子見申豹雖為妖身,但混身沒有半點邪氣,知道他不曾殺生。而且一個小妖能自己度過化形劫,可見乃是本性善良之輩。

廣成子又親自來到姜獵戶家,使個迷魂之術,將申豹的來曆重新問了一遍。核對無誤之後,廣成子知道自己這次立了大功了,回去獎賞了那個帶回申豹的弟子一番之後,便帶著申豹回到玉虛宮。

原始得知找到有飛熊之像的人,急忙詢問緣由。原始聽完廣成子所說,好生猶豫。自己闡教門下,從來不收妖族,但是現在這個小妖又有飛熊之像,並且現在乃是姜姓人家的孩子,正好與鴻鈞道祖所言相符。

如果他就是封神之人,那自己就不能加害與他,否則鴻鈞道祖怪罪下來,自己可承受不起。放他走了,就更加不妙,天數注定此人要封神,那遲早會成大器,如果放走了,以後進了別人門下,豈不是授人以柄?


思慮再三,原始還是下定決心,將申豹收到闡教門下。原始天尊拿出一粒仙丹,讓申豹服下,並親自出手,使用大法力幫助申豹脫胎換骨,將他一身妖氣洗去十之八九,重新練習玉清大法。

這申豹得了諸多好處,資質不在十二金仙之下,修煉起來一日千里。原始本來想隨便教點東西就罷,只要申豹有這個闡教弟子的名頭就行。但這申豹十分聰明,總能舉一反三。原始不教,他便去找十幾位師兄挨個請教,一身所學,十分複雜。若是比起博學來,整個闡教門人中,他能穩居第一。

原始見申豹如此上進,日後怕是不會比自己門下十二金仙差,頓時不喜,便下令各弟子不得隨意回到玉虛宮,偏偏又把申豹留在宮內。闡教門下的十二金仙在原始的影響之下,也對妖族毫無好感,以前因為申豹老實拿著雞毛當令箭,不好不加理睬,現在既然原始都暗中透露出了這個意思,自然誰都不願多加理會。

申豹本來就是極聰明的人,很快就發現了問題。玉虛宮門下,也唯有云中子對待申豹一視同仁,真正的將他當成師弟,但是申豹也是知恩必報的人,既然云中子對他好,他也不願給云中子惹麻煩。

申豹拜入闡教之後,也發現了一些問題,首先就是闡教之中除了他以外,再也見不到一個妖類。他將這是前去詢問云中子,云中子看他時時受挫,便隱晦的將原始的一些作法說了出來。至于封神之事,卻被眾人瞞住,就算云中子也不敢隨意透露。

申豹不知為何自己能入闡教,他只以為是原始對自己另眼相看。既然這樣了,便是大家再怎麼看不起自己,自己也要努力,不能辜負師門的恩情。從此申豹便日日苦練,不再與別人往來,也不在意別人的白眼,一心想早日練成神通,能為闡教出力。

二十年後,申豹在玉虛宮再也學不到什麼東西,此時一身修為也有了金仙修為,于是他就稟告了原始天尊之後,離開玉虛宮,四處游曆去了。

這申豹在游曆中,有了闡教門人、原始天尊嫡傳弟子的招牌,也沒人敢惹他。于是申豹便一路游曆,一路幫人排憂解難,順便傳播闡教教義。

他本身就是妖身,自然就沒有闡教門人那種歧視妖族的想法,反而對妖族格外多了一份親近,作風與十二金仙截然相反,那些散修巴不得有個能與聖人門下親近的機會,自然大力結交,很快就在三界之中名聲大震,就是與那些截教門人也很快就混得爛熟。

申豹就如同後世的外交官,見人說人話,見妖說妖話,走到哪里,朋友就交到哪里。不久之後,往往會出現這種情況:兩群人起了爭斗,厮殺不休的時候,其中一個無意間提起申公豹道兄(長),對方馬上就停了下來,然後雙方一通對話,原來都是申公豹的朋友,既然如此,那雙方就哈哈一笑,握手言和得了。

原始知道了申公豹的這些事後,心中惱怒,便要將他召回玉虛宮,略施懲罰。靈寶大法師知道了這個消息,急忙前來勸諫。既然申公豹如此行事,日後豈不正好可以借此機會,將那些散修卷進大劫,充那封神之數,如此一來,闡教門下自然便能逃過大劫。何況,申公豹還在不停的為闡教傳道,有這樣一個免費的勞力不用也是白不用。

原始又不是笨人,自然不會不知道這個道理,只是礙于面子,不好不表示,既然現在有了台階,馬上順勢下來,任由申公豹在外面交朋結友,不再過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