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陰差陽錯

在林子軒拿到學位後,季鴻明也把他的翻譯稿拿了過來.

這位研究文學的留學生完全沒有意識到他翻譯的是世界級的文學作品,反而有些輕視的意味.

在國人的心目中,真正的好文章是那種關乎家國民生,具有教育意義的正統類型的文章,或者是講道理的文章.

而林子軒的兩篇,一篇是童話故事,一篇講的是老頭釣魚.

童話故事里的主人公還是一位來自外星球的王子,季鴻明對這種設定完全無愛,或者和他的觀念相差甚遠.

寫老頭釣魚的那一篇有意思,可文筆太過直白,沒有欣賞性.

到底,他內心里有抵觸,他覺得文學是高尚的,不是什麼人都能寫文章的.

林子軒出身商人家庭,學的又是經濟學,好好經商賺錢就是了,寫什麼文章啊,就這種文筆不是糟蹋好文章麼?

當然他沒有直言勸諫,只是把稿子給了林子軒.

林子軒接到稿子後大喜,離他成為大文豪的道路又前進了一步.

他開始奔波于各家出版社,希望找到買家,在離開美國前大賺一筆.

哥倫比亞大學本身就有出版社,他又是哥倫比亞大學的學生,所以他第一個目標就是這家出版社.

"抱歉,我們主要出版政治類書籍,你還是去其他出版社問問吧."

被拒絕了,林子軒並不氣餒,這可是世界級的文學名著啊,還怕找不到出版社麼?

紐約的出版社不少,他一家家的跑了過去.

有的出版社直接拒絕新人投稿,還有的出版社看到兩篇篇幅那麼少,根本沒有出版的意向,更有甚者,看到林子軒不是白人,流露出懷疑的神情.

在他們的心目中,白人以外的人都是應該不識字的.

有幾家型的出版社倒是願意出版,不過卻要林子軒自費出版,還不負責營銷.

拜托,我是想要大賺一筆,不是來貼錢的.

一趟趟跑下來,林子軒窩火不已.

這可是世界級的名著,難道整個紐約就沒有一個有眼光的人麼?

其實並不是別人沒有眼光,而是林子軒走錯了路.

對于這種篇幅不長的,一般作者會選擇先郵寄到文學雜志或者報社,刊登後造成了影響,才會引起出版社的注意.

還有種方法是把寄給有名望的作家或者大學里文學系的教授,要是能得到作家和教授的認可和推薦,也會得到出版社的重視.

像林子軒這種粉嫩的新人,拿著稿子到出版社毛遂自薦,不能不能見到有能量的編輯,首先就給人不成熟的感覺,自然不會得到重視.

這個世界很現實,你不是名人,憑什麼就要別人給你名人的待遇.

更何況他還不是白人.

美國是個白人至上的社會,其他族裔想要在美國獲得機會很難.

再者,林子軒選擇的題材也不討好,童話故事的市場太,《老人與海》則是發生在古巴的故事.

如果他把《飄》拿出來,興許就會引起出版社的注意,畢竟那是發生在美國本土的故事,還是講述的南北戰爭,題材上占有很大優勢.


他是第一次接觸出版行業,不明白其中的門道,以為拿著世界級的作品就能夠橫沖直撞,所有人都要爭著搶著出版,為了搶奪書稿來一場激烈的大戰.

可惜他想錯了.

就算是那些有名的作者,在寫作初期都會經曆退稿,比如《傲慢與偏見》出版時就到處碰壁,後世那本風靡全球的《哈利波特》也被十幾家出版社拒絕過.

林子軒在公寓里平複心情,他想起了後世的一句話.

"今天你對我愛搭不理,明天我讓你高攀不起."

他下定決心,以後一定要剽竊出一本名著來,讓美國人搶著出版.

他要離開美國了.

這本就是他的計劃,剽竊世界名著撈一票,然後到歐洲旅游一番,再返回國內.

沒想到撈一票的計劃破產,不過他不缺錢,倒是無所謂,反正學位拿到了,還是早些離開這個傷心地的好.

在離開之前,他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把稿子郵寄給了《大西洋月刊》,這是一份設在波士頓的文學雜志,以推薦新作家而聞名.

算是最後的掙紮吧.

在接下來的幾天里,林子軒放下一切,和在紐約的留學生聚會玩樂.

在這個年代,能夠出國留學的學生大多都有背景,現在打好關系,以後好見面.

人際關系就是這麼逐漸拓展開來的.

190年10月中旬,林子軒拿著船票,離開了紐約,朝著英國倫敦而去.

他之所以第一站選擇倫敦,當然是為了找他曾經的好室友徐至摩了.

可讓他沒想到的是,在他離開十幾天後,有一封來自《大西洋月刊》的信件被送到他原來所住的公寓.

這不是退稿信,而是通知林子軒他的被采用了,並付給了他稿費.

因為林子軒的離去,信件無人接收,又被退還給了《大西洋月刊》,不過那時候他的已經出現在了雜志上.

《大西洋月刊》的編輯並沒有一眼看出《王子》和《老人與海》是世界級的名著,那位編輯只是覺得這兩篇視角奇特,寫的很有意思.

本著鼓勵新人的原則發表出來,完全沒有看到世界級名著的興奮感.

不過總算是被雜志刊登了,會有越來越多的人看到,世界級名著的影響力開始慢慢擴散,直到震驚世界的那一天.

林子軒沒有英文名字,所以他給《大西洋月刊》投稿的時候用的是名字的漢語拼音.

《大西洋月刊》的編輯沒有改動,直接照抄,這成了林子軒的第一個筆名,外國人會覺得這個作者的名字很難讀,感覺怪怪的.

英國倫敦,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林子軒在這里見到了他的好室友徐至摩.

徐至摩來到倫敦原本是想跟隨哲學家羅素學習的,可羅素臨時有事情,顧不上他,他只好在政治經濟學院混日子.

正在他苦悶彷徨的時候,碰到了跟隨父親到歐洲游學的林徽茵,頓時陷入戀愛之中,開始了熱切的追求.

林子軒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見到徐至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