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看,真的有飛碟

民國時期的報紙對八卦的熱情完全不亞于後世,十里洋場最不缺的就是窺人**的小報.

小報的記者從《通俗小說周報》入手,分析為什麼黃毅和金勇兩位寫武俠小說的大家同時選擇這家剛剛創辦沒多久的報紙.

隨著時間的推移,《尋秦記》這種穿越文也逐漸被社會接受.

退出《自由談》後,《尋秦記》有了一批固定的讀者群,這批人不是社會學者,而是混跡在十里洋場的少爺和他們的幫閑們.

《尋秦記》不講什麼大道理,講的就是一個爽.

項少龍縱橫戰國時代,邂逅各色佳麗,集冒險和搜奇于一體.

整個故事規模宏大,構思精巧,實在是難得的佳作.

如果說《射雕英雄傳》拔高了通俗小說的水平,那麼《尋秦記》就是開拓了通俗小說的視野,書商那里模仿《尋秦記》的小說比比皆是.

這是因為《尋秦記》比較容易仿寫.

平禁亞那本《尋唐記》雖然粗制濫造,但勝在其中有男女之間的細節描寫,很是吸引了一批讀者,銷量竟然還不錯.

記者們挖出了平禁亞的底細.

在成為《通俗小說周報》的主編之前,他只是個混跡在文壇底層的小人物而已.

如此看來,黃毅和金勇絕不是沖著平禁亞才在《通俗小說周報》上刊載小說的,那麼平禁亞背後的老板是誰?

《通俗小說周報》最近搬到了法租界,和明月歌舞團以及明星電影公司一起辦公.

顯而易見,平禁亞背後的老板就是上海金融業巨子林子軒.

林子軒身份眾多,他既是林氏商業銀行的行長,又是著名的詩人,還是電影明星,最近還在和人爭一本小說的版權.

巧合的是,此人剛離開上海,《尋秦記》和《笑傲江湖》就斷更了.

真相只有一個,那就是林子軒和這幾部小說脫不了干系.

林子軒不是沒寫過小說,《老人與海》剛剛在《快活林》上刊載,為什麼《新聞報》要力挺林子軒,還不是因為林子軒就是《射雕英雄傳》的作者.

至于《尋秦記》的作者,記者們不能斷定,畢竟兩部小說的風格差別太大了.

很難想象,能寫出《射雕英雄傳》那般文字的作家同時還在寫《尋秦記》,兩者的畫風完全不同.

黃毅先生應該是陪林子軒到美國去了,所以《尋秦記》才會斷更.

這就是記者們的最後推斷.

無論如何,林子軒在上海文壇又紅火了一把,一個通俗小說大師的頭銜是少不掉了.

郵輪航行在茫茫的大海上,四周都是海水,無邊無際.

陸小蔓略微無聊的站在甲板上,看著不遠處幾個男人在聊天.

剛開始看到大海,她還頗為興奮,被大海的波瀾壯闊所震撼,但什麼東西見得多了也就習慣了,幾天過後,她感到無所事事起來.

在郵輪這個封閉的環境里,她除了偶爾參加外國人的舞會外,只能呆在船艙里看看書.

這對于喜歡熱鬧和交際的女子來說無疑是一種折磨.


王庚同樣喜好交際,不過那是男人的圈子,她參與不進去,她又不願意和郵輪上那些衣著豔麗的女子為伴,只好獨自落寞著.

陸小蔓不由得想起了林子軒,似乎林子軒一直呆在船艙內,除了吃飯很少出來.

她好奇起來,一個男人在船艙里能做什麼事情呢.

這是因為她不知道後世有宅男這種生物,對于宅男而言,一個人在房間里可以做很多事情,而且絕不無聊.

陸小蔓回到船艙,拿起床上的一本詩集.

這是她在上海的時候買的,林子軒的詩集《一代人》,她很喜歡其中的愛情詩.

她還看過那部《上海假日》,知道林子軒是電影的編劇,她為電影中那段童話般的愛情故事感動不已,也為林子軒扮演的角色而著迷.

在陸小蔓的眼中,林子軒應該是那種從國外留學歸來的才子,風度翩翩,才華橫溢.

和王庚一樣,只是不同的類型.

她拿著詩集,敲開了林子軒艙房的門.

"林先生,我看了你的詩集,想請教些問題."陸小蔓輕柔的說道.

她有著窈窕的身段,明麗的笑容和柔美的嗓音,和動不動就害羞的大家閨秀不同,她的性格較為開朗和主動,這也是她成為社交圈明星的主要原因.

上船之後,林子軒沒想過和陸小蔓來往,畢竟她的未婚夫就在旁邊,他不想節外生枝.

"請進吧,房間內有些亂."林子軒客氣道.

陸小蔓打量著艙房,桌子上鋪開著稿紙和鋼筆,林子軒剛剛似乎在寫東西.

"林先生,這首《尋李白》寫的很有意境,我很喜歡,不過這句'便旋成一只霍霍的飛碟’,請問'飛碟’是什麼?"陸小蔓奇怪道.

"飛碟是外星人乘坐的交通工具,和飛機一樣,都能在天空飛行,不過飛碟能夠在星星之間飛行."林子軒解釋道.

其實,近代最早有飛碟記載的是1878年,一個美國人發現了不明的圓形物體,當時有一百多家報紙都刊登了這個消息.

那時候已經有了這個詞彙,真正被廣為人知的是在1947年,有人喊出"飛舞的碟子",從而被廣為流傳.

林子軒寫這首詩的時候為了不破壞整體的藝術性,就沒有改動.

詩歌嘛,看不懂的才是好詩歌,不然怎麼能夠凸顯詩人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外星人?在星星之間飛行?"陸小蔓詫異道.

陸小蔓不是無知少女,相反頗為博學,只是對科幻類小說不太熱衷,而且外國的科幻小說傳到國內的並不多.

自從嚴福翻譯了《天演論》之後,國外的科學著作被大量傳入中國,國人也知道宇宙和星球是怎麼回事,不會再認為月亮上真的有嫦娥.

據說中國最早的科幻小說是梁啟朝在1902年發表在《新小說》上的《新中國未來記》.

他描述的是他想象中1960年以後中國的情形,同時他還回顧了此前60年的曆史,今昔交織.

也有人認為中國真正意識上第一部科幻小說應該是1904年刊載在《繡像小說》上的《月球殖民地小說》.

作者叫做"荒江釣叟",至于真實姓名,已經無從考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