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人或為魚鱉(二)

賈環聽得韓秀才第一句,就大皺眉頭,站著道:"韓相公要是找在下說件事,這頓酒就不用吃了."

韓秀才無奈的長歎一口氣,做了個邀請的手勢,"賈小友,請!"

賈環這才肯落座.韓秀才這人性情耿直,不通人情世故.他心里固然是贊賞的,但他並不會委屈自己去遷就韓秀才的想法.

四方小木桌上,擺著兩道小菜,一壺濁酒.

韓秀才舉杯邀請賈環共飲一杯.賈環婉拒道:"謝韓相公美意.在下生病還未完全康複,今日以茶代酒."

韓秀才能感覺到氣氛有點僵.但他習以為常.悶悶的,自斟自飲的喝了兩杯酒,道:"我自龍江先生處打聽到賈小友的消息.今日特意來見你."

現在國子監都在傳他感激五鳳館水仙姑娘救他.他也確實在水仙姑娘的香閨中留宿了一晚.名花,名士兩相歡.但,他心里知道,真正救他的人是誰.

然而,他不會開口向賈環道謝.救命的恩情,用"謝謝"兩個字來感激,太輕.君子敏于行,納于言.

賈環點點頭.這是可以預料得的到的事情.韓秀才既然沒有和龍江先生絕交.找龍江先生打聽他的消息很正常.

韓秀才真是異想天開!他一個庶子,怎麼可能調得動賈府的力量?即便調得動,他也不會貿然的參與到這場政治博弈中.

韓秀才道:"賈小友,你身為讀書人,為何沒有兼濟天下之志?如今京師周圍洪水泛濫.我一路行來,生靈塗炭,憂心如焚."

賈環道:"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譬如幼童持重錘而擊,力不足,則害己."關心國家大事,值得提倡.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但要知道自己能吃幾碗干飯,量力而行.

韓秀才再歎口氣,說道:"令師張伯玉是大儒,治春秋,名滿天下.十年前以都察院左僉都禦史致仕,在京城西郊開設聞道書院治學.

張前輩在朝中頗有人脈.若是肯出聲,要懲治順天府府尹陸新翰不難.以此功勞,必然可以再次出仕.賈小友若是有意,可以促成此事."

賈環還是第一次聽到他人說起山長張安博(表字伯玉)的舊事.豎著耳朵聽韓秀才說話.聽完後,微微沉吟著.

當今天子雍治皇帝是通過類似于玄武門事變的方式上位.今年是雍治九年.山長在十年前在左僉都禦史的位置上致仕,恐怕是有所警覺,通過致仕避開那次慘烈的政治風暴.

都察院,職責糾劾百官,辯明冤枉,提督各道,為天子耳目風紀之司.設左右都禦史各一人,左右副都禦史各一人,左右僉都禦史各兩人.左僉都禦史是正四品的官員.

韓秀才以為賈環是山長張安博的弟子.但賈環其實不是.當然稱一聲師長也沒錯.賈環不知道山長是否有再出仕的意圖.這種事,他不可能越殂代刨.

賈環沒說話,韓秀才也不催促,緩緩的喝著酒.

正在這時,東莊鎮上突然傳來一陣驚恐的呼喊聲,嘈雜而喧鬧.酒樓中仿佛炸了鍋一般.韓秀才丟了碎銀子在酒桌上,到街面上看情況.賈環跟上.

天空中下著暴雨,大雨如注.臨近晚間時分,天陰沉著.街面上數百人狼奔豕突,雜亂無比,各說各話.似乎情況無比危急.街面上水流的深度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上漲.

片刻後有確切的消息傳來:永定河決堤,龍泉鎮劉家灣被淹.洪水正在從10里外倒灌而來.

東莊鎮是一個只有兩條街面的小鎮,常住人口不足千人.這時,整個小鎮都亂成一鍋粥.所有的人都在叫喊.那是生命在感受到致命危險前的吶喊.

"走.快走."


"快逃命吧!"

"孩子他娘,別收拾了.快走.不然那就來不及了."

"娘,發大水了.我背您走."

韓秀才見到這種危急的情況,頓時熱血上湧,正要登高一呼,挺身而出時,賈環一把將他拉住,"韓秀才,別犯傻了,快跑."人群已經混亂,根本就沒有時間整頓秩序.

這時,韓秀才還做著登高一呼,應者景從,大出風頭的美夢.這簡直是扯淡.即便是訓練有素的軍隊,在營嘯時也無法控制.何況普通人.

"跑啊!"

"快跑."

"往書院方向跑."

人流在洪水上漲之前,拼命的往兩里(1千米)開外的聞道書院跑.那里是一處山丘高地.再往上就是妙峰山.但依舊有些人在收拾細軟.有的人則是在尋找浮水的門板等物承載物品.

"轟!"

幾分鍾後,洪峰沖過來,帶著無可匹敵的力量和速度,將土木建築的東莊鎮沖垮,淹沒.不斷的有房屋,建築倒塌的聲音傳來.還有各種慘叫,呼號.瞬間就是白茫茫的一片.

賈環和韓秀才連滾帶爬的一路逃命到聞道書院的門口.一身泥濘.十分狼狽.巨大的浪頭舔著山腳的土地.賈環回頭再看時,就已經看到有尸體在水浪中翻滾.心中一陣黯然.一同逃出來的大約只有一百多人.生還者十之一二.

洪峰之中,門板是不頂用的.最可怕的不是水讓人窒息而死.而是洪峰那不可拒絕的沖擊力量.沖量,足以毀滅,撕裂任何試圖阻擋的物體.這是大自然的天地之威!

聞道書院內的近兩百名弟子也沒有讀書的心情,都擁擠到院門口來看洪水.水面持續的上升,很快就漫到書院大門前的台階上.

一個白衫少年的身影撲出來,大叫:"妹妹,舒兒.妹妹,舒兒.啊…"痛徹心扉的噗通趴在滿是水的石板上,叫喊著,用力的拍著石板,痛哭流涕.

賈環默然.是林心遠.他妹妹林姑娘死了,侍女舒兒也死了.同寢舍的秦弘圖跟著出來,想要扶起他.賈環用力的抿著嘴,輕聲道:"秦兄,讓他哭一會吧!"

黑黑的秦弘圖看到賈環一身泥濘,得知他剛東莊鎮里跑出來,心有余悸,"賈兄,賈兄…"他不知道該怎麼說.賈環是他的朋友.這,真正的是生死一線.

書院出來的同學越來越多.有幾名也有陪讀的家人的士子失聲痛哭.聞著傷心,見者流淚.

公孫亮從後面擠過來,看到賈環,欣喜異常,用力的拍著他的肩膀,激動的語無倫次,"賈師弟,賈師弟,好,嘿,好.你沒事.好,我…"賈環要死在東莊鎮,他要內疚一輩子.

幸存者的人們站在問道書院大門外,看著兩里外被淹沒的小鎮,哭聲一片.

雨越發的大了,天地間白茫茫一片,只剩下一些尖尖的屋頂,樹梢.飄蕩著哭聲.

夏日消融,江河橫溢,人或為魚鱉!






夜色漸漸的深了.大雨還在繼續.聞道書院,寒梅書院的小舍中,山長張安博,六名講郎,大師兄公孫亮,院首賈環都在.油燈的燈火跳躍.

山長張安博長歎一聲,吩咐道:"文約,你給那些受災的鎮民安排住處,吃食.賈環,你跟著文約一起做事."賈環的能力很突出,錐處囊中,其末立見.他希望磨練這個少年的能力.

公孫亮,賈環應下來.

駱講郎提醒道:"山長,多出數百張嘴,書院里的糧食撐不了幾天."

山長張安博神情漸漸的堅毅,用手排著桌子,慨然歌曰:"長歎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余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

白話文的意思是:我長歎息地掩面流淚啊,我哀憐著百姓的生活多麼艱苦.我只是崇尚美德而約束自己啊,可早上進諫而晚上就遭到貶黜…

這是屈原的《離騷》.山長張安博曾任都察院僉都禦史,確實有進諫的職責.

此情此景,書院的幾名講郎即便心中顧慮重重,但沒有人再能說出拒絕的話:民生多艱啊!

賈環恍然:他可能搞錯了一件事.山長張安博致仕恐怕不是因為避禍,而是因為他進諫遭到了貶黜.因而辭官.





商議結束.賈環跟著公孫亮一起出了小舍.四周黑漆漆的.回廊中風雨侵襲.躲不了風雨.

賈環道:"公孫師兄,我有一言,我們書院雖說要接收災民,但糧食有限,我們要限量供應災民,書院弟子的口娘."

公孫亮還沉浸在剛才小舍中商議的慷慨悲歌的情緒中,仰慕恩師的風采,輕輕的點頭,"嗯."

賈環心中一陣苦笑.剛才的會議其實只是做了一個決定.沒有任何實質的措施可提供.山長張安博將權力下放給了公孫亮.他作為輔助.

當天晚上,內舍寢舍十二號中,賈環奮筆疾書.救災,是一個體系工程.他需要將所有的預案都做好.

夜風侵襲,燈光搖曳.輕輕的咳嗽聲時有時無的傳來.





數天的時間,洪峰幾度湧過,而後又緩和下來.四里八鄉幸存的村民,人群開始慢慢的向山上轉移.京城西郊太行山余脈,以靈山,百花山,妙峰山為最.

妙峰山腳下的聞道書院擁有糧食,消息傳開,大量的災民慢慢的彙聚而來.聞道書院的壓力陡然增加.

這個曾經庇護災民的地方,在數天後,正處在崩潰,毀滅的邊緣.(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