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七章 皇極殿外

皇極殿中,賈政在禮部尚書曾縉的主持下,在棺木前徐徐的三叩首,祭拜天子,氣氛肅穆,莊嚴.

衛弘,齊馳,吳王,北靜王等人都在皇極殿中,侍郎以上的官員都在.並皇子們.跟著費狀元去殿外的,主要是科道言官.以及清流,一些中低級官員.比如,賈環的同年戶部主事唐道賓.

此外,殿中還有真理報主編周慎行,蔡學士,魏翰林,都察院左僉都禦史李斯等人.

賈環起兵弑君,這麼大的政治變故.輿論對賈環自然是持批判的態度.對于有廷議資格的官員們來說:不上朝,不和賈環合作,這是一種共識!和弑君者合作,這需要背負壓力的.

但,要說滿朝的官員都想殺賈環,這真不見得.面對強勢的賈環,每個人的想法不見得相同.分化是一種必然.只是看合作,中立,反對的官員的比例是多少罷!

比如,此時跟著費狀元去質問的兩百多名大臣,約占一大半的數量.雖然沒有高級別的官員.當然,這也可以算是一種"民意".說"群情洶湧","百官"不為過.

而中立者往往又會被輿論和"民意"所影響.





皇極殿外巨大,寬闊的廣場上,賈環看著兩米開外的宗人令漢王的長子甯鍍,這是一個蠢人!

賈環暫時沒有理會氣勢洶洶的甯鍍.目光投向費狀元,以及他身後的眾多官員們,拱手一禮,道:"諸公含怒而來,在下可以理解.但在下要問一句,當日天子下旨封聞道書院,殺葉先生,大師兄,張伯苗,道理何在?諸公自詡正人,當日在何處?"

賈環並不知道羅君子,沈遷,甯瀟,張四水他們的擔憂.他未想過令百官歸心,或者就在這皇極殿外"說服"這些官員們.這怎麼可能呢?

至于,燕王妃甄祎所擔憂的兩個問題自是有答案.他,現在要的是解決問題:盡快把皇位定下來.攫取政變最大的勝利果實.輿論,他的名聲,這都可以以後再說.

賈環的話,讓廣場躁動的兩百多名官員們微微有些安靜,強盛的氣勢微微一挫.科道言官被雍治皇帝洗過數遍,國朝朝堂上早沒有硬骨頭的言官.

所以,明知道聞道書院是被冤枉的.宋溥的理由,糊弄鬼去啊!但是,當日科道發聲的人確實非常少.賈環這時問起來,怎麼回答?

科道言官,在此時之所以敢猛烈的抨擊賈環,敢鬧事,最大的原因,是華系,宋系的官員們在困獸猶斗.比如,繁禦史.他們都是豁出去鬧.

其次,賈環雖然有兵,但對言官們缺乏雍治那樣的威懾力.除開政治因素,還有個人感情在里面.自覺的維護朝廷體制,這是官員們的本能.賈環弑君,踐踏整個朝堂的秩序,禮法.當然要批判!

再者,法不責眾嘛.很多人跟在後面,都是吃瓜,打醬油的.誰不愛惜生命呢?他們心里的不爽,絕對沒有大到非要和賈環過不去的程度.





賈環的問題拋出來,當即,就有反應快的人.戶部主事唐道賓道揚聲道:"賈子玉,華,宋兩位大學士即便有罪,當以有司審問,你如何能私殺大臣.再者,晉王,雍王何辜?被你濫殺.你難道無罪?"

賈環反駁道:"有司審問?只怕在下早就在黃泉路上.敢問賈皇子有何罪?幾個月大的孩子,都有人下得了手.諸位想要辯論,我們在報紙上見個真章.屆時,白紙黑字,誰都無法抵賴."


報紙見,這是一個故意的提議.

頓時,官員們一片嘩然,各自發聲,對賈環的態度很不滿意.報紙受管制,誰不知道?叫罵者有之,責難者有之,暴怒者有之.想著賈環在報紙上的文章者有之.

賈環看了甯鍍一眼,他的目的已經達到,准備離開.

這時,費敏政豎起右手,制止百官的怒罵聲,走上前兩步,正視著賈環,朗聲道:"賈子玉,我知道你辯才無礙.但是,弑君之罪,你終生都逃不掉的.

我知道你手中有兵權,我們無法追究你的責任.你殺天子,目無君父,是不忠不孝.殺晉王,牽扯到晉王府,宋,華,魏其候,烏府中的無辜者,是不仁不義."

再詛咒道:"你做這樣的事,將來必招天譴,不得好死!天作孽,猶可活.自作孽,不可活!"

說著,從懷中掏出一把小刀,隔斷衣角,和刀一起,丟在賈環腳下,慷慨的道:"我今日與你割袍斷交.我不會與你這樣的惡徒為友.賈環,大周的文官,不是只有明哲保身,貪生怕死之輩.也有忠正人之臣!你動手吧!"

費狀元正人君子,當年深受何大學士,雍治天子的賞識.這不僅僅是他科舉文章作的好,不僅僅是他人品好.他在朝堂中,亦屬于明眼人的范疇.只是,偶爾會因經驗欠缺,不如老油條們.

費狀元本來也是被何太師當做宰輔培養的.當日,京中就有傳聞,何系接班人是費狀元,並非賈環.

此時,費狀元對局勢看得分明:賈環手中有兵,不會受到懲罰.他直接挑明廟堂諸公在皇極殿中沉默不出的原因.滿口"殺賈環"的甯鍍是個草包,想要借力的繁禦史畏畏縮縮!

他看不慣.這是國朝的文臣嗎?這是大臣風骨嗎?

天子于他有大恩.他知道天子有錯,但不應該死在賈環手中.他內心里過不去這一關.他讀的書里頭的道理啊!賈環更不該覬覦帝位!所以,他帶著官員們出來質問賈環.他更是一反常態,詛咒賈環.因為,他求一死!

唯有鮮血,才能激起大臣們心中未泯的良知,忠義!

簇擁在費狀元身邊的兩百多名官員紛紛動容.這才是文臣風骨.不愧是朝中公認的正人君子!有人哽咽的道:"子充兄…"亦有一些人圍著費狀元,叫道:"攔住賈環."

賈環看著被人群圍著費狀元,手卻指著甯鍍,道:"把他帶走."他當然不可能如費狀元的意!忠誠的士卒們撲上,將心中正罵娘,感慨的甯鍍抓走.

甯鍍正在想:都是罵賈環,為什麼費子充得那麼高的評價?突然被抓,淒厲的大叫,"賈賊,你敢?你敢…?"

"我與甯鍍有舊怨!"賈環丟下一句話,帶著親衛撤離皇極殿廣場.這是他對第一個問題的回答:誰想殺我,我就先將他干掉.

廣場上群情激昂的文臣們,略感茫然的看著賈環帶著親衛迅速撤離的背影.這算怎麼回事?不應該是賈環下令抓費敏政.大家齊心協力的反抗,日後青史稱頌嗎?

剛剛激起的同仇敵愾的情緒,就這樣撂在半空中!賊難受.一拳打在棉花中.

他們這是勝利了,還是失敗了?接下來,怎麼辦?繼續抗爭嗎?能懲罰賈環嗎?賈環今天在殿外的目的是什麼?

費敏政神情略複雜的看著賈環等人離開.微微思索著.






賈環根本沒打算在皇極殿外的廣場上和百官硬頂.他的目的達到後就離開.賈環離開皇極殿後,去順天府衙門.順天府府尹孫嘉並非一個強硬的人.

稍後,孫府尹稱病.順天府的政務,官印轉交給順天府同知,賈政的門生傅試手中.實際的處理者是武英殿中的書院團隊.





皇極殿中,廣場上的消息早就如流水般的傳進來.漢王老淚縱橫,不斷朝衛弘,齊馳,吳王,北靜王哭訴.

但,指望文官政治出現雛形的周朝文官們關心遠支皇族子弟死活,為其奔走,這基本不可能.甯鍍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應該站的位置在哪里!

稍後,群臣回到皇極殿中.

衛弘看了看,十三道掌道禦史與六科都給事中都到,對群臣道:"本官決意致仕!只負責天子葬禮事宜.國不可一日無君.擁立新君,諸位想一想後,廷議吧.日常的朝政,齊伯圭和六部尚書協商著辦吧!"

齊馳向衛弘行禮,道:"下官自當竭力."

曾縉,殷鵬,趙鶴齡,孟何,刑部周尚書五人俱向衛弘行禮.

刑部侍郎施世俊為華墨心腹,忍不住問道:"衛相,賈環怎麼處理?"

衛弘心中的情緒陡然爆發,他昨晚至今一肚子火沒發,捏著鼻子配合賈環.盯著施世俊,冷聲道:"你殺得了他,盡管去.老夫沒攔著你."

施世俊噤口不言.看一看同黨大理寺卿李康適.

衛弘吩咐西苑跟著來的老太監袁琪(燕王母親周貴妃的舊人),和六宮都太監夏守忠,留下面面相覷的百官,自顧的回府.

吳王跟著離開離開.他有資格,但是,他一樣不想管事.





夜晚時分,戶部尚書趙鶴齡坐著一定青呢小轎到衛府中拜訪.書童將他領到書房中.

少頃,衛弘穿著件灰色的便服過來,對起身迎接的趙鶴齡擺擺手,語氣蕭索的道:"鶴齡,坐."

寒暄幾句,彙報著皇極殿中的情況,趙鶴齡道:"衛相,大臣們都在串聯,和住在南三所的皇子們溝通.擁立之事,您真的不管了?"


現在有兩個問題:第一,處理賈環弑君之罪.第二,擁立新帝.按理說,群情激憤,當以第一個問題優先.但,今日衛大學士在皇極殿中公開提出皇位的事.在不自覺中,第二個問題便優先了.

因為,朝堂袞袞諸公都看得明白,賈環軍權在手,根本無法定罪.朝堂內部,有人想和賈環拼個魚死網破,有人則是建議等待來日.意見根本無法統一.

衛弘冷笑道:"老夫出這個頭,有何好處?贊成廷推出的人選,賈子玉會同意?他都內定燕王了.同意燕王,百官會同意?只怕全部都要罵我誤國,拿我和賈子玉的私交說事."

趙鶴齡尷尬的一笑.確實會這樣.其實,都知道新帝的人選其實要賈環同意.據聞,已經有人決定暗中刺殺賈環.比如,漢王府的一些人.

衛弘喝著茶,歎口氣,道:"鶴齡,這是一個政治游戲.你看得透功名利祿,可以辭官不做.參悟不透,那就忍著賈環吧."

趙鶴齡聽出點味道來,小心翼翼的問道:"衛相,你的意思是…"不是他以小人之心揣度,他是真的覺得朝堂中有人在配合賈環行事.弑君的名聲難聽,但和賈環合作的利益有多大?

他其實和賈府關系不錯的.

衛弘郁悶且不滿的道:"雍治天子殺聞道書院諸書生,確實沒道理.如今這局勢,賈環將天子殺都殺了.老夫還能如何?發動百官執意和他對抗,最終是什麼結果?"

賈環肯定不會束手就擒.鬧起來,那就只有殺人.屆時,政局動蕩,天下大亂,他當這個曆史罪人嗎?

上午時,賈環在西苑和他談過.他為宰輔,天子死後穩定局面是他的職責.既然賈環沒有篡位的意圖,他內心里覺得賈環比漢王那些人靠譜.

所以,他配合賈環拋出"國不可一日無君"的議題,刻意突出齊馳的地位.

但也僅此而已.就像他訓斥施世俊的,你要能把賈環殺了,是你的本事,我肯定不攔著.賈環當著他的面殺雍治皇帝,他內心中很不滿.

趙鶴齡輕輕的點頭,"衛相說的是."

身居廟堂之高,誰會因為情緒,而去做某一件事?都是要算算利益得失的.現在的形勢很明顯,和賈環對抗沒有好結果.賈環願意給梯子,還是有人願意下來.當然,也有人選擇和賈環死磕.

他突然有點明白今日皇極殿外怎麼回事.

當鍾聲響起時,百官彙聚皇極殿中,就意味著權力彙聚在此.衛相無意出頭,那權力就下發給七卿,"廷議".這給了賈環可操作的空間.

賈環等在皇極殿外,是為了當靶子.第一,百官們的仇恨,目光都吸引在賈環身上,實則是暗度陳倉.合作對象,只怕包括北靜王,齊馳.

賈環現在出面擁立燕王,百官必然反對!但,若是廷議選出來的呢?百官如何?怕是要被分化吧!就像衛相說的,看得透名利的,辭官.看不透,那就忍著.

第二,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百官今日在皇極殿外質問賈環,一些話,講的比較透.賈環兩手都硬:給百官發泄的機會,途徑(堵他),同時震懾(甯鍍).

掀起第二次攻擊賈環的輿論,將會在何時?若是帝位定下來,屆時,又有什麼意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