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這個項目不錯

比如竹鼠,它有著齧齒動物特有的高繁殖率,它一年四季都可以發情,配種之後大約不到六十天就可以產仔,一胎能夠產仔十幾只,大約過幾十天,這些幼仔就能夠長到兩公斤左右,又可以開始繁殖了.

這樣的速度,在沒有天敵的養殖場里,一對竹鼠一年就可以繁衍成一個幾百只竹鼠的大家族.

竹鼠的食性也很雜,只要是纖維比較粗大的植物,各種草,竹子,甘蔗梢,樹枝等等都可以作為它的食物,另外再補充一些微量元素,打打疫苗,這就是全部成本了,平均一斤的成本也就幾塊錢.

而惠民貿易公司跟養殖簽訂的合同里竹鼠的收購價格是四十塊錢一斤,一只竹鼠出欄的重量平均在四五斤左右,它能產生的利潤就是一百多塊.

想想吧,這個養殖場一年至少能夠出欄竹鼠幾百上千只,這就又是好幾萬的利潤,等以後規模擴大了,利潤也會越來越高.

總而言之,就以現有的規模來計算,這個特種養殖場一年能夠產生的利潤有可能達到十幾萬,這對一個幾百人的小村子來說,是一個天文數字了.

張開山是一個很務實的領導,他當然聽得出饒教授的話里並沒有什麼水份,都很實在,他當然也看得出這個養殖場確實是前途光明.

這讓他很高興,對于他這樣一個分管農業的副縣長來說,猛虎嶺無疑是一個工作的難點,為了把這里的工作搞上去,他以前想過很多辦法,卻都不奏效,現在看來,猛虎嶺脫貧致富有望了.

看完了養殖場,張開山又去了村委會,看了看這段時間生產出來的竹編.

距離上一次宋巧麗來收竹編,已經有十來天了,現在新生產出來的竹編又有了好幾百件了,隨著夏竹毫不藏私的傳授,以及那些婦女們長期的編制,她們的水平都有了不小的提高.

這一批生產出來的竹編,工藝複雜度比上一次有了長足的進步,附加值就要比那些簡單的竹編高得多了,下一次宋巧麗來收竹編的時候,一定會相當驚喜的.

張開山聽說竹編廠第一批產品的銷售額達到了五千多塊,他很有些驚訝,在他印象里,蘇星暉找到這條路子才不滿一個月吧,居然就有了這樣的成績,這太讓他意外了.

在聽夏蘭介紹,村里第二批竹編只怕能賣到一萬多塊錢的時候,張開山就更加驚訝了.

張開山得知這竹編廠的所有員工都是婦女的時候,他表揚夏蘭這個婦女主任的工作做得好,不過夏蘭當然不會貪天之功為己有,她說這都是蘇星暉找來的路子,讓她們這些婦女也能創造價值了.

夏蘭大膽的在張開山面前開玩笑說,自從村里辦起了養殖場和竹編廠,原來最難的計劃生育工作都好做得多了,原來天一黑,村子里的男男女女就都上床了,現在她們都忙著掙錢呢.

夏蘭的話讓張開山開懷大笑,這話雖然有點糙,可是理卻不糙,原來村民們缺乏娛樂,又沒有掙錢的路子,晚上不進行制造人類的活動還能干什麼呢?現在他們有了掙錢的希望,誰不希望多掙點錢呢?


張開山笑過之後,深有感觸的說,看來一切問題的基礎都是經濟啊,經濟搞好了,許多問題就都迎刃而解了.

張開山又問趙忠福,以後村里有了錢,准備怎麼用啊?

趙忠福說,蘇主任跟他們提出了建議,養殖場和竹編廠的利潤積累,除了進行擴大再生產之外,要對村里的基礎建設進行投入,另外,還要在村里辦起閱覽室,修籃球場,豐富村民們的業余生活,讓村民們多學一些知識,個個都成為技術員.

張開山驚訝的道,你們真打算這麼做?

趙忠福點頭說,他們覺得蘇主任的建議非常好,等以後有了錢,他們就這麼辦,既改善村民的生活,又可以提高村民的素質.

張開山贊賞的看了蘇星暉一眼道,你們這個想法非常好,致富了只是實現了物質文明,光這是不夠的,還要實現精神文明,只有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雙豐收,才是社會主義啊!

張開山又問羅平和黃傳勇兩位教授說,你們二位不是說野豬溝適合種植一些經濟作物嗎?都適合種植哪些經濟作物呢?或者說,種植哪些經濟作物能夠獲得最大利益呢?

羅黃兩人對視了一眼,還是羅平開口說,我們覺得以野豬溝的條件,種植一些中藥材是最好的,這些中藥材價值高,特別是杜仲,我們在野豬嶺的西南麓發現了一片野生杜仲林,如果能夠擴大種植面積,以後一定能夠產生可觀的經濟效益的.

杜仲既是一種珍稀喬木,又是名貴中藥,價值非常高,大面積野生林在中國很少見,不過這次羅黃兩人在猛虎嶺就發現了一塊數百畝的野生杜仲林,這是一個非常讓他們欣喜的發現.

不過他們希望能夠大面積的人工種植杜仲,以對杜仲形成有效的保護.

因為杜仲的藥用部位是樹皮,一些人取皮都是胡亂割取,對杜仲樹造成了嚴重傷害,甚至導致它枯死,再加上杜仲生長期太長,容易被其它速生喬木擠壓生長地,這就是杜仲瀕危的原因了.

要有效保護杜仲,就需要大面積人工種植,另外還要合理割取樹皮,不至于真正傷害到杜仲.

張開山聽了沉吟道,種植杜仲嗎?

羅平說,野豬溝這一帶是海拔數百米的山地,氣候宜人,四季溫暖溫潤,是非常適宜杜仲生長的,只不過杜仲的生長期太長,一般要十五到二十年,至少要到十五年以後才能受益.

張開山說,這受益期是不是太久了一點?

羅平連忙說,受益期是久了一點,不過等長成之後,效益是相當可觀的,而且在杜仲林里還可以間植其它的草本中藥材,基本上每年都可以受益.


這樣做的話,既有短期受益的項目,也有長期受益的項目,是非常合理的經濟發展道路.

張開山又問,那杜仲的育苗栽種難度大不大呢?

羅平道,難度並不大,以野豬溝的氣候條件,可以讓村民們到那片野生林去收集杜仲樹種,在十一月間育苗,一年多之後就可以定植了,他們到時候會在現場對具體的技術環節進行指導的.

黃傳勇補充說,這個項目完全可以讓他們學校向上面申報成一個杜仲種植,保護基地項目,可以要到不少撥款呢,因此,除了人工之外,基本上可以不需要地方投資多少.

只要前期不需要太多投資,等杜仲定植之後,就更加不需要太多投資了,只等十五年以後,就可以受益了.

羅平和黃傳勇為了促成這個杜仲保護項目,也算是使盡了渾身解數了,由于野生杜仲林的珍稀,這個項目是很有希望得到上級支持的,這點他們很有把握.

張開山聽了之後,沉吟良久,點頭說,我覺得這個項目不錯,很有前景,這就辛苦你們兩位拿出一個考察報告了.

羅平和黃傳勇都很開心,這個項目當然不能由他們江城農業大學一家來申報,必須要縣政府跟他們一起申報,現在張開山的這種態度,意味著這個項目的成功申報走出了第一步.

張開山又說,還要麻煩你們兩位對猛虎嶺其它地方也做一個全面的考察,看看哪些地方適合發展什麼產業.

羅平和黃傳勇自然也是連連點頭,答應了下來,這件事情他們本來就一直在做,作為農業大學的教授,除了對植物進行研究之外,幫助地方發展農業,也是他們的職責之一.

今天的考察,讓張開山非常欣慰,作為上俊縣分管農業的副縣長,他雖然是縣委常委,可是現在在縣里的地位並不重要,甚至是或多或少的被邊緣化了,他一直希望改變這樣的狀況.

可是這樣的狀況想要改變卻並不容易,九二年隨著鄧公的南巡,經濟建設的地位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如何進行經濟建設,很多地方領導卻是缺乏思路.

在這種情況下,就出現了唯gdp論,gdp怎麼增長最快?那當然是招商引資了,在全國各地都出現了全民招商的奇觀,在上俊縣當然也不例外.

現在的上俊縣,也湧現了一股招商熱潮,在縣城東邊的新城鄉,大批良田被鏟平,開始修建廠房,可是招進來的這些企業,許多都是修了個廠房,就開始找銀行貸款,貸到款後就不見人影了.

這種情況讓張開山很憂慮,現在上俊縣招來的企業能夠正常開工生產的沒幾家,大部分都只征了一塊地,然後就放在了那里.

張開山一直想從自己分管的農業上打開一道突破口,畢竟上俊縣是一個農業大縣,可是這又談何容易?縣領導現在都熱衷于招商引資,發展工業,可謂雄心勃勃,誰會看一眼農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