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甲午風云卷 第三十節 楊度


宋慶的眼睛睜得大大,看著面前的士兵。這些人衣裳襤褸,渾身帶傷,多多少少都少了一些零件,一股難聞難的氣味撲鼻而來。

宋慶回頭問趙剛:“趙知府,這就是你救出來的兵?”

趙剛點點頭,面色非常嚴肅:“宋大人,這些是情況好些的兄弟,哪些缺胳膊少腿的都在後面,大人要不要過去看看。”

宋慶心里想:“好狡猾的趙剛,將差兵放在前面,精兵放在後面,想讓我主動放棄這支軍隊的指揮權。”

為了那兩萬淮軍精銳,宋慶捏著鼻子從頭看到尾,不得不得出結論,這支軍隊實在太濫了。也許臨時招募的乞丐都比這些人強,跟精銳搭不上邊。

“趙大人,你這是何意?”

趙剛不明所以,一幅呆呆的面孔,讓老將軍郁悶不已。

“趙大人,你明明沒有去朝鮮,不知從哪里收羅了幾萬流民糊弄朝廷,難道你以為老父看不出來?”

趙剛高聲喝道:“宋幫辦,沒憑沒據的,你怎麼含血噴人,沒憑沒據的…….。”

聲音雖大,但在宋慶這樣的老狐狸面前,還是看出趙剛的心很虛。

老狐狸微微一笑,決定給對面的小豬上一課

“趙大人,你可知鴨綠江兩邊,朝鮮之地和我方之地有何區別嗎?”

趙剛不明所以,打哈哈道:“隔不過幾里,哪有什麼區別?”

宋慶又是一笑:“趙大人,你錯了,朝鮮一邊盡是黃土,土地貧瘠,而我朝一邊盡是黑土。這些大人您想必不知,要不那會露出這些馬腳。”

趙剛順著宋慶的目光看過去,傷員腳上的黑泥特別顯眼。

趙剛狠狠地跺了一下腳,看樣子是想把這些黑泥全部跺到底里面去。

“那是因為渡河之後,在河灘上踩得…..。”趙剛的聲音越來越小,顯然連自己也不能說服。

宋慶決定繼續打擊這個幼稚的小豬:

“那好,我問你,你不是說殺了多少日本人嗎?怎麼證明?”

“不是說搶了多少糧食嗎,現在何處?”

“不是說搶了多少金銀嗎,現在何處?”

趙剛啞口無言。

宋慶見趙剛服軟了,也就不再深究

“趙大人,此事你我自知。老夫也非薄涼之人,多出的兩萬八千淮軍名額給你三千,其他的老夫負責補上。總不能讓趙大人因為此事被朝廷怪罪吧。”

宋慶居高臨下的作出了決定,趙剛唯唯諾諾,一切都聽命于宋慶。最後,宋慶也說得累了,也就拱手告辭,林走前吩咐趙剛帶領這些軍隊回平寇軍大本營,作出休整的樣子。

宋慶沒有看到的是,當他走後那支軍隊所發生的變化:打繃帶的將繃帶解去,斷腿的奇跡般的將腿從床下伸了出來,全身是血的跳進了河里將血洗去,那些全身帶瘡的忙不疊的將這些惡心的東西丟到外面,大部分人則是將面上的姜汁洗去。

不到半刻鍾的時間,這支軍隊就成功地變樣了,一個人站在遠處看到了這一切,之後匆匆趕到宋慶的營地。

宋慶回到營地,心里十分得意,幾句話揭穿了趙剛的底,平白的了兩萬五千兵額。這些兵他准備先招八成,多出來的五千兵額就留給自己了。這時,一個小校跑進來稟告

“將軍大人,營外有舉子楊度求見。”

宋慶對讀書人素來尊敬,急忙對小校說道:“快快有情。”


過了片刻,楊度走了進來,對宋慶深施一禮

“湘潭楊度見過大人。”

宋慶:“不必多禮,不知楊舉人是何人高足?”

楊度說道:“家師乃船山老人。”

宋慶聽了,臉色立刻就陰沉下來

船山老人王闿運與他的關系可不一般,當年湘軍攻破江甯,一時風光無二,就動了修史的念頭。而王闿運不僅才名頗盛,而且與許多湘軍將領多有交往且關系很深,更是曾國藩的得力幕僚,由此,王闿運自然成了撰寫《湘軍志》的最佳人選。光緒元年,由曾國藩長子曾紀澤出面,力邀王闿運主修《湘軍志》。

王闿運花兩年時間,寫下了洋洋灑灑11萬字的《湘軍志》。在書里,他除褒揚湘軍的功勳戰績外,對湘軍創建初期的屢戰屢敗,對曾國荃攻破江甯後的縱軍擄掠搶劫,對曾國藩戰役指揮的“用將則勝,自將則敗”,毫不隱瞞,一一道來。

王闿運如此作為,著實令湘軍將領始料未及。他們本想借助王闿運的生花妙筆來為他們歌功頌德,沒想到王闿運卻將他們的傷疤和隱私暴露無遺。由此,湘軍將領一致認為王闿運寫的《湘軍志》是“謗書”,“殺人成性”的曾國荃更是暴跳如雷,揚言要“宰”了王闿運。

而向宋慶這樣的將領則受到了更大的傷害,本來之前已經賞戴雙眼花翎,移授四川提督。等到《湘軍志》寫完,就被調到奉天軍務會辦八年後又移至旅順,一呆就是十二年,不能說《湘軍志》一點影響都沒有。

所以,宋慶冷冷的說道

“送客”

手下士兵見宋慶臉色不對,上去七手八腳的將楊度架走了。

楊度不知道這層原因,平白糟了一番羞辱,心中憤憤不平,末了一跺腳,去找趙剛去了。

等到了趙剛營地,楊度將自己的名帖送了進去,靜靜地站在營門口。

突然間,大營內一片喧嘩,隨後一匹快馬旋風般的跑了過來,片刻便跑到楊度面前。馬上騎士奮力將一帶,馬匹人立而起由,騎士順勢下馬,向楊度行禮道

“閣下可是《濟世新篇》的楊皙子嗎?”

楊度見這人衣著不整,臉上竟然還有飯粒,就沒有回話,高傲的點點頭。

那人也不以為意,將馬牽過來,對楊度說:

“請楊兄上馬。”

楊度也不客氣,翻身上馬,那人在前面牽著馬。

這馬走的甚是平穩,楊度在馬上十分愜意,就問那個牽馬的

“你家知府現在何處?”

那牽馬的回了一句

“過一會就見著了。”

果然走了一會,過了一排拒馬,面前突然開闊起來,一大片平地中,一個巨大的帳篷孤零零立在那里,在門口處分列了兩排士兵,見到楊度坐在馬上,齊呼:

“知府大人”

楊度聽了,大吃一驚,急忙想下馬。

那牽馬的後退一步,抬手輕輕一按,楊度就下不去,急得嘴上說:“趙知府,為何相戲?”

趙剛正色說道:“楊兄,並非相戲,不過敬重樣兄七斗之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