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五  魏四

○獻書秦王

……獻書秦王曰:“昔竊聞大王之謀出事于梁,謀恐不出于計矣,願大王之

熟計之也。梁者,山東之要也。有蛇于此,擊其尾,其首救;擊其首,其尾救;

擊其中身,首尾皆救。今梁王天下之中身也。秦攻梁者,是示天下要斷山東之脊

也,是山東首尾皆救中身之時也。山東見亡必恐,恐必大合,山東尚強,臣見秦

之必大憂可立而待也。臣竊為大王計,不如南出事于南方,其兵弱,天下必能救,

地可廣大,國可富,兵可強,主可尊。王不聞湯之伐桀乎?試之弱密須氏以為武

教,得密須氏而湯之服桀矣。今秦國與山東為讎,不先以弱為武教,兵必大挫,

國必大憂。”秦果南攻藍田、鄢郢。

○八年謂魏王

八年,……謂魏王曰:“昔曹恃齊而輕晉,齊伐釐、莒而晉人亡曹。繒恃齊

以悍越,齊和子亂而越人亡繒。鄭恃魏以輕韓,伐榆關而韓氏亡鄭。原恃秦、翟

以輕晉,秦、翟年谷大凶而晉人亡原。中山恃齊、魏以輕趙,齊、魏伐楚而趙亡

中山。此五國所以亡者,皆其所恃也。非獨此五國為然而已也,天下之亡國皆然

矣。夫國之所以不可恃者多,其變不可勝數也。或以政教不修、上下不輯而不可

恃者,或有諸侯鄰國之虞而不可恃者,或以年谷登,畜積竭盡而不可恃者,或化

于利,比于患。臣以此知國之不可必恃也。今王恃楚之強而信春申君之言,以是

質秦而久不可知。即春申君有變,是王獨受秦患也。即王有萬乘之國而以一人之

心為元也。臣以此為不完,願王之熟計之也。”

○魏王問張旄

魏王問張旄曰:“吾欲與秦攻韓,何如?”張旄對曰:“韓且坐而胥亡乎?

且割而從天下乎?”王曰:“韓且割而從天下。”張旄曰:“韓怨魏乎?怨秦乎?”

王曰:“怨魏。”張旄曰:“韓強秦乎?強魏乎?”王曰:“強秦。”張旄曰:

“韓且割而從其所強與所不怨乎?且割而從其所不強與其所怨乎?”王曰:“韓

將割而從其所強與其所不怨。”張旄曰:“攻韓之事王自知矣。”

○客謂司馬食其

客謂司馬食其曰:“慮久以天下為可一者,是不知天下者也;欲獨以魏支秦

者,是又不知魏者也。謂茲公不知此兩者,又不知茲公者也。然而茲共為從,其

說何也?從則茲公重,不從則茲公輕,茲公之處重也,不實為期。子何不疾及三

國方堅也,自賣于秦,秦必受子。不然,橫者將圖子以合于秦,是取子之資而以

資子之讎也。”

○魏秦伐楚

魏、秦伐楚,魏王不欲。樓緩謂魏王曰:“王不與秦攻楚,楚且與秦攻王。

王不如令秦、楚戰,王交制之也。”

○穰侯攻大梁

侯攻大梁,乘北郢,魏王且從。謂穰侯曰:“君攻楚得宛、穰以廣陶,攻齊

得剛、博以廣陶,得許、鄢陵以廣陶,秦王不問者何也?以大梁之未亡也。今日

大梁亡,許、鄢陵必議,議則君必窮。為君計者,勿攻便。”

○白珪謂新城君

白珪謂新城君曰:“夜行者能無為奸,不能禁狗使無吠己也。故臣能無議君

于王,不能禁人議臣于君也。”

○秦攻韓之管

秦攻韓之管,魏王發兵救之。昭忌曰:“夫秦強國也,而韓、魏壤梁,不出

攻則已,若出攻,非于韓也必魏也。今幸而遇韓,此魏之福也。王若救之,夫解

攻者,必韓之管也;致攻者,必魏之梁也。”魏王不聽,曰:“若不因救韓,韓

怨魏,西合于秦,秦、韓為一,則魏危。”遂救之。

秦果釋管而攻魏。魏王大恐,謂昭忌曰:“不用子之計禍至,為之奈何?”

昭忌乃為之見秦王曰:“臣聞明主之聽也,不以挾私為政,是參行也。願大王無

攻魏,聽臣也。”秦王曰:“何也?”昭忌曰:“山東之從時合時離,何也哉?”

秦王曰:“不識也。”曰:“天下之合也,以王之不必也;其離也,以王之必也。

今攻韓之管,國危矣,未卒而移兵于梁,合天下之從,無精于此者矣。以為秦之

求索,必不可支也。故為王計者,不如齊趙。秦已制趙,則燕不敢不事秦,荊、

齊不能獨從。天下爭敵于秦則弱矣。”秦王乃止。

○秦趙構難而戰

秦、趙構難而戰。謂魏王曰:“不如齊、趙而構之秦。王不構趙,趙不以毀

構矣;而構之秦,趙必複斗,必重魏;是並制秦、趙之事也。王欲焉而收齊、趙

攻荊,欲焉而收荊、趙攻齊。欲王之東長之,待之也。”

○長平之役

長平之役,平都君說魏曰:“王胡不為從?”魏王曰:“秦許吾以垣雍。”

平都君曰:“臣以垣雍為空割也。”魏王曰:“何謂也?”平都君曰:“秦、趙

久相持于長平之下而無決。天下合于秦則無趙,合于趙則無秦。秦恐王之變也,

國外以垣雍餌王也。秦戰勝趙,王敢責垣雍之割乎?’王曰:‘不敢。’秦戰不

勝趙,王能令韓出垣雍之割乎?王曰:‘不能。’臣故曰垣雍空割也。”魏王曰:

“善。”

○樓梧約秦魏

樓梧約秦、魏,將令秦王遇于境。謂魏王曰:“遇而無相,秦必置相。不聽

之,則交惡于秦;聽之,則後王之臣,將皆務事諸侯之能令于王之上者。且遇于

秦而相秦者,是無齊也,秦必輕王之強矣。有齊者不若相之,齊必喜,是以有雍

者與秦遇,秦必重王矣。”

○芮宋欲絕秦趙之交

芮宋欲絕秦、趙之交,故令魏氏收秦太後之養地。秦王于秦。芮宋謂秦王曰:

“魏委國于王而王不受,故委國于趙也。李郝謂臣曰:‘子言無秦,而養秦太後

以地,是欺我也。’故敝邑收之。”秦王怒,遂絕趙也。

○為魏謂楚王

為魏謂楚王,曰:“索攻魏于秦,秦必不聽王矣,是智困于秦而交疏于魏也。

楚、魏有怨,則秦重矣。故王不如順天下,遂伐齊,與魏便地,兵不傷,交不變,

所欲必得矣。”

○管鼻之令翟強與秦事

管鼻之令翟強與秦事。謂魏王曰:“鼻之與強猶晉人之與楚人也。晉人見楚

人之急,帶劍而緩之;楚人惡其緩而急之。令鼻之入秦之傳舍,舍不足以舍之。

強之入,無蔽于秦者。強,王貴臣也,而秦若此其甚,安可?”

○成陽君欲以韓魏聽秦

成陽君欲以韓、魏聽秦,魏王弗利。白圭謂魏王曰:“王不如陰侯人說成陽

君曰:‘君入秦,秦必留君,而以多割于韓矣。韓不聽,秦必留君,而伐韓矣。

故君不如安行求質于秦。’成陽君必不入秦,秦、韓不敢合,則王重矣。”

○秦拔甯邑

秦拔甯邑,魏王令之謂秦王曰:“王歸甯邑,吾請先天下構。”魏魏王曰:

“王無聽。魏王見天下之不足恃也,故欲先構。夫亡甯者,宜割二甯以求構;夫

得甯者,安能歸甯乎?”

○秦罷邯鄲

秦罷邯鄲,攻魏,取甯邑。吳慶恐魏王之構于秦也,謂魏王曰:“秦之攻王

也,王知其故乎?天下皆曰王近也。王不近秦,秦之所去。皆曰王弱也。王不弱

二周。秦人去邯鄲過二周而攻王者,以王為易制也。王亦知弱之召攻乎?”

○魏王欲攻邯鄲

魏王欲攻邯鄲,季梁聞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頭塵不去,往見王曰:

“今者臣來,見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駕,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

‘君之楚,將奚為北面?’曰:“吾馬良。’臣曰:‘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臣曰:‘用雖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禦者善。’此是

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今王動欲成霸王,舉欲信于天下。恃王國之大,兵之精

銳,而攻邯鄲,以廣地尊名,王之動愈數,而離王愈遠耳。猶至楚而北行也。”

○周肖謂宮他

周肖謂宮他曰:“子為肖謂齊王曰,肖願為外臣。令齊資我于魏。”宮他曰:

“不可,是示齊輕也。夫齊不以無魏者以害有魏者,故公不如示有魏。公曰:

‘王之所求于魏者,臣請以魏聽。’齊必資公矣,是公有齊,以齊有魏也。”

○周最善齊

周最善齊,翟強善楚。二子者欲傷張儀欲魏。張子聞之,因使其人為見者嗇

夫,聞見者,因無敢傷張子。

○周最入齊

周最入齊,秦王怒,令姚賈讓魏王。魏王為之謂秦王曰:“魏之所以為王通

天下者,以周最也。今周最遁寡人入齊,齊無通于天下矣。敝邑之事王,亦無齊

累矣。大國欲急兵,則趣趙而已。”

○秦魏為與國

秦、魏為與國。齊、楚約而欲攻魏,魏使人求救于秦,冠蓋相望,秦救不出。

魏人有唐且者,年九十余,謂魏王曰:“老臣請出西說秦,令兵先臣出可乎?”

魏王曰:“敬諾。”遂約車而遣之。唐且見秦王,秦王曰:“丈人芒然乃遠至此,

甚苦矣。魏來求救數矣,寡人知魏之急矣。”唐且對曰:“大王已知魏之急而救

不至者,是大王籌筴之臣無任矣。且夫魏一萬乘之國,稱東藩,受冠帶,祠春秋

者,以為秦之強足以為與也。今齊、楚之兵已在魏郊矣。大王之救不至,魏急則

且割地而約齊、楚,王雖欲救之,豈有及哉?是亡一萬乘之魏而強二敵之齊、楚

也。竊以為大王籌筴之臣無任矣。”秦王喟然愁悟,遽發兵,日夜赴魏。齊楚聞

之,乃引兵而去。魏氏複全,唐且之說也。

○信陵君殺晉鄙

信陵君殺晉鄙,救邯鄲,破秦人,存趙國,趙王自郊迎。唐且謂信陵君曰:

“臣聞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

陵君曰:“何謂也?”對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

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殺晉鄙,

救邯鄲,破秦人,存趙國,此大德也。今趙王自郊迎,卒然見趙王,臣願君之忘

之也。”信陵君曰:“無忌謹受教。”

○魏攻管而不下

魏攻管而不下。安陵人縮高其子為管守。信陵君使人謂安陵君曰:“君其遣

縮高,吾將仕之以五大夫,使為持節尉。”安陵君曰:“安陵小國也,不能必使

其民,使者自往請。”使道使者至縞高之所,複信陵君之命。縮高曰:“君之幸

高也,將使高攻管也。夫以父攻子守,人大笑也。是臣而下,是倍主也。父教子

倍。亦非君之所喜也。敢再拜辭。”

使者以報信陵君,信陵君大怒,遣大使之安陵曰:“安陵之地亦猶魏也。今

吾攻管而不下,則秦兵及我,社稷必危矣。願君之生束縮高而致之。若弗致也,

無忌將發十萬之師以造安陵之城。”安陵君曰:“吾先君成侯受詔襄王以守此地

也,手受大府之憲。憲之上篇曰:“子弑父,臣弑君,有常不赦。國雖大赦,降

城亡子不得與焉。’今縮高謹解大位以全父子之義,而君曰‘必生致之’,是使

我負襄王詔而廢大府之憲也,雖死終不敢行。”

縮高聞之曰:“信陵君為人悍而自用也。此辭反,必為國禍。吾已全己無為

人臣之義矣,豈可使吾君有魏患也。”乃之使者之舍,刎頸而死。信陵君聞縮高

死,素服縞素辟舍,使使者謝安陵君曰:“無忌,小人也,困于思慮,失言于君,

敢再拜釋罪。”

○魏與龍陽君共船而釣

魏王與龍陽君共船而釣,龍陽君得十余魚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

是,何不相告也?”對曰:“臣無敢不安也。”王曰:“然則何為涕出?”曰:

“臣為王之所得魚也。”王曰:“何謂也?”對曰:“臣之始得魚也,臣甚喜,

後得又益大,今臣直欲棄臣前之所得矣。今以臣凶惡,而得為王拂枕席。今臣爵

至人君,走人于庭,辟人于途。四海之內美人亦甚多矣,聞臣之得幸于王也,必

褰裳而趨王。臣亦猶曩臣之前所得魚也,臣亦將棄矣,臣安能無涕出乎?”魏王

曰:“誤!有是心也,何不相告也?”于是布令于四境之內曰:“有敢言美人者

族。”

由是觀之,近習之人,其摯讒也固矣,其自篡繁也完矣。今由千里之外欲進

美人,所效者庸必得幸乎?假之得幸,庸必為我用乎?而近習之人相與怨我,見

有禍,未見有福;見有怨,未見有德,非用知之術也。

○秦攻魏急

秦攻魏急。或謂魏王曰:“棄之不如用之之易也,死之不如棄之之易也。能

棄之弗能用之,能死之弗能棄之,此人之大過也。今王亡地數百里,亡城數十,

而國患不解,是王棄之,非用之也。今秦之強也,天下無敵,而魏之弱也甚,而

王以是質秦,王又能死而弗能棄之,此重過也。今王能用臣之計,虧地不足以傷

國,卑體不足以苦身,解患而怨報。

“秦自四境之內,執法以下至于長輓者,故畢曰:‘與嫪氏乎?與呂氏乎?’

雖至于門閭之下,廊廟之上,欲之如是也。今王割地以賂秦,以為嫪毐功;卑體

以尊秦,以因嫪毐。王以國贊嫪毐,以嫪毐勝矣。王以國贊嫪氏,太後之德王也,

深于骨髓,王之交最為天下上矣。秦、魏百相交也,百相欺也。今由嫪氏善秦而

交為天下上,天下孰不棄呂氏而從嫪氏?天下必合呂氏而從嫪氏,則王之怨報矣。”

○秦王使人謂安陵君

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

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于先生,願終守之,弗敢

易。”秦王不說。安陵君因使唐且使于秦。秦王謂唐且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

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

為長者,故不錯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

唐且對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生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

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謂唐且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且對曰:

“臣未嘗聞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萬,流血千里。”唐且曰:“大

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爾。”唐且曰: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

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

發,休祲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

今日是也。”挺劍而起,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

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