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本紀第四

○太宗一

太宗神功聖德文武皇帝諱炅,初名匡乂,改賜光義,即位之二年改今諱,宣

祖第三子也,母曰昭憲皇後杜氏。初,後夢神人捧日以授,已而有娠,遂生帝于

浚儀官舍。是夜,赤光上騰如火,閭巷聞有異香,時晉天福四年十月七日甲辰也。

帝幼不群,與他兒戲,皆畏服。及長,隆准龍顏,望之知為大人,儼如也。性嗜

學,宣祖總兵淮南,破州縣,財物悉不取,第求古書遺帝,恒飭厲之,帝由是工

文業,多藝能。仕周至供奉官都知。太祖即位,以帝為殿前都虞候,領睦州防禦

使。親征澤、潞,帝以大內點檢留鎮,尋領泰甯軍節度使。征李重進,為大內都

部署,加同平章事、行開封尹,再加兼中書令。征太原,改東都留守,別賜門戟,

封晉王,序班宰相上。

開寶九年冬十月癸丑,太祖崩,帝遂即皇帝位。乙卯,大赦,常赦所不原者

咸除之。丙辰,群臣表請聽政,不許。丁巳,宰相薛居正等固請,乃許,即日移

禦長春殿。庚申,以弟廷美為開封尹兼中書令,封齊王;先帝子德昭為永興軍節

度使兼侍中,封武功郡王;德芳為山南西道節度使、興元尹、同平章事。薛居正

加左仆射,沈倫加右仆射,盧多遜為中書侍郎,曹彬仍樞密使,並同平章事。楚

昭輔為樞密使,潘美為宣徽南院使,內外官進秩有差。詔茶、鹽、榷酤用開寶八

年額。十一月癸亥朔,帝不視朝。甲子,追冊故尹氏為淑德皇後,越國夫人符氏

為懿德皇後。戊辰,罷州縣奉戶。庚午,詔諸道轉運使察州縣官吏能否,第為三

等,歲終以聞。命諸州大索知天文術數人送闕下,匿者論死。乙亥,命權知高麗

國事王伷為高麗國王。癸未,幸相國寺。己丑,遣著作郎馮正、佐郎張玘使契丹

告哀。詔文武官由譴累不齒者,有司毋得更論前過。十二月己亥,置直舍人院。

甲寅,禦乾元殿受朝,樂縣而不作。大赦,改是歲為太平興國元年。命太祖子及

齊王廷美子並稱皇子,女並稱皇女。丁巳,置三司副使。戊午,契丹遣使來賻。

己未,幸講武池,遂幸玉津園。庚申,節度使趙普、向拱、張永德、高懷德、馮

繼業、張美、劉廷讓來朝。

二年春正月壬戌,以大行殯,不視朝。丙寅,禁居官出使者行商賈事。戊辰,

親試禮部舉人。甲戌,上大行皇帝諡曰英武聖文神德,廟號太祖。丙子,幸相國

寺,還,禦東華門觀燈。庚辰,閱禮部貢士十舉至十五舉者百二十人,並賜出身。

戊子,命邕州廣源州酋長坦坦綽儂民富為檢校司空、禦史大夫、上柱國。辛卯,

幸講武池。置江南榷茶場。二月甲午,契丹遣使來賀即位及正旦。吳越國遣使來

貢。罷南唐鐵錢。庚子,帝改名炅。壬寅,大宴崇德殿,不作樂。乙巳,幸新鑿

池,遂幸講武池,宴射玉津園。丁未,占城國遣使來貢。己酉,令江南諸州鹽先

通商處悉禁之。戊午,幸太平興國寺,遂幸造船務。還,幸建隆觀。三月壬戌朔,

始立試官銜選限。己卯,以河陽節度使趙普為太子少保。己丑,幸開寶寺。置威

勝軍。禁江南諸州銅。許契丹互市。夏四月辛卯,大食國遣使來貢。丁酉,契丹

遣使來會葬。乙卯,葬太祖于永昌陵。五月壬戌,河南法曹參軍高丕、伊闕縣主

簿翟嶙、鄭州滎澤令申廷溫坐不勤事,並免。癸亥,向拱、張永德、張美、劉廷

讓皆罷節鎮,為諸衛上將軍。乙丑,幸新水硙,遂幸玉津園宴射。丙寅,詔繼母

殺子及婦者同殺人論。庚午,宴崇德殿,不作樂。遣辛仲甫使契丹。甲戌,以十

月七日為乾明節。己卯,祔太祖神主于廟,以孝明皇後王氏配,又以懿德皇後符

氏、淑德皇後尹氏祔別廟。庚辰,詔作北帝宮于終南山。癸未,幸新水硙,遂宴

射玉津園。六月辛卯朔,白龍見邠州要策池中。乙卯,幸開寶寺,遂幸飛龍院,

賜從官馬。是月,磁州保安等縣墨蟲生,食桑葉殆盡。颍州大水。秋七月庚午,

詔諸庫藏敢變權衡以取羨余者死。癸未,钜鹿、沙河步屈食桑、麥,河決滎澤、

頓丘、白馬、溫縣。閏月己亥,幸白鶻橋,臨金水河。己酉,河溢開封等八縣,

害稼。甲寅,詔發潭州兵擊梅山洞賊。丁巳,有司上閏年輿地版籍之圖。令支郡

得專奏事。八月癸亥,黎州兩林蠻來貢。乙丑,平海軍節度使陳洪進來朝。癸酉,

以觀燈,遂幸相國寺。戊寅,詔作崇聖殿。是月,陝、澶、道、忠、壽諸州大水,

钜鹿步蝻生,景城縣雹。九月乙未,幸弓箭院,遂幸新修三館。壬寅,幸新水硙,

遂幸西禦園宴射。丁未,渤尼國遣使來貢,山後兩林蠻來獻馬。辛亥,幸講武台

大閱。容州初貢珠。乙卯,鎮海、鎮東軍節度使錢惟濬來朝。丙辰,狩近郊。丁

巳,吳越王遣使乞呼名,不允。是月,興州江水溢,濮州大水,汴水溢。

冬十月戊午朔,賜百官及在外將校、長吏冬服。辛酉,契丹來賀乾明節。己

巳,幸京城西北,觀衛士與契丹使騎射,遂宴苑中。己巳,群臣請舉樂,表三上,

從之。丙子,詔禁天文卜相等書,私習者斬。辛巳,畋近郊。初榷酒酤。十一月

丁亥朔,日有食之,既。庚寅,日南至,帝始受朝。甲午,遣李瀆等賀契丹正旦。

丁酉,禁江南諸州新小錢,私鑄者棄市。癸丑,幸禦龍弓箭直營,賜軍士錢帛有

差。十二月丁巳朔,試諸州所送天文術士,隸司天台,無取者黥配海島。庚午,

畋近郊。癸酉,詔定晉州礬法,私煮及私販易者罪有差。辛巳,幸新水硙。高麗

國王使其子元輔來賀即位。

三年春正月丙戌朔,不受朝,群臣詣閣賀。庚寅,殿直霍瓊坐募兵劫民財,

腰斬。甲午,浚汾河。雅州西山野川路蠻來朝。戊戌,開襄、漢漕渠,渠成而水

不上,卒廢。己亥,光祿丞李之才坐擅入酒邀同列飲殿中,除名。庚子,罷陳州

蔡河舟算。辛丑,浚廣濟、惠民及蔡三河,治黃河堤。乙巳,浚汴口。己酉,命

修《太祖實錄》。辛亥,命群臣禱雨。癸丑,京畿雨足。二月丙辰,幸鄭國公主

第。以三館新修書院為崇文院。丁巳,詔班諸州錄事、縣令、簿尉曆子合書式。

甲子,罷昌州七井虛額鹽。丙寅,泗州錄事參軍徐璧坐監倉受賄出虛券,棄市。

辛未,幸西綾錦院,命近臣觀織室機杼,還,幸崇文院觀書。詔鑿金明池。甲申,

禁沿邊諸郡闌出銅錢。制西京新修殿名。三月乙酉朔,貝州清河民田祚十世同居,

詔旌其門閭,複其家。辛丑,監海門戍、殿直武裕坐奸贓棄市。壬寅,秦州言,

戎酋王泥豬寇八狼戍,巡檢劉崇讓擊敗之,梟其首以徇。己酉,吳越國王錢俶來

朝。壬子,幸開寶寺。是月,壽州甘露降。夏四月乙卯朔,命群臣禱雨。召華山

道士丁少微。丙辰,禁民自春及秋毋捕獵。庚午,幸建隆觀,遂幸西染院,又幸

造船務。乙亥,置諸道轉運判官。己卯,陳洪進獻漳、泉二州,凡得縣十四、戶

十五萬一千九百七十八、兵萬八千七百二十七。庚辰,幸城南觀麥,遂幸玉津園

宴射。辛巳,侍禦史趙承嗣坐監市征隱官錢,棄市。癸未,以陳洪進為武甯軍節

度使、同平章事。錢俶乞罷所封吳越國王,及解天下兵馬大元帥,並寢書詔不名

之命,歸其兵甲,求還,不許。是月,河決獲嘉縣。五月乙酉,赦漳、泉,仍給

複一年。錢俶獻其兩浙諸州,凡得州十三、軍一、縣八十六、戶五十五萬六百八

十、兵一十一萬五千三十六。丁亥,封錢俶為淮海國王,其子惟濬徙淮南軍節度

使,惟治徙鎮國軍節度使。戊子,赦兩浙,給複如漳、泉。癸巳,遣李從吉等使

契丹。乙未,占城國遣使獻方物。壬寅,定難軍節度使李克睿卒,子繼筠立。乙

巳,以繼筠襲定難軍節度使。幸殿前都指揮使楊信第視疾。戊申,以秦州節度判

官李若愚子飛雄矯制乘驛至清水縣,縛都巡檢周承瑨及劉文裕、馬知節等七人,

將劫守卒據城為叛,文裕覺其詐,禽縛飛雄按之,盡得其狀,詔誅飛雄及其父母

妻子同產,而哀若愚宗奠無主,申戒中外臣庶,自今子弟有素懷凶險、屢戒不悛

者,尊長聞諸州縣,錮送闕下,配隸遠處,隱不以聞,坐及期功以上。六月戊午,

複給乘驛銀牌。壬午,秦州清水監軍田仁朗擊破西羌,斬獲甚眾。癸未,詔太平

興國元年十月乙卯以來諸職官以贓致罪者,雖會赦不得敘,永為定制。是月,泗

州大水,汴水決甯陵縣。秋七月乙酉,大雨震電,西窯務藁聚焚。壬辰,右千牛

衛上將軍李煜卒,追封吳王。戊戌,金鄉縣民李光襲十世同居,詔旌其門。庚戌,

改明德門為丹鳳門。壬子,中書令史李知古坐受賕擅改刑部所定法,杖殺之。八

月癸丑,幸南造船務,遂幸玉津園宴射。滑州黃河清。丙辰,詔兩浙發淮海王緦

麻以上親及管內官吏赴闕。辛未,夷州蠻任朗政來貢。癸酉,詹事丞徐選坐贓,

杖殺之。甲戌,群臣請上尊號曰應運統天聖明文武皇帝,許之。九月甲申,親試

禮部舉人。壬子,以布衣張遁為襄邑縣主簿,張文旦濮陽縣主簿。冬十月癸丑朔,

契丹遣使來賀乾明節。高麗國王遣使來貢。庚申,幸武功郡王德昭邸,遂幸齊王

邸,賜齊王銀萬兩、絹萬匹,德昭、德芳有差。辛酉,複兗州曲阜縣襲封文宣公

家。庚午,畋近郊。是月,河決靈河縣。十一月丙申,祀天地于圜丘,大赦。禦

乾元殿受尊號。庚子,幸齊王邸。丙午,以郊祀,中外文武加恩。十二月乙丑,

幸講武台觀機石連弩。庚午,畋近郊。戊寅,契丹遣使來賀正旦。己卯,置三司

推官、巡官。

四年春正月丁亥,命太子中允張洎、著作佐郎句中正使高麗,告以北伐。遣

官分督諸州軍儲輸太原行營。庚寅,以宣徽南院使潘美為北路都招討制置使,分

命節度使河陽崔彥進、彰德李漢瓊、彰信劉遇、桂州觀察使曹翰,副以衛府將直,

四面進討。侍衛馬軍都虞候米信、步軍虞候田重進並為行營指揮使,將其軍以從,

西上閣門使郭守文、順州團練使梁迥監護之。辛卯,命云州觀察使郭進為太原石

嶺關都部署,以斷燕薊援師。癸巳,置簽署樞密院事,以石熙載為之。乙未,宴

潘美等于長春殿,賜以襲衣、金帶、鞍馬。癸卯,新渾儀成。二月壬子,幸國子

監,遂幸玉津園宴射。甲寅,以齊王廷美子德恭為貴州防禦使。丙辰,以中書侍

郎、尚書右仆射、同平章事沈倫為東京留守兼判開封府事,宣徽北院使王仁贍為

大內都部署,樞密承旨陳從信副之。癸亥,賜扈從近臣鞍馬、衣服、金玉帶有差。

甲子,帝發京師。戊寅,次澶州,觀魚于河。三月庚辰朔,次鎮州。丁亥,郭進

破北漢西龍門砦,禽獲甚眾。乙未,郭進大破契丹于關南。庚子,左飛龍使史業

破北漢鷹揚軍,俘百人來獻。乙巳,夏州李繼筠乞帥所部助討北漢。詔泉州發兵

護送陳洪進親屬赴闕。夏四月己酉朔,嵐州行營與北漢軍戰,破之。庚戌,盂縣

降。以石熙載為樞密副使。辛酉,以孟玄哲、劉廷翰為兵馬都鈐轄,崔翰總馬步

軍,並駐泊鎮州。壬戌,帝發鎮州。折禦卿克岢嵐軍,獲其軍使折令圖。乙丑,

克隆州,獲其招討使李詢等六人。己巳,折禦卿克嵐州,殺其憲州刺史郭翊,獲

夔州節度使馬延忠。庚午,次太原,駐蹕汾東行營。辛未,幸太原城,詔諭北漢

主劉繼元使降。壬申夜,帝幸城西,督諸將發機石攻城。甲戌,幸諸砦。乙亥,

幸連城,視攻城諸洞。五月己卯朔,攻城西南,遂陷羊馬城,獲其宣徽使范超,

斬纛下。辛巳,攻城西北。壬午,其騎帥郭萬超來降,遂移幸城南,手詔賜繼元。

癸未,進攻將士盡奮,若將屠之。是夜,繼元遣使納款。甲申,繼元降,北漢平,

凡得州十、縣四十、戶三萬五千二百二十。命祠部郎中劉保勳知太原府。乙酉,

赦河東常赦所不原者,命錄死事將校子孫,瘞戰士。戊子,以榆次縣為新並州。

優賞歸順將校,盡括僧道隸西京寺觀,官吏及高貲戶授田河南。北漢節度使蔚進

盧遂以汾州降。己丑,以繼元為右衛上將軍、彭城郡公。帝作《平晉詩》,令從

臣和。辛卯,繼元獻官妓百余,以賜將校。乙未,築新城。送劉繼元緦麻以上親

赴闕。丙申,幸城北,禦沙河門樓。盡徙余民于新城,遣使督之,既出,即命縱

火。丁酉,以行宮為平晉寺,帝作《平晉記》刻寺中。廢隆州,隳其城。庚子,

發太原。丁未,次鎮州。六月甲寅,以將伐幽、薊,遣發京東、河北諸州軍儲赴

北面行營。庚申,帝複自將伐契丹。丙寅,次金台頓,募民為鄉導者百人。丁卯,

次東易州,刺史劉宇以城降,留兵千人守之。戊辰,次涿州,判官劉厚德以城降。

己巳,次鹽溝頓,民得近界馬來獻,賜以束帛。庚午,次幽州城南,駐蹕寶光寺。

契丹軍城北,帝率眾擊走之。壬申,命節度使定國宋偓、河陽崔彥進、彰信劉遇、

定武孟玄哲四面分兵攻城。以潘美知幽州行府事。契丹鐵林廂主李劄盧存以所部

來降。癸酉,移幸城北,督諸將進兵,獲馬三百。幽州神武廳直並鄉兵四百人來

降。乙亥,范陽民以牛酒犒師。丁丑,帝乘輦督攻城。秋七月庚辰,契丹建雄軍

節度使、知順州劉廷素來降。壬午,知薊州劉守恩來降。癸未,帝督諸軍及契丹

大戰于高梁河,敗績。甲申,班師。庚寅,命孟玄哲屯定州,崔彥進屯關南。乙

巳,帝至自范陽。八月壬子,西京留守石守信坐從征失律,貶崇信軍節度使。甲

寅,彰信軍節度使劉遇貶宿州觀察使。癸亥,命潘美屯河東三交口。甲戌,汴水

決宋城縣。武功郡王德昭自殺。詔作太清樓。是月,秦州大水。九月己卯,河決

汲縣。丁亥,置皇子侍讀。己亥,幸新城,觀鐵林軍人射強弩。庚子,華山道士

丁少微詣闕,獻金丹及巨勝、南芝、玄芝。癸卯,山後兩林蠻以名馬來獻。丙午,

鎮州都鈐轄劉廷翰及契丹戰于遂城西,大敗之,斬首萬三百級,獲三將、馬萬匹。

冬十月乙亥,以平北漢功,齊王廷美進封秦王,薛居正加司空,沈倫加左仆射,

盧多遜兼兵部尚書,曹彬兼侍中,白進超、崔翰、劉廷翰、田重進、米信並領諸

軍節度使,楚昭輔、崔彥進、李漢瓊並加檢校太尉,潘美加檢校太師,王仁贍加

檢校太傅,石熙載加刑部侍郎,文武從臣進秩有差。十一月庚辰,放道士丁少微

歸華山。己丑,畋近郊。辛卯,忻州言與契丹戰,破之。關南言破契丹,斬首萬

余級。十二月丁未,占城國遣使來貢。丁卯,畋近郊。置諸州司理判官。

五年春正月庚辰,詔宣慰河東諸州。壬午,新作天駟左、右監,以左、右飛

龍使為左、右天廄使,閑廄使為崇儀使。庚寅,改端明殿學士為文明殿學士。二

月戊辰,斬徐州妖賊李緒等七人。廢順化軍。三月戊子,會親王、宰相、淮海國

王及從臣蹴鞠大明殿。己丑,左監門衛上將軍劉鋹卒,追封南越王。癸巳,代

州言宣徽南院使潘美敗契丹之師于雁門,殺其駙馬侍中蕭咄李,獲都指揮使李重

誨。閏三月丙午,幸水硙,因觀魚。甲寅,親試禮部舉人。丁巳,親試諸科舉人。

庚午,幸講武池觀習樓船。辛未,甘、沙州回鶻遣使以橐駝名馬來獻。夏四月癸

未,親試應百篇舉趙昌國,賜及第。壅汾河晉祠水灌太原,隳其故城。是月,壽

州風雹,冠氏縣雨雹。五月癸卯朔,大霖雨。辛酉,命宰相祈晴。六月壬午,高

麗國王遣使來貢。是月,颍州大水,徐州白溝溢入城。秋七月丁未,討交州黎桓,

命蘭州團練使孫全興、八作使張濬、左監門衛將軍崔亮、甯州刺史劉澄、軍器庫

副使賈湜、閣門祗候王僎並為部署。全興、濬、亮由邕州,澄、湜、僎由廉

州,各以其眾致討。庚申,北海虸蚄生。八月甲申,西南蕃主龍瓊琚使其子

羅若從並諸州蠻來貢。九月癸卯,黎桓遣使為丁璿上表求襲位。甲辰,史館上《

太祖實錄》。壬戌,畋近郊。冬十月戊寅,大發兵屯關南及鎮、定州。己丑,發

京師,至雄州,民治道。甲午,命侍衛馬軍都指揮使米信護定州屯兵。十一月庚

子朔,安南靜海軍節度行軍司馬、權知州事丁璿上表求襲位,不報。丙午,以秦

王廷美為東京留守,王仁贍為大內都部署,陳從信副之。己酉,帝伐契丹。壬子,

發京師。癸丑,次長垣縣。關南與契丹戰,大破之。以河陽三城節度使崔彥進為

關南都部署。戊午,駐蹕大名府。諸軍及契丹大戰于莫州,敗績。十二月甲戌,

大閱,遂宴幄殿。衛士有盜獲獐者當坐,詔特釋之。戊寅,以保靜軍節度使劉遇、

威塞軍節度使曹翰為幽州東、西路部署。庚辰,發大名府,因校獵。乙酉,帝至

自大名府。交州行營與賊戰,大破之。

六年春正月癸卯,置平塞、靜戎二軍。辛亥,易州破契丹數千眾。丙寅,改

靜戎軍為安靜軍。二月己卯,命宰臣禱雨。三月己酉,興元尹德芳薨,追封岐王。

癸丑,詔令諸路轉運使察官吏賢否以聞。丙辰,置破虜、平戎二軍。丁巳,高昌

國遣使來貢。壬戌,交州行營破賊于白藤江口,獲戰艦二百艘,知邕州侯仁寶死

之。會炎瘴,軍士多死者,轉運使許仲宣驛聞,詔班師。詔斬劉澄、賈湜于軍中,

征孫全興下獄。令諸州長吏五日一慮囚。夏四月辛未,幸太平興國寺禱雨。丙戌,

高麗國遣使來貢。禁西川諸州白衣巫師。罷湖州織羅,放女工。五月己未,雨。

降死罪囚,流以下釋之。平塞軍與契丹戰,破之。六月甲戌,司空、平章事薛居

正薨。七月丙午,詔渤海琰府王助討契丹。是月,延州、鄜、甯、河中大水,宋

州蝗。九月乙未朔,日有食之。甲辰,左拾遺田錫上疏極諫,詔嘉獎之。丙午,

置京朝官差遣院,初令中書舍人郭贄等考校課績。辛亥,以趙普為司徒,石熙載

為樞密使。壬子,詔求直言。丙辰,易州言破契丹。斬綿州妖賊王禧等十人。

冬十月癸酉,群臣三奉表上尊號曰應運統睿文英武大聖至明廣孝皇帝,許之。

甲申,以河陽三城節度使崔彥進為關南都部署,侍衛馬軍都指揮使米信為定州都

部署。丙戌,校曆代醫書。甲午,詔作蘇州太一宮成。十一月丁酉,監察禦史張

白坐知蔡州日假官錢糴粜,棄市。甲辰,改武德司為皇城司。女真遣使來貢。辛

亥,祀天地于圜丘,大赦。禦乾元殿受尊號,內外文武加恩。壬子,令諸州監臨

官有所聞見傳聞須面陳者,俟報。丁巳,交州行營部署孫全興棄市。辛酉,以樞

密使楚昭輔為左驍衛上將軍。十二月癸酉,購求醫書。己卯,畋近郊。己丑,諸

道節度州置觀察支使,奉料同掌書記,仍不得並置。辛卯,禁民私市近界部落馬。

七年春正月甲午朔,不受朝,群臣詣閣稱賀。壬戌,定輿服等差及婚取喪葬

儀制。二月甲申,改關南為高陽關,徙並州治唐明鎮。乙酉,特貰廬州管內逋米

萬七千二百四十石。三月癸巳朔,日有食之。乙未,以秦王廷美為西京留守。乙

巳,以旱分遣中黃門遍禱方岳。交州以王師致討,遣使來謝。壬子,賜秦王襲衣、

通犀帶、錢十萬。是月,舒州上玄石有白文曰“丙子年出趙號二十一帝”。宣州

雪霜,殺桑害稼。北陽縣蝗,飛鳥數萬食之盡。夏四月甲子,以樞密直學士竇偁、

中書舍人郭贄並參知政事,如京使柴禹錫為宣徽北院使兼樞密副使。戊辰,中書

侍郎兼兵部尚書、平章事盧多遜罷為兵部尚書。丁丑,西京留守、秦王廷美罷歸

第,複其子德恭、德隆名皇侄,女韓氏婦落皇女、云陽公主之號。盧多遜褫職流

崖州,並徙其家,期周以上親悉配遠裔。庚辰,左仆射、平章事沈倫罷為工部尚

書。禁河南諸州私鑄鉛錫惡錢及輕小錢。是月,潤州大水。五月辛丑,崔彥進敗

契丹于唐興。戊申,慮囚。己酉,夏州留後李繼捧獻其銀、夏、綏、宥四州。辛

亥,三交行營言,潘美敗契丹之師于雁門,破其壘三十六。丙辰,秦王廷美降封

涪陵縣公、房州安置。以崇儀副使閻彥進知房州,監察禦史袁廓通判軍州事,各

賜白金三百兩。己未,府州破契丹于新澤砦,獲其將校以下百人。是月,陝州蝗,

蕪湖縣雨雹。六月乙亥,遣使發李繼捧緦麻巳上親赴闕,其弟繼遷奔地斤澤。丙

子,置譯經院。是月,河決臨濟縣。漢陽軍大水。

秋七月甲午,以子德崇為檢校太保、同平章事,封衛王;德明為檢校太保、

同平章事,封廣平郡王。乙卯,工部尚書沈倫以左仆射致仕。是月,河決范濟口。

淮水、漢水、易水皆溢。陽谷縣蝗。關、陝諸州大水。

八月庚申朔,太子太師王溥薨。己卯,詔川、峽諸州官織錦綺、鹿胎、透背、

六銖、欹正、龜殼等悉罷之,民間勿禁。

九月己丑朔,西京諸道系籍沙彌,令祠部給牒。甲寅,貴妃孫氏薨。邠州蝗。

冬十月癸亥,詔河南吏民不得闌出邊關侵撓略奪,違者論罪,有得羊馬生口

者還之。戊辰,幸金明池,禦龍舟觀習水戰。河決武德縣,蠲臨河民租。己卯,

左諫議大夫、參知政事竇偁卒。癸卯,《乾元曆》成。是月,岳州田鼠食稼。

十一月己酉,以李繼捧為彰德軍節度使。禁民喪葬作樂。十二月戊午朔,日

有食之。庚午,蠲兩浙諸州太平興國六年以前逋租。戊寅,高麗國王伷卒,其弟

治遣使求襲位,詔立治為高麗國王。

閏月戊子朔,豐州與契丹戰,破之,獲其天德軍節度使蕭太。占城國獻馴象。

丙申,狩近郊。辛亥,詔赦銀、夏等州常赦所不原者。諸州置農師。

八年春正月己卯,以東上閣門使王顯為宣徽南院使,酒坊使弭德超為北院使,

並兼樞密副使。癸未,詔令州、縣長吏延問高年耆德。

二月戊子朔,日有食之。丁酉,禁內屬部落私市女口。

三月庚申,以右諫議大夫宋琪為參知政事。豐州破契丹兵,降三千余帳。癸

亥,分三司,各置使。癸酉,幸金明池,觀習水戰。丙子,親試禮部舉人。甲申,

除福建諸州鹽禁。

夏四月壬寅,班《外官戒諭辭》。壬子,流樞密副使弭德超于瓊州,並徙其

家。乙卯,幸樞密使石熙載第視疾。

五月丁卯,詔作太一宮于都城南。黎桓自稱三使留後,遣使來貢,並上丁璿

讓表。詔諭桓送璿母子赴闕,不聽。丁亥,流威塞軍節度使曹翰于登州。乙亥,

詔長吏誘致關、隴流亡。是月,河決滑州,過澶、濮、曹、濟,東南入于淮。相

州風雹。

六月己亥,以王顯為樞密使,柴禹錫為宣徵南院使兼樞密副使。己酉,兗州

泰山父老及瑕丘等七縣民詣闕請封禪。是月,谷、洛、瀍、澗溢,壞官民舍萬余

區,溺死者以萬計,鞏縣壞殆盡。

秋七月辛未,參知政事郭贄罷為秘書少監。庚辰,加宋琪刑部尚書,以工部

尚書李昉參知政事。是月,河、江、漢、滹沱及祁之資、滄之胡盧、雄之易惡池

水皆溢為患。

八月壬辰,以大水故,釋死罪以下。丁酉,山後兩林蠻來貢。溪、錦、敘、

富四州蠻來附。庚戌,以樞密使石熙載為右仆射。辛亥,增《諡法》。詔軍國政

要令參知政事李昉及樞密院副使一人錄送史館。

九月癸丑朔,占城國獻馴象。初置水陸路發運于京師。是月,睢溢,浸田六

十里。

冬十月戊戌,改衛王德崇名元佐,廣平郡王德明名元祐,德昌名元休,德嚴

名元雋,德和名元傑。已酉,進元佐為楚王、元祐陳王,封元休韓王、元雋冀王、

元傑益王,並檢校太保、同平章事。司徒兼侍中趙普罷為武勝軍節度使。

十一月壬子朔,以參知政事宋琪、李昉並平章事。癸丑,除川、峽民祖父母

父母在別籍異財棄市律。己未,太一宮成。壬申,以翰林學士李穆、呂蒙正、李

至並參知政事,樞密直學士張齊賢、王沔並同簽署樞密院事。庚辰,置侍讀官。

十二月壬午朔,詔綏、銀、夏等州官吏招誘沒界外民歸業,仍給複三年。丁亥,

賜河北、河東緣邊戍卒襦,京城諸軍米。淮海國王錢俶三上表乞解兵馬大元帥、

國王、尚書中書令、太師等官。罷元帥名,余不許。西人寇宥州,巡檢使李謁擊

走之。是月,醴泉縣水中草變為稻。滑州河決。

雍熙元年春正月壬子朔,不受朝,群臣詣閣拜表稱賀。戊午,右仆射石熙載

薨。壬戌,購逸書。丁卯,涪陵縣公廷美薨,追封涪陵王。壬申,蠲諸州民去年

官所貸粟。癸酉,左諫議大夫、參知政事李穆卒。

三月丁巳,滑州河決既塞,帝作《平河歌》賜近臣,蠲水所及州縣今年租。

癸未,以涪陵王子德恭、德隆為刺史,婿韓崇業為靜難軍司馬。是月,甘露降太

一宮庭。

夏四月乙酉,泰山父老詣闕請封禪。戊子,群臣表請凡三上,許之。甲午,

幸金明池,觀習水戰,因幸講武台觀射,賜武士帛。五月庚戌朔,除江南鹽禁。

辛亥,幸城南觀麥,賜刈者錢帛。罷諸州農師。壬子,西州回鶻與波斯外道來貢。

丁丑,乾元、文明二殿災。己卯,以京官充堂後官。六月丁亥,詔求直言。己丑,

遣使按察兩浙、淮南、西川、廣南獄訟。鎮安軍節度使、守中書令石守信薨。庚

子,令諸州長吏十日一慮囚。壬寅,詔罷封泰山。甲辰,禁邊臣境外種蒔。

秋七月壬子,改乾元殿為朝元殿,文明殿為文德殿,丹鳳門為乾元門;改匭

院為登聞鼓院,東延恩匭為崇仁檢院,南招諫匭為思諫檢院,西申冤匭為申明檢

院,北通玄匭為招賢檢院。

八月丁酉,親祠太一宮。壬寅,河水溢。是月,淄州大水。

九月壬戌,群臣表三上尊號曰應運統天睿文英武大聖至仁明德廣孝皇帝,不

許,宰相叩頭固請,終不許。丙寅,幸並河新倉。

冬十月甲申,賜華山隱士陳摶號希夷先生。夏州言掩擊李繼遷,獲其母妻,

俘千四百余帳,繼遷走。壬辰,禁布帛不中度者。癸巳,嵐州獻牝獸,一角,並

瑞物六十三種圖付史館。戊戌,忠州錄事參軍卜元干坐受賕枉法,杖殺之。

十一月壬子,高麗國王遣使來貢。丁巳,祀天地于圜丘,大赦,改元,中外

文武官進秩有差。癸酉,以浦城童子楊億為秘書省正字。十二月庚辰,淮海國王

錢俶徙封漢南國王。癸未,賜京畿高年帛。丁亥,罷嶺南采珠場。壬辰,立德妃

李氏為皇後。丙申,禦乾元門,賜京師大酺三日。戊戌,大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