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本紀第五

○太宗二

二年春正月丙辰,以德恭為左武衛大將軍、判濟州,封定安侯;德隆為右武

衛大將軍、判沂州,封長甯侯。右補闕劉蒙叟通判濟州,起居舍人韓儉通判沂州。

乙丑,賜德恭、德隆常奉外支錢三百萬。

二月戊寅,權交州留後黎桓遣使來貢。乙未,夏州李繼遷誘殺汝州團練使曹

光實。己亥,占城遣使來貢。

三月己未,親試禮部舉人。江南民饑,許渡江自占。

夏四月乙亥朔,遣使行江南諸州,振饑民及察官吏能否。戊寅,遣忠武軍節

度使潘美複屯三交口。己卯,詔以帝所生官舍作啟聖院。己丑,殿前承旨王著坐

監資州兵為奸贓,棄市。庚子,甘露降後苑。辛丑,夏州行營破西蕃息利族,斬

其代州刺史折羅遇並弟埋乞,又破保、洗兩族,降五十余族。

五月甲子,幸城南觀麥,賜田夫布帛。天長軍蝝生。

六月甲戌朔,河西行營言,獲岌羅賦等十四族,焚千余帳。戊子,複禁鹽、

榷酤。

秋七月庚申,詔諸道轉運使及長吏,宜乘豐儲廩以防水旱。

八月癸酉朔,遣使按問兩浙、荊湖、福建、江南東西路、淮南諸州刑獄,仍

察官吏勤惰以聞。癸巳,西南奉化王子以慈來貢。是月,瀛、莫二州大水。

九月丙午,以歲無兵凶,除十惡、官吏犯贓、謀故劫殺外,死罪減降,流以

下釋之,及蠲江、浙諸州民逋租。庚戌,重九,賜近臣飲于李昉第,召諸王、節

度使宴射苑中。是夕,楚王宮火。辛亥,廢楚王元佐為庶人、均州安置。丁巳,

群臣請留元佐養疾京師,許之。己未,西南蕃王遣使來貢。己巳,禁海賈。

閏月癸未,太白入南斗。甲申,幸天駟監,賜從臣馬。乙未,禁邕管殺人祭

鬼及僧人置妻孥。己亥,均州獻一角獸。

冬十月辛丑朔,慮囚。丙午,以天竺僧天息災、施護、法天並為朝請大夫、

試鴻臚少卿。己酉,汴河主糧胥吏坐奪漕軍口糧,斷腕徇于河畔三日,斬之。甲

寅,黎邛部蠻王子來貢。

十一月壬午,狩于近郊,以所獲獻太廟,著為令。戊子,禱雪。辛卯,詔在

官丁父母憂者並放離任。十二月庚子朔,日有食之。癸卯,南康軍言,雪降三尺,

大江冰合,可勝重載。丁未,遣中使賜緣邊戍卒襦褲。丙辰,門下侍郎兼刑部尚

書、平章事宋琪罷守本官。

三年春正月辛未,右武衛大將軍、長甯侯德隆薨,以其弟德彝嗣侯,仍知沂

州。庚辰,夜漏一刻,北方有赤氣如城,至明不散。己丑,知雄州賀令圖等請伐

契丹,取燕、薊故地。庚寅,北伐,以天平軍節度使曹彬為幽州道行營前軍馬步

水陸都部署,河陽三城節度使崔彥進副之;侍衛馬軍都指揮使、彰化軍節度使米

信為西北道都部署,沙州觀察使杜彥圭副之,以其眾出雄州;侍衛步軍都指揮使、

靜難軍節度使田重進為定州路都部署,出飛狐。戊戌,參知政事李至罷為禮部侍

郎。二月壬子,以檢校太師、忠武軍節度使潘美為云、應、朔等州都部署,云州

觀察使楊業副之,出雁門。

三月癸酉,曹彬與契丹兵戰固安南,克其城。丁丑,田重進戰飛狐北,又破

之。潘美自西陘入,與契丹兵遇,追至寰州,執其刺史趙彥辛,辛以城降。辛巳,

曹彬克涿州。潘美圍朔州,其節度副使趙希贊以城降。癸未,田重進戰飛狐北,

獲其西南面招安使大鵬翼、康州刺史馬頵、馬軍指揮使何萬通。乙酉,曹彬敗契

丹于涿州南,殺其相賀斯。丁亥,潘美師至應州,其節度副使艾正、觀察判官宋

雄以城降。司門員外郎王延范與秘書丞陸坦、戎城縣主簿田辯、術士劉昂坐謀不

軌,棄市。庚寅,武甯軍節度使、同平章事、岐國公陳洪進卒。辛卯,田重進攻

飛狐,其守將呂行德、張繼從、劉知進等舉城降,以其縣為飛狐軍。占城國遣使

來貢。丙申,進圍靈丘,其守將穆超以城降。

夏四月辛丑,潘美克云州。田重進戰飛狐北,破其眾。壬寅,曹彬、米信戰

新城東北,又破之。己酉,田重進再戰飛狐北,再破之,殺二將。乙卯,重進至

蔚州,其牙校李存璋、許彥欽殺大將蕭啜理,執其監城使、同州節度使耿紹忠以

城降。

五月庚午,曹彬之師大敗于岐溝關,收眾夜渡拒馬河,退屯易州,知幽州行

府事劉保勳死之。丙子,召曹彬、崔彥進、米信歸闕,命田重進屯定州,潘美還

代州。徙云、應、寰、朔吏民及吐渾部族,分置河東、京西。會契丹十萬眾複陷

寰州,楊業護送遷民遇之,苦戰力盡,為所禽,守節而死。

六月戊戌朔,日有食之。甲辰,以禦史中丞辛仲甫為參知政事。

秋七月庚午,貶曹彬為右驍衛上將軍,崔彥進為右武衛上將軍,米信為右屯

衛上將軍,杜彥圭為均州團練使。應群臣、列校死事及陷敵者,錄其子孫。壬午,

徙山後降民至河南府、許汝等州。丁亥,以簽署樞密院事張齊賢為給事中、知代

州。癸巳,階州福津縣有大山飛來,自龍帝峽壅江水逆流,壞民田數百里。甲午,

詔改陳王元祐為元僖,韓王元休為元侃,冀王元雋為元份。

八月丁酉朔,以王沔、張宏並為樞密副使。丁未,大雨,遣使禱岳瀆,至夕

雨止。劍州民饑,遣使振之,因督捕諸州盜賊。辛亥,降潘美為檢校太保,贈楊

業太尉、大同軍節度使。

九月丙寅朔,減兩京諸州系囚流以下一等,杖罪釋之。賜所徙寰、應、蔚等

州民米,升、宣等十四州雍熙二年官所振貸並蠲之。戊寅,賜北征軍士陣亡者家

三月糧。

冬十月甲辰,以陳王元僖為開封尹。壬子,高麗國王遣使來貢。庚申,詔以

權靜海軍留後黎桓為本軍節度。

十一月丙戌,幸建隆觀、相國寺祈雪。十二月乙未朔,大雨雪,宴群臣玉華

殿。己亥,定州田重進入契丹界,攻下岐溝關。壬寅,契丹敗劉廷讓軍于君子館,

執先鋒將賀令圖,高陽關部署楊重進死之。壬子,建房州為保康軍,以右衛上將

軍劉繼元為節度使。代州副部署盧漢赟敗契丹于土鐙堡,斬獲甚眾,殺監軍舍利

二人。是歲,壽州大水,濮州蝗。

四年春正月甲子朔,不受朝,群臣詣閣拜表稱賀。己卯,遣使按問西川、嶺

南、江浙等路刑獄。丙戌,詔:“應行營將士戰敗潰散者並釋不問,緣邊城堡備

禦有勞可紀者所在以聞。瘞暴骸,死事者廩給其家,錄死事文武官子孫。蠲河北

雍熙三年以前逋租,敵所蹂踐者給複三年,軍所過二年,余一年。”二月丙申,

以漢南國王錢俶為武勝軍節度使,徙封南陽國王。丁酉,繕治河北諸州、軍城隍。

甲寅,錢俶改封許王。

三月庚辰,詔申嚴考績。

夏四月癸巳朔,以禦史中丞趙昌言為右諫議大夫、樞密副使。乙未,詔諸州

郡暑月五日一滌囹圄,給飲漿,病者令醫治,小罪即決之。丁未,幸金明池觀水

嬉,遂習射瓊林苑,登樓,擲金錢繒彩于樓下,縱民取之。並水陸發運為一司。

五月丙寅,遣使市諸道民馬。庚辰,改殿前司日騎為捧日,驍猛為拱辰,雄

勇為神勇,上鐵林為殿前司虎翼,腰弩為神射,侍衛步軍司鐵林為侍衛司虎翼。

丁亥,詔諸州送醫術人校業太醫署。賜諸將陣圖。

六月丁酉,以右驍衛上將軍劉廷讓為雄州都部署。戊戌,以彰國軍節度使、

駙馬都尉王承衍為貝、冀都部署,郭守文及郢州團練使田欽祚並為北面排陣使。

庚子,定國軍節度使崔翰複為高陽關兵馬都部署。是月,鄜州獻馬,前足如牛。

秋七月丙寅,幸講武池觀魚。是月,置三班院。

八月庚子,免諸州吏所逋京倉米二十六萬七千石。

九月癸亥,校醫術人,優者為翰林學生。

冬十月丙午,流雄州都部署劉廷讓于商州。壬子,左仆射致仕沈倫薨。

十一月庚辰,詔以實數給百官奉。十二月壬寅,幸建隆觀、相國寺祈雪。庚

戌,畋近郊。丁巳,大雨雪。

端拱元年春正月己未朔,不受朝,群臣詣閣拜表稱賀。乙亥,親耕籍田。還,

禦丹鳳樓,大赦,改元。除十惡、官吏犯贓至殺人者不赦外,民年七十以上賜爵

一級。癸未,幸玉津園習射。乙酉,禁用酷刑。是月,澶州黃河清。

二月乙未,改左、右補闕為左、右司諫,左、右拾遺為左、右正言。丙申,

禁諸州獻珍禽奇獸。己亥,詔瀛州民為敵所侵暴者賜三年租,複其役五年。庚子,

以籍田,開封尹、陳王元僖進封許王,元侃襄王,元份越王,錢俶鄧王,中書門

下平章事李昉為尚書右仆射,參知政事呂蒙正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樞密使王顯加

檢校太傅,給事中、許國公趙普守太保兼侍中,參加政事辛仲甫加戶部侍郎,樞

密副使趙昌言加工部侍郎,樞密副使王沔為參知政事,禦史中丞張宏為樞密副使,

余內外並加恩。甲辰,升建州為建甯軍節度。庚戌,以子元偓為左衛上將軍、徐

國公,元偁為右衛上將軍、涇國公。

三月甲戌,貶樞密副使趙昌言為崇信軍行軍司馬。乙亥,鄭州團練使侯莫陳

利用坐不法,配商州禁錮,尋賜死。癸未,幸玉津園習射。廢水陸發運司。

夏四月丁亥,賜京城高年帛。己丑,加高麗國王治、靜海軍節度使黎桓並檢

校太尉。

五月辛酉,置秘閣于崇文院。辛未,感德軍節度使李繼捧賜姓趙氏,名保忠。

壬申,以保忠為定難軍節度使。閏五月辛卯,以洺州防禦使劉福為高陽關兵馬都

部署,濮州防禦使楊贊為貝州兵馬都部署。乙未,賜諸州高年爵公士。丁酉,交

州黎桓遣使來貢。壬寅,親試禮部進士及下第舉人。

六月丙辰朔,右領軍衛大將軍陳廷山謀反,伏誅。丁丑,改湖南節度為武安

軍節度。親試進士、諸科舉人。

秋七月丙午,除西川諸州鹽禁。辛亥,忠武軍節度使潘美知鎮州。

八月乙卯,壽星見丙地。甲子,以宣徽南院使郭守文為鎮州路都部署。戊寅,

太師、鄧王錢俶薨,追封秦國王,諡忠懿。庚辰,幸太學,命博士李覺講《易》,

賜帛,遂幸玉津園習射。是月,鳳凰集廣州清遠縣廨合歡樹,樹下生芝三莖。

九月乙酉朔,以侍衛馬軍都指揮使李繼隆為定州都部署。

冬十月壬午,以侍衛步軍都指揮使戴興為澶州都部署。癸未,詔罷游獵,五

方所畜鷹犬並放之,諸州毋以為獻。

十一月甲申朔,高麗王遣使來貢。己丑,郭守文破契丹于唐河。十二月辛未,

以夏州蕃落使李繼遷為銀州刺史,充洛苑使。

二年春正月癸未朔,不受朝,群臣詣閣拜表稱賀。壬辰,以涪州觀察使柴禹

錫為澶州兵馬部署。癸巳,詔議北伐。

二月壬子朔,令河北東、西路招置營田。癸丑,詔錄將校官吏功及死事使臣、

官吏子孫,士卒廩給其家三月。平塞、天威、平定、威虜、靜戎、保塞、甯邊等

軍,祁、易、保、定、鎮、邢、趙等州民,除雍熙四年正月丙戌詔給複外,更給

複二年;霸、代、洺、雄、莫、深等州,平虜、岢嵐軍,更給複一年。戊午,罷

乘傳銀牌,複給樞密院牒。以太倉粟貸京畿饑民。癸亥,作方田。戊辰,以國子

監為國子學。

三月辛卯,命高瓊為並、代都部署。壬寅,親試禮部舉人。

夏四月丁巳,置富順監。辛未,幸趙普第視疾。

五月戊戌,以旱慮囚,遣使決諸道獄。是夕,雨。

秋七月甲申,以知代州張齊賢為刑部侍郎、樞密副使,鹽鐵使張遜為宣徽北

院使、簽署樞密院事。戊子,有彗出東井,上避正殿,減常膳。辛丑,契丹犯威

虜軍,崇儀使尹繼倫擊破之,殺其相皮室,大將于越遁去。

八月丙辰,大赦,是夕,彗不見。癸亥,詔作開寶寺舍利塔成。

九月壬午,邛部川、山後百蠻來貢。

冬十月辛未,以定難軍節度使趙保忠同平章事。以歲旱、彗星謫見,詔曰:

“朕以身為犧牲,焚于烈火,亦未足以答謝天譴。當與卿等審刑政之闕失、稼穡

之艱難,恤物安人,以祈玄祐。”十二月辛亥,置三司都磨勘官。丙辰,大雨雪。

庚申,詔令四方所上表祗稱皇帝。群臣請複尊號,不許。辛酉,上法天崇道文武

皇帝,詔去“文武”二字,余許之。三佛齊國遣使來貢。

淳化元年春正月戊寅朔,減京畿系囚流罪以下一等。改元,內外文武官並加

勳階爵邑,中書舍人、大將軍以上各賜一子官。賜鰥寡孤獨錢,除逋負。受尊號,

改乾明節為壽甯節。戊子,詔作清心殿。

二月丁未朔,除江南、兩浙、淮西、嶺南諸州漁禁。己酉,改大明殿為含光

殿。

三月丙子朔。乙未,幸西京留守趙普第視疾。

夏四月庚戌,遣中使詣五岳禱雨,慮囚,遣使分決諸道獄。甲寅,詔尚書省

四品、兩省五品以上舉轉運使及知州、通判。五溪蠻田漢權來附。戊午,建婺州

為保甯軍節度。丙寅,命殿前副都指揮使戴興為鎮州都部署。

五月甲午,給致仕官半奉。辛卯,置詳覆、推勘官。

六月丙午,罷中元、下元張燈。庚午,太白晝見。

秋七月丁丑,太白複見。是月,吉、洪、江、蘄、河陽、隴城大水。開封、

陳留、封丘、酸棗、鄢陵旱,賜今年田租之半,開封特給複一年。京師貴糴,遣

使開廩減價分粜。

八月乙巳,毀左藏庫金銀器皿。己巳,禁川峽、嶺南、湖南殺人祀鬼,州縣

察捕,募告者賞之。庚午,西南蕃主使其子龍漢興來貢。是月,京兆長安八縣旱,

賜今年租十之六。蠲舒州宿松等三處魚池稅。

九月辛巳,熒惑入太微垣。大宴崇政殿。禁川峽民父母在出為贅婿。是月,

蠲滄、單、汝三州今年租十之六。

冬十月甲辰,交州黎桓遣使來貢。乙巳,熒惑陵左執法。乙丑,知白州蔣元

振、知須城縣姚益恭並以清干聞,下詔褒諭,賜粟帛。是月,以乾鄭二州、河南

壽安等十四縣旱,州蠲今年租十之四,縣蠲其稅。

十一月戊戌,太白晝見。是月,蠲大名府管內今年租十之七。十二月乙巳,

占城遣使來貢。乙卯,高麗國遣使來貢。辛酉,詔中外所上書疏及面奏制可者,

並下中書、樞密、三司中覆頒行。是歲,洪、吉、江、蘄諸州水,河陽大水。曹、

單二州有蝗,不為災。開封、大名管內及許、滄、單、汝、乾、鄭等州,壽安、

長安、天興等二十七縣旱。深冀二州、文登牟平兩縣饑。

二年春正月壬申朔,不受朝,群臣詣閣拜表稱賀。丙子,遣商州團練使翟守

素帥兵援趙保忠于夏州。乙酉,置內殿崇班、左右侍禁,改殿前承旨為三班奉職。

丙戌,熒惑犯房。己丑,詔陝西諸州長吏設法招誘流亡,複業者計口貸粟,仍給

複二年。

二月癸丑,盡易宮殿彩繪以赭堊。監察禦史祖吉坐知晉州日為奸贓,棄市。

乙丑,斬夔州亂卒謝榮等百余人于市。

閏月辛未朔,日有食之。戊寅,禱雨。丁亥,詔內外諸軍,除木槍、弓弩矢

外不得蓄他兵器。己丑,詔京城蒲博者,開封府捕之,犯者斬。命近臣兼差遣院

流內銓。是月,河水溢,鄄城縣蝗,汴河決。

三月乙卯,幸金明池,禦龍舟,遂幸瓊林苑宴射。己巳,以歲蝗旱禱雨弗應,

手詔宰相呂蒙正等:“朕將自焚,以答天譴。”翌日而雨,蝗盡死。

夏四月庚午,罷端州貢硯。辛巳,以張齊賢、陳恕並參知政事,張遜兼樞密

副使,溫仲舒、寇准並為樞密副使。是月,河水溢,虞鄉等七縣民饑。

五月己亥朔,詔減兩京諸州系囚流以下一等,杖罪釋之。庚子,置諸路提點

刑獄官。丙辰,左正言謝泌以敢言擢右司諫,賜金紫,錢三十萬。

六月甲戌,忠武軍節度使、同平章事潘美卒。命張永德為並、代都部署。乙

酉,以汴水決浚儀縣,帝親督衛士塞之。庚寅,禁陝西緣邊諸州闌出生口。是月,

楚丘、鄄城、淄川三縣蝗,河水、汴水溢。

秋七月己亥,詔陝西緣邊諸州饑民鬻男女入近界部落者,官贖之。李繼遷奉

表請降,以為銀州觀察使,賜國姓,改名保吉。是月,乾甯軍蝗,許、雄、嘉三

州大水。

八月己卯,置審刑院。己丑,雅州言登遼山崩。

九月丁酉朔,戶部侍郎、參知政事王沔,給事中、參知政事陳恕並罷守本官。

己亥,中書侍郎兼戶部尚書、平章事呂蒙正罷為吏部尚書,以右仆射李昉、參知

政事張齊賢並平章事,翰林學士賈黃中、李沆並為給事中、參知政事。帝飛白書

“玉堂之署”四字,以賜翰林承旨蘇易簡。壬寅,邛部川蠻來貢。癸卯,罷樞密

使王顯為崇信軍節度使。甲辰,以張遜知樞密院事,溫仲舒、寇准同知院事。

十一月丙申朔,複百官次對。乙巳,罷京城內外力役土功。己酉,幸建隆觀、

相國寺祈雪。十二月丙寅朔,行入閣儀。乙亥,賜秦州童子譚孺卿本科出身。癸

未,保康軍節度使劉繼元卒,追封彭城郡王。大雨,無冰。是歲,女真表請伐契

丹,詔不許,自是遂屬契丹。大名、河中,絳、濮、陝、曹、濟、同、淄、單、

德、徐、晉、輝、磁、博、汝、兗、虢、汾、鄭、亳、慶、許、齊、濱、棣、沂、

貝、衛、青、霸等州旱。

三年春正月癸卯,大雨雪。乙巳,詔常參官舉可任升朝官者。丙午,詔宰相、

侍從舉可任轉運使者。

二月乙丑朔,日有食之。

三月乙未朔,以趙普為太師,封魏國公。戊戌,親試禮部舉人。辛丑,親試

諸科舉人。戊午,以高麗賓貢進士四十人並為秘書省秘書郎,遣還。庚申,帝幸

金明池觀水戲,縱京城觀者,賜高年白金器皿。

夏四月丁丑,詔江南、兩浙、荊湖吏民之配嶺南者還本郡禁錮。癸未,上作

《刑政》、《稼穡》詩賜近臣。

五月甲午朔,禦文德殿,百官入閣。壬寅,詔禦史府所斷徒罪以上獄具,令

尚書丞郎、兩省給舍一人慮問。丁未,戶部郎中田錫、通判殿中丞郭渭坐稽留刑

獄,並責州團練副使,不簽署州事。戊申,詔太醫署良醫視京城病者,賜錢五十

萬具藥,中黃門一人按視之。己酉,以旱,遣使分行諸路決獄。是夕,雨。辛亥,

置理檢司。甲寅,詔作秘閣。

六月丁丑,大風,晝晦,京師疫解。戊寅,慮囚。甲申,飛蝗自東北來,蔽

天,經西南而去。是夕,大雨,蝗盡死。庚寅,以殿前都虞候王昭遠為並、代兵

馬都部署。辛卯,置常平倉。

秋七月己酉,太師、魏國公趙普薨,追封真定王。是月,許、汝、兗、單、

滄、蔡、齊、貝八州蝗,洛水溢。

八月戊辰,以秘閣成,賜近臣宴。壬申,召終南山隱士種放,不至。庚辰,

阇婆國遣使來貢。丁丑,釋嶺南東、西路罰作荷校者。

九月丙申,遣官祈晴京城諸寺觀。甲寅,幸天駟監,賜從臣馬。乙卯,群臣

上尊號曰法天崇道明聖仁孝文武皇帝,凡五表,終不許。

冬十月辛酉朔,折禦卿進白花鷹,放之,詔勿複獻。戊寅,始置京朝、幕職、

州縣官考課,並校三班殿最。戊子,高麗、西南蕃皆遣使來貢。

十一月己亥,許王元僖薨。甲申,慮囚,降徒流以下一等,釋杖罪。趙保忠

貢鶻,號“海東青”,還之。己未,禁兩浙諸州巫師。置三司主轄收支官。是月,

蔡州建安大火。十二月丁卯,大雨雪。己卯,占城國王楊陀排遣使來貢。是月,

雄州言大火。是歲,潤州丹徒縣饑,死者三百戶。

四年春正月庚寅朔,享太室,群臣詣齋宮拜表稱賀。辛卯,祀天地于圜丘,

以宣祖、太祖配,大赦。乙未,大雨雪。高麗國遣使來貢。乙巳,藏才西族首領

羅妹以良馬來獻。

二月己未朔,日有食之。壬戌,召賜京城高年帛,百歲者一人加賜塗金帶。

是日,雨雪,大寒,再遣中使賜孤老貧窮人千錢、米炭。置昭宣使。癸亥,廢沿

江榷貨八務。乙丑,加高麗國王王治檢校太師,靜海軍節度使黎桓封交阯郡王。

己卯,詔以江、浙、淮、陝饑,遣使巡撫。詔分遣近臣巡撫諸道,有可惠民者得

便宜行事,吏罷軟、苛刻者上之,詔令有未便者附傳以聞。丙戌,置審官院、考

課院。永康軍青城縣民王小波聚徒為寇,殺眉州彭山縣令齊元振。是月,商州大

雨雪。

三月壬子,詔權停貢舉。

四月己卯,諸司奉行公事不得輒稱聖旨。

五月戊申,罷鹽鐵、戶部、度支等使,置三司使。

六月戊午朔,詔中丞己下皆親臨鞫獄。丙寅,吏部侍郎、平章事張齊賢罷為

尚書左丞。壬申,宣徽北院使、知樞密院事張遜貶右領軍衛將軍,右諫議大夫、

同知院事寇准罷守本官。以涪州觀察使柴禹錫為宣徽北院使、知樞密院事,樞密

直學士呂端參知政事,劉昌言同知樞密院事。戊寅,初複給事中封駁。

七月丁酉,大雨。戊戌,複沿江務,置諸路茶鹽制置使。

八月丙辰朔,日有食之。癸酉,以向敏中、張詠始同知銀台、通進司,視章

奏案牘以稽出入。

九月丙申,詔諸雜除禁錮人,州縣有闕,得次補以責效,能自新勤干者具聞

再敘。乙巳,以給事中封駁隸銀台、通進司。丙午,命侍從舉任才堪五千戶以上

縣令者二人。自七月雨,至是不止。是月,河水溢,壞澶州。江溢,陷涪州。詔

溺死者給斂具,澶人千錢涪人鐵錢三千,仍發廩以振。

冬十月壬戌,罷諸路提點刑獄司。庚午,始分天下州縣為十道,兩京為左右

計,各署判官領之,置三司使二員。辛未,右仆射、平章事李昉,給事中、參知

政事賈黃中、李沆,左諫議大夫、同知樞密院事溫仲舒並罷守本官。以吏部尚書

呂蒙正平章事,翰林學士蘇易簡為給事中參知政事;樞密都承旨趙镕為宣徽北院

使,樞密直學士向敏中為右諫議大夫,並同知樞密院事。丁丑,以右諫議大夫趙

昌言為給事中、參知政事。辛巳,遣使按行畿縣,民田被水者蠲其租。是月,河

決澶州,西北流入禦河。

閏月辛卯,幸水硙觀魚。己酉,置三司總計度使。

十一月丁巳,萬安州獻六眸龜。癸酉,還隴西州所獻白鷹。十二月辛丑,大

雨雪。戊申,西川都巡檢使張玘與王小波戰江原縣,死之。小波中流矢死,眾推

其黨李順為帥。

五年春正月甲寅朔,不受朝,群臣詣閣拜表稱賀。戊午,李順陷漢州,已未,

陷彭州。乙丑,慮囚,流罪以下釋之。己巳,李順陷成都,知府郭載奔梓州,順

入據之,賊兵四出攻劫州縣。遣使振宋、亳、陳、颍州饑民,別遣決諸路刑獄,

應因饑劫藏粟,誅為首者,余減死。癸酉,以侍衛馬軍都指揮使李繼隆為河西行

營都部署,討李繼遷。甲戌,命昭宣使王繼恩為兩川招安使,討李順。詔諸州能

出粟貸饑民者賜爵。辛巳,詔除兩京諸州淳化三年逋負。

二月乙未,李順分攻劍州,都監西京作坊副使上官正、成都監軍供奉官宿翰

合擊,大破之,斬馘殆盡。丙午,幸南禦莊觀稼。己酉,以益王元傑為淮南、鎮

江等軍節度使,徙封吳王。辛亥,詔除劍南東西川、峽路諸州主吏民卒淳化五年

以前逋負。

三月乙亥,趙保忠為趙保吉所襲,奔還夏州,指揮使趙光嗣執之以獻,李繼

隆帥師入夏州。交阯郡王黎桓遣使來貢。

夏四月壬午朔,詔除天下主吏逋負。甲申,削趙保吉所賜姓名。丙戌,置起

居院,初複起居注。以國子學複為國子監。辛卯,慮囚。大食國王遣使來貢。戊

戌,赦諸州,除十惡、故劫殺、官吏犯正贓外,降死罪以下囚。己亥,王繼恩帥

師過綿州,賊潰走,追殺及溺死者甚眾。庚子,複綿州。內殿崇班曹習破賊于老

溪,複閬州。綿州巡檢使胡正遠帥兵進擊,複巴州。壬寅,西川行營擊賊于研口

砦,破之,複劍州。癸卯,大雨。

五月丁巳,西川行營破賊十萬眾,斬首三萬級,複成都,獲賊李順。其黨張

余複攻陷嘉、戎、瀘、渝,涪、忠、萬、開八州,開州監軍秦傳序死之。丙寅,

河西行營送趙保忠至闕下,釋其罪,授右千牛衛上將軍,封宥罪侯。己巳,以知

梓州張雍、都巡檢使盧斌嘗堅守卻賊,斌進擊解閬州圍,遂平蓬州,雍加給事中,

斌領成州刺史。以少府監雷有終為諫議大夫、知成都府。庚午,賊攻夔州,峽路

都大巡檢白繼赟、夔州巡檢使解守颙大敗其眾于西津口,斬首二萬級,獲舟千余

艘。辛未,降成都府為益州。壬申,右仆射李昉以司空致仕。甲戌,詔利州、興

元府、洋州西縣民並給複一年。丙子,磔李順黨八人于鳳翔市。庚辰,初伏,帝

親書綾扇賜近臣。

六月辛卯,詔赦李順脅從詿誤。是月,都城大疫,分遣醫官煮藥給病者。賊

攻施州,指揮使黃希遜擊走之。戊戌,峽路行營破賊于廣安軍,又破賊張罕二萬

眾于嘉陵江口,又破于合州西方溪,俘斬甚眾。戊申,以侍衛步軍都指揮使高瓊

為鎮州都部署。賊攻陵州,知州張旦擊破之。高麗遣使,以契丹來侵乞師。

秋七月辛亥朔,賊攻眉州,知州李簡等堅守逾月,賊引去。癸亥,置江、淮、

兩浙發運使。丙寅,除兩浙諸州民錢俶日逋負。甲戌,置威塞軍。乙亥,李繼遷

遣使來貢。

八月甲申,詔有司講求大射儀注。癸巳,以內班為黃門。甲午,置宣政使,

以宦者昭宣使王繼恩為之。乙未,詔釋劍南、峽路諸州亡命。戊戌,以通遠軍複

為環州,置清遠軍。庚子,大雨。貝州言驍捷卒劫庫兵為亂,推都虞候趙咸雍為

帥,轉運使王嗣宗率屯兵擊敗之,擒咸雍,磔于市。辛丑,詔遣知益州張詠赴部,

得便宜從事。癸卯,以參知政事趙昌言為西川、峽路招安馬步軍都部署,尋詔昌

言駐鳳翔,遣內侍押班衛紹欽往行營指揮軍事。峽路行營破賊帥張余,複云安軍。

李繼遷使其弟奉表待罪。

九月庚戌朔,戶部尚書辛仲甫以太子少保致仕。甲寅,賜三司錢百萬,募能

言司事之利便者,量事賞之,盡則再給以備賞。己未,罷諸州榷酤。改黃門院為

內侍省,以黃門班院為內侍省內侍班院,入內黃門班院為內侍省入內侍班院。辛

酉,遣使分行宋、亳、陳、颍、泗、壽、鄧、蔡等州按行民田,被水及種蒔不及

者並蠲其租。壬申,以襄王元侃為開封尹,改封壽王。大赦,除十惡、故謀劫斗

殺、官吏犯正贓外,諸官先犯贓罪配隸禁錮者放還。乙亥,以左諫議大夫寇准參

知政事。丁丑,以蜀部漸平,下詔罪己。戊寅,西川行營言衛紹欽破賊于學射山,

別將楊瓊複蜀州,曹習等又破賊于安國鎮,誅其帥馬太保。

冬十月庚辰,詔釋殿前司逃軍親屬之禁錮者。西川行營指揮使張嶙殺其將王

文壽以叛,遣使招撫其眾,遂共斬嶙首以降。乙未,楊瓊等複邛州。乙巳,改青

州平盧軍為鎮海軍,杭州鎮海軍為甯海軍。

十一月庚戌,遣使諭李繼遷,賜以器幣、茶藥、衣服。丙辰,賜近臣飛白書。

庚申,詔江南西路及荊湖南北路、嶺南溪洞接連及蕃商、外國使誘子女出境者捕

之。癸亥,賊攻眉州,崇儀使宿翰等擊敗之,斬其偽中書令吳蘊。丙寅,幸國子

監,賜直講孫奭緋魚,因幸武成王廟,複幸國子監,令奭講《尚書》,賜以束帛。

大寒,賜禁衛諸軍緡錢有差。十二月戊寅朔,日當食,云陰不見。辛巳,命樞密

直學土張鑒、西京作坊副使馮守規安撫西川。丙戌,命諸王畋近郊。弛忠、靖二

州刑徒。庚寅,宿翰等引兵趨嘉州,偽知州王文操以城降。乙未,秘書丞張樞坐

知榮州降賊,棄市。辛丑,以三司兩京、十道複歸三部,各置使一員,每部置判

官、推官、都監,分勾院為三。

至道元年正月戊申朔,改元,赦京畿系囚,流罪以下遞降一等,杖罪釋之。

蠲諸州逋租,蠲陝西諸州去年秋稅之半。丙辰,詔作上清宮成。丁巳,涼州吐蕃

當專以良馬來獻。戊午,占城國王楊陀排遣使來貢。辛酉,上禦乾元門觀燈。癸

亥,契丹大將韓德威誘黨項勒浪、嵬族自振武犯邊,永安節度使折禦卿邀擊,敗

之于子河氵義,勒浪等乘亂反擊德威,遂殺其將突厥大尉、司徒、舍利等,獲吐

渾首領一人,德威僅以身免。戊辰,以翰林學士錢若水為右諫議大夫、同知樞密

院事,樞密副使劉昌言罷為給事中。以宣祖舊第作洞真宮成。甲戌,李繼遷遣使

以良馬、橐駝來貢。

二月甲申,命宰相禱雨。令川峽諸州瘞暴骸。戊戌,以旱慮囚,減流罪以下。

丙午,雨。嘉州函賊帥張余首送西川行營,余黨悉平。蠲襄、唐、均、汝、隨、

鄧、歸、峽等州去年逋租。振亳州、房州、光化軍饑,遣使貸之。

三月庚申,詔求直言。辛酉,以會州觀察使、知清遠軍田紹斌為靈州兵馬都

部署。己巳,廢邵武軍歸化縣金坑。

夏四月癸未,吏部尚書、平章事呂蒙正罷為右仆射,以參知政事呂端為戶部

侍郎、平章事。宣徽北院使、知樞密院事柴禹錫罷為鎮甯軍節度使,參知政事蘇

易簡為禮部侍郎,以翰林學士張洎為給事中、參知政事。甲申,以宣徽北院使、

同知樞密院事趙镕知樞密院事。乙酉,契丹犯雄州,知州何承矩擊敗之,斬其鐵

林大將一人。辛丑,遣使分決諸路刑獄,劫賊止誅首惡,降流罪以下一等。壬寅,

慮囚。甲辰,大雨,雷電。開寶皇後宋氏崩。

六月乙酉,購求圖書。丙戌,遣使諭李繼遷,授以鄜州節度使,繼遷不奉詔。

丁亥,以銀州左都押衙張浦為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工部尚書、鄭州刺史兼禦史大

夫,充本州團練使。己亥,許士庶工商服紫。是月,大熱,民有暍死者。

秋七月丙寅,除陳、許等九州及光化軍今年夏稅。

八月壬辰,詔立壽王元侃為皇太子,改名恒,兼判開封府。大赦,文武常參

官子為父後見任官者,賜勳一轉。癸巳,以尚書左丞李至、禮部侍郎李沆並兼太

子賓客。癸卯,禁西北緣邊諸州民與內屬戎人昏娶。

九月丙午,西南蕃牂牁諸蠻來貢,詔封西南蕃主龍漢為歸化王。丁卯,

禦朝元殿冊皇太子。庚午,清遠軍言李繼遷入寇,率兵擊走之。

冬十月甲戌朔,皇太子讓宮僚稱臣,許之。乙丑,陝西轉運使鄭文寶坐撓邊,

責授藍田縣令。

十一月己未,閱武使殿。是月,以峰州團練使上官正、右諫議大夫雷有終並

為西川招安使,召王繼恩歸闕。十二月甲戌,群臣奉表加上尊號曰法天崇道上聖

至仁皇帝,凡五上,不許。契丹犯邊,折禦卿率兵禦之,卒于師。斬馬步軍都軍

頭孫贊于軍中。庚辰,新渾儀成。

二年春正月辛亥,祀天地于圜丘,大赦,中外文武加恩。丁卯,廢諸州司理

判官。

二月壬申朔,司空致仕李昉薨。戊寅,以越王元份為杭州大都督兼領越州,

吳王元傑為揚州大都督兼領壽州。己卯,以徐國公元偓為洪州都督、鎮南軍節度

使,涇國公元偁為鄂州都督、武清軍節度使。庚辰,以禦史中丞李昌齡為給事中、

參知政事。辛巳,以呂蒙正為左仆射,宋琪為右仆射。乙未,定任子官制。

三月丙寅,以京師旱,遣中使禱雨。戊辰,命宰臣祀郊廟、社稷禱雨。

夏四月甲戌,命侍衛馬軍都指揮李繼隆為環、慶等州都部署,殿前都虞候范

廷召副之,討李繼遷。癸未,雨。

五月癸卯,李繼遷寇靈州。

六月戊戌,黔州言蠻寇鹽井,巡檢使王惟節戰死。是月,亳州蝗。

秋七月己亥朔,命殿前都指揮使王超為夏、綏、麟、府州都部署。庚子,詔

作壽甯觀成。丙寅,給事中、參知政事寇准罷守本官。戊辰,蠲峽路諸州民去年

逋租。是月,汴水決谷熟縣,許、宿、齊三州蝗抱草死。

閏月庚寅,詔江、浙、福建民負人錢沒入男女者還其家,敢匿者有罪。

八月辛丑,密州言蝗不為災。

九月戊寅,右仆射宋琪薨。詔川峽諸州民家先藏兵器者,限百日悉送官,匿

不以聞者斬。己卯,夏州、延州行營言破李繼遷于烏白池,獲未幕軍主、吃啰

指揮使等二十七人,繼遷遁。甲申,會州觀察使、環慶副都部署田紹斌貶右監門

衛率府副率、虢州安置。丙戌,秦、晉諸州地晝夜十二震。丙申,詔廢衢州冶。

冬十月己未,詔以池州新鑄錢監為永豐監。

十一月丁卯朔,增司天新曆為一百二十甲子。戊寅,置簽署提點樞密、宣徽

院諸房公事。辛卯,許州群盜劫郾城縣居民,巡檢李昌習斗死,都巡檢使王正襲

擊之,獲賊首宋斌及余黨,皆斬于市。甲午,禁淮南通行鹽稅。十二月,命宰相

以下百官詣諸寺觀禱雪。甲寅,雨雪。大有年。是歲,處州稻再熟。

三年春正月丙子,以戶部侍郎溫仲舒、禮部侍郎王化基並參知政事,給事中

李惟清同知樞密院事,參知政事張洎罷為刑部侍郎。乙酉,孝章皇後陪葬永昌陵。

辛卯,以侍衛馬步軍都虞候傅潛為延州路都部署,殿前都虞候王昭遠為靈州路都

部署。

二月丙申朔,靈州行營破李繼遷。辛丑,帝不豫。甲辰,降京畿死罪囚,流

以下釋之。壬戌,大食、賓同隴國並來貢。

三月丁卯,占城國來貢。壬辰,不視朝。癸巳,追班于萬歲殿,宣詔令皇太

子柩前即位。是日崩,年五十九。在位二十二年,殯于殿之西階。群臣上尊諡曰

神功聖德文武皇帝,廟號太宗。十月己酉,葬永熙陵。

贊曰:帝沈謀英斷,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既即大位,陳洪進、錢俶相繼納

土。未幾,取太原,伐契丹,繼有交州、西夏之役。干戈不息,天災方行,俘馘

日至,而民不知兵;水旱螟蝗,殆遍天下,而民不思亂。其故何也?帝以慈儉為

寶,服浣濯之衣,毀奇巧之器,卻女樂之獻,悟畋游之非。絕遠物,抑符瑞,閔

農事,考治功。講學以求多聞,不罪狂悖以勸諫士,哀矜惻怛,勤以自勵,日晏

忘食。至于欲自焚以答天譴,欲盡除天下之賦以紓民力,卒有五兵不試、禾稼薦

登之效。是以青、齊耆耋之叟,願率子弟治道請登禪者,接踵而至。君子曰:“

得乎丘民而為天子”,帝之謂乎?故帝之功德,炳煥史牒,號稱賢君。若夫太祖

之崩不逾年而改元,涪陵縣公之貶死,武功王之自殺,宋後之不成喪,則後世不

能無議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