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書彙 與馬曆山

昨所見教《大學》章,因有客在坐,未及裁答。

竊謂《大學》者,大人之學也。夫人生八歲,則有小學,以聽父兄師長之教語,所謂揖讓進退之節,禮、樂、射、禦、書、數之文,與夫今者百千萬年先聖後賢之格言皆是也,皆不過為兒輩設焉者也。至十五而為大人,則有大人之學,豈複肯同于兒輩日夕甘受大人之涕唾乎?是故《大學》一書,首言大人之學焉。

夫大人之學,其道安在乎?蓋人人各具有是大圓鏡智,所謂我之明德是也。是明德也,上與天同,下與地同,中與千聖萬賢同,彼無加而我無損者也。既無加損,則雖欲辭聖賢而不居,讓大人之學而不學,不可得矣。然苟不學,則無以知明德之在我,亦遂自甘于凡愚而不知耳。故曰:“在明明德。”夫欲明知明德,是我自家固有之物,此《大學》最初最切事也。是故特首言之。

然吾之明德果安在乎?吾以謂其體雖不可見,而實流行充滿于家國天下之間,日用常行,至親至近,誰能離之?苟能即親民以明吾之明德,則吾德之本明,不居然而可見乎?故又曰“在親民”焉。

夫道一也,學亦一也,今曰“在明明德”,而又曰“在親民”,分明是兩物矣,物則自然有本末。親民以明吾之明德,雖曰一事也,然一事自有一事之終始,萬事亦各有萬事之終始。始終分而本末見,是二之也。道其可二乎哉!學其可二乎哉!是故要必有至善而為吾人所止之歸焉,特人未易知此至善之止耳。知此至善之止,則自然定靜安慮,而諸止自得矣。是故苟知所止,則明明德者不為空虛而無用,即明德而親民之道已具;親民者不為濫而無功,即親民而明德之實自彰。苟未知所止,則明德為雜學之空虛,親民為俗學之支離,胥失之矣,甯直二之云乎哉!

是故大學之道,終歸于至善之止,而以知止為極功,得止為效驗云。然則學之而終身不得所止者,亦由未知所止故也。

嗚呼!知止其要矣,致知其功矣,此大人之學所以難在于知止也。師友父兄相與討論而研究之,則無生之樂,無死之苦。千聖萬賢,豈外是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