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第16節:現代的雙重陰影(3)

文化的貧困和學術的貪婪尼采認為,神話是民族精神的母懷,文化的家園。以蘇格拉底為始祖的希臘理性主義哲學導致了神話的毀滅,從而一度形成亞曆山德里亞時期缺乏根基、虛假繁榮的學術文化。文藝複興以來,由于上帝信仰的破滅,文化喪失神話家園的惡果再度顯現,亞曆山德里亞現象變本加厲地重演。"如今,這里站立著失去神話的人,他永遠饑腸轆轆,向過去一切時代挖掘著,翻尋著,尋找自己的根,哪怕必須向最遙遠的古代挖掘。貪得無厭的現代文化的巨大曆史興趣,對無數其他文化的搜集彙攏,竭澤而漁的求知欲,這一切倘若不是證明失去了神話,失去了神話的家園、神話的母懷,又證明了什麼呢?人們不妨自問,這種文化的如此狂熱不安的亢奮,倘若不是饑饉者的急不可待,饑不擇食,又是什麼?"《尼采美學文選》,第100頁。現代人在精神上是"永遠的饑餓者",已經喪失創造的原動力。他帶著"一種擠入別人宴席的貪饞",徒勞地模仿一切偉大創造的時代和天才,搜集昔日文化的無數碎片以裝飾自己。然而,在尼采看來,如此拼湊而成的決非真正的文化,至多是學術,現代人骨子里只是可憐的"圖書管理員和校對員"。內容的貧乏和外表的奢華適成對照,構成現代文化的特點,尼采形象地譬之為"一件披在凍餒裸體上的襤褸彩衣"參看《尼采美學文選》,第79、80、102、130頁……

藝術中對于刺激和麻醉的需要現代人由于生命本能衰竭,精神空虛,加之匆忙的勞作使他們神經疲憊,便到藝術中去尋求刺激和麻醉。為身心俱衰的現代人提供官能上、精神上的刺激劑和麻醉劑,成了現代藝術的主要使命。尼采認為,浪漫主義就迎合了現代人的這種需要。參看《尼采美學文選》,第133、134、238、240、253、368、370頁。其中,尤以瓦格納為悲觀浪漫主義的典型,被尼采當作現代頹廢症的難得的病例不斷加以解析。參看《尼采美學文選》譯序。尼采把浪漫主義看作"虛無主義的准備"《強力意志》第1節,第9頁。,並且把浪漫主義藝術家稱作"虛無主義藝術家"、"頹廢藝術家",譴責他們"根本上虛無主義地對待生命"。《尼采美學文選》,第381、384頁。

虛假的角色和做作的戲子現代人沒有信仰,內里空虛,缺乏實質,便急于用討人喜歡的外表來遮掩自己。"現代人的形象已經成為徹頭徹尾的假象;現代人不是里表一致地出面,他毋甯說是隱藏在他現在扮演的角色里。"《尼采美學文選》,第130頁。這一情況在藝術中尤甚,藝術成了演戲,藝術家成了戲子,他們用歇斯底里冒充天才,荒謬地易于激動,不斷變換著姿態,"他們不再是人,至多是角色的會合,其中忽而這個角色,忽而那個角色帶著無恥的狂妄態度出來自我標榜一番。"《尼采美學文選》,第361頁。

總之,舊信仰及其道德所造成的本能衰竭,信仰淪喪所造成的精神空虛,二者交並作用,使現代人的心靈和現代文化呈現了種種危機的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