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第15節:現代的雙重陰影(2)

內在的緊張和外在的匆忙在談及虛無主義的預兆時,尼采寫道:"我們整個歐洲文化長久以來就已經因為一種按年代增長的緊張狀態的折磨而動蕩,猶如大難臨頭,狂躁不安,惶惶不可終日;像一條激流,一心奔向盡頭,不複沉思,而且害怕沉思。"《強力意志》前言第2節,第3頁。"猥瑣、敏感、不安、匆忙、聚眾起哄的景況愈演愈烈,——這整個紛亂狀況的現代化,所謂'文明',愈來愈輕浮,個人面對這巨大機構灰心喪氣,只好屈服。"《強力意志》第33節,第27頁。失去信仰的現代人急切地投身喧囂的世俗生活,試圖用勤勉的勞作麻痹內心的不安,松弛精神的緊張。他們行色匆匆地穿過鬧市,手里拿著表思想,吃飯時眼睛盯著商業新聞,分秒必爭,卻不再關心永恒。參看《尼采美學文選》,第102、134、248頁。這種現代式的匆忙原是失去信仰者精神空虛的表現,反過來又加劇了無信仰狀態。"現代那種喧囂的、耗盡時間的、愚蠢地自鳴得意的勤勞,比任何別的東西更加使人變得'沒有信仰'。"尼采反對基督教,但主張人應當過一種"真正的宗教生活",即有信仰的沉思生活,可是匆忙的世俗生活已經剝奪了為此所必需的閑暇。他發現,沒有信仰的人,大多是那些"被世代相繼的勤勞消磨了宗教本能的人,他們甚至不再知道宗教有何用處,只是帶著一種遲鈍的驚愕神情把他們的存在在世上注了冊。這班老實人,他們感到自己已經完全被占有,無論是被他們的職業占有,或是被他們的娛樂占有,更不用提被'祖國'、時代以及'家庭義務'占有了。"《尼采全集校勘學習版》,第5卷,第76頁。

個性的喪失和靈魂的平庸隨著資本主義的機器和商業文明取代中世紀的基督教文明,歐洲社會出現了尼采所說的"非精神化"趨勢。尼采對于技術統治人的後果極為警惕,他警告說:"印刷、機器、鐵路、電報是前提,還沒有人敢于由之引出貫穿數千年的結論。"《尼采全集》,第3卷,第340頁。尼采一再指出,機器剝奪了人的個性:"它把許多人變成一部機器,又把每個人變成達到某個目的的工具";"它制造平庸和單調";"它是無個性的,使一件工作喪失了自己的驕傲,自己特有的優缺點,——因而也喪失了自己的一點兒人性",結果,"我們現在似乎只是生活在無名無姓的、無個性的奴隸制度下"。《尼采全集》,第3卷,第317、318、350頁。與此同時,商人成了"支配現代人類心靈的力量",商業成了"文化的靈魂",市場價值決定了也抹殺了一切精神事物的價值。參看《尼采美學文選》,第134、217頁。于是,報刊支配社會,記者取代天才,藝術淪為茶余飯後的談資。人的機器化和文化的商業化使尼采悲歎:"大平庸是時代的危險。"《尼采全集》,第14卷,第20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