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第35節:"一切皆虛妄!一切皆允許!"(2)

尼采把他的徹底虛無主義看作是對悲觀主義的深化和進一步發展。"我的革新——悲觀主義的進一步發展:理智的悲觀主義;道德的批判,終極安慰的取消。"《強力意志》第417節,第483頁。這可從兩方面見出。其一,叔本華繼承康德,仍把世界分成現象和"自在之物"。他否定人生和世界,是因為人生和世界的根據——作為"自在之物"的意志——是惡的。尼采取消了"自在之物",人生和世界的無意義不是因為有一個惡的根據,而是因為絕對沒有根據。這是更深刻的悲觀主義。其二,叔本華悲觀主義的出發點仍是曆來的道德偏見,以善和幸福為最高價值,所以才對充滿惡和不幸的世界及人生加以否定。可是,由徹底虛無主義的眼光看來,終極根據的喪失使善與惡、幸福與不幸的區分也歸于虛妄,包括善、幸福在內的一切價值都喪失了價值。叔本華的悲觀主義是樂觀主義的孿生兄弟,是尋求善和幸福而不得者的哀鳴,失意者的厭世。尼采的悲觀主義卻與樂觀主義有著全然不相干的血緣,它否棄了一切道德論,無論是理想主義的還是幸福主義的。然而,正是從這種發展到了極致的悲觀主義中,生長出了全盤肯定人生包括其中必然包含的惡和不幸的超悲觀主義——酒神世界觀。

由"一切皆虛妄"引出的必然結論是"一切皆允許"。在尼采看來,這是一種徹底解放的感覺。由于否定了一個"真正的世界"的存在,"無信仰"就獲得了一種新價值:"價值感藉此重新變得自由,而迄今為止它都被浪費在那存在著的世界(按:與生成著的世界反義,即指真正的世界)上了。"《強力意志》第585節,第405頁。"地平線對于我們仿佛終于重新開拓了,即使它尚不明晰,我們的航船畢竟可以重新出航,冒著任何風險出航了,求知者的任何冒險又重得允許了……"《快樂的知識》,第343節。《尼采全集》,第5卷,第272頁。面對一切終極根據的喪失,只有那些甯要一把"確定性"、不要滿滿一車可能性的形而上學家才會灰心喪氣。參看《善惡的彼岸》第10節。《尼采全集校勘學習版》,第5卷,第23頁。真正的哲學家卻因之感到從未有過的輕松。"一位哲學家以與眾不同的方式和手段休養:例如,他在虛無主義中休養。相信不存在真理,這虛無主義信念,對于那不斷與十足丑陋的真理作戰的認識界戰士來說,是伸了一個長長的懶腰。"《強力意志》第598節,第412、413頁。他曾經和一切形而上學家一樣苦苦追究終極根據,曾經為尋找不到這種根據而焦慮不安,現在他終于發現,這整座形而上學迷宮原屬人工偽造,不禁啞然失笑了。既然"一切皆虛妄",一切目的和意義都是人自己設立的,那麼,他就獲得了"一切皆允許"的徹底自由,既可以自己給自己一個目的,也可以暫時什麼目的也不給,滿足于無目的和無意義。他一面快意于舊價值的崩潰,一面快意于自己所體驗到的自由的價值感。虛無主義改變了基調和風格,脫去悲觀色彩,給人以解脫的狂喜,尼采名之為"狂喜的虛無主義"(ekstatischerNihilismus)《強力意志》第1055節,第689頁……

"一切皆虛妄",尼采從中引出的進一步結論是:"應當珍視造型、簡化、塑造、虛構的能力"《強力意志》第602節,第414頁。,也就是珍視人類美化世界和人生的能力,由此發展出了尼采的審美世界觀和人生觀。既然對世界的道德解釋和審美解釋皆屬"虛妄",那麼,人就完全可以從生命的利益出發決定取舍,以"藝術形而上學"取代道德形而上學。

由此可見,"一切皆虛妄"的本意是要揭露舊價值之"虛妄",道德之"虛妄";"一切皆允許"的本意是要"允許"創造新價值,"允許"對世界的審美辯護。徹底虛無主義是尼采"用來粉碎和掃除蛻化衰亡的種族,從而為新的生活秩序開辟道路"的"強大的壓力和鐵錘"。《強力意志》第1055節,第68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