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第65節:尼采與哲學中的"語言轉向"(1)

尼采與哲學中的"語言轉向"

"語言轉向"與反形而上學主流

當代西方哲學的鮮明特征是反對柏拉圖主義意義上的傳統形而上學。耐人尋味的是,在這一反形而上學潮流中,不同流派的哲學家都不約而同地把注意力轉向了語言問題,視語言問題為克服形而上學的突破口。

不能說尼采是19世紀重視語言問題的唯一哲學家。奧地利哲學家、胡塞爾和弗洛伊德的老師F.布倫塔諾(1838-1917)也十分重視研究語言邏輯,認為一切真正的哲學研究與語言批判不可分割。他還明確地把語言批判同形而上學批判結合起來,指出柏拉圖意義上的普遍本質,如存在、可能性、現實性、必然性等,均屬"語言上的虛構"。參看施太格繆勒:《當代哲學主流》上卷,商務印書館,1986,第53、58、77頁。布倫塔諾和尼采之間是否有過互相的或單向的影響,尚待考證。有一個事實也許並非巧合:他們兩人關于語言問題的思想都是在20世紀下半葉通過發掘他們的遺著才逐漸受到重視的。

在語言問題上,尼采對于當代哲學家的啟示主要在于,揭露了語言對于傳統哲學思維的支配力量和語言在歐洲形而上學形成中的關鍵作用。因此,要使歐洲哲學擺脫形而上學傳統,就決不能回避對語言的研究。在這一點上,尼采是一個偉大的提問者,他把語言置于問題的領域,使之成為哲學注意的焦點。當代哲學家都承認語言在形而上學形成中的重要作用,都試圖從語言研究著手尋找一條擺脫形而上學的出路。然而,若要問究竟是語言中的何種因素導致了形而上學,因而通過何種語言策略來擺脫形而上學,答案就迥異了,顯現了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的基本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