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第47節:漕運碼頭(47)

第五章

甘戎得了疑心病,用陳天倫的話說,還病得不輕。她沒日沒夜地在漕運碼頭上轉著,看到哪個女孩兒都像蘭兒,看誰都像是劫持蘭兒的人。如果她認定了一個人可疑,就一直跟蹤著人家,直到把人家的底細弄得水落石出為止。

她嫌女孩子家在碼頭上晃來晃去不方便,就常常換上一身男裝,長袍馬褂,青衿小帽,一副俊俏的讀書人模樣。這樣一來,不但十分方便,到哪兒還都能受到歡迎。

這一天傍晚,她又盯上了一個人。

此人是從漕船上下來的,後面還跟著兩個隨從,兩個隨從一個背著竹簍,一個背著包袱。她也不知道為什麼懷疑上了這一伙兒人,她甚至覺得那個竹簍里就藏著蘭兒。

這三個人走過石壩,又穿過土壩,再往前走就進了大王廟。大王廟在通州城東關外河沿,因它前面的兩扇門臉上各雕著一個蛤蟆,當地人便稱之為蛤蟆寺。蛤蟆寺前面有一個黃色的亭子,亭子里面豎著塊石碑,碑上刻著有關漕運的法律規定。其中有一條規定就是,漕船以外的所有客船、貨船均不得在亭子以北靠岸,以免貽誤漕糧的收兌。亭子北邊,就是著名的土石兩壩了。

大王廟或曰蛤蟆寺是運丁們頂禮膜拜、進香獻供的地方,各幫漕船按規定日期抵通之後,都要進廟拜大王。

甘戎尾隨著這三個人進了蛤蟆寺,緊驅幾步,躲在了廟門後面。廟里有正殿一座配殿兩座,中間還有一個戲樓。在正殿與配殿之間,都是游廊相接,回廊九曲,富麗堂皇,油漆彩繪,香煙繚繞。

三個人進了廟門進了正殿,甘戎也隨著閃進來,潛伏在大王塑像的後面。為首那個人先向大王進了香,然後又從隨從手里接過一個竹子編織的盤子,盤子上面蓋著一塊黃綾子。那個人將竹盤子上面的黃綾子揭開,雙手高高捧起,恭恭敬敬地向著大王跪下來。甘戎定睛一看,原來竹盤里裝著的是一條青花蛇,她不由得身上哆嗦了一下。這運丁們也真怪,用什麼進供不好,為什麼單單用這可怕的蛇呢?甘戎天不怕地不怕鬼神不怕,卻偏偏怕蛇。她不願意在這里久留,這大王廟里邪祟太重,便悄悄地溜了出來。

甘戎出了蛤蟆寺,還是放不下那三個人。時間不長,那三個人從廟里出來了,又徑直朝黃亭子南邊的一家飯店里走去。甘戎又趁機跟蹤上來。

這家飯店叫天河樓,是漕運碼頭上有名的高檔飯莊。三層磚木結構的小樓,飛簷翹脊,雕梁畫棟。樓的基座一半跨著堤岸,一半懸在水上。這家飯店的東家姓侯,山西人,除了這家飯店,還在城里開著錢莊,是個富甲一方的人物。這里的廚師據說有好幾位是從皇宮里出來的,都有幾手做菜的絕活兒。而到這里來用餐的,多是腰纏萬貫的富商大賈和達官貴人,再有就是碼頭上的政要和幫首了。這里指的是大餐,都說店大欺客,天河樓卻不是這樣。侯老板非常明白得人得財的道理,所以立下了嚴格的店規店章:童叟無欺,貧富咸迎。

大餐之外,亦有家常菜肴,專門為接待那些阮囊羞澀的風雅之士。甚或販夫走卒,流浪藝人,進得門來也會受到笑臉迎接。買賣不分大小,賺一文錢獲一份人心。天河樓的生意重要,可名聲信譽更重要。

飯店的高檔還有一點可以證明,高懸在樓眉上的“天河樓”三個鎦金大字,竟然是乾隆皇帝的禦筆。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每次在大運河登舟,天河樓都要准備幾個精致可口的菜肴奉獻上去,深得乾隆皇帝的贊賞。

甘戎見那三個人走進天河樓,也大搖大擺地踱了進去。一進門,就嚇了她一跳。滿店的小伙計個個聰明伶俐,乾淨利索,嘴勤腳快,見有客人進來,齊刷刷地喊了起來:“里面請啊,您哪……”緊接著,又是一片此起彼伏的叫喊聲:“涼拌粉皮,拉薄剁窄,多加芥末……”,“我的那個菜馬前啊……”這叫做鳴堂,京城的大飯館里多是這個規矩。做生意講究紅火,飯菜飄香,刀勺亂響,滿堂熱鬧,顯得格外有生氣。北京人好擺譜,把吃飯當成樂子,當成交際,當成身份。到這樣的飯店里,這麼多人前呼後擁著,左右伺候著,聽著順耳,吃著舒坦,花錢不冤,特別的有“爺份兒”。所以飯吃完了,都扔下幾個賞錢,玩的就是這個派。這時候,堂頭一聲高喊:“劉四爺賞錢兩吊……”堂頭的話音未落,滿堂伙計,伙房廚師,洗菜的,刷碗的,打雜的,包括賬房先生,甚至飯店的東家都一齊高喊:“謝謝啦……”就這滿堂歡實勁兒,讓賞了錢的客人覺得臉上特別有光彩,心滿意足地出了大門,下次吃飯肯定還到這里扔錢。

甘戎雖說出身官宦人家,又嬌生慣養,錦衣玉食,可是到大飯店來的機會並不多。越是大家的女子,越是講究大門不出二門不邁,行不露足,笑不露齒。多虧甘戎是女扮男裝,才能有此方便。

一個小伙計把她朝一張靠窗子的座位那邊領,她卻搖了搖頭,揀賬桌附近的一張桌子上坐下來。小伙子在她面前一站,將手里的白手巾往左肩上一搭,熱情地說:“您想用點兒什麼?”